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安康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

安康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

安康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摘要:我国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将是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它关系着我国未来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文章依据安康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统计数字及相关的调查资料,对安康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对策建议一、安康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安康市辖9县1区,209个乡镇。

全市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1764平方公里,占92.5%。

2004年末总人口29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0万人,城镇人口44万人。

全市17-50岁农村适龄劳动力154.7万人,剩余劳动力73万人。

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50.1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65万人,增长37.4%,外出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35.33%。

近5年,全市累计劳务输出93.8万人次,实现36亿元。

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额的60%来自外出务工。

2010年劳务输出工作又有新发展,劳务输出规模达到4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7.2万人,组织培训11.6万人,实现就收入18亿元。

2.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目前城乡及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别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从流向来看,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

据统计全国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的70%流向东部地区,安康转移的劳动力中流向东部地区为60.61%,中部地区为12.15%,西部地区为27.24%.由于安康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贫困山区,故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流动距离相对较远,2004年外出劳动力中跨省流动(离开本省到外省务工)的农民工占外出务工农民工的74.3%,跨省流动的比例比全国高23.3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值高20.8个百分点。

安康导游词3篇

安康导游词3篇

安康导游词3篇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安康导游词篇一:我的家乡在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安康,多么动听的名字。

虽然我没在安康出生没在安康长大,但是我对它的情深似海,因为它是我父母的故乡;虽然它没有名扬四海,但是它在我心里就名列前茅!就光听它的名字:安康-----就能给人带来平安和健康!安康有风光旖旎的瀛湖,有宽阔迷人的广场,也有滔滔不绝的汉江水,更有独一无二的香溪洞!暑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加入了一群晨练的队伍来到了香溪洞这块久仰的圣地!走过一条条宽阔大路,穿过一条条羊肠小道,顺着小溪叮咚叮咚的乐声走到底,再穿过一条陡峭的山路就来到一个小山洞。

上山顶要经过三个天门,出天门就见到龙王的八个威风凛凛的儿子在喷水。

水中有很多虾兵蟹将,鱼贯而入快乐无比!在向斜上方望,就清楚地看见“天梯”两个大字,它好像从天上挂下来似的让我不敢再看第二眼!我就顺着每一个台阶抓住铁链向上攀登,与淘气的弟弟边向上攀登边数着每一层台阶,一共数了183个台阶,直累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从天梯顶上向下望去,我们好像在天上一般!我还发现两边的铁链上有许多的同心锁,它好像要将来这里的有情人的心紧紧锁住,一心团结才能向上,嘻嘻,不知我这样说它高兴么?在天梯的旁边有一个天然的健身房,有很多热爱生活关爱自己的老老少少在这里健身,真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人人乐趣无穷我也美不胜收啊!安康的美景我的只言片语是说不清楚的,有空你来是亲自来看看吧。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爷家附近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沟,是附近的人们洗衣戏水的好地方。

我仅仅同外爷去了一次,那水的清凉与纯净就让我难以忘怀!啊!我的家乡,独特的家乡,是一幅和谐迷人的田园风景画!我深深地爱着您——安康!安康导游词篇二: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对安康市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情况的调查

对安康市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情况的调查


安康 市经 济结 构与 银行 信贷 结构 基本情 况
安康地处秦 巴山区、 基础设施差 、 经济落后 , 尤其工业基础薄弱 , 属典型的以山区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0 年全市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 17 亿元 , 05 3. 8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 3 。 亿元 , 2 . 第二产业实现 3 。亿 56 5 占 5 %; 8 9 5 元 , 8 %; 占2 。 第三产业实现 6 。亿元 , 5 %。20 年 , 7 2 7 占4 。 5 04 安康第一产业 占比仍高达 2. 比全国平均 、 6 %, 2 全 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 l 个百分点和 1。个百分点 ,而第二产业则 比全国平均和全省平均水平分另 低 2 . 1 2 5 I 7 J 7
二、 信贷 政 策调控 安康 经济 中的主要 问题 及原 因
( ) 金融方 面 看 。 一 从 一是 政策 问题 。东部 、 中部 、 西部 实行全 国统 一 的金融政 策 , 这种 “ 刀切 ” 的政 一 式
策, 加大了西部执行政策的难度 ; 二是信贷资金管理过严与运用缺乏 自主权。随着金融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 入, 各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 的管理也不断强化 , 贷款权上收使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信贷资金运用上缺乏必 要的 自主权 ; 三是商业银行逐步撤销县级支行 , 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 区倾斜 , 使得落后地区的信贷支持更 显乏力 ; 四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责 、 、 权 利的矛盾未有效解决。随着贷款权上收, 分支机构主要承担收贷收 息任务 , 同时单方面实行贷款追责制 , 而没有放贷的激励机制 , 不仅限制了分支机构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能 动性 , 也极大地挫伤了信贷人员 的积极性 , 普遍存在 “ 惧贷 、 畏贷” 情绪 ; 五是贷款门槛过高 , 审批过程冗长。 西部地 区除个别大 中城市经济状况较好外 , 大部分地 区属落后地 区, 企业承贷能力差 , 面对统一的《 贷款通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报告(水闸、泵站)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报告(水闸、泵站)

安康市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数据审核报告安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二年五月2 主要普查成果2.1 水利工程普查成果分地市列表展示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引调水、堤防和塘坝及窖池工程的数量等主要普查成果。

(数据来源H200-1-1、H200-1-2)表2.1-1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利工程主要普查成果2.4 水闸工程普查成果规模以上水闸工程共9座(含橡胶坝工程5处),其中分洪闸1座,排(退)水闸2座,引水闸1座,橡胶坝5座。

4座水闸工程(不含橡胶坝)的过闸总流量为80.2m3/s,其中分洪闸流量为34.8m3/s,排(退)水闸流量37.4m3/s,引(进)水闸8m3/s。

引水闸总引水能力3351.34万m3。

表2.4-1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闸工程主要普查成果表2.4-2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闸工程分规模主要普查成果2.5 泵站工程普查成果规模以上泵站工程共20座,其中小(1)型8座,小(2)型12座。

总装机流量11.1662m3/s,装机功率4092KW,水泵数量共42台。

表2.5-1 安康市级普查区泵站工程主要普查成果2、分地市列表展示不同规模的泵站工程数量和主要普查成果。

(数据来源H204-1-2、H204-1-3、H204-1-4)表2.5-2 安康市级普查区水闸工程分规模主要普查成果3、审核工作开展情况3.1 准备情况6为做好我市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我市普查办成立了由多人参加的普查数据审核小组,7人员涉及普查办工作人员,各业务科室水利专业人员,水利统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参与数据审核工作,并邀请了水利系统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参与审核。

3.2 审核过程首先,我们水利工程专项组对普查数据进行业内审核,根据局有关科室和档案室对全市水利工程设施掌握的情况,我们有关专业人员对水利工程专业普查对象分别进行数量审核、数据完整性审核、重点指标审核,分析表内、表间普查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关联性是否合理。

安康简介资料

安康简介资料

安康产业结构与布局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等
工业门类齐全
服务业快速发展
• 经济作物:茶叶、烤烟、桑蚕等
• 矿产开采与加工
• 旅游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
• 林业产业:木材、竹笋、干果等
• 装备制造与电子工业
• 商贸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
•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业
宿等
• 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
•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文化
• 高等教育:高校数量增加,专业丰
•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
馆等

• 科技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节、展览
•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导向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安康卫生与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医疗资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
•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农业产业现代化
•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难度
• 服务业繁荣发展
• 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压力
03
安康社会事业
安康教育、科技与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 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高,质量提升
• 科研投入增加,创新能力提升
安康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与合作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产业合作
• 品牌营销:安康旅游品牌推广
• 区域合作:陕甘川渝等区域旅游合作
• 精准营销:目标客户群体定位
• 跨界合作: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

安康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和特点

安康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和特点

安康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和特点安康市统计局2005年9月近年来,我市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拉动农民收入呈较快增长态势。

为了提高统计部门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统计运行监测,市统计局结合安康实际,从2004年起对劳动力外出建立了专项统计调查制度。

从全市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收额的60%左右都来自外出务工,同时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外出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一)外出从业人员总量为50万人截至2004年末,外出从业人员人数50.1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65万人,增长37.4%。

外出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35.33%。

(二)外出从业人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从性别上看,男性从业人员占67.18%,女性占32.72%,男性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2.64个百分点。

从年龄上看,外出从业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其中,16-25岁的占50.84%;26-30岁的占16.34%,31-40岁的占21.51%,4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1.31%。

(三)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多数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外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小学占29.89%,初中占56.56%,表明外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外出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比例仅占21.23%,受过外出从业技能培训的只占8.42%,而未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人员只能以出卖体力挣钱。

(四)外出从业人员主要从是制造业和采矿业2004年我市外出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4.22%(比全国高3.9 2个百分点);其次是采矿业,占20.11%(比全国高18.31个百分点);建筑业占9.76%(比全国低9.4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业占8.38%(比全国低2.02个百分点)。

从事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41.97%,到2 004年的54.33%,2005年上半年末的60.94%。

安康农业资源分布

安康农业资源分布

安康农业资源分布一基本介绍地理位置安康市地处于祖国内陆腹地,陕西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通要冲,介于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

北与西安周至、户县、长安县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镇安县毗邻;西与汉中市的佛坪、洋县、西乡县接壤;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巫溪县、四川省的万源县相连;东与湖北省的竹山、竹溪县、郧西、郧县相接。

安康处在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居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全市总面积23529.24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其中耕地面积199432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

地质地貌安康市位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扬子准地台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

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轮廓。

市辖区北部秦岭东梁海拔2965.4米为全市最高点,南部巴山的化龙山海拔2917.2米为南部最高点,汉江在白河出境处海拔170米为全市最低点,相对高差2700米以上。

安康市地貌受垂直地带性差异变化制约,分为山地、丘陵地、川道平坝地三种基本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2.58%、5.35%、2.07%。

这种高低悬殊的地理特征,形成气温差异带来动植物垂直不同分布和人类选择生存空间的不同分布。

自然气候本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热量丰富,降雨充沛,冬季温和,春季升温快但波动大,夏季炎热,秋季降温急骤,雨热同步,四季分明,但降雨量年内年际间变率大。

全市自然气候以旱为主,旱涝交错,灾害频繁。

由于受地形和海拔高度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性明显,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温度降低,雨量增加,温度东部高于西部,降雨量西部高于东部,全市平均降雨量910毫米,东、北部700—900毫米,旬阳小河是少雨中心,西部和南部为900—1200毫米,任河西部是多雨区,全市年降雨量多集中在 7—9月。

安康基本介绍

安康基本介绍

安康基本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安康市,全称安康火车站,是中国陕西省直辖市,位于华中经济区中西部,距省会西安市约250公里。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脉南麓,地形复杂,山地居多,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安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作为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曾是古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之地。

今天,安康市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千年古刹潼关房、古代农耕文明遗址古城固城等,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见证了安康悠久的历史。

安康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族、回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

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友善热情。

市区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和生活设施,但乡村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

安康市是一个繁荣发展的城市。

作为陕西省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安康市拥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

这里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特产有金银花、中草药等,是中国著名的中药产地。

安康市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

这里有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位于安康市西北的嘉陵江大峡谷,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峡谷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安康市西南的牛背山,是一个以生态农业和旅游为主题的风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安康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还是自然风光,都让人留连忘返。

去安康走一走,品味一下这座充满韵味的城市,相信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示例:安康,古称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素有“秦巴陕门”的美誉。

安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是中国革命老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安康自古以来就是山水园林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南国园城、秦巴桥头堡”。

治下30个县,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

交通便利,古为秦巴通道。

自秦、汉以后便枢纽交通...第三篇示例:安康位于陕西省中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康市基本情况
安康古称金州,取“安宁康泰”之意,位于陕西省东南端,国土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国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11.4%。

安康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

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

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

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地区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宁陕、镇坪12℃左右,其他各县15℃左右。

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小时(镇坪)—1836.2小时(白河)之间。

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

全市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

气候差异明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生物资源荟萃,矿产资源富集,水力资源充沛,旅游资源突出,素有“秦巴万宝山”之称。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

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和连阴雨。

经济发展
2008年,全市GDP完成233.7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35.8%,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52.3%;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2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0元,净增2099元,增长26.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净增514元,增长22.8%;单位能耗下降4.5%。

人口分布
全市辖1区9县200个乡镇(办事处),2559个村民委员会,101个居委会。

总人口300万,常住人口为265.25人,其中城镇人口46.7万人,安康市区人口32.6万人。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荟萃。

安康森林覆盖率56.5%,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动物430种,其中药用植物1215种、药用动物57种。

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之乡”的美誉。

蚕桑、茶叶、食用菌、胶股蓝、烤烟、黄姜、魔芋等资源品质好,规模大。

全市有桑园近100万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蚕桑基地;茶园30余万亩,是全国有名的富硒茶产区;黄姜60万亩,全国黄姜种植第一大市;胶股蓝5万亩,全国最大的绞股蓝种植基地;烤烟15万亩、魔芋10万亩,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康被誉为富硒茶之乡、绞股蓝之乡、黄姜之乡。

水力资源充沛。

安康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41条,年均径流量10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710立方米,是全国的1.55倍。

长江第一大
支流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占其总长的37% 。

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468万千瓦,可开发量275万千瓦。

安康现有水力发电站363座,总装机容量149.02万千瓦,全年用电209039.62万度。

旅游资源独特。

安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碧,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境内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现已建成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重点开发了西北最大的人工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瀛湖以及南宫山、香溪洞、千家坪等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打造了岚河、西河和任河漂流等江河漂流项目;推出了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和民歌、汉剧、茶艺表演等旅游文化项目;兴起了以休闲为特色的“秦巴人家”游。

汉江干流开发的完成,将形成6个梯次相连的人工湖面,享有“西部水城”之美誉,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