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的诊疗
肱骨内外上髁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内外上髁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均属于慢性劳损性疾病,只是发病部位不同而症状有别,但治疗方法相当,故在一起论述。
[诊断]一、病程本病均因腕部伸肌群或屈肌群反复屈伸牵拉活动,导致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肌腱附着点部分撕裂而致伤。
二、症状局部不红肿,压痛明显,病程长者可有肌肉萎缩,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肱骨外上髁炎,压痛点在肘关节外侧,作抗阻力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后动作时,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肱骨内上髁炎,压痛点肱骨内上髁处,抗阻力屈腕时可引起肱骨内上髁疼痛。
三、体征密尔(Mills)试验:肘、腕、指屈曲,前臂被动旋前并逐渐伸直时,肱骨外上髁炎病人可出现疼痛。
四、辅助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
[鉴别诊断]主要与肘关节扭挫伤相鉴别,肘关节扭挫伤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肘部有弥漫性肿胀,或可伴有皮肤瘀血斑,肘关节呈强迫性半屈曲位,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均有一定程度障碍。
[治疗]一、手法治疗症状轻微者,适当休息,避免有害活动,或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后症状即可缓解,不需手法理筋。
症状严重者可采取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或卧位,在肘部痛点及其周围作按摩、捏拿3~5min,使局部血流通畅,术者一手托肘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先将肘关节屈伸数次,然后将肘关节作快速屈曲数次,同时作旋转活动。
如直肘旋后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前;或直肘旋前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后,各作3~5次,可松解粘连,减轻疼痛。
二、药物治疗(一)中药治疗本证属于经络阻滞,血不养筋。
治宜养血荣筋,舒筋活络,可内服舒筋汤,外贴定痛膏,或用海桐皮汤熏洗。
(二)局部封闭用25mg醋酸氢化可的松加0.5%普鲁卡因2~3毫升注射到压痛最明显部位,直达骨膜,要求病人2~3周内避免重力活动,封闭可每周1次,连续2~3周,症状多可解除。
三、功能锻炼本病属劳累过度引起,所以在治疗期间一般要避免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重力活动,症状消退后可先作腕关节及前臂的旋转活动,而后逐渐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症状复发。
(完整版)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疼痛呈持续渐近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体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俗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症候诊断1.淤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增痛,夜间加重,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辩证配穴:淤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题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2、灸法(1)常规灸法①悬灸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可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每灸距皮肤2~3cm 施灸10~1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膈俞、血海等腧穴可采用雀啄灸,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施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诊疗常规第一医院孙海峰一、概述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网球运动员好发,故又名“网球肘”。
二、临床表现多起病缓慢,肱骨外上髁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同时沿伸腕肌向下放射。
握物无力,手掌向下不能负重平举,如拧衣服、扫地、端茶壶、倒水等。
局部可呈微肿胀。
三、检查1、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明显压痛,以及沿伸腕肌行走方向的广泛压痛。
2、前臂伸肌紧张实验阳性。
3、X线摄片:有的无异常,有的可见钙化阴影或外上髁粗糙。
四、四、治疗治疗的根本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1、推拿取穴与部位:曲池、尺泽、小海、少海、手三里、合谷及前臂桡背侧。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曲池、尺泽、小海、少海、手三里、合谷及阿是穴。
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艾灸:选用相应穴位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4、理疗:冲击波治疗仪、超短波、场效应治疗仪。
五、疗效评定治愈: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消失,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疼痛消失;显效: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基本消失,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疼痛消失;有效(好转):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疼痛疼痛减轻,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有所改善,但活动时仍有疼痛;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按语] 本病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
故此,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治疗期间腕部不宜做用力背伸活动。
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

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和运动员的肩部疾病。
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因此,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非常重要。
本研究收集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包括止痛药、非甾体消炎药、热敷和局部按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发炎,并促进血液循环。
2.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短波、激光和肌肉电刺激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促进肌肉修复和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3. 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实物治疗锻炼来恢复肌肉和骨骼功能。
这一方案包括肩部和手臂肌肉的特定拉伸和锻炼。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骨质增生和减轻肩部疼痛。
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
疗效评估60例患者中,50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其他10例采用手术治疗方案。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肩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均得到了改善。
其中,保守治疗组中有42例(84%)症状完全缓解,5例(10%)症状有所改善,3例(6%)症状未见缓解。
手术治疗组中症状完全缓解7例(70%),2例(20%)症状有所改善,1例(10%)症状未见缓解。
结论综合治疗方案对肱骨外上髁炎有明显的疗效,其中保守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和炎症,改善肩部功能;对于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此外,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常规

肱骨外上髁炎【定义】[1]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
【诊断标准】 [2]1、肘部损伤史及前臂伸肌群反复牵拉刺激的劳损史。
2、诉有肘外侧疼痛: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在某些方向性动作时疼痛加重,如拧衣服、扫地、端水壶、打羽毛球等活动。
疼痛有时可向前臂、上臂放散,但在静止时,疼痛减轻或无症状。
3、常因疼痛而使肘腕部活动受限,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
4、肘外侧、肱桡关节处、环头韧带部有明显压痛,多无肿胀。
5、Mill征阳性:即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尽量掌屈,前臂旋前,再将肘伸直,些时肱骨外上髁处明显疼痛。
6、抗阻力腕关节背伸痛阳性。
【辨证分型】本病多由于风寒湿热邪入侵或者慢性劳损,损伤局部经脉,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于局部,不通则痛。
(一)风寒阻络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湿热内蕴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气血亏虚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四)瘀血阻络肘外侧疼痛日久,逐渐加重,拒按,活动后疼痛加重,舌暗或舌下淤青,脉涩。
【治疗方案】 [1][3](一)治疗原则1.针灸及中药疗法:可作为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法,要辨证施治。
2.封闭疗法:疼痛剧烈时,可以封闭止痛。
3.物理疗法:早期可消除水肿,中后期可改善血液循环。
4.手术疗法:顽固的病例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二)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风寒阻络: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方药:防风汤防风9克、当归9克、赤茯苓9克、杏仁6克、黄芩3克、秦艽9克、葛根9克、麻黄3克、肉桂9克、生姜3片、甘草6克、大枣3枚取穴:曲池、阿是穴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阿是穴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尾灸艾段温针,灸两壮(2)湿热内蕴治则:清热化湿止痛方药:四妙丸苍术12克、黄柏6克、怀牛膝9克、苡仁15克、取穴:曲池、丰隆、阿是穴针法:直径0.25cm,长度40cm毫针刺入,曲池、丰隆穴提插泻法,阿是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出针时摇大针孔,拔罐放血。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鉴别诊断:
• 3、肱桡关节滑膜囊炎:本病除局部疼痛和 压痛外,肘部旋前、旋后受限,前臂旋前 引起剧烈疼痛,其疼痛点的位置比肱骨外 上髁炎的略高,压痛比肱骨外上髁炎为轻。 局部可有肿胀和触痛,穿刺针抽吸可见有 积液。
治疗:
• 患者坐位屈肘,上肢平放于治疗桌上,在 肱骨外上髁最敏感的压痛处定点。
临床表现
• 严重者可向前臂外侧及肩部放散,尤其是 上肢在做旋转背伸、提、拉、端、推等动 作时疼痛更为剧烈,如拧毛巾、端茶倒水、 扫地、扣纽扣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患者 握物无力,容易失手落物。
诊断:
• 1、肘部或有轻微外伤史,多有前臂伸肌群 反复牵拉刺激的劳损史。
• 2、肘外侧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晨起 时肘关节有僵硬现象、前臂无力、握力减 弱,肘关节活动不受限。
局部解剖:
• 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上髁之上1/3,其前外面 有支配肱桡肌的桡神经第1分支,其下1-2Cm处分出支配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的 第2分支,其下为支配桡侧伸腕肌的第3分 支。屈肘时,屈前臂的肱桡肌可对外髁产 生牵拉力。
局部解剖:
• 肘桡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上髁,其纤维向 下,与桡骨环状韧带的纤维相融合,前臂 旋转及肘内翻时,副韧带紧张。
临床表现
• 多起病缓慢,也可由于用力不当突然诱发, 逐渐加重。早期,在肘外侧有类似疲劳的 酸困不适感,手指有时不灵活。常在工作 时出现,休息后可消失。若避免诱发疼痛 因素,可在2--3个月好转或痊愈。但在经常 做诱发本病的工作或运动时,此病不仅不 能自愈,而且还会进一步加重,使患者肘 外侧呈持续性酸痛,
• 刀口线与腕背伸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 直于皮肤,刺入至骨面,纵行疏通剥离, 在骨面上划痕。有变性软组织硬结者,可 稍提针刀,根据损伤范围大小散切几刀, 将腱膜和深筋膜切开。一次不愈,15天后 再做。
针灸科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肘劳(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常缓慢起病,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木工、钳工、矿工、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
(2)因肘关节的受累,而导致肘关节疼痛,用力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3)握拳、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髁处疼痛加重。
(4)查体有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
(5)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阳性。
(6)肘关节 X 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二)证候诊断1.瘀血阻络证:肘部肿痛或刺痛拒按,提物无力,活动痛增,夜间加重。
舌质暗红,苔黄,脉弦涩。
2.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可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1.毫针治疗(1)取穴: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
(2)辨证配穴:瘀血阻络证: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足三里。
(3)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 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等腧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膈俞、血海等腧穴行提插捻转泻法,足三里予以重插轻提补法,阿是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30分钟。
每天治疗1次。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诊疗规范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做洗衣服、端茶倒水、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实验为阳性,伸肌群抗阻实验阳性。
(二)症候诊断1、风寒阻络: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湿热内蕴: 肘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疼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儒数3、气血亏虚: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哦,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柔,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脉沉细二、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1、独一味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活血止痛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3、萘丁美酮每次1g,每日1次;4、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
5、0.5-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2-3ml和醋酸泼尼松注射液12.5mg 痛点局部注射,每周1次,共三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1.风寒阻络型:治法:祛风散寒蠲痹。
方药:小活络丹加减。
制川乌草乌、地龙、制南星、乳香、没药各5g2.湿热内蕴型:。
治法:清热化湿方药:三妙丸加减。
黄柏、苍术、川牛膝各12g 薏苡仁20g3.气血亏虚型:。
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人参12g白术、茯苓、当归各15g、川芎10g、白芍20g 熟地18g、炙甘草6g、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三)手法治疗1、基础手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位其患侧。
(1)在前臂桡侧施扌衮法、揉法、拨法或一指禅推法3~5遍。
(2)拿前臂桡侧3~5遍,点按曲池、手三里、尺泽、少海穴。
(3)一手拇指点按肘部痛点,另一手握住腕部做肘关节屈伸旋转运动3~5次。
(4)点按阳溪、肘髎穴。
2、辨证手法1.风寒阻络型:在肘外侧施擦法0.5~1分钟,点按风门、后溪、阿是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疗
展开全文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肱桡滑膜炎、肘外侧疼痛综合征等。
是由于前臂伸肌腱在肱骨外上髁起点处的劳损,而引起的肘外侧部疼痛,影响前臂旋转和伸腕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本病属中医的“肘劳”范畴。
一、珍断
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操劳家务的女性及有肘部损伤病史者。
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做前臂旋转及伸屈腕部动作时,如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4.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发现。
二、治疗
(一)内治
1.风寒阻络
主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祛风舒筋活络。
用方1、舒筋汤加减:当归、白芍、伸筋草、海桐皮、羌活、防风、续断各10克,姜黄、松节、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小活络丹: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用方3、追风透骨丸: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2.湿热内蕴
主证:肘外侧疼痛,有灼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口渴不欲饮。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泄湿热。
用方1、三妙丸加味: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桑枝、黄柏、苍术、牛膝、山栀、柴胡各10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饮服1支(10毫升)。
(二)外治
1.外用药
可用风痛灵擦剂、按摩乳外搽,或外敷关节镇痛膏、麝香风湿膏。
2.小针刀疗法
将肘关节屈曲90度平放于治疗桌面上,常规消毒后,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纤维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再用切开剥离法,然后使针身与桌面呈45度角左右,用横行铲剥法,刀口紧贴骨面剥开骨突周围软组织粘连。
中病即止,不愈5天后再作1次,一般3次即可治愈。
3.推拿疗法
可采用旋前牵抖法。
以揉捏拿按手法放松前臂肌群。
弹拨术者一手托患肘,拇指压于外上髁部,余指在内下作对抗握持。
另手握患腕,遂渐屈时,拇指用力按压外上懈前方,然后再伸肘,同时拇指向下按压,弹拨伸腕肌起点1次,如此反复3~4次。
牵抖:一手拇指点揉外上踝,另手握腕作轻度屈曲旋前活动数次后,突然极度旋后伸牵抖时关节,如此反复3次。
最后轻揉搓患肢肌群结束。
4.针灸疗法
可选肘臀、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大椎及阿是穴,可以毫针刺法,做多向透刺。
三、防护
1.急性发作期忌劳作,可适当制动休息。
2.缓解期可行前臂旋转、旋前、甩手等活动。
3.注意劳动保护,臂慎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