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_第一章(通识)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

第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文法神医四科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从1810年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
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
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3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1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推断(共12题)1, 教化方针的基本构成:教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教化的性质);教化的培育目标(广义的培育目标,即教化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化目的的途径)。
2, 发展教化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化方针予以强调)。
3,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 硕士, 博士。
4, 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 宏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 能级结构, 地域结构(即布局), 管理体制结构等。
7, 微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 教材结构, 队伍结构, 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 高校教学系统组成:老师, 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 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10, 大学生参及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育的目的;现实参及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育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建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 完善特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说明(共21题)1, 高等教化P5:高等教化是在完全的中等教化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化,是培育各类高级特地人才的社会活动。
2, 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宝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运用。
4, 教化方针P29:教化方针是国家在肯定历史时期,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和基本国情,通过肯定的立法程序,为教化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化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就业方向
教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 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 学生就业 。
开设院校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0年4月20日)
谢谢观看
总学分为140~ 160学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热爱教育事业,关 心爱护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 创新创业意识。 3、形成教育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教育考察是学生对特定教育区域或教育机构现状的实地勘察。
教育调查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具体问题的实地调研。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训练。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 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文 (设计)应遵守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各高校应为本科生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基础教育学校或其他类型教育机构具有中级及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参பைடு நூலகம்指导。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选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贡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选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1.教育: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学为形式,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3.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2006)4.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
5.《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独立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6.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教育学的四个派别:实验教育学(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哥),实用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阿普尔、吉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亚、凯洛夫、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
8.教师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结合的“双专业”。
9.接受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凸现教师专业化,这是区别于只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的重要标志。
10.“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对教育的理解。
11.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12.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13.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4.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5.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16.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得概念与研究对象㈠教育学得概念2、中国语境下得3种解释⑴就是一门科学⑴就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概念概念) ) ⑵就是一个学科门类⑶就是一门课程⑶就是一门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得一门基础课程。
二、教育学得产生与演变㈠萌芽阶段⒈代表性著作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得教育专著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得教育专著::《学记》先秦教育经验总结。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得教育》古罗马《论演说家得教育》古罗马,,昆体良昆体良((晚300多年多年))。
⒉特征⒉特征::经验或现象得描述总结㈡独立阶段⒈标志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1632,1632年。
成为学校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德国,1806,180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
⒉特征从其她学科分离从其她学科分离,,形成独立理论体系。
㈢科学教育学阶段1、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 :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 :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狄尔泰、福利特纳狄尔泰、福利特纳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强调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组、改造改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做中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赫尔巴特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教师中心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书本中心书本中心 课堂中心课堂中心课堂中心 ( ( (旧三中心旧三中心旧三中心) )现代教育→杜威现代教育→杜威 儿童中心儿童中心儿童中心 经验中心经验中心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中心 ( ( (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缺少创新缺少创新,,扼杀个性。
教育学通识

2011年教师编制考试重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高校招聘综合知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成绩分布
• 平时 60%(出勤、课堂参与、作业) • 期末 40%(闭卷考试在第18周)
48
40
主要贡献: 1)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等口号。 2)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 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以经 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三中 心”。
41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揭示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奠定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代表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29) 凯洛夫的《教育学》(1936,1948)
27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 教学相长
• 藏息相符
• 预时孙摩
• 长善救失
• 善喻善教
28
西方—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培养》
29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特点: 1. 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 2. 形成的专门的概念和概念体系 3.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产生了一批教育家和教育专著 代表人物和著作: <英>培根 (F. Bacon, 1561-1626) 首次提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教育规律: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联系。
19
• 教育的两大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 普通教育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和 中小学教育的特殊规律。
20
(二)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 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教育类学科 构成的学科总体。 1. 基础学科 教育史 (中、外) 教育心理学
38
基本观点: 1)反对思辨的方法,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 学化”。 2)以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 依据。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 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39Βιβλιοθήκη (2)实用主义教育学<美>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民主主义与教育》 《学校与社会》 《我的教育信条》等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 关于人类幸福的学问
教育学院 王维荣 849482526@
1
本章主要内容
• • • • 教育的概念 教育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 在我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教” 和“育”的象形文字,但二者一直分开使用。 “教育”作为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 上所施也,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33
<法> 卢梭的《爱弥尔》(1762) • 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 才是好的教育,集中阐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34
<德> 赫尔巴特 :
《普通教育学》(1806) 是最早 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教育 学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 他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
35
主要贡献: • 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学过程阶段论(明了、 联想、系统、方法) • 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 确立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 中心、课堂中心”。
36
(三)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的发展 特点: 1. 教育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从不同角度研究教 育现象形成了教育学科群落。 2. 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派别和著作,通过理论 争鸣而不断丰富。
37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 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 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 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3
西方: Educare 拉丁文, 引出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 的手段,把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 从一种潜质变为现实。
可见,我国教育偏于“外铄论”;而西方教育 偏向于“内发论”,从词源可以找到根据。
4
(二) 教育的定义
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即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
10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 斯基、康斯坦丁诺夫 •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 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 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11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
1) 教育水平低下。内容简单,方式主要是口耳 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2) 教育没有阶级性; 3) 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融合。
12
2. 古代教育 1) 学校的产生
根据《孟子》记载:“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 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西周以后,形成了国学(大学、小学)与乡学的教育 系统。
13
2) 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礼、乐、射、御、 书、数) 古希腊:文法、拉丁和修辞 古罗马:军体和道德教育 中世纪: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逻
21
2. 基本学科:普通教育学 教育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德育原理 学校管理学
22
3. 应用学科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 教育工艺学
23
4. 分类学科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24
5. 交叉学科 教育哲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人类学
25
二、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萌芽阶段 特点: 1.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 习俗的水平上,教育思想散见于哲学家和思想家 的著作中。 2. 理论缺乏系统性, 概括的程度不高, 表述方 式多采用比喻, 类比, 格言和预言等方式。
26
代表人物和著作
中国— 孔子与论语》: 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 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45
思考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如何产生的? 3.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有哪些特点? 与社会发 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 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各阶段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46
参考资料
教材:陈梦稀 :《教育学》第一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杨兆山主编《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 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学考试大纲》2002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校合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 《教育学专业基础 实战练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 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5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广义上是从事教育的人,狭义上主要指 “教师”。 学习者或受教育者:学生。教育活动就是学习者在 各种教育活动中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才能、思想的过程。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 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4
学校产生的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 b) 体脑分工,出现了专职教师 c)文字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
15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棍棒纪律 5)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6
3. 近代教育 1) 扩大了学校教育范围 2) 教育同生产劳动趋于结合,学校的生产性日益 突出 3)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4) 教育的世俗化 5)教育的复杂程度提高
8
• 评价:第一次提出教育起源问题;但否认了人与 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9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评价: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忽略了教育是有意识的文化、社会现象。
42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 意义 (一)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二) 有利于指导教育实践 (三)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3
二.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一)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二) 理论联系实际 (三) 学思结合 (四) 学习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
44
本学期讨论的章目
1. 2. 3. 4. 5. 6. 7. 8.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师与班主任 课程 教学 德育
30
<捷克> 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1632), 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31
主要贡献: •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让一切男女 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 • 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提出了教 学的基本原则 • 对教师的职业做了很高的评价。
32
<英> 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 •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集中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理论。
17
4. 信息社会的教育
1) 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生产性 4)教育的终身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8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