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儿遗尿秘方(方6首)
治疗尿床偏方

治疗尿床偏方治疗尿床偏方1、生姜50克,捣烂成泥,然后浸泡在100毫升白酒中(度数高者为佳)。
3天后,用白酒擦在小儿肚脐正下方,摩擦皮肤至微红。
连用7天可见效果。
2、猪尿泡煮米饭可治尿床病,这真是个很有趣的偏方但它却真的能为尿床的孩子解除痛苦,其具体作法是:将猪尿泡用温水洗净装进适量白米(以一次全部吃完为准),用白线封好口,放锅内煮熟或蒸熟。
不要加任何作料,也不要就莱,一次将猪泡及米饭吃下。
每天吃一次,一般吃三四次即可治愈。
3、孩子遗尿症有偏方,具体方法是:七只葱白头连根须,洗净,捣碎,拌上硫磺粉成糊状,涂在布上,晚上睡时包在肚脐处。
第二天早晨拿掉,晚上另换耕的。
如果孩子肾脏没有病,会有效的。
葱白量应根据葱的大小增减。
4、遗尿食疗方遗尿是指5岁以上小儿,每晚睡觉时,不能自控小便,小便自遗者。
轻者数日1次,重者每日均遗。
遗尿病症的形成主要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膀胱容量较小以及睡前多饮或玩耍过度等有关,只有极少数的患儿因患某些器质性病变如泌尿道畸形等而遗尿。
对遗尿患儿要区别对待:器质性遗尿者应及早就医,而功能性遗尿可采用饮食疗法。
1 肾气不足型表现为睡中尿床,遇寒冷天气尿床次数增多,小便清长,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平素怕冷,甚至肢冷畏寒,舌淡苔白。
治宜温肾固涩。
(1)韭菜根15克,绞汁炖熟,温服,每日2次。
(2)狗肉黑豆煲:狗肉150克,黑豆50克,文火炖烂,加少许食盐及佐料,分次食用。
(3)芡实山药粥:大米100克,山药50克,芡实20克,胡桃肉20克,煮粥,常食。
(4)益智茯苓散:益智仁、茯苓各等份,共为细末。
每服3克,空腹以米汤送下。
(5)羊肉羹:羊肺1具(细切),羊肉120克(细切)。
调味作羹,空腹食之。
(6)桑螵蛸、益智仁各30克,水煎去滓取汁,大米100克洗净,入药汁共煮成粥,随食。
(7)猪膀胱1具洗净,补骨脂5克,五味子4克,熟肉蔻5克,吴茱萸5克,益智仁5克,将药装入猪膀胱内,并将其口扎好,用粗针头将猪膀胱刺数孔,放入盆或瓦罐内,加水1500毫升,煮沸后炖1小时左右,去渣及汤液,取猪膀胱切片,分2~3次食之。
小儿遗尿

2)立治法,重下兼顾上中:治疗时当肺、脾、肾三脏同治,临症时,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立症的不同,再施以不同的侧重,同时酌加清心开窍之品。
3)自拟“止遗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而拟。该方肺脾肾三脏同治,开敛固涩并用,并随症减,适应于一切遗尿患儿,其组方如下:
2.2 小儿的体质特点
(1)稚阴稚阳
《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稚”为幼小、柔弱之意;“阴”泛指小儿有形之体,包括肌肤、皮毛、脏腑、筋骨、经络、血脉、津液等物质基础;“阳”则指建立在小儿形质之上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家将稚阴稚阳释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病理意义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即小儿抵御病邪侵袭的能力较成人差而易生病;患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往往可形成一种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病况,即“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小儿遗尿症(enuresis in children)是指小儿(≥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开始,未曾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约占80%;继发性遗尿症是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后再次出现尿床。
2.中医对小儿遗尿的认识
2.1 尿液的正常代谢过程
治疗当温补肾阳,固涩小便。方选菟丝子散加减。
(2)从气论治—肺脾气虚,上不制下
膀胱失约是导致遗尿的最终病机。然而影响膀胱失约的不独为肾,其他脏亦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载“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可见,肺气不足也能引起遗尿。
炙麻黄3-6 g,煨白果9-15 g,补骨脂、台乌药各10-15 g,太子参15-30 g,石菖蒲、覆盆子各10-15 g,生山药15-30 g,桑螵蛸10-15 g,生黄芪、益智仁各15-30 g,鹿角霜(冲服)6-9 g。
中医医案——小儿遗尿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病案:王某,男,6岁。
主诉:不自觉排尿,每夜2-4次。
病史:患儿3岁时,父母发现其夜间不自觉排尿,于当地医院中药治疗,有所改善,近一年症状反复发作。
今来我院门诊就诊。
初诊:患儿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
肾脏B超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小儿遗尿辨证审机:肾气亏虚,气化失常。
治法:补中益气,温肾固涩。
补脾经2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2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
每日一次,每周5次为一疗程。
二诊: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夜尿次数明显减少,每夜1-3次,无明显不适。
继续目前治疗方案。
补脾经1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0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捏脊3-5次。
三诊:2个疗程后,患儿夜尿规律,饮食良好,二便正常。
精神状态良好,面色转为红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随访2个月,遗尿未犯。
按语小儿遗尿又称为尿床,多发生于3-5周岁以上小儿,睡中不自主排尿,醒后自觉。
中医学认为,人体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多与肺、脾、肾及膀胱等脏气不固有密切关系。
肾阳不足、膀胱虚冷而失约为其根本原因,同时肺脾虚弱,不能约束水道而患遗尿。
故《灵枢经》有云:“膀胱不约为遗溺”。
本例病案运用推拿手法施于患儿特定部位的穴位,通过对机体的相应调节,达到治疗效果。
补脾经、肺经、推三关可健运脾胃,补益肺脾之虚。
按揉百会、三阴交,可以通调水道、提升温阳,以助脾胃运化。
揉少腹、揉命门、揉肾俞、补肾经、擦腰骶部等手法温补肾气,固涩下元,调和气血阴阳的运行及脏腑机体功能,使三焦的气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协调联系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调节膀胱功能。
医治小常识-治疗遗尿(11)

医治小常识-治疗遗尿
【秘方】
1.处方:用龟尿滴入脐中即愈。
制法:将荷叶放盆内龟放叶上以镜照之,龟见自影即撒。
来源:信阳光山县,曹全阶供秘方。
2.处方:川断,酒白芍、桂枝、龙骨、菟丝子,益智仁、淮山药各六克,巴戟天,破故纸各三克,远志六克,甘草六克,炮姜,党参为引。
服法:小儿量,水煎口服,日服一剂,一般三至六剂愈。
方源:《福建中医药》,一九八一年第三期。
3.处方:益智仁十五克,桑螵蛸七个。
制法:二味共研末。
服法:鸡肠一具(男用雄鸡的,女用雌鸡的),将药一半炖汤服,一半吞服。
来源:四川乐山县任仕明祖传秘方。
4.处方,瞿麦、石韦、龙胆、皂荚、桂心各十五克,鸡肠草、人参各三十克,车前子四十八克。
制法:八味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一日三次,每次眼五丸。
5.处方:白纸一张,白酒适量。
制法:将白纸铺于遗尿者席下,若遗尿于上,即取纸晒干,烧灰,以酒调服即愈。
如一次不愈,如法再服一次,无不神效。
【注意事项】
1.小儿遗尿者忌食或少食过咸的饮食,以及汤、粥等。
2.忌食或少食赤小豆,茶、茭白、西瓜、冬瓜、甜瓜、丝瓜、冰
镇的冷饮、冷食等寒凉,渗利之品。
3.忌服或慎用竹叶、木通、科瓜皮、西瓜翠衣、栀子、槟榔、沉香等渗湿,利水,寒凉、下气之药,以及避免长期服用含有此类药物的中成药。
小孩尿床的治疗偏方

小孩尿床的治疗偏方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
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
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
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2~9次可愈。
5、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1份,共研细末,用瓷瓶或玻璃器皿贮存,勿令泄气。
每次取3克,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足心,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
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连用2次,以巩固疗效。
6、牡蛎6克,陈艾叶15克,百部9克,花椒6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即成,也可用公丁香10粒,八角3个,桂圆核3个,益智仁lO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
制成的药袋可系于患儿腹部,5~7日换1个药袋,直至痊愈。
7、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5克,水煎足浴,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每晚1次,可连用数晚。
8、车前子30克,包煎服或代茶饮。
9、桑螵蛸、益智仁、各15克,党参10克,黄芪、覆盆子、杜仲、川芎、赤芍、红花、牛膝、菟丝子、制香附各9克,当归12克。
水煎服。
10、益智仁24个研碎,食盐少许,水煎服。
11、硫磺6克,葱白1根,共捣如泥,敷于脐上。
12、党参15克,橘皮、紫苏叶各10克,水煎取液加砂糖,代茶饮。
13、益智仁、乌药、山药各等份,共为末,黄酒为丸。
每次10克。
日服2-3次。
14、盐炒补骨脂、益智仁各60克,共研末,分6包。
每晨用米汤泡服1包成人6天1疗程。
15、益智仁15克,猪膀胱1只,水煎睡前温服食。
16、黄芪18克,党参、茯苓、桑螵蛸各12克,覆盆子30克,菟丝子15克,枸杞12克,山药20克,益智仁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中医偏方】小儿遗尿方集

【中医偏方】小儿遗尿方集【中医偏方】小儿遗尿方集翟德山据《中医中药秘方网》文整理编辑2013-06-29中医穴位疗法治小儿遗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以不自主排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儿科常见病,俗称“尿床”。
该病常反复发作,虽然预防后较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致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三经之气不固,膀胱失约而成。
少数患儿因肝经湿热,疏泄失常,火热内迫,热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西医学认为兴奋、惊恐、过度疲劳,或对新环境不适应而精神紧张,或缺乏照顾及训练,或膀胱容量小等原因均可导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其中约有10%的患儿具有遗传倾向。
推拿治疗1.治疗原则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
虚证辅以健脾益气,实证佐以疏肝清热。
2.基本操作(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肾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为主,约5~8分钟;按揉气海、丹田、中极、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1)下元虚寒:补肾水300次,揉肾顶3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用较为轻柔的手法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延长到10~15分钟,按揉神阙、气海、丹田、中极,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2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2)肺脾气虚:补肺经300次,补脾土200次,补肾水300次,按揉板门100次;按揉百会2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按揉气海、关元、丹田、足三里、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肝经郁热:补肾水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清大肠经100次,清小肠经300次;按弦走搓摩30次;用食指、中指自上而下推足膀胱经100次,推三阴交100次;推涌泉100次;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小儿遗尿60例

唤醒 ,睡 中 遗 尿 ,反 复 发 作 。 舌 淡 、苔 自,脉 沉 无 力 。6 0例患 儿 均经 双 肾 、膀 胱彩 超 ,脊椎 x线 检 查 ,
排除 泌尿 系统 器质 性病 变 。
2 治 疗 方 法
疗 遗尿 用 中枢兴 奋药 氯 脂 醒 即是 此 理 。党 参 、黄 芪 补 脾肺 之 气 ;桑螵 蛸 、金 樱 子 、补 骨脂 、覆盆 子 、菟丝 子 、益 智 仁 固 精 缩 尿 ,补 肾 壮 阳 ;鸡 内金 运 脾 肖食 , 固精 止 遗 。 中医 外 治法 具 有 简 、便 、廉 、验 之 特 点 ,
是外 治法 ,可为不 能 坚持 服药 的患 儿 提供 巩 固疗效 的
机会 ,对 拒绝 服药 的患 儿单 独 用 外 治法 也 有 较好 的疗 效 。诸药 合用 ,内外 同 治 ,宣肺 健 脾 ,补 肾培 元 ,醒 神 开 窍 ,缩 泉 止遗 ,则遗 尿 自止 。
5 参考 文献
[]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 中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E ] 南 京 : 1 S.
脐下丰富的微血管网及静脉网渗透性强药物可经脐部直接吸收直达病所避免服药对胃肠的刺激且药物不受消化酶干扰破坏也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浙江 中医杂志 20 年 1 09 月第 4 鲞第 1 4 期 ,
中药 内外 结 合 治 疗 / , 尿 6 bJ 遗 l O例
马三 才 马 丽 丽
“ 舍” 气 ,是 十二 经脉 之 根 ,与 五脏 六 腑 、经脉 、四肢 百骸 都有 紧 密联 系 ,是人 体 气 血 运行 的重要 枢纽 。脐
下 丰富 的微 血管 网及 静 脉 网 ,渗 透性 强 ,药 物 可 经脐 部 直接 吸收 ,直达 病 所 ,避 免 服 药 对 胃肠 的刺 激 ,且
遗尿实用秘验方

遗尿实用秘验方遗尿实用秘验方遗尿又称尿床,是小儿熟睡中小便不知觉,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
若婴幼儿时期,由于生理上经脉未盛,气血未充,脏腑未坚,智力未全,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学龄前儿童也常因白天游戏过度、精神疲劳、睡前多饮等原因亦可偶然发生遗尿,均不属病态。
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幼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时经常遗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可1夜数次,则为病态。
【验方1】莲子30克,芡实30克,大枣10克。
将3味加水煮汤。
代茶饮服,每日3次。
【验方2】芡实15克,金樱子、菟丝子、车前子(包)各10克。
煎汤取上清汁,分早、晚2次服,连服3剂。
【验方3】韭菜子3克,覆盆子5克,黑豆10克。
将3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慢炖即成。
每日服1~2次。
【验方4】益智仁6克,金樱子6克,乌药5克。
将3味加500毫升水煎成250毫升。
代茶饮,每日1剂。
【验方5】芡实50克,金樱子20克。
将金樱子煮取汁100毫升,加入芡实和适量水,煮成稀粥。
每日服2次,温热食用。
【验方6】山药250克,山茱萸15克。
山药洗净去皮,捣烂如泥状,加入山茱萸用笼屉蒸熟吃。
【验方7】核桃仁数只煨熟,打碎外壳,取仁30克,温热米酒30毫升,晚睡前趁热送服,连服5次。
【验方8】硫黄30克,葱120克。
将硫黄研末,与葱共捣如泥状,烘热后装入纱布袋,敷脐部,用纱布包裹。
每晚1次,连敷7日。
【验方9】鲜花生叶10克,山药10克,甘草2克。
将3味加水煎服,每日1~2次。
【验方10】车前子12克,锁阳3克,黑小豆12克,小茴香6克。
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验方11】韭菜根25克。
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
代茶饮,每日1次,连服5日。
【验方12】刺猬皮120克,益智仁60克。
将刺猬皮焙干与益智仁共研细末,炼蜜为赤小豆大小的丸,每日早、晚各服5丸,小儿减量,白开水送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验方13】蛤蚧2只,去头、足、鳞;黄酒500毫升,浸7日后服,每次1~2汤匙,每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小儿遗尿秘方(方6首)
治小儿遗尿秘方
14.1 遗尿合剂
【来源】周慈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沙参、白术、生地、覆盆子、桑螵蛸、仙鹤草各9克,当归、石菖蒲各6克,远志4.5克,五味子3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剂药水煎2次,合并滤液,将每剂浓缩至500毫升即可。
每日服3次,每次服20毫升。
【功用】健脾补肾、固涩止遗。
【方解】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
若小儿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而发生遗尿;又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而制水,中气不足则上虚不能制下,致使无权约束水道而遗尿。
病关脾肾,故方用党参、白术、仙鹤草补中益气、健胃生津;生地、当归养血补血;妙在覆盆子、桑螵蛸补肾固精;五味子、沙参养阴生津补肾;生牡蛎敛阴涩精;远志、石菖蒲安神益智、开窍功效。
综合为用,其效不凡。
【主治】小儿遗尿(脾肾两虚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验之临床,均获佳效。
本方对于小儿遗尿属下焦湿热者不宜,切记!
14.2 益气缩泉固关散
【来源】周鸣岐,《中医杂志》(8)1989年
【组成】黄芪、炒山药各30克,益智仁100克,桑螵蛸40克,白果仁100克,补骨脂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成人每次服10克,小儿酌减。
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服1次,用白开水送服。
【功用】补肾缩泉。
【方解】遗尿多责之于肾,因肾司二便、主膀胱气化。
在小儿多为肾气未充,在老人多为肾气虚衰。
故治疗遗尿补肾缩泉为第一大法。
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助膀胱气化;山药益脾补肾且具收敛之性,配白果、补骨脂、桑螵蛸、益智仁可起到补肾缩泉之效。
【主治】遗尿。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一般坚持服用15~30日即可获效。
14.3 补肾固脬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牡蛎20克,桑螵蛸15克,潼蒺藜9克,菟丝子12克,益智仁6克,覆盆子10克,熟地20克,山茱萸9克,猪脬1个(煅存性)(小儿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各服1次。
【功用】补肾固脬。
【方解】遗尿多因肾虚失摄。
故方用生牡蛎味咸性涩、补肾固脬,故对遗尿滑泄皆有疗效;桑螵蛸、覆盆子、潼蒺藜、菟丝子、熟地、山茱萸补肝肾而固下元;益智仁暖肾而缩小便;猪脬,以脬补脬,专治遗尿。
合用则具补肾固脬之功,故用之效佳。
【主治】遗尿。
【加减】如中年人脉沉细无力,为相火不足,加补骨脂、巴戟天各12克,小茴香5克;如老年人为肺肾俱虚,加黄芪15克,白果10克,党参15克,山药30克,芡实(盐水炒)15克。
【疗效】验之临床,每获良效。
14.4 节泉汤
【来源】郝玉明,《山西中医》(4)1991年
【组成】党参、鸡内金各10克,桑螵蛸、菟丝子各12克,酸枣仁15克(小儿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0天为1疗程。
【功用】温肾健脾、醒脑止遗。
【方解】方中桑螵蛸、菟丝子温肾固精、缩尿止遗;党参、鸡内金健脾消食、培土制水;酸枣仁醒脑治多唾。
诸药合用,培本固元,使膀胱开阖适度,遗尿自可渐除。
【主治】遗尿。
【加减】膀胱湿热者,加黄柏6克。
【疗效】治疗19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7岁),结果痊愈160例(占83.33%),有效26例(占13.51%),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87%。
对照组(用氯酯醒)治疗50例,结果痊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14.5 小儿遗尿方
【来源】徐小洲,《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补骨脂、金樱子、防风、藁本、石菖蒲、浮萍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7剂为1诊,4诊为1疗程。
【功用】温肾固摄、宣肺开窍。
【方解】小儿遗尿,多因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所致。
方用补骨脂、金樱子温肾固摄;用防风、藁本既可宣肺,又可散膀胱寒湿;浮萍宣发肺气,通调水道;石菖蒲开心窍;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有温肾固摄、宣肺开窍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小儿遗尿。
【加减】气虚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者加党参10克,黄芪15克,山楂肉10克;有热见小便色黄甚、咽干等症,加知母10克,黄柏2克;久病不愈、病属顽固者,加麻黄10克。
【疗效】治疗109例,痊愈17例(停药6个月以上不再尿床),进步61例,无效31例,有效率占71.56%。
【附记】本方对因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因素所致遗尿无效。
故治疗前必须排除。
14.6 小儿遗尿方
【来源】徐迪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党参、炙黄芪、覆盆子、菟丝子各9克,蚕茧10枚、煨益智、桑螵蛸、炙鸡金各9克,金樱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补肾、固涩止遗。
【主治】小儿体内肾气不足的遗尿及尿频症。
【疗效】验之临床,每获良效。
【附记】又李碧自拟遗尿方,药用:桑螵蛸30克,益智仁15克,黄芪30克,党参12克,升麻9克,覆盆子12克,五味子9克,炒山药15克,乌药6克,桔梗9克,甘草6克(小儿剂量酌减)。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日间服。
主治遗尿。
功能益气健脾,温肾固涩。
屡用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