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作者: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3期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肱骨外上髁炎(ex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是一种前臂伸肌起点的慢性牵拉伤导致肘关节外上髁局限性疼痛,并影响臂腕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本病中医名为“臂痹”,属于中医学“伤筋”“肘痛”“肘劳”范畴。

3 诊断3.1 诊断要点肘关节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可向前臂外侧放射。

检查见肝关节外侧压痛,握掌、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加重,前臂抗阻力旋后试验(Mills 试验)阳性。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3.2 鉴别诊断3.2.1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表现为上肢外侧疼痛,容易和本病相混淆。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外侧疼痛为放射性痛,手及前臂有感觉障碍区,无局限性压痛,与本病可资鉴别。

3.2.2 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与本病的发病机理相似,也为肘部疼痛、活动受限,但其主要表现为内上髁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在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时伸直肘关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加剧,与本病检查时前臂旋后、腕关节掌屈时伸直肘关节引起局部疼痛加剧有明显区别。

4 辨证4.1 风寒阻络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4.2 湿热内蕴证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4.3 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揉喜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5 治疗5.1 治疗原则肱骨外上髁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很少采用手术治疗。

(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疼痛呈持续渐近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体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俗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症候诊断1.淤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增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辩证配穴:淤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题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2、灸法(1)常规灸法①悬灸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可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每灸距皮肤2~3cm 施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膈俞、血海等腧穴可采用雀啄灸,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施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第一医院孙海峰一、概述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网球运动员好发,故又名“网球肘”。

二、临床表现多起病缓慢,肱骨外上髁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同时沿伸腕肌向下放射。

握物无力,手掌向下不能负重平举,如拧衣服、扫地、端茶壶、倒水等。

局部可呈微肿胀。

三、检查1、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明显压痛,以及沿伸腕肌行走方向的广泛压痛。

2、前臂伸肌紧张实验阳性。

3、X线摄片:有的无异常,有的可见钙化阴影或外上髁粗糙。

四、四、治疗治疗的根本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1、推拿取穴与部位:曲池、尺泽、小海、少海、手三里、合谷及前臂桡背侧。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曲池、尺泽、小海、少海、手三里、合谷及阿是穴。

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艾灸:选用相应穴位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4、理疗:冲击波治疗仪、超短波、场效应治疗仪。

五、疗效评定治愈: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消失,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疼痛消失;显效: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基本消失,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疼痛消失;有效(好转):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疼痛减轻,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有所改善,但活动时仍有疼痛;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按语] 本病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

故此,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治疗期间腕部不宜做用力背伸活动。

中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中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四、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 症状:肘关节部疼痛,尤以拧毛巾、扫地、倒水时疼痛, 手不能握住杯子,体格检查时,患者握紧拳头伸直时疼痛 (腕部收缩时加重)。
• 解剖:肱桡肌、旋后圆肌起于肱骨外上髁。
• 注射选点:
• 1、肱桡关节;
• 2、肱桡肌起点:找到肱桡肌与旋后圆肌在肘关节部的痛 点进针,推注1/3药物后,针退至皮下滑至肱骨外上髁推完 药物。
• 注射药物:正清风痛宁25mg,0.1利多卡因1ml,VB6 20mg,VB12 0.25mg。
• 痛点介入,一日一次,一至两周。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治疗
• 1、制动(三角巾托住患肢) • 2、热敷 • 3、电致孔透皮(5-10次) • 4、温针(曲池加手三里)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定义】[1]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标准】 [2]1、肘部损伤史及前臂伸肌群反复牵拉刺激的劳损史。

2、诉有肘外侧疼痛: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在某些方向性动作时疼痛加重,如拧衣服、扫地、端水壶、打羽毛球等活动。

疼痛有时可向前臂、上臂放散,但在静止时,疼痛减轻或无症状。

3、常因疼痛而使肘腕部活动受限,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

4、肘外侧、肱桡关节处、环头韧带部有明显压痛,多无肿胀。

5、Mill征阳性:即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尽量掌屈,前臂旋前,再将肘伸直,些时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

6、抗阻力腕关节背伸痛阳性。

【辨证分型】本病多由于风寒湿热邪入侵或者慢性劳损,损伤局部经脉,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湿热内蕴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治疗方案】 [1][3](一)治疗原则1.针灸及中药疗法:可作为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法,要辨证施治。

2.封闭疗法:疼痛剧烈时,可以封闭止痛。

3.物理疗法:早期可消除水肿,中后期可改善血液循环。

4.手术疗法:顽固的病例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二)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风寒阻络: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方药:防风汤防风9克、当归9克、赤茯苓9克、杏仁6克、黄芩3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3克、肉桂9克、生姜3片、甘草6克、大枣3枚取穴:曲池、阿是穴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尾灸艾段温针,灸两壮(2)湿热内蕴治则:清热化湿止痛方药:四妙丸苍术12克、黄柏6克、怀牛膝9克、苡仁15克、取穴:曲池、丰隆、阿是穴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丰隆穴提插泻法,阿是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出针时摇大针孔,拔罐放血。

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方剂

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方剂

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方剂肱骨内上髁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员劳损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肱骨内上髁处,常见于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如网球、羽毛球、高尔夫等运动。

疼痛和肿胀是肱骨内上髁炎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

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其疗效显著,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方剂及其治疗原理和临床应用。

一、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方剂1.当归、川芎、桂枝、广木香、独活等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晚睡前敷药1次,保持12小时,连续敷药10天。

2.白芷、藁本、黄连、川芎、当归等研成细末加适量花生油炒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敷药7天。

3.红花、穿山甲、地龙、三棱、独活等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晚睡前敷药1次,保持12小时,连续敷药14天。

以上方剂均为常见的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方剂,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可根据自身症状选择适合的方剂进行治疗。

在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感染。

二、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原理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中药药性对患处进行局部调理,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缓解局部的疼痛和肿胀。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局部渗透来发挥药效,其作用方式温和而显著,对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1.舒经活络:中药外敷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舒经活络,消除淤血和瘀阻,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状况,从而缓解局部的疼痛和肿胀。

2.消肿散结:中药外敷具有明显的消肿散结作用,能够促进局部淋巴液的排出,减轻肿胀和压痛,改善患处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

3.活血化瘀:中药外敷还能够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和修复,加速肌腱和韧带的修复和再生,从而缩短疾病的病程和减轻后遗症。

以上是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主要原理,通过舒经活络、消肿散结和活血化瘀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病例分享【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劳,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前臂伸腕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

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组织部分撕裂、损伤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持续疼痛,在前臂提物及做旋转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外上髁局部压痛明显。

【肱骨外上髁解剖】肱骨外上髁未包于关节囊内,其前外侧有一浅层压迹,为前臂伸肌总腱的起始部。

其前方上部为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起始部,下部为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指伸肌、小指伸肌腱的起始部、肱骨外上髁的下部、桡侧副韧带的起始部,并与桡侧腕短伸肌腱起始腱的纤维交织在一起。

【诊断要点】1、症状: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疼痛,向前臂和上臂反射,持物无力。

2、体征:肱骨外上髁指伸肌腱及腕伸肌腱起点处局限性压痛,局部不红肿,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

3、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通常正常,偶可显示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病案分享】2018年6月,吴某某,男,53岁,因“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半年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活动时疼痛加重,腕背伸时可诱发疼痛,未进行相关系统治疗,遂前来就诊。

查体:右肘关节外侧压痛(+),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

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肘劳-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病机:由于长期慢性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颈筋瘀阻从而“不通则痛”,造成局部疼痛或功能障碍或气血亏虚,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取穴:手三里(患侧)方义:《灵枢·终始》:“在筋守筋”原则,“岐黄针疗法”治疗以局部及邻近取穴为主,疏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

根据该病的临床主要表现,可辩证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科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针灸科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 X 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证候诊断1.瘀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痛增,夜间加重。

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辨证配穴:瘀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 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提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

每天治疗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外上髁炎
【定义】[1]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标准】[2]
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
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湿热内蕴
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
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
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
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防风9克、当归9克、赤茯苓9克、杏仁6克、黄芩3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3克、肉桂9克、生姜3片、甘草6克、大枣3枚
取穴:曲池、阿是穴
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尾灸艾段温针,灸两壮
(2)湿热内蕴
治则:清热化湿止痛
方药:四妙丸
苍术12克、黄柏6克、怀牛膝9克、苡仁15克、
取穴:曲池、丰隆、阿是穴
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丰隆穴提插泻法,阿是穴平补平泻
治则: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
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取穴:曲池、阿是穴
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阿是穴出针时单向捻转,滞针,然后快速出针。

2.其他治法:
(1)其他毫针刺法
齐刺:先在病变部位正中深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再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又称“三刺”
层次:A点到骨面
B点到皮下
内手法:A点纵向纵切2次,纵向横切2次
B点纵向纵切3-4次,有突破就停,注意不可过深,防止损伤桡神经。

(3)火针:用直径0.34mm、1寸长毫针,在火焰上烧至通红,以“准”、“快”为
原则,以痛为腧,迅速刺入,深度0.2~0.5cm,不留针,在其周围同法连续进针3~5下
(4)钩针:刺入阿是穴后,通过推刮、弹拨、钩拉等手法进行治疗。

(5)温灸疗法:直接灸或间接灸于局部。

(6)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ml注射于曲池穴,隔日一次。

早期中药、针灸辨证施治,或结合局部封闭
中后期出现粘连可中药、针灸,亦可选取小针刀、火针
长久不愈,症状严重可考虑手术
(二)??辨证要点:
肘外侧疼痛是其辨证要点。

本病早期中医辨证多为实证,中后期可虚实夹杂或虚证,在临床中不能绝对区分,应结合病程、病史、体质、工作环境及症状施治。

2.??中后期疼痛虽轻,病久血瘀,瘀血阻于经络,当以重手法大力捻转,甚则滞针。

可辅以电针治疗,亦可刺络拨罐,但疗效与病程呈反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可佐以扶正取穴。

久治不效者,可以小针刀治疗。

(五)??注意事项:
平时要注意避免劳损,尤其易劳损病变部位的动作要避免。

【疗效评判】
1.疗效评定
①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

②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

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2.疼痛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