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桔梗简介一、分布:桔梗是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朝鲜族人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各省及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于向阳干燥山坡草地、丘陵坡地、林缘灌木丛间、干草甸子及草原。

产地代表有:安徽太和李兴镇、亳州;内蒙赤峰牛营子;山东淄博池上镇和沂源县三岔乡和陕西商洛、商州沙河子、掖村、张村为传统产区;此外,还有不少次产区。

二、概况:2.1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

植物体内有乳汁,全株光滑无毛。

根粗大肉质,圆锥形或有分叉,外皮黄褐色。

茎直立,有分枝;叶多为互生,少数对生,近无柄,叶片长卵形,边缘有锯齿;花大形,单生于茎顶或数朵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冠钟形,蓝紫色或蓝白色,裂片5。

蒴果卵形,熟时顶端开裂,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花期6-8月,花期较长。

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或暗紫色。

根可入药,有宣肺、祛痰、排脓等功用。

2.2生长习性桔梗喜光、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

苗期怕强光直晒,须遮荫,成株喜阳光,怕积水。

抗干旱,耐严寒,怕风害。

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栽培。

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则根部易腐烂。

桔梗花性喜温暖、向阳、凉爽湿润的环境,自然界的桔梗花多生于山坡、草丛间或沟旁。

2.3作用功效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

入肺经。

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

盛产于中国东北部地区,是朝鲜族的特色菜。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桔梗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分析

桔梗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分析

83现代养生 2021年9月第21卷第18期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桔梗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分析李华【摘要】 桔梗是我国中药中常见的药材,是一位中药中历史非常悠久的药材。

目前随着炮制技术等的发展,中药界对桔梗的研究在逐渐的深入。

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桔梗的化学成分最常见的是皂苷类成分,其次还有黄酮类、酚类等,并且目前还在不断的研究中。

桔梗的生物活性是依据其化学成分而得出的,目前已知的常见生物活性有抗炎、止咳化痰、抗肿瘤、降脂等,但大部分成分都是依据桔梗皂苷D 的,对其它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基于这种背景,对目前在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希望促进医药界尤其是中医界对桔梗的研究,以找到桔梗更多的入药价值。

【关键词】 桔梗;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18-083-03作者单位:734300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桔梗的根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入药了,多部药典中都有桔梗入药的记载。

比如《本草纲目》中提到:“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在《神农本草经》中第一次见到桔梗入药的记载。

此外,在《伤寒论》中出现了桔梗汤等药剂,这些药剂的主药都是桔梗[1]。

桔梗在我国一般多见于东北、华北等地。

桔梗的味道比较苦以及辛辣,一般具有治疗咳嗽、祛痰等作用。

除此之外,桔梗还能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以及日、韩等地区都被作为一种食用蔬菜。

桔梗的营养非常丰富,因此其作用也就比较多。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希望发挥出桔梗更多的药用价值。

1 桔梗的特点桔梗是我国的产物,目前在日韩等地也有分布。

桔梗是一种耐干旱的植物,一般生长于山坡、草地以及灌木丛等。

它能较快的适应各类环境,较为喜欢湿润的气候。

研究表明,桔梗常见的分布地方为蒙古栎林、槲栎林、榛灌丛等[2]。

桔梗科

桔梗科

[化学成分]
1.三萜皂苷类
总皂苷水解后得到的皂苷元有桔梗皂苷元,远志酸、桔梗酸A、 B、C等。 2.氨基酸:白桦脂醇、桔梗聚糖等。 3.挥发油
[理化鉴别]
药理作用
功效
[显微特征]
1.根横切面 木栓细胞有时残存,细 胞中偶见草酸钙小棱晶。 栓内层窄,常见裂隙。韧 皮部宽广,乳管群散在, 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 黄棕色物。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 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显微特征]
桔梗粉末:米黄色
①菊糖结晶扇形。 ②乳汁管连接成网状,内含浅黄色油滴及 颗粒状物。 ③导管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 ④木薄壁细胞端壁细波状弯曲。
[,全 株具白色乳汁。茎直立,无毛;叶上部 互生,下部对生或轮生,卵形或披针形; 花单生茎顶或集成总状花序;花萼钟状, 蓝色或蓝紫色。蒴果倒卵圆形,具宿萼。
[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略纺锤形,少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 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顶端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 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称 “金井玉栏”,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放射状排列成“菊花心”。气微, 味微甜后苦。
桔梗 Platycodi Radix
植物形态 采收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 功效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 桔梗(大花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A.DC. 的干燥根。
【采收加工】
•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 不去外皮,干燥。 •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称“北 桔梗”;华东地区产品质量最佳,称“南桔梗”。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共3篇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共3篇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共3篇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1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桔梗,又称甘草冬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常被用于清热解毒、镇咳化痰等功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本文将从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桔梗的主要有效成分,其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根据不同的结构特征,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桔梗皂苷Ⅰ、桔梗皂苷Ⅱ、桔梗皂苷Ⅲ、桔梗皂苷Ⅳ和桔梗皂苷Ⅴ。

其中,桔梗皂苷Ⅰ为桔梗中含量最高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具有抗炎、镇咳、消肿等功效。

此外,桔梗中还含有甙类、黄酮类等化合物。

二、质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桔梗的安全、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材鉴定:桔梗的药材鉴定主要依据外观、性状、气味、味道、显微特征等进行判断。

例如,桔梗的外观为长圆柱形或半圆形,有色泽,质地坚实,断面平坦或略凹,气味香味特殊,味道微苦微辛。

2. 性状鉴别:桔梗的性状鉴别主要依据外观、气味、味道等进行判断。

例如,桔梗的气味特殊,有清香味,味道微苦、辛、甘。

3.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以桔梗皂苷Ⅰ为指标成分,测定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含量。

4. 杂质检查:对桔梗进行杂质检查,包括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5. 质量标准: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质量控制指标、含量测定、杂质限量等。

综上所述,桔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功效。

为了保证其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综合以上所述,桔梗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其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炎、镇咳、消肿等多种药理作用。

为了保证桔梗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括药材鉴定、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和制定质量标准等方面。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中药桔梗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酚类、聚炔类化合物以及脂肪酸和挥发油等。

探究桔梗的祛痰镇咳、抗炎镇痛、对心血管保护、保肝、抗肥胖、抗肿瘤、抗氧化和美容的作用。

更好地辅助临床上的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治疗疾病,为今后的桔梗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1orum (Jacq.) A.DC的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桔梗药性平,味苦,辛,归肺经。

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临床上多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吐脓。

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中药之一。

本文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桔梗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桔梗的有效化学成分1.1 桔梗皂苷类桔梗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均属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衍生物,可分为3类:桔梗酸类、桔梗二酸类、远志酸类。

桔梗皂苷中的糖基配体主要是由D-葡萄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和D芹糖以及其衍生物组成的。

桔梗皂苷具有抗低温、抗毒、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等,对增强细胞免疫和提高特异性抗体生成有一定作用,并对急性及慢性炎症也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1.2 黄酮类较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桔梗的地上部分分离和鉴定出9种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黄酮、二氢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

从日本产的桔梗花中得到一种花色素:飞燕草素-二咖啡酰芦丁醇糖苷,是最早从桔梗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从桔梗地上部分分离得到4种黄酮,从其种子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化合物。

1.3 多糖类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又称多聚糖,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体内。

鱼腥草和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和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和桔梗的功效与作用鱼腥草和桔梗是两种常见的草药,它们在中医传统中已被广泛应用,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介绍鱼腥草和桔梗的概述、化学成分、功效与作用,并探讨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鱼腥草1. 概述:鱼腥草,又名猫屎草,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

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鱼腥草具有一种独特的气味,其味道被形容为鱼腥味,因此得名。

2. 化学成分:鱼腥草含有丰富的有效物质,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多糖、腺苷等。

其中,挥发油是鱼腥草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包括鱼腥醛、樟脑等。

3.功效与作用:(1)抗菌活性:鱼腥草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特别对病原菌、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鱼腥草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抑制作用较强,能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

(2)抗炎与消炎:鱼腥草具有抗炎与消炎的作用。

研究发现,鱼腥草能显著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其内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降低体内炎性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3)免疫调节:鱼腥草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鱼腥草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提高机体的免疫效应。

(4)抗病毒:鱼腥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特别对于呼吸道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鱼腥草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5)解毒与抗过敏:鱼腥草具有解毒和抗过敏的作用。

其内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解热、镇痛和抗过敏的作用,能够缓解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症状。

二、桔梗1. 概述:桔梗,又名野竹笋,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

桔梗原产于中国,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尤其在亚洲国家中应用较为广泛。

桔梗具有一种清香的气味,味道略苦。

2. 化学成分:桔梗含有丰富的有效物质,主要包括皂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桔皮甙等。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中药桔梗是一种常用于中医中药理疗的药材,具有清热祛痰、利咽宽胸、降气和抗菌等作用。

桔梗的微观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以下是对桔梗的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1.纤维组织:桔梗的茎部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纤维呈较大的细胞,长而细长,直径约为10-40μm。

细胞壁较厚,一般呈黄棕色或淡黄色。

纤维组织相互连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支持整个植物的生长。

2.导管组织:桔梗茎部还含有导管组织,导管主要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中含有木栓细胞和木质部细胞,木栓细胞为死细胞,具有较厚的细胞壁,木质部细胞为活细胞,细胞壁相对较薄。

韧皮部主要由韧皮细胞组成,韧皮细胞为长而圆柱形,排列紧密。

3.维管束:桔梗的茎部中含有多个维管束,维管束是导管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

维管束一般呈线状,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质部细胞组成。

导管相对较长且粗壮,直径一般在20-60μm之间,呈空心状。

薄壁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在导管的周围,起支持和填充空隙的作用。

木质部细胞主要分布在维管束的周边,使维管束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

4.布细胞:桔梗的茎部和根部还含有布细胞。

布细胞主要分布在带有导管组织的部位,具有较长的形态特征。

布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草酸盐结晶和蓝细胞斑点,草酸盐结晶呈针状或柱状,颜色多为黄色或棕色,蓝细胞斑点为含有挥发性油脂的细胞团,呈蓝色或紫蓝色,为桔梗的化学成分之一5.毛发:桔梗茎部和叶片具有丰富的毛发,毛发主要分布在茎的表面和叶片的背面。

茎部的毛发呈多形态,有长毛和短毛,长毛细长而直立,短毛较短而稀疏。

叶片的毛发较细长,常呈针状或线状,密布于叶片背面,起到保护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桔梗的微观特征对于判别其品质和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桔梗的纤维组织、导管组织、维管束、布细胞和毛发等特征,可以判断桔梗的成熟程度、品质好坏以及是否掺杂其他杂质。

并且,这些特征也与桔梗的药效有一定的关系,如纤维组织和导管组织的丰富程度可以反映桔梗的清热祛痰作用的强弱,布细胞中草酸盐结晶和蓝细胞斑点的含量则可与桔梗的化学成分和抗菌作用有关。

桔梗化学成分组成

桔梗化学成分组成

桔梗化学成分组成桔梗Platycodon grandif1orum(Jacq.)A.DC是我国销量最大的40种传统中药材之一。

《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

桔梗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聚炔类化合物、脂肪酸类、无机元素、挥发油等成分。

近年来,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桔梗有免疫调节、抗炎、祛痰、保肝、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声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1]。

桔梗除药用外,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而被用于各种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

本文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桔梗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丁长江等[2]从桔梗根的挥发油中检测分离出75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1种,占挥发油总合量的57.06%,其中有44.495%为不饱和化合物,占被鉴定挥发油含量的77.98%。

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特点是:①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总含量20.746%,其中不饱和化合物为15.52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5已烯酸(11.794%)、甲酸异丙酯(5.218%)。

②烃类化合物:总含量19.223%,其中不饱和烃为14.67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1十一碳烯(9.817%)、正十七烷(3.486%)、3,4-庚二烯(2.264% )、3,6,6三甲基-二环[3.1.1]庚二烯(1.000%)。

③醇、酚、醚、醛和酮类:总含量为15.971%,其中不饱和化合物为13.16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2甲基2丙烯1醇(9.810%)、2羟基-二环[3.1.1]庚6酮(2.252%)、2-环戊烯1酮(2.013%)、2丁烯醛(1.345%)。

从结果中看出,其挥发油中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饱和化合物含量较高。

1.2 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类桔梗和其种子中含有脂肪酸软脂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等,还含有Cu,Zn,Mn,Co,Ni,Sr,Fe,V等多种无机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化学成分
桔梗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氨基酸:桔梗根中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6.44%,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5.01%。

其中有一种氨基酸是-氨基丁酸,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的化学物质,在人脑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到作用。

2. 皂苷:桔梗根含多种皂甙,水解后分得的皂甙元有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以及少量的新远志酸(polygalacicacid)、桔梗酸A、B、C(platycogenicacidA,B)。

3. 化合物:桔梗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甘草酸、升麻苷、环己酮、环丙酮、环戊酮、芍药单糖、桔苷、苹果酸等。

4. 植物激素:桔梗中的植物激素包括多种类型,如生物碱、脱落酸、乙烯等。

5. 香精油及醇类:桔梗中还含有香精油和醇类化合物。

6. 脂肪酸类:桔梗中含有油酸、硬脂酸等脂肪酸。

7. 其它成分:桔梗中还含有维生素C、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综上所述,桔梗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包括氨基酸、皂苷、化合物、植物激素、香精油、脂肪酸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桔梗多种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抗炎、抗肿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