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5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

合集下载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护理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护理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护理要点。

方法遵医嘱采用复方樟柳碱为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旁(太阳穴)注射。

结果接受注射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视力变化,视力显效29.6%,有效66.3%,无效4.1%。

结论通过充分的评估与准备,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变换注射部位等原则,做好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缺血性眼底病变;护理缺血性眼底病变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涉及病症广泛,危害性大,常致失明。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樟柳碱和普鲁卡因,作用于注射部位颞浅动脉旁皮下的自主神经末梢,调整脉络膜的神经活动,稳定脉络膜血管活性物质,增加眼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眼部的供血状况[1]。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2011年09月至2012年09月为725例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患者进行复方樟柳碱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725例患者,其中男408例,女317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5岁;单眼发病者507例,双眼发病者218例,其中伴有高血压224例,伴有糖尿病169例。

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遮挡,严重者只剩光感,或伴眼部胀痛、偏头痛等不适。

1. 2 方法①药物: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支,每支含氢溴樟柳碱0.2 mg,盐酸普鲁卡因20 mg。

②注射部位选择:眉弓与外眦角连线的交叉点,在相交点4 cm×5 cm内使用复方樟柳碱2 ml于患侧颞浅动脉旁(太阳穴)皮下注射。

③注射方法用安尔碘消毒患眼颞侧皮肤,选用4号半针头,成30°~40°入针,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注射液,拔针后用无菌棉签压迫5 min,1次/d ,14次为1个疗程。

2 护理2. 1 心理护理应用复方樟柳碱颞侧注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疗程较长,患者常出现的心理反应主要是害怕疼痛、担心失明和视力下降。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护理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护理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运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的病患进行研究,共计49例,对入选病患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本研究49例病患均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佳。

通过本研究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题调查表显示,49例病患的护理满意例数为49例,护理满意度为100%。

结论: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患更安全的完成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临床护理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治疗方式在我院眼科属于一类较常见的治疗法,具体运用于球后视神经炎、神经病以及视神经乳头炎等眼科常见性疾病的治疗中,在注射治疗时由于眼科医护人员进针速度与角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病患的疼痛程度与感受也是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对于使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的病患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害怕疼痛,为此,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医务人员,有些还会出现抑制情绪。

基于此,在为病患进行治疗时需要配备有效的护理干预,为病患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此来提升病患的治疗依从性。

本文主要针对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运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的49例病患进行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挑选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运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的49例病患进行研究,其中男性病患30例,女性病患19例,病患的年龄为13-60岁,平均年龄(33.64±10.55)岁。

有10例为双眼,有39例为单眼。

疾病类型:6例视神经炎、4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4例创伤性视神经病变、16例眼底血管性疾病。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眼底病治疗药物,其对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已经被广泛证实。

除了对眼底病的治疗作用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还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眼底病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是樟柳碱和利巴韦林。

樟柳碱是一种具有扩张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的作用,可以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促进视网膜供血,减轻眼底病的症状。

利巴韦林具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眼部血流量,改善眼部微循环,有助于治疗眼底病。

临床研究表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眼底病患者的视力、眼底血液循环及症状。

一项对100例眼底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76例患者的眼底出血明显减少,眼底静脉压力下降,视力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项对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病变范围明显减小,视力提高,眼部不适症状减轻。

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治疗眼底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除了对眼底病的治疗作用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还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樟柳碱和利巴韦林作为主要成分,具有扩血管作用,因此在治疗眼底病的也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的研究表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该药物。

在临床使用中,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但多数患者反应较轻,且在停药后能够迅速缓解。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眼底病治疗药物。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的患者,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的使用需要谨慎。

因为樟柳碱和利巴韦林的扩血管作用会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的血压,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衰。

对于此类患者,应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并注意监测血压和心功能指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的观察与护理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的观察与护理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的效果与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视网膜血管疾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全身血管病的眼底病变患者共60例,共100只患眼。

按照病床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50只患眼)。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满意度为80.00%,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25,0.044)。

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科常见病症患者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效果显著,且可以有效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高血压糖尿病较易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科疾病。

再加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全身血管病的眼底病变均是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率较高,且涉及病症较为广泛,危害性较大,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失明[1]。

为了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血管疾病以及全身血管病的眼底病变患者合并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的效果,采用前瞻性和对照方法设计本研究。

研究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眼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血管疾病以及全身血管病的眼底病变患者60例,共100只患眼,按照病床号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共50只患眼,年龄50-80岁,平均(62.8±2.9)岁,视N病变5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视野缺失5例,眼外肌麻痹2例,青光眼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共50只患眼,年龄50-80岁,平均(62.9±2.8)岁,视N病变4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视野缺失6例,眼外肌麻痹3例,青光眼4例。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眼底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樟柳碱和甘草酸二铵盐。

它具有扩张视网膜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抗凝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因此在眼底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底病进行探讨。

1.1 治疗效果显著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治疗眼底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对该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显示,患者在接受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减轻,甚至消失。

这表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于改善眼底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1.2 减少眼底病复发除了能够显著改善眼底病变,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还能减少眼底病的复发。

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后,眼底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这意味着该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眼底病症,并减少病情的反复出现,为患者提供长期的病情稳定和保护。

1.3 增强眼部微循环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强眼部微循环。

研究表明,樟柳碱可以扩张视网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眼底病变。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在接受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后,眼部微循环明显改善,眼底供血得到增加,为眼部病变的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1.4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其他眼底病治疗药物相比,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很少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问题。

这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1 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

樟柳碱作为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灌注情况,减轻眼底血管的痉挛,从而改善眼底病变。

2.2 降低血液粘度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还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粘度。

研究表明,该药物可以改善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减少红细胞的聚集和凝集,从而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微循环,为眼底病变的治疗提供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支持。

浅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护理

浅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护理

浅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护理2008年以来,通过对我院眼科门诊52例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行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观察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注射方法眼科门诊常用复方樟柳碱 2 ml 颞侧皮下注射,选用 2 m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由于2 ml 一次性注射器所连接的针头为6 号针头,针头较粗、斜面大,加上颞侧皮下组织薄,患者常主诉疼痛明显。

为减轻患者痛苦,我们改用 4 号半针头进行注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2 注射剂量眼科门诊常用复方樟柳碱 2 ml 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1次/d, 10~14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注射2~4个疗程。

3 部位选择沿患者眉梢上1cm与发际缘连线,眶下缘外部与耳前发际缘连线所形成的约4 cm×5cm长方形范围内;最简便的方法是选用外眦部与发际缘连线的中1/3,并注意避开颞浅动脉。

4 体位选择患者取仰卧位,还可取侧卧位,体位选择以患者舒适为宜。

5 了解局部情况,药物过敏史、主要症状,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认识等。

因复方樟柳碱的成分含有普鲁卡因,故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忌用。

6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针眼感染。

用安尔碘常规消毒注射部位,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进针方向应朝向眼球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不超过1cm,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注射后按压针眼3-5分钟,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

首次注射后观察约20min,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射前交代患者注射后局部会轻微肿涨,嘱其不用恐慌,一般1~2h自行吸收;反复注射应观察注射部位硬结情况,进针时应避开以前的针眼,若有硬结可采用热敷法,或用马铃薯切薄片局部贴敷。

用药后还要观察视力、视野以及全身情况,少数可出现口干、脸红等不良反应,嘱适量喝水,多可缓解。

7.为患者提供寄药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患者通常领一疗程的药,若药品自带,途中来回颠簸,易致药品变质、破裂,存在安全隐患。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三种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三种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三种方法的研究与比较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操作在我院眼科是一项常规护理操作,主要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等眼科常见疾病[1]。

在临床注射操作中,因眼科护士进针的角度和速度各有不同,患者的感受和疼痛程度也各不一样。

由于患者对颞浅注射往往具有恐惧、害怕疼痛等心理,在注射时不愿意配合,甚至拒绝治疗[2]。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亟需对注射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注射方法。

本文对常用的平行进针法、斜刺进针法和垂直进针法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得到一种理想的注射方法。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于2013年1月至4月共收治进行复方樟柳碱颞浅注射患者98例。

男58例,女40例;单眼45例,双眼53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1d-9个月,平均病程2.2个月。

其中有31例患有高血压,20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16例因外伤继发。

所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A、B、C 3组,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颞浅注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眼别、视力及视野损害情况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三组患者均采用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注射,其中A组患者使用平行进针法,B组患者采用斜刺角进针法,C组采用垂直进针法注射。

进针时患者取卧姿,进针部位均在眼眶下缘外端、眉梢上方1cm、耳前发际缘与耳上发际缘四点围成的区域。

三种注射方法各160次,注射部位、针头大小、注药速度、注药量均相同[3]。

1.2.1 疼痛数字分级法(NRS)颞浅注射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并帮助患者运用NRS评价疼痛程度。

患者用0至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重[4]。

其中,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痛;4-6代表中度疼痛(不影响睡眠);7-9代表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代表剧痛。

1.2.2 平行进针法(A组)用2mL注射器抽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换上4号半针头,对颞侧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一手持注射器,一手绷紧皮肤。

复方樟柳碱注射适应症是什么

复方樟柳碱注射适应症是什么

复方樟柳碱注射适应症是什么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主要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以及卖咯卖膜病变,它可以加速恢复眼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缓解血管痉挛等问题,还能够增强血流量,促进缺血组织的迅速恢复,但是有一些患者注射了这种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所以要注意是否对这种药物有过敏反应。

★一、适应症和用法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脉膜病变。

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一日1次,每次2ml(急重症者可加球旁注射,一日1次),14次为一疗程。

据病情需要可注射2至4疗程。

遮光,30℃以下贮存。

2ml:氢溴酸樟柳碱0.2mg、盐酸普鲁卡因20mg。

少数患者注射后轻度口干,15至20分钟消失。

脑出血及眼出血急性期禁用。

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禁用。

★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药理作用
通过家兔原发性和继发性眼缺血以及眼血管阻塞性缺血的
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可以加速恢复眼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缓解血管痉挛,维持脉络膜血管的正常紧张度及舒缩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流供应,促进缺血组织迅速恢复。

★三、禁忌症
脑出血及眼出血急性期禁用。

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禁用。

用过扩血管药和激素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增加疗程。

青光眼和心房纤颤患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5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李雁朋【摘要】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患者114例,参照门诊号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56眼,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8例58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

治疗前与治疗后30 d分别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振荡电位(Ops)、对比敏感度(CS)。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OPs、(1.5,3.0,6.0,12.0,18.0周/度)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视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compound anisodine hydrobromide at superifcial temporal artery s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induced macular edema.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induced macular edem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n=58 with 58 eyes) and a control group (n=56 with 56 eyes) according to out-patient number. The study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th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compound anisodine injection at superifcial temporal artery side besides a conventional treatment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est correctedvisual acuity (BCVA), the oscillatory potential (OPs) and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CS) were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30 days after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 comparison of the indexes mentioned above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if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while those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A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ifcance (P>0.05).Conclusion: The therapy used in the study group possesses a signiifcant efif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induces macular edema, is helpful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isual function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4页(P27-29,41)【关键词】颞浅动脉;复方樟柳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作者】李雁朋【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九江 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8.1;R774.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部并发症。

由于糖尿病发生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倾向[1]。

寻找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复方樟柳碱具有增加外周循环血流量与血管运动功能的药理作用,关于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罕见,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患者114例,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2],眼部直接眼底镜,照相或光协调性体层摄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均发现黄斑水肿者。

全部患者对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白内障,屈光间质浑浊的患者。

采用参照门诊号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8例58眼,其中男24例24眼,女34例34眼,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1.25±6.21)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3.47±2.14)年;对照组56例56眼,其中男23例23眼,女33例33眼,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41±6.09)岁,病程3~23年,平均病程(13.51±2.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生产企业: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495,规格:2 ml:0.2 mg)2 ml患侧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每日1次,共注射20 d。

1.3 检查方法治疗前与治疗后30 d分别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同时测定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OPs)、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

①OPs:采用LKC眼电生理仪,Ag-Agel盘状电极,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703,生产企业:Santen Oy)点眼, 5 min/次,反复3次,当瞳孔扩大至≥8 mm时,参照国际标准安置电极,暗适应20 min后,采用3.5 cd全视野白色闪光刺激,维持刺激频率≤0.5 Hz,刺激间期≥2 s,平均次数1次,放大20 K倍,采用通频带7~300 Hz,采样分析时间250 ms,观察OPs总波幅值。

②CS:采用Optec 3500视觉检查仪,用于检查功能性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functional acuityrcontrast test, FACT),测定不同空间频率,即1.5, 3.0,6.0,12.0,18.0周/度(c/d)的CS改变。

1.4 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治疗后BCVA改善,眼底病变区渗出、水肿病灶全部吸收者评估为显效;治疗后BCVA与眼底病变程度无改变,自觉视物变清晰者评估为稳定;治疗后视力下降,眼底病变程度无改变者评估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稳定率。

1.5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BCVA、OPs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O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CVA、OPs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CVA、OPs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3 两组患者CS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1.5,3.0,6.0,12.0,18.0 c/d的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患者1例1眼出现玻璃体出血,两组患者均未见虹膜、视盘新生血管形成及其青光眼,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容易导致视网膜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病变,从而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与血管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视网膜缺血性病变[4]。

视网膜病变容易导致眼底组织损伤,黄斑对应于角膜中央。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逐渐发展,容易出现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黄斑水肿[5]。

樟柳碱是从唐古特山莨菪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其化学结构与东莨菪碱结构相一致,药理作用与阿托品类化合物相似[6]。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氢溴酸樟柳碱与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制剂,具有抑制唾液分泌、散瞳、缓解平滑肌痉挛等抗胆碱能作用,通过维持血管张力,增加血流强度[7]。

复方樟柳碱通过注射颞浅动脉旁皮下植物神经末梢,从而调整脉络膜、视网膜神经功能活动,缓解眼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与血管痉挛程度,但关于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