0904050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48学时)

《生理学》本科教学大纲I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理学英文名称:Physiology总学时:48学时学分:3、0学分自主学习:28学时适用对象:临床、麻醉、法医、影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包括平时考核20%-30%,学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生理学(Physiology)就是生物科学得一个分支,就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就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生理学得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与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及自学能力得全面培养。

生理学得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得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得实际情况,生理学I总学时为76学时,讲课学时为48学时,自学学时为28学时,鉴于生理学学时较以前大幅减少,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细胞得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尿得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得功能、神经系统得功能、内分泌等.将能量代谢与体温、生殖等二章作为自学内容。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与自学,掌握上述各章得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得实验方法。

第一章绪论目得要求:一、掌握:1.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得基本概念及其重要生理学意义。

2。

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及其生理意义.二、熟悉: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得主要调节方式.2。

生理学得研究方法。

三、了解:1。

生理学与医学得关系。

2.生理学得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

二、主要教学内容:1.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与医学得关系,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专业基础课-《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基础课-《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学时:36 学分:4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医学院先修课程:生物学导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掌握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和调节规律对于进一步学习医学其它后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应在生物学等课程之后开设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理学的意义及任务,生理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上全面地了解生理学研究,掌握机体内环境稳态及相关的调节方式,并训练让学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处理某些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具备从事同生物医学有关的科学活动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生物体通常是指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本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生理学。

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结构极为复杂,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它们行使各种不同的功能,如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生殖等。

各种功能活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活动的规律,又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为维持整体生命和各系统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及其组成部分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此外,体内各系统和器官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又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维持统一的整体活动。

因此,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的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活动的影响,以及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整体生命活动所做出的相应调节。

具体内容如下:1绪论主要包括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系统。

1. 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2. 熟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 熟悉前馈控制系统2 细胞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的概念、各自的特点和意义;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触发(阈刺激和阈电位)和电压门控钠通道的三种功能状态(静息态、激活态、失活态);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过程和机制(局部电流学硕、有髓纤维的传导特点);兴奋性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信号转导的概念;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的信号蛋白、第二信使、转导通路);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和特征;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的基本步骤。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使用)一、课程介绍: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二、课程目的:理论教学分掌握与理解两级规定。

掌握内容以黑体字表达,应重点讲授,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利于记忆,并能具体应用;理解内容未作标记,讲授时可不进行进一步阐发,规定学生记住要点。

实验教学采用学生操作与教师示教两种方式。

必作实验以黑体字表达,要尽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规定学生独立操作,认真观察、客观统计和分析实验成果,写出实验报告;未作标记的实验,可根据各校具体状况和专业特点进行取舍,亦可补充其它实验。

对这类实验,规定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理解操作办法和环节,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成果。

三、使用阐明:本大纲中的理论课内容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对护理专业提出适宜规定,其它专业可按大纲规定的规定取舍或更动。

本大纲只附有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教学时数分派表,对教学时数的分派可酌情进行调节。

第一章细胞生理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效: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

2.细胞的信号转导功效:离子通道、G-蛋白、酶、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内与细胞外统计法,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复极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阈电位,局部电位,动作电位传导的机制及特点。

4.肌细胞的收缩功效;肌丝的分子构成与特性,肌丝滑行过程,兴奋?收缩偶联,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前负荷与后负荷。

第三章血液目的规定: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破坏及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Rh 血型系统。

掌握血浆渗入压的生理作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效,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 ABO 血型系统。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影像、检验专业本科;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用)一、前言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

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节控制。

学时: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过程。

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学时:4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教学内容: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血量。

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血细胞的破坏。

血液凝固。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

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2.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3.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

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康复治疗专业课程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理学目的是在了解正常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机制的基础上,去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器官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课程和疾病康复治疗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人体整体性观点、人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用生理学知识去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4.要重视实验课和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改革医学教育中的生理教学应传授实用性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并为康复临床医学实践奠定实用的理论基础。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改变传统生理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教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的内环境 1学时知识点:生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第二节机体的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学时知识点:机体的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负反馈)与前馈控制系统。

本章小结重点: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正反馈与负反馈。

难点:前馈控制系统思考题:1.兴奋与兴奋性有何区别?反应与反射有何区别?2.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生理学》教学大纲(专科)

《生理学》教学大纲(专科)

华西青羊校区生理学教学大纲(供成人大专各专业使用)前言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医学课程体系基础医学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及其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奠定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本教学大纲所列的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部分的目的要求是根据编写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专科)教育教材——《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制定的,课程内容中,掌握内容以黑体字表示,职业助理医师《生理学考试大纲》内容用横线表示,了解内容未作标记。

本大纲中未列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本大纲中的要求以临床医学、护理学专科为主,其他专业可按大纲规定适当取舍或更动,参考性学时范围80—100,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4:1。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人体同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性与阈值,兴奋与抑制),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自身调节。

了解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

内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

兴奋性:兴奋性概念,兴奋性和刺激阈,刺激与反应;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外环境;内环境概念,内环境稳态概念及意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反射及反射弧);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自动控制:反馈的概念,正反馈、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和细胞间传递的机理与特征。

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内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极化、去极化、超极化的概念、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兴奋的引起和阈电位,局部反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和特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

细胞间的信号转导方式及过程。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的收缩过程,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机制,对于学生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机能非常重要。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在本教学大纲中,我们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与各个系统相关的生理学知识;3. 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应的调节机制;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绪论1.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细胞与组织生理学2.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2 细胞膜的运输和通道机制2.3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3. 神经系统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2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传递机制3.3 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调节4. 心血管系统生理学4.1 心脏的结构和心肌收缩机制 4.2 血压的形成和调节4.3 血液循环与组织灌注5. 呼吸系统生理学5.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2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5.3 氧合与二氧化碳排出6. 消化系统生理学6.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6.2 消化过程和饮食调节6.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7. 泌尿系统生理学7.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7.2 尿液形成的机制和调节7.3 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8. 内分泌系统生理学8.1 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 8.2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机制8.3 内分泌调节与代谢平衡9. 免疫系统生理学9.1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2 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调节9.3 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10. 生殖系统生理学10.1 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0.2 生殖周期和性激素调节10.3 生育和生殖健康问题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实验技能;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生理学相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临床联系:引入临床案例,让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体内部机能的基本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2. 掌握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3. 了解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学时)- 生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神经生理学(10学时)-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和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治疗3. 心血管生理学(8学时)-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血压调节和心血管疾病- 心脏电生理和心电图分析4. 呼吸生理学(6学时)-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过程和肺活量测定- 呼吸调节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呼吸治疗5.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8学时) -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量代谢和食物消耗- 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失衡6. 泌尿生理学(6学时)-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形成和排泄过程- 肾脏调节和体液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评估7.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8学时) - 性腺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生殖周期- 内分泌调节和性激素作用- 生殖系统疾病和生殖健康8. 感官生理学(6学时)- 视觉、听觉和平衡感觉- 嗅觉和味觉感受- 感官系统的疾病和康复9. 植物生理学(6学时)-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理调节与环境适应- 植物生理与农业生产四、实验教学1. 实验项目设计- 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2. 实验内容- 神经生理学实验- 心血管生理学实验- 呼吸生理学实验- 消化与代谢生理学实验- 泌尿生理学实验- 生殖与内分泌生理学实验- 感官生理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20%)- 课堂参与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 课堂考试(40%)- 理论知识考核-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3. 期末综合实验报告(40%)-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生理学导论》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教程》某某某编著,某某出版社参考书目:- 《生理学》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技术》某某某著,某某出版社七、教学团队与资源保障本课程由生理学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学校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保障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4050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
总学分:2.5
二、课程目的
工程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通向服务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

工程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着重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课程如医学概论、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仪器及设备、生物医学材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同时掌握工程生理学分析方法,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并与理工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3学时)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功能(1学时)
2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1学时)
3熟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学时)
第二章血液(3学时)
1了解血液的组成、特性(1学时)
2掌握血细胞特点及功能(1学时)
3熟悉生理止血与凝血机制,掌握血型与输血原则(1学时)
第三章血液循环(4学时)
1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及评价(1学时)
2掌握心脏电生理机制及心脏电节律产生(2学时)
3了解各种血管生理,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1学时)
第四章呼吸(3学时)
1了解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1学时)2熟悉气体的运输形式及特点(1学时)
3掌握呼吸节律产生及呼吸运动的调节(1学时)
第五章消化(3学时)
1概述,掌握消化的概念,平滑肌的特性及消化道平滑肌的活动(0.5学时)
2了解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2学时)3熟悉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吸收机制(0.5学时)
第六章尿的生成和排出(3学时)
1了解肾脏功能解剖及肾血流量特点(0.5学时)
2掌握肾小球的滤过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特点,熟悉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2学时)
3熟悉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了解尿的排出(0.5学时)
第七章感觉器官的功能(3学时)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0.5学时)
2掌握视觉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掌握听觉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掌握前庭器官的感受原理及基本的检测手段(2学时)
3熟悉嗅觉与味觉及皮肤感觉的感受原理(0.5学时)
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8学时)
1了解神经元概念,熟悉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2学时)
2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学时)
3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学时)
4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及基本原理(2学时)
5熟悉脑功能研究方法(1学时)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2学时)
1概述,了解激素的一般特性(0.5学时)
2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1.5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教学录像,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结合临床案例,使同学们能对生理学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肌电图的测定。

学习肌电图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情况下肌电图的变化。

实验二:视野测定及声音传导途径检测。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绿各色视野;采用音叉振动法检查声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特点。

实验三:家兔血压的调节。

以动脉血压为指标,在整体条件下,施加某些因素,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选做实验)
实验四:肺通气量的测定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了解人体肺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和正常通气量。

观察不同条件下呼吸运动的变化。

(选做实验)
七、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5月第6版.
[2] 姚泰,罗自强.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Walter Boron. Medical Physiology[M]. USA: Saunders, 2002.
九、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为百分制,其中试卷成绩占70分,平时成绩占30分。

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