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合集下载

肠杆菌

肠杆菌
属间属内鉴别:见各章
5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埃希,克雷伯出现广谱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头孢,氨基糖苷类,四环素耐药)
6抗体检测
1肠道外感染:
㈠标本采集分离培养
㈡鉴定: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挑取疑为大肠埃希菌的菌落(EMB上为扁平粉红色有金属光泽,MAC上粉红色或红色,SS上为红-粉或中央为粉红色周围无色菌落,XLD上为不透明黄色菌落)。进一步鉴定到属和种,,最后依据生活反应:大肠埃希菌:双糖铁产酸/产气,产气,枸橼酸盐阴性,脲酶阴性,吲哚阳性,动力+/-,鸟氨酸+/-。
㈡肠道感染:是人和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耶尔森菌,主要引起各种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泻。
1肠道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脑膜炎/脓毒症相关大肠埃希菌
2致腹泻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型)
㈠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又称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HUS,产生一种或多种志贺毒素或称Vero毒素,粪口途径传播。代表血清型是:O157.
2标本直接检查:㈠显微镜检查:革阴㈡抗原检测
3分离培养:常用肠道鉴别培养基MAC,EMB,选择培养基:SS,强选择培养基:孔雀绿和亚硫酸铋琼脂
㈠生活鉴定:乳糖阴性,氧化酶阴性,三糖铁琼脂产酸/产气,或产碱/产酸产气,H2S阳性,枸橼酸盐阳或阴性,脲酶阴性,吲哚阴性,动力阳性,vp阴性,鸟氨酸阳性,若临床分离菌乳糖阳性,吲哚阳性,脲酶阳性均不考虑为沙门菌㈡血清学分型:用
㈢血清学鉴定
㈣分子生物学鉴定
㈤鉴定步骤:科,属,种,
科鉴定:根据葡萄糖氧化发酵,氧化酶试验,
菌体形态和鞭毛等区分是否为肠杆菌科
试验
肠杆
弧菌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细菌感染性腹泻(bacterial diarrhea)在广义上是指由各种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性疾病,本节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细菌感染性腹泻,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该病发病呈全球性,多为散发,也可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多为自限性,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

一、病原学常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艰难梭菌等,因本书其他章节对其中多种细菌有详细描述,所以本节仅介绍以下几种近年来较受重视的病原菌。

1.大肠埃希菌属埃希菌属,肠杆菌科,为短杆状革兰阴性菌,无芽孢,大多有鞭毛,运动活跃。

在15~46 ℃环境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生存温度为37 ℃,在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冰箱中可长期生存。

对酸有较强耐受力,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75 ℃以上1分钟即可灭活。

该菌是国际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在现代遗传工程中也是主要的工程菌。

与人类腹泻有关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以及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近年来引起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暴发流行的出血性结肠炎主要为EHEC O157∶H7所致,该菌显著的特点是能产生志贺样毒素,此毒素对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Vero细胞)有毒性,所以又称之为VT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

2.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兼性厌氧,在30~42 ℃环境下均可生存。

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能够从人类、动物、土壤、水及各种食品中分离出来,煮沸、干燥及常规消毒剂可将其杀灭。

能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121 ℃时经30分钟不被破坏,对酸、碱稳定。

3.变形杆菌属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菌,呈多形性,无芽孢和荚膜,有周鞭毛,运动活跃,最适宜生存温度为37 ℃,能产生肠毒素。

大肠杆菌现场处置技术

大肠杆菌现场处置技术

国家卫生部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课题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现场处置技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感染所致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能引起出血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一组大肠杆菌。

最常见的血清型为O157:H7,感染剂量极低,潜伏期为3~10天,病程2~9天。

HUS和TTP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暴发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病是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EHEC的人和家畜、家禽,常见的带菌家畜包括牛、羊、猪、鸡,其中牛最为重要。

主要通过食物、水、苍蝇等途径传播。

被污染的动物食品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以及冷饮、水果、蔬菜都可造成感染,其中牛肉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

水源性传播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饮用了被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水,另一种是接触疫水及其他被污染的水体如游泳池水、湖水、地表水时不慎咽入都可造成传播。

某些节肢动物,如苍蝇、蟑螂可携带大肠杆菌O157:H7,在觅食时通过接触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食物或餐具,起到机械传播的作用。

一、现场准备在接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发生的信息后,现场工作人员要迅速做好准备工作,具体项目及内容如下:1.人员和技术准备(1)组建的应急队伍:流行病学、检验、消毒的专业人员。

(2)技术准备:机动包、采样箱、个案调查表、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传染病执法文书、大肠杆菌O157防治的宣传材料。

2.消毒用品(1)消毒药剂:漂白粉(精片)、过氧乙酸、生石灰、84消毒液。

(2)消毒工具:喷雾器、刻度量杯、工具箱。

3.个人防护用具消毒工作服、隔离衣、帽子、口罩、长筒橡皮手套、胶鞋、毛巾、肥皂、刷子。

4.采样用品无菌生理盐水、灭菌青霉素瓶、广口瓶、塑料袋、棉拭子。

大肠埃希菌的风险评估

大肠埃希菌的风险评估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 大肠埃希菌也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可引起人体各部位感染,以尿路感染为主(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其比例可达90 % ) 。

还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胆囊炎、手术后腹腔感染及灼伤创面感染等疾病。

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也称粘附素,即大肠杆菌的菌毛。

2、黏附素3、外毒素4、肠毒素5、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

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传播途径:1.通过食物传播2通过水传播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O157H7大肠杆菌的传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凡是体内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粗短,大小为(1.1~1.5)μm X(2. 0 ~ 6.0)μm,多数有周鞭毛。

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 ,呈圆形、直径为2~3mm 、稍凸、边缘整齐、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少数菌株产生R 溶血环。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粉红色菌落,部分不发酵乳糖的菌株呈无色菌落,少数呈黠稠状菌落。

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

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色。

在XLD 琼脂平板上菌落呈不透明黄色。

在H -E 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色。

在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菌落。

在尿道菌定位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如粪便、血液、尿液等;2.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3.分离培养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1.概况: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婴儿出生数小时后就进入肠道中并终生伴随,能为宿主提供一些营养作用的合成代谢产物,宿主免疫能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道外组织或器官,即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腹泻。

2.形态: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有菌毛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3.体内分布:大肠杆菌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大多数于正常条件下是不致病的共栖菌,在特定条件下(如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致病。

但少数大肠杆菌与人和动物的大肠杆菌病密切相关,它们是病原性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极少存在于健康机体。

4.培养: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的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后,埃希菌形成圆形凸起灰白色S型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浑浊的生长。

5.生化反应: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绝大多数菌株能发酵乳糖,可与沙门菌,志贺菌等区别。

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IMViC试验)为++--,IMViC试验为此结果,可判断为典型的大肠埃希菌,表明被检物已被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危险6.抗原构造: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已确定的大肠杆菌菌体(O)抗原有173种,表面(K)抗原有80种,鞭毛(H)抗原有56种。

O抗原凝聚相对较慢,呈颗粒状。

H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G类抗体,H抗原的凝集出现较快,呈絮状。

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为多糖,与细菌侵袭力有关。

7.生物学特性:本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

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通常情况下,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

但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普遍,不仅影响该病防制效果,而且亦成为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

8.致病物质定植因子:又称黏附素(adhesin),可与黏膜表面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定植于黏膜,这是大肠杆菌引起的大多数疾病的先决条件。

肠道杆菌(埃希菌属)

肠道杆菌(埃希菌属)

肠道杆菌(埃希菌属)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特点:多数有鞭毛、菌毛
生化反应:致病不分解乳糖、不致病菌多数能分解乳糖
抵抗力:用胆盐、煌绿
致病物质内毒素是肠道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最常见,自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随终身
大肠埃希菌被用作粪便污染的监测指标,其数量多数可以反映物品被粪便污染程度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G-无芽孢、有鞭毛、菌毛
2、兼性厌氧菌落:灰白色菌活产酸并产气
3、抗原构造:O、H、K抗原
4、抵抗力:对碘胺类、链霉素、氯霉素敏感
大肠埃希菌能分解乳糖、产酸又产气
(二)致病性
1、定居因子:黏附素(菌毛)黏附于宿主肠壁
2、肠毒素:外毒素
3、K抗原:抗吞噬作用
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和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
(2)肠道内感染:
①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5岁以下婴幼儿、旅行者腹泄
②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最早发现婴幼儿腹泄主要病原菌
③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大儿童、成人
④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⑤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引起婴幼儿持续性腹泄、脱水、血便
“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
每100ml生活饮水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落,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

2020大肠杆菌的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2020大肠杆菌的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2020大肠杆菌的分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健康。

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对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极有帮助,从而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贸易造成重大损失。

建立简便高效的分型方法是微生物溯源的关键,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可分为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这些分型方法各有优劣,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又称大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于1885年首次被发现[1],是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寄居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然而一些特殊血清型菌株可导致人或动物腹泻、腹痛甚至会产血性粪便,重症病例会并发溶血性的尿毒综合征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

根据大肠埃希氏菌对人类的致病机理不同,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 大肠埃希氏菌的肠道传染具有比较广泛的特性,而食品在生产、包装及运输过程中极易感染此菌,进而引发传染性疾病[5]。

2018年6月,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污染生菜事件的暴发,影响了美国36个州,事件造成96人住院和5人死亡[6]。

2019年4月,美国的10个州暴发牛肉感染大肠埃希氏菌O103事件,导致177人感染,其中21人住院,涉事公司紧急召回了53 200磅牛肉[7]。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上海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培超肠道致病菌是指排除大肠正常菌群,能够致病的菌种,其具有严重危害性,通常会引发感染性腹泻、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或者可以借助水体、食物等的传播,引发流行性疾病,也可能污染人类食物造成食物中毒,甚至会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各种类型很有必要。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常见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感染沙门氏菌会引起肠炎和败血症,导致急性腹泻、腹痛、发烧和呕吐等症状。

其污染途径非常广泛,在畜禽肉、蛋类、蔬菜及水果中都有存在,其中畜禽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人们感染该菌的主要来源。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

以不同菌体抗原结构为依据,可将其分为A、B、C、D、E、F、G、H、I等血清群,再以不同的鞭毛抗原为依据,分为各种血清型。

现阶段,已知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达到两千多种,我国拥有的血清类型为322个,与人相关联的血清型属于A-E 中,其中只有少数几种类型可以导致人患病,常见的有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

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又称为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在人与人之间可以广泛的传染。

志贺氏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一般分为4类,分别是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以及宋内志贺菌等。

志贺氏菌感染非常常见,潜伏期一般是7天以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以及黏液脓血便等。

临床中一旦出现志贺氏菌阳性,应该立即应用相关的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置。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属于埃希菌,主要特点是肠毒素和侵袭力,可以导致婴儿腹泻,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亡。

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人数占据很大比例,约为42.8%,其中主要是由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导致,在我国引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中位居所有传染病首位。

国际上将其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