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
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
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
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喜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虎门销烟资料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汇报课有关材料(课题:虎门销烟)授课教师:周洁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虎门销烟的课件

虎门销烟意义与影响
虎门销烟意义
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 神。
虎门销烟影响
虎门销烟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面旗帜,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促使了英国政 府放弃鸦片贸易,转而发动侵略战争。
02
虎门销烟过程与细节
虎门销烟时间与地点
虎门销烟对后世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激励了后人的爱国热情
虎门销烟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决心,激励了后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04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与价值
虎门销烟在反侵略斗争中地位
虎门销烟
目录
• 虎门销烟背景与历史 • 虎门销烟过程与细节 • 虎门销烟结果与影响 • 虎门销烟历史意义与价值 • 虎门销烟相关人物介绍 • 虎门销烟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01
虎门销烟背景与历史
鸦片战争背景
01
02
03
鸦片贸易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中 国大量走私鸦片,导致白 银大量外流,社会矛盾激 化。
虎门销烟遗址开发利用现状
1 2
旅游开发
虎门销烟遗址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旅游热点。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与虎门销烟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纪念活 动、讲座、展览等,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3
教育功能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实地教 学,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对虎门销烟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打击外国侵略气焰
虎门销烟(精选五篇)

虎门销烟(精选五篇)第一篇: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
(理解“销烟”:销毁鸦片)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
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
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
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
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林则徐告诉我们要爱国——在虎门销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林则徐告诉我们要爱国——在虎门销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目位于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一课,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教学过程,我说说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过程。
一.了解史实。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林则徐的做法是正义的。
1.学生自学,了解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他们不择手段,鸦片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
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
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
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
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知识延伸,加深学生理解)二.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通过师生共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等英雄事迹和观看林则徐的历史片,感受民族英雄的壮举(讲故事法和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明确,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三.“落后就要挨打”,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通过林则徐禁烟与当今禁毒的比较,认识鸦片等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必要性。
林则徐等人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举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腐败无能的比较,认识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刻原因。
落后腐败的清政府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英国的比较,认识清朝落伍的因素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虎门销烟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讲述一段中国近代史上的壮丽篇章——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腐蚀灵魂、摧残生命的鸦片。
今天,我们要铭记的历史事件,就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进行的销烟壮举。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黑暗的历史。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这些鸦片流入我国,严重摧残了国人的身心健康,破坏了社会风气,使得无数家庭家破人亡。
据统计,当时我国每年因吸食鸦片而死亡的人数高达数十万,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他们认为鸦片是“害人之物”,必须坚决予以禁止;另一种是以琦善、穆彰阿等人为代表的弛禁派,他们认为鸦片问题不可怕,应该放松管制,以稳定社会秩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839年3月,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到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深知禁烟任务的艰巨性,但他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场斗争。
在广东,林则徐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严查鸦片来源,打击鸦片走私,使广东的鸦片走私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英国政府却视鸦片为一把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他们不甘心失去这一巨大的利益,于是联合其他西方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
面对侵略者的炮火,林则徐临危不惧,他坚信“禁烟必成,中国必胜”。
在战争初期,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英勇抵抗,使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然而,战争并未如林则徐所愿,清政府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
尽管如此,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却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虎门销烟,是一场反抗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斗争。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虎门销烟》课文主要讲述了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在这篇课文中,主要人物林则徐被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他坚定地主张禁烟,并且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他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成功地销毁了收缴的鸦片,有效地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
此外,课文还描绘了销烟活动的壮观场面,详细描写了销烟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意志和无畏精神。
同时,通过描绘民众的反应和外国商人的态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整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细节,使得整个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总之,《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林则徐禁烟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尊严,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族危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主要过程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主要过程虎门销烟故事简介: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虎门销烟故事简介: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虎门销烟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虎门销烟主要影响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但是,从结果上看“虎门销烟”的成果未得到延续,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给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借口(之前是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在繁荣美丽的北京城,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巍然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8幅巨大的浮雕,记载着中华民族为争取解放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
在醒目的第一幅浮雕前,人们总不免停住脚步,久久凝望——那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林则徐——正是这场伟大斗争的先驱者。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
古往今来,林则徐的名字总是同那著名的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
鸦片俗名大烟,又称阿芙蓉,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
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
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
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由于鸦片的流入,一方面导致烟民成批产生,一方面白银大量外流。
烟毒泛滥,已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此时,林则徐再也按耐不住胸中的义愤。
他于1838年毅然上奏清朝皇帝道光,慷慨陈词:“鸦片已流毒天下,危害巨大。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当时,清廷官员在对待鸦片的问题上大致分为两派,即主张禁烟的严禁派和反对禁烟的弛禁派。
游移于两派之间的道光皇帝看了林则徐的奏折深有触动。
他
1
于12月召林则徐进京议事,在半个月内召见了他19次。
林则徐详尽述说了自己的禁烟主张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使道光大为感动,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肩负重任到达广州。
第二天,他在钦差行辕门上张贴告示:不受地方任何供应,不许奸人借名扰累民众,严格限制随行人员的活动,坚决杜绝受贿、情、泄密等不正之风。
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召集有识之士揭发烟贩的贩毒情况,逮捕了61名勾结英国资本家的重要烟贩,勒令外国商人在3天之内缴出全部鸦片等等。
当时,停泊在零丁洋上的22艘鸦片趸船,每艘都囤积鸦片1000箱以上。
可是外商施展拖延抵赖、行贿打点的惯用伎俩,只答应上缴1037箱鸦片。
林则徐对此严加驳斥,下令传讯阻挠销烟的烟贩首恶颠地。
颠地吓得藏了起来,拒绝接受传讯。
在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庇护下,颠地连夜逃跑,结果中途被愤怒的群众发现,抓了起来。
义律恼羞成怒,声称要动用武力。
林则徐毫不畏惧,下令炮舰巡弋沿海,派遣兵员封锁洋人商馆,断绝了对外商的一切贸易和供应。
曾经骄横跋扈的外国商人躲在商馆里,连饮水和食物都发生了困难。
同时,林则徐还起草了一份告示贴在义律住所的门口,严正警告说:今后中国“卖鸦片者要死,吸鸦片者也要死……岂内地之人该死,而尔等独不该死乎”?外强中干的义律无计可施,不得不低下头来,通知英商缴出全部鸦片。
到5月中旬,中国收缴的鸦片总计19187箱又2119袋,重230多万斤,价值白银800多万两。
随着鸦片贩子被一个个驱逐出境,义律也带着商馆中的英国人灰溜溜的离开了广州。
1839年6月3日,是个令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天气晴朗,海水碧蓝,虎门海滩人山人海。
林则徐会同大小官员,在这里亲自监督销烟。
在海滩的高处,有两个人工挖制的15丈见方的大池,里面漫溢着卤水。
随着“轰隆……轰隆……”几声炮响,成批成批的鸦片被倾倒进池里,然后抛下石灰一顿时,池水沸腾,烟雾翻卷。
当大池闸门打开,已溶解的鸦片渣沫随着翻滚的潮水流入茫茫大海。
这时,成千上万的围观者爆发出一阵阵震天撼地的欢呼。
2
从6月3日到25日,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20余天。
收缴鸦片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开始,外国商人“断言中国人不会焚毁一两鸦片”,但他们吃惊地看到,林则徐在20
余天里销毁了收缴的全部鸦片,共计237万斤。
从此,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战斗打响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