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作品
孙犁的小说

孙犁的小说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孙犁原名孙树勋。
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
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等出版。
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孙犁的小说皆为诗化小说。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在《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
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苇塘,粉红色的荷花箭,荷花叶的清幽香气,衬托出女主公对正在进行浴血战斗的丈夫的一往深情,点染她们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描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但也不是从再现火光硝烟入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反映时代的风貌。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多种人物在战争中心理变化的轨迹。
一句话,在长篇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也是武戏文唱的绝技。
《铁木前传》写的事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也不触及运动本身的进程,而是更着重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心灵,让读者从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的发展中,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
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
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
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中国现当代文学:九、孙犁、赵树理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解放区的文学成就: 一、描写工农兵的小说:
三、走向民间的戏 剧: 出现了《兄妹 开荒》、《夫妻识 字》、《牛永贵挂 彩》、《惯匪周子 山》、《一朵红花》 等广泛流传的新秧 歌剧。
在此基础上,先后产生了贺敬之、丁毅执笔的 《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魏风等执笔 的《刘胡兰》等代表剧作。
《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歌剧 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 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 的传说,后经鲁艺工作团改编, 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由鲁艺工作团演出,全剧以喜 儿与黄世仁的阶级仇恨为主线, 表达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 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
②类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尚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 传统的老一代农民,以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他们的悔 悟,寄托了作者对老一代农民的殷切希望,表现了新社会 对农民教育的现实可行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九、孙犁、赵树理
孙犁简介
孙犁,原名 孙树勋,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 荷花淀派 ” 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 荷花淀 》,中篇小说 《 村歌 》《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 》, 叙事诗集《 白洋淀之曲 》。
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现代 小说家 、 人民艺术家 , 山药蛋派 创始人。赵 树理开创的“ 山药蛋派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 文学流派之一。他善于刻画农村中那些具有浓厚小生产者狭隘意识的富 有个性的人物,被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 铁笔圣手 ”。其代表作 品有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 李有才板话 》和长篇 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 》《 三里湾 》等。
孙犁的作品

孙犁的作品简介孙犁(1908年-2002年),原名欧阳少石,笔名犁,山东泰安人。
是中国现代作家中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称为“现代北方散文之父”。
孙犁的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著称。
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问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困境。
她的作品充满了温情和深情,令人动容。
主要作品孙犁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一些她的主要作品:小说1.《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这是孙犁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女性在家庭中的孤独和无奈。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2.《天堂里的女人》: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描绘了一个虚伪的小城。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呈现了社会的荒诞和个体的挣扎。
散文集1.《平凡的世界》:这是一本集结了孙犁多年散文创作的作品集。
书中收录了她的一些经典散文,如《炊事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和《母亲》等。
这些散文以她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母爱的赞颂。
2.《如梦令》:这是孙犁的另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在不同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性的心灵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集1.《迷糊草》:这是孙犁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她的一些诗歌作品。
诗集以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
2.《叶子的诗》:这是孙犁的另一本诗集,诗集中的作品大多以叶子为主题。
诗集以孙犁敏感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叶子的独特感受。
影响与评价孙犁的作品以其真实和独特的视角打动了无数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她以女性的视角揭示了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表达了对封建道德和社会束缚的反思和怀疑。
她的作品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年级必读名著孙犁《白洋淀纪事》

输入文字
• 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 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 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 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 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80%
90%
70%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 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 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 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 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在 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 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 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人物形象在《荷花淀》中,作 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
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 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 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 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
道丈夫报名参了军
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 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 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 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水生 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 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 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 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 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 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 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 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 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 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 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 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 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 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 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但总起来看,就勾 画出了根据地妇女 的生活,和她们在 战斗中锻炼成长的
过程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 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
《荷花淀》知识梳理

《荷花淀》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三、文学常识1.小说相关知识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荷花淀派:50 年代京、津、冀;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代表作品:孙犁《荷花淀》、刘绍棠《青枝绿叶》。
3.诗体小说:景美:人美:情美: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3.小说中的诗化(散文化)特点:①虚化人物。
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孙犁及其创作资料

刘绍棠
刘绍棠是著名作家,河北通县人。 1936年2月生。13岁开始发表作 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 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 “神童作家”。是“荷花淀派” 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 《青枝绿叶》、《 蛾眉》、 《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 角》长篇小说《春草》、《地 火》、《狼烟》、《京门脸子》, 《豆棚瓜架雨如丝》等,散文短 论集《我与乡土文学》。
红星报:20世纪30年代 初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 报,当时由邓小平同志 主编。
冀中导报:抗日战争时 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 冀中区委机关报。
白洋淀的风景与民情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号称“华 北明珠”。这里的淀水镜一般平,稻花香, 鱼儿肥,莲藕脆,菱角鲜,甚至连空气都带 有新鲜的莲叶荷花香。芦苇荡很多,很密, 蜿蜒曲折。
吕正操将军
(1904.1.4—2009.10.13), 字必之,辽宁省海城人。无 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 国上将,我国铁路交通战线 杰出的领导者 。1925年12 月张学良在锦州成立三、四 方面军团司令部,吕正操被 张学良召到身边担任少校副 官。 1938年5月至1943年 秋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 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
不久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 淀派”。五十年代中期,“荷花淀派”的创作趋于 鼎盛局面:孙犁《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相 继出版;刘绍棠也出了四部小说集、两部中篇小说; 徐光耀《小兵张嘎》以及韩映山等也有短篇小说问 世。但好景不长,1957年孙犁病倒,刘绍棠、丛维 熙被错划为“右派”,韩映山、房树民转而从事编 辑工作,“荷花淀派”风流云散。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 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 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 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 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 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 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 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 用了。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荷花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作家简介: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原名孙树勋。
河北安平人。
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
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
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1956年起因病辍笔。
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
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孙犁散文《黄鹂》

炮火洗礼中的茅屋 后面或是山脚下的
丛林里
啼叫,富有召唤性和启 发性;飞起来迅若流星, 金色的羽毛,美丽极了。 一闪而过
二次见面 三次见面
青岛深密幽静的林 木中
猎抢瞄准
鸟市上
在这里安家落户 一去不返。
被系,被玩弄, 羽毛焦黄,神气凄惨。
喜爱 遗憾
迷恋 惋惜
愤怒 怜爱
江南,湖光山色。 伴着春雨宿露,啼叫,
说《荷花淀》而得名。作品以农村题材为
主,在现实主义基调上,洋溢着气息,有
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浪漫主义。
追求(美好事物)
渴望(生命自由)
叫声
保
护 环 境
外
动 黄鹂美 形
作
爱 护 鸟 儿
环境
向往(美的极致)
呼唤(美的环境)
思
1、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的“红靛儿”
考
“虎不拉儿”“黧鸡儿”,有何用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 相应的典型环境,作者渴望迎来自由宽松的 创作环境。
读中华美文 做谦谦君子
今
黄鹂
徐志摩
日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推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荐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美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文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孙犁散文《黄鹂》
导 猜一猜
入 课 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小说、散文集)1947
《芦花荡》(短篇小说集)1949
《嘱咐》(短篇小说集)1949
《村歌》(中篇小说)1949
《农村速写》(散文、小说集)1950,
《采蒲台》(短篇小说集)1950,
《山海关红续歌》(诗集)1951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集)1958,
《铁木前传》(中篇小说)1959,
《白洋淀之曲》(诗集)1964,
《秀露集》(散文、小说集)1981,
《耕堂杂录》(杂文集)1981
,《疆定集》(散文集)1981,
《琴和箫》(小说、散文集)1982,。
《孙犁小说选》1982,。
《孙犁文集》(l一5册)1981一1982,
《耕堂散文》1982,
《尺泽集》(散文集)1982。
《孙犁文论集》1983,
《书林秋草》(杂文集)1983,
《孙犁散文选》1984,
《远道集》(散文)1984,
《老荒集》(散文集)1985,
《陋巷集》(散文集)1987,
《耕堂序跋》1988,
《无为集》(散文)1989,
《芸斋小说》1990,
《孙犁文集》(珍藏本)正编5卷,续编3卷,共8卷,1992年,《芸斋梦余》,1996年,
《耕堂劫后十种》,1998年
《孙犁文集》正编5卷,续编3卷,共8卷,2002年
《孙犁全集》共11卷,2004年,
《耕堂读书记》正、续编,2008年
《耕堂劫后十种》,2012年
《耕堂文录十种》、《铁木前传(纪念版)》、《耕堂读书记》,2012年,《相片》小说型短文,
《报纸的故事》短文
散文
《相片》《识字班》《第一个洞》《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三烈士事略并后记》《塔记》
《书的梦》《王凤岗坑杀孙犁散文抗属》《采蒲台的苇》《安新看卖席记》《张秋阁》《光复唐官屯之战》《学习》《宿舍》《节
约》《小刘庄》《挂甲寺渡口》《厂景》《访旧》《婚俗》《一天日记》《回忆沙可夫同志》《黄鹂》《石子》《善暗室纪年》序《伙伴的回忆》《服装的故事《悼画家马达》《删去的文字》《童年漫忆》《谈赵树理》《谈柳宗元》《吃粥有感》《红楼梦》杂说《方纪散文集》序《书的梦》《画的梦》《戏的梦》《夜思》《悼念李季同志》《乡里旧闻》《同口旧事》《新年悬旧照》《报纸的故事》《亡人逸事》《芸斋琐谈》《母亲的记忆》《青春余梦》《芸斋梦余》《猫鼠的故事》《夜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