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之谜——晋商兴衰的历史考察

合集下载

晋商成败之谜

晋商成败之谜

龙源期刊网 晋商成败之谜作者:梁小民来源:《中国报道》2008年第01期自明朝以后,山西的名人就不在文化上了,都在商业上。

雷履泰,山西平遥人,清代商业巨子,票号创始人。

道光三年,1823年,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开始营业。

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金融业的发展。

晋商符合开办票号的条件:一要有大量的资金,二要有遍布全国的分号,三要有一批精通业务的骨干,四是要讲究诚信。

票号业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发放贷款,二是异地汇兑,还有就是把不同成色的银子进行冶炼。

在1900年到1910年的十年间,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商帮。

晋商还用了股份制经营,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且是职业经理人的全权授权经营。

乔致庸,山西祁县人,清代商业奇才,晋商的代表人物之。

晋商成功秘诀之一:激励机制。

晋商员工的收入分(一)固定收入包括供给制(吃穿用)和薪金(随着工作年龄增长的年薪);(二)身股制,也就是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分红,普通员工为3厘身股,大约1075两银子。

清代县官的年薪为1045两白银,仅相当于票号一般小伙计的年薪。

秘诀之二:企业文化——诚信。

以诚对待自己的顾客。

大掌柜(总经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晋商中普遍坚持。

秘诀之三:全体精神。

也就是大家共同致富的原则。

票号也作为一个团体,相互团结,共同撑起事业。

秘诀之四:官商结合。

在封建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功的商帮都和官府有联系。

为什么晋商最终走向衰落了呢?晋商未能实现两种转化:一是未能从封建商业资本转向现代工业资本;二是未能从封建钱庄的金融制度转向现代银行的金融制度。

晋商保守和封闭的面从根本上阻碍了这两个转化。

票号的资本金很少,但现代银行资本金很大,票号靠信誉,现代银行靠制度。

20世纪初,外国银行进入了,中国本地银行业出现了,但票号却没有转变。

他们认为票号制度很好,不需要改变,拒绝斥资开办清朝国家银行,于是在1914年票号就衰败了。

启示一是激励机制。

二是商业道德,讲诚信。

晋商衰败原因新探

晋商衰败原因新探
[ 收稿 日期 ]00 0 - 5 2 1— 9 2
[ 作者简介] 马广兴(9 5 , 河南漯河人 , 18 一) 男,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硕士 , 究方 向: 研 中国近现代史。

2 ・ 2
马广兴
晋 商 衰 败 原 因新 探
在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俄蒙两国的边贸 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山西商人借此有利时机, 纷纷 进 人北方边镇 市场 ,贩 盐和茶 叶贸易 成为支撑 晋商
关 键 词 : 商 ; 败 ; 因 晋 衰 原
中 图分 类 号 : 19 F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1 0 ( 0 0)6 o 2 — 4 17 - 8 8 2 1 0 一 02 0
晋 商从 明末 清初 在商 界 活跃 50多 年 , 0 足迹遍 布 国内各地及 日本 、 鲜 、 朝 东南 亚 、 阿拉伯 国家和 欧 洲等 地 , 资本雄 厚 , 营项 目宽 泛 , 动 区域 广 阔 , 经 活 活动 时 问 持久 , 仅 是全 国最 有影 响 的 商 帮 , 不 而且 在世 界商业 史 上也是 罕见 的。然 而 , 商在 经历 了 晋
摘 要 : 商 的 衰 败 是 我 国 经 济 史 上 一 个 值 得 关 注 和 研 究 的 现 象 。活 跃 于 商 界 5 0 多 年 的 晋 0
晋 商 , 清 末 民初 很 快 走 上 衰微 , 会 动 荡 不 安 , 事 不 断 , 社 战
使这些 地 区的晋 商票号大伤元 气 , 以致拖垮 总号 。 清 末 民初 由于 战 乱频 仍 , 治 腐 败 , 济 赖 以 统 经
晋商的兴衰并不是偶然 的, 是明清社会发展 的 必然结 果 。 明代 开始 , 从 山西 商人一 跃而 富 甲天下 , 最 根 本 的原 因在于 : 一 的 、 为稳 定 的政 治环 境 统 较 和经济 环境 。 明嘉 靖 、 万历 和清 康熙 、 隆时期 , 乾 我

晋商调研报告

晋商调研报告

晋商调研报告晋商调研报告一、引言晋商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群体,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为中国商业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晋商的发展历程、经营特点以及对当代商业的启示,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商业挑战。

二、晋商的发展历程晋商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随着历代政权的更迭,晋商逐渐兴盛起来。

尤其在明清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商业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

他们利用家族关系和同乡联谊等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强大的商业帝国。

晋商以政治智慧和商业头脑著称,积极参与政治和商业活动,成为当时商业社会的中流砥柱。

三、晋商的经营特点1.家族企业:晋商企业往往由家族成员创办和管理,世袭经营,注重传承和家族的荣誉感。

家族企业的优势在于高效的决策、稳定的经营理念和忠诚的员工。

2.社会关系网络:晋商善于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与同乡联谊、地方官员和商会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这帮助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商业帝国。

社会关系网络的优势在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获取资源和市场信息。

3.经商智慧:晋商在经商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他们具备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深厚的商业经验和精准的决策能力。

晋商的经商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晋商对当代商业的启示1.重视家族文化:晋商注重家族的传承和荣誉感,这为他们的企业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企业家族文化,注重家族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晋商善于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网络,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获取资源。

在当代商业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拓展市场。

3.提升经商智慧:晋商的经商智慧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洞察力和决策能力,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晋商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他们的经营特点和经商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摘要晋商,顾名思义,晋商是指山西商人,山西简称为“晋”。

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

“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

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

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关键词:晋商票号兴衰在上了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后,颇有感触,那么本文就研究一下晋商各家族大院的兴衰,本文从太谷曹家,祁县乔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简单的了解那个时期晋商的发展历史。

了解山西的晋商文化,可以选择参观山西的诸多的晋商大院,如太谷曹家三多堂,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

那么本文简单的论述一下山西的几个有名的大院的家族兴衰史。

要了解晋商的大院的兴衰史,就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晋商的兴起原因,我简单的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明政府为北方各边镇筹集军饷推行开中制(明代统治者为了军事目的而创建的一种招商代销制度),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契机2.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流的要冲,具有有利的地理条件。

3.明代山西盐铁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4.晋人勤俭,礼让,诚信的民风是晋商兴起的人文因素。

首先,本文就太谷的曹家三多堂的兴衰史做出分析: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

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

当时三喜为谋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在今辽宁朝阳县),租地种菜、豆类。

辛苦经营多年,日渐发达。

此后,曹三喜又将商号开办到赤峰、凌源等地,经营范围也扩展,后来又在沈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

这样,曹氏已成为关外大商。

开始了向外业务的扩大。

晋商的崛起与衰落及其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晋商的崛起与衰落及其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晋商的崛起与衰落及其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晋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集团之一,起源于山西省晋中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传奇。

晋商的崛起和衰落,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晋商的崛起晋商的崛起始于明朝,当时山西地区的商业繁荣,晋商以其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强大的资本实力,逐渐崛起。

在清朝时期,晋商更是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

晋商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

晋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家族企业为基础,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晋商的经营理念则是以诚信为本,注重信誉和口碑,以此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晋商的衰落晋商的衰落始于清朝末期,当时中国经济遭受外部侵略和内部动荡的双重打击,晋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晋商的家族企业模式也逐渐失去了优势,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晋商的商业模式逐渐落后。

晋商的衰落也与其经营理念有关。

随着社会的变化,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晋商的诚信和口碑优势逐渐被其他企业所超越。

此外,晋商的家族企业模式也容易导致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管理混乱,进一步加速了晋商的衰落。

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晋商的崛起和衰落,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晋商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强调诚信和口碑,这对当代企业也同样适用。

企业应该注重诚信和信誉,以此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晋商的家族企业模式虽然已经落后,但家族企业的优势仍然存在。

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网络,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晋商的衰落也提醒我们,企业要不断创新和改革,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晋商的崛起和衰落,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企业应该注重诚信和信誉,发挥家族企业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改革,以此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晋商走向衰落的原因

晋商走向衰落的原因

晋商走向衰落的原因
社会政治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直接使晋商的资产减少许多
清政府的腐败所致,需要捐助清政府,清政府不仅要求晋商捐款,还加大税收国内外时局不靖,进行贸易比较艰难,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商贸制度不平等
目光短浅,没有与其他商家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当时的局势不好的情况下丧失很多机会
物流:
1,就明清而言,交通的不便利是阻碍商品运输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清末,火车的流行也未能带来一定的变化。

主要还是思想的根深蒂固造成,认为洋人的东西是不保险的,所以对于火车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

太过保守和落后,没有利用好当时的先进运输设备(例如火车)没有有效的利用
各种设备和制度,贸易方式上也受政府的约束,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俄国入侵沿海地区和内陆各地,贸易线路发生改变,运输没有那么那么方便了。

从兴盛到没落,探寻历史暗处的晋商文化

从兴盛到没落,探寻历史暗处的晋商文化

从兴盛到没落,探寻历史暗处的晋商文化原创四十五度说2020-02-24 08:47:51明清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突然涌现出了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繁荣,钱庄票号遍布天下,经营范围之广,收罗钱财之多,流传时间之长,让世人为之侧目。

他们就是驰骋亚欧两大洲,为中国经济做出卓越贡献的传奇商人--晋商。

晋商文明,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文献以及名胜遗迹供人们所考察。

位于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山西会馆等,都是对当时晋商历史的见证。

通过这些历史的痕迹,我们仍可以描绘出当时中国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

晋商,顾名思义,是指山西的商人。

古时候流传着一句:'哪里有麻雀,哪里就有山西商人',足可见晋商涉及范围之广。

明清时期,晋商首创的'票号',将全国商铺紧密联系起来,汇通世界,被多地的商人争先效仿。

其名声之盛,让后世依旧流传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的说法。

晋商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隋唐五代,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大繁荣。

一、从历史发展看晋商•风云初起'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早在先秦时期,晋南就流传出了这样的贸易活动,这是晋商在历史上崭露头角。

从先秦到唐朝,尽管晋商的贸易活动逐渐增多,但并未发展壮大,处于'无组织,无地位'的冷门时期。

随着李唐的起兵,太原被定为国都,晋商拥有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在这个时候,他们得以与外界商人进行亲密接触以及交流,迅速的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当时的汾河两岸,各种水运陆运,经济贸易,让人目不暇接。

就连唐代著名诗人韩愈也曾感叹:'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欣欣向荣宋代是一个商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当时闻名于天下的商人有蜀南,南商,北商等,而晋商,徽商等也在此时大显身手。

宋朝时期战事频繁,国家所需的战马都是由北方的辽朝来供应。

因此,宋王朝与辽朝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

晋商衰败的原因分析目录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 (2)内外战乱的影响 (3)金融重心转移与外资冲击 (4)制度的问题 (5)守旧思想的影响 (6)结论 (7)摘要:从约600年前,明代早期始,至约100年前,清末民初时代,晋商创造了称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商界500年的商业神话。

然而,在近代的历史剧变中,晋商以令人难以置的速度走向衰落,个中原因着实值得我们思考。

政府?外资?亦或是制度?我将在本文中作简单的探讨。

政府的腐败与晋商对政府的过度依附晋商自从明初开始发展,直到清末,始终与封建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自明政府实行海禁以来,对外通商收到巨大的阻力,使得内陆商人的变得很有优势。

而在皇权至上的明清时期,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附于政府。

先来看晋商的业务,以具有代表性的票号为例。

晋商票号收入的一大来源便是,资助有野心的人买官买爵,一旦这些人获得成功,便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大量公款低息甚至无息存入晋商票号,票号再高利放出,以此牟利。

以19世纪60年代,即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为界,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之前大部分是为各级官员提供服务,之后直接与清政府的财务挂钩。

除了票号,纵观历代商人,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与政府脱离而发展壮大,所以在晋商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和官员产生联系,是一个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封建政府走向没落的时候,晋商不可避免地收到影响。

在清代中期和晚期,晋商已经累积了巨额资本,富可敌国,但清朝廷加派的各种名目的捐输白白从晋商手中掠夺走大量财富。

乾隆年间,因大小金川起义山西河东盐商捐助军饷银110万两;嘉庆年间,为镇压白莲教起义,一次便向晋商派捐白银218万两;道光年间,为筹措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清廷又向山西绅商派捐白银二百余万两;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在全国各省以捐借名义筹集白银424.7916万两,其中山西实际捐银287万两,占全国捐银总额近70%。

清人徐继畲《复阳曲三绅士书》中写道:“晋省前后捐输已至五六次,捐数逾千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之谜——晋商兴衰的历史考察作者:韩毓海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1期韩毓海山西是一个令人胸怀天下的所在,多少伟大的帝国王朝在这里升起又衰落。

历史上的山西也是非常富有的,有着很辉煌的商业传统,而近代以来,山西有一个衰落的过程。

如果把晋商的兴起与衰落放在1500年以后——亦即“世界经济”的形成时期来看,探讨一下其兴衰的历史原因,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产生于长途贸易的晋商近代以来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老旧的问题,原因主要是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式的资产阶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性质是不同的,正如毛泽东曾说过的,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力量比较弱小。

但是另一方面,在19世纪初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的1830年代,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山西的晋商为例,却会发现这两地的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无论外贸还是金融,他们都已具备了国际资产阶级的规模。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反的问题:我们怎么看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这个论断?即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毛泽东的上述论断呢?理解这个论断的关键,首先在于我们怎么理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这两个词。

今天我们一般把企业家、商人和资本家笼统地称为资产阶级,这是很不准确的。

没有正确地区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没有既区别又联系地解释他们产生的原因。

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是长途贸易的产物,长途贸易是理解近代资产阶级产生的关键。

而区域性的、地方性的市场和贸易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从事这样的交换活动的人,一般来说也不必是与生产活动截然分离的、独立的商人阶级,也不需要大量的、独立的商业资本,因而也不能被称为近代意义上的商人阶级,只是一边生产,一边销售的商贩而已。

长途贸易就大不同了。

长途贸易是指跨国的大宗贸易。

这种贸易首先不是一般的生产者所能够经营的,甚至也不是一般的国家所能承担的。

因为所谓长途贸易,它不但要求一个国家有生产大宗商品的资本和财力,而且还需要一部分人有巨大的财力、资本,先去把这些商品购买下来,然后再转运到远方去出售,也就是说,需要他们为远方的消费者预先垫付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这就要求一个国家存在大于、起码是等于生产资本的商业资本,要求存在一个与生产活动相分离的商人阶级,如此,长途跨国贸易方可能发生。

近代中国的行商和晋商,正是这样一个既与生产活动相分离,又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长途贸易把国内生产组织起来的商人阶级,并支持了大规模的海洋贸易和大陆贸易。

晋商资本,首先就是指从事跨国长途贸易的大商业资本。

下面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中国对欧美的海上贸易赚取的白银为2282万两,到道光13年(1833年),每年海上对欧美的贸易所赚取的白银都在2300万两之上。

北方的恰克图贸易,按照俄罗斯方面的统计,1854年两国间的贸易额是1968万卢布。

当时南方的海洋贸易是由行商主导的,北方大陆上的长途贸易则是由晋商主导的,从这些数字大概可以看出,当时南方从事海洋长途贸易的行商和北方的晋商积累了多么雄厚的资本。

作为信用机构的山西票号除了对于独立的商人阶级和商业资本的要求之外,长途贸易又必然要求并依赖信用资本的发展——这是它另一个根本特征。

因为长途贸易的贸易周期比较长,例如当时从欧洲到中国的一个贸易周期差不多要三年时间,面临如此长的回款周期,就必然要提出相应的严格的信誉要求:生产商需要一个有信用的凭证,以保证它在三年后怎样才能从销售商、贸易商那里拿到货款和利润。

对于贸易商来说也一样,他也要向中间商和代理人提出类似的信用要求,例如对当时的英国贸易商来说,他们并不是把货物运往广州直接销售,而是将货物交由他们的中国代理商——行商寄售或者代售,尤其当货物的价格行市不理想的时候,英国贸易商尤其喜欢这样做,即他们将货物交由行商处理,三年之后,凭着行商开具的信用证再来结算货款和利息。

所以说,长途贸易不但要求一个与生产资本相当的商业资本,而且它也必然要求一种规范、严格的信用资本的存在。

从而,长途跨国贸易在催生一个商业资本的同时,必然地会催生相当规模的信用机构的诞生。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这样论述的:“大规模的和供应远地市场的生产,会把全部产品投入商业手里;但是,要一国的资本增加一倍,以便商业能够用自有的资本把全国的产品买去并且卖掉,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信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信用的数量和生产的价值量一起增长,信用的期限也会随着市场距离的增加延长。

在这里是互相影响的。

生产过程的发展促使信用扩大,而信用又引起工商活动的增长。

”马克思的论断很经典地说明了:信用经济和专业性的信用机构,乃是长途跨国贸易的必然产物,这一论断也很好地解释了晋商是怎样的一种商人,他们为什么会从边关贸易商发展为长途贸易商,并且最终发展为票号资本即信用资本。

马克思说,商业信用的“代表是汇票,是一种有一定支付期限的债券,是一种延期支付的证书”,山西票号就是一种典型的经营商业信用的机构。

1823年前后,中国第一家成规模的票号“日升昌”,及其横跨北方共同市场的信用网络诞生了。

票号的诞生,标志着晋商由商人资本过渡到信用资本,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在票号之前,中国第一家经营信用凭证的机构是“账局”,乾隆元年(1736年)开设于张家口,也是山西人经营的。

“账局”也是北方共同市场形成并逐步扩大的产物。

张家口是明隆庆年间兴起的市场,这当然是由于明代的边关贸易和白银经济的驱动,特别是到了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互市界约》,开通了北方中路贸易的商道,山西就处在这个中路贸易的核心处。

随后,北方大陆共同市场不断扩大,共同市场对信用的要求也不断扩大。

1830年是北方中路贸易的最高峰,因为当时英法战争封锁了欧洲海路,所以欧洲与世界的贸易,只能经过恰克图这个北方中路贸易的通道来进行,恰克图贸易是当时世界贸易的核心,而张家口这个地方,是以晋商为主的北方贸易商人接受国货和贩卖外货的枢纽。

被西方金融垄断所击溃的晋商但是,尽管中国的信用机构诞生的并不比西方晚,尽管晋商拥有庞大的资本并经营着为跨国长途贸易提供信用服务的网络,还是必须指出:票号资本并不是近代西方意义上的银行资本和金融资本。

山西票号与西方的私人银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一言以蔽之,尽管山西票号大规模地投资生产和贸易,但它并不投资于战争。

它不为国家的战争行为提供借款,所以也就不具有国家赋予的以国家税收为抵押的发钞权。

在一个帝国主义的时代,票号只是从生产和贸易中获利发财,却没有从战争中获利和发财,而投资于战争则是西方主要私人银行经营的根本手段。

在帝国主义时代,战争才是最大的获利工具,所以在战争中缺席的山西票号就完全不可能竞争过西方的私人银行,所谓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力量弱小,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得到解释。

西方最早的银行,如阿姆斯特丹银行和英格兰银行都是发战争财起家的,这就是它与山西票号的起源根本不同之处。

在欧洲民族-国家争霸的条件下,西方私人银行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国家提供战争借款,国家又反过来以税收作为抵押,赋予私人银行以发钞权。

作为国家的债主,私人银行因而具有了“绝对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阿克顿勋爵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前者指国家,后者就指私人银行。

1840年之后,为其经营宗旨所决定,西方金融机构在中国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为,正是通过投资战争的方式来逐步扩大和掌握世界市场。

它一方面为发动战争的国家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为战败国提供“赔款”的借贷“服务”,同时要求以该国的税收、特别是海关税收作为抵押。

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西方私人银行逐步控制了各国国家的税收和贸易权,从而成为一个跨国的、垄断的金融资产阶级。

例如,1895年,日本正是在英格兰银行借款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而按照英格兰银行的要求,日本作为战胜国,迫使清王朝必须将所有的赔款白银2亿余两,全部折合为英镑存入英格兰银行生息。

尽管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也曾向山西票号借款100万两白银作为战争经费的补充——这是清政府第一次因为战争原因向民间信用机构融资,但是,随着甲午战败,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清政府的战争赔款必须从西方银行获得,不得从中国民间金融机构融资,从而不但使得西方金融机构通过借款行为掌握了包括海关税在内的中国国家税收,同时更将中国金融机构彻底排除在“战争金融体制”之外。

这就是列宁所率先提出的“金融垄断的资本主义”,众所周知,列宁将帝国主义的根本特征就称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富国强兵?一方面是没有钱投资在军事工业上,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也不允许中国把金融与军事工业结合起来,所以,这种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在彻底瓦解了清王朝的国家财政的同时,也使得清王朝借助国内融资振兴军事的能力归于彻底的不可能。

在一个帝国主义的时代,山西票号作为丧失了战争投资这个最大客户的金融机构,其前途是不言而喻的。

换句话说,票号资本先是不能投资于国家的军事自卫,随后又被排除在战争经营借款和赔款之外,这样它就几乎丧失了帝国主义时代所有的“大宗业务”。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票号资本显然是被现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被西方的金融垄断所击溃的。

山西票号当然并不是一个垄断性的金融机构,而是一个辅助性的、经营借贷、汇兑的信用机构。

从一开始,票号就不是垄断银行,它不能以国家信誉和国家税收作抵押而拥有发钞权,也没有发行国家债券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与西方的银行不同,它不投资于战争这桩最大的生意,从而它更不是国家的债主,可以凌驾在国家之上,最终发展为跨国的、垄断的金融资产阶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毛主席所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后天弱小。

晋商和山西票号的衰落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随着帝国主义入侵造成的中国边疆崩溃,随着通商开埠,西方商人大规模进入中国沿海和内地建立贸易据点,山西因而丧失了国际贸易中继站的地利,而晋商也丧失了充当国际贸易中转商的利益,它的财力日益萎缩。

晋商贸易的衰亡而这里最为主要是,历史上长期居于重要战略地位的北方“中路贸易”通道,在近代逐步被废弃了。

随着中路贸易商道的废弃,山西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

这里最好的例子是恰克图贸易。

恰克图互市开始于1728年,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喀尔喀蒙古地区,对抗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扩张。

特别是19世纪中叶前,中俄贸易几乎全部集中于此,这个曾经的荒漠之丘,一时名声大噪,成了中俄贸易的“咽喉要道”。

清人何秋涛称其是“百货云集,市肆喧嚣”的“朔漠之间一都会”;俄文史料称其为“西伯利亚汉堡”;也有的西方历史文献甚至称其为“沙漠威尼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