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四支原文
声律启蒙五歌注释

声律启蒙五歌注释声律启蒙五歌的原文如下: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
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
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
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搓。
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
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声律启蒙五歌的注释如下:1. 烟萝:像轻烟一样飘动着的藤萝。
2. 枯荷:枯萎的荷叶。
3. 盘:此指荷叶。
4. 柳线:柳条,因其细长如线,故称。
5. 欹(qī):歪斜。
6. 观棋不觉烂樵柯:据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六。
后以“烂柯”指世事变幻,人生短促。
樵(qiáo)柯:斧柄。
7. 宏敞:宽敞明亮。
8. 万顷:形容江面宽广无边。
9. 遥临:远道来到,指江楼地势较高,俯视远近景象。
声律启蒙五歌的译文如下:山与水相对,海与河相对,雪中的竹子与烟雾中的藤萝相对。
新欢与旧恨相对,痛快饮酒与高声歌唱相对。
再弹琴曲,重新磨剑,娇媚的柳枝与枯萎的荷叶相对。
荷叶在雨中得到清洗,柳条任由微风吹动。
饮酒哪里知道自己的帽子歪斜了,观看下棋不知不觉中斧柄已经腐烂了。
清幽的寺庙坐落在高高的山岭上,宽敞的楼阁正对着万里江水。
繁复与简单相对,少与多相对,百姓的诗与路人的歌相对。
做官的情况与漂泊的状态相对,银制的鹿与铜制的骆驼相对。
声律启蒙五歌的赏析如下:《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和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同时它又是增进常识,扩大知识面的好教材。
以其内容的丰富性而论,《声律启蒙》又是代古典文化的小百科全书之一。
《声律启蒙》全篇

《声律启蒙》全篇《声律启蒙》是一部汉语韵文学著作,由清代著名学者李渔编著。
该书旨在指导儿童学习诗词韵律,掌握平仄声调,培养文学修养。
全文共分为三十五课,每课包含一首诗和一些练习诗句,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声律启蒙》全篇的内容:第一课:天文1. 平水韵:东冬韵【诗】东方一点月,夜夜照我还。
【练习】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上去声:通用【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练习】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二课:地理1. 平水韵:江阳韵【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练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 上去声:通用【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练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三课:天文(续)1. 平水韵:东冬韵【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练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上去声:通用【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练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四课:地理(续)1. 平水韵:江阳韵【诗】庐山谣【练习】庐山谣2. 上去声:通用【诗】塞下曲【练习】塞下曲【后续课程省略】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儿童可以掌握平仄声调、韵律知识,培养文学兴趣和修养。
同时,该书中的诗篇和练习诗句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作用。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其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下是《声律启蒙》的全文注释版本。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云对雨,雪对风”,这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自然现象相对。
云聚则雨落,雪飘而风疾。
“晚照对晴空”,傍晚的阳光与晴朗的天空相对,展现出不同时段天空的景象。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栖息的鸟儿与鸣叫的虫子相对,描绘了动物的不同状态。
“三尺剑”,指古代的长剑,常常象征着英勇和武力。
“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钧形容弓的力量强大。
“岭北对江东”,岭北和江东是地理方位的相对。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清暑殿是人间帝王的避暑宫殿,广寒宫则是传说中月宫里嫦娥居住的地方,一在人间,一在天上,形成鲜明对比。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清晨两岸烟雾缭绕,杨柳翠绿;满园春雨滋润,杏花红艳,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一位两鬓斑白、饱经风霜的旅客早早踏上路途;一位身披蓑衣、在烟雨中于溪边垂钓的老翁,展现了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形象。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沿对革,异对同”,沿有沿袭之意,革则有变革之意,异和同是相反的概念。
“白叟对黄童”,白发老人和黄口小儿相对。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江上的风与海上的雾相对,放牧的孩子和捕鱼的老翁相对,展现了不同的环境和人物。
声律启蒙四支全文解释

声律启蒙四支全文解释《声律启蒙四支全文解释》《声律启蒙四支》是清代儿童启蒙读物,由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
这本书以四支童谣的形式,通过儿童易懂的语言和韵律,传授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声律启蒙四支》的全文。
第一支《咏鹅》是一首描写鹅的童谣。
这首童谣通过描绘鹅的形象,告诉孩子们要勤奋好学,不要懒惰。
鹅是一种勤劳的动物,它们不仅能吃草,还能吃虫子,对于农田的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这首童谣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第二支《咏菊》是一首描写菊花的童谣。
这首童谣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坚强,告诉孩子们要有自信和坚强的意志。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它们在寒冷的秋天依然能够开放,给人们带来美丽和希望。
这首童谣告诉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功。
第三支《咏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童谣。
这首童谣通过描绘梅花的坚强和纯洁,告诉孩子们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追求。
梅花是冬天的花朵,它们在严寒的冬天依然能够开放,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这首童谣告诉孩子们,无论环境如何,都要保持纯洁和高尚的品德,追求真善美。
第四支《咏松》是一首描写松树的童谣。
这首童谣通过描绘松树的坚强和永恒,告诉孩子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松树是一种长寿的树木,它们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给人们带来力量和希望。
这首童谣告诉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
通过解释《声律启蒙四支》的全文,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主题是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智慧。
这四支童谣通过描绘自然界的事物,告诉孩子们要有勤奋、自信、高尚和坚定的品质。
这些品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声律启蒙四支》是一本经典的儿童读物,它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韵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和智慧。
这本书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回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品德和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声律启蒙(含拼音)》

《声律启蒙(含拼音)》上卷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jūn)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zhuó)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qǐ);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pó)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jì)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qióng)。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lián)对衣笥(sì),野杵对村舂(chōng)。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bò)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zhāo)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cháng)对蕙帐,玉斝(jiǎ)对银釭(gāng)。
青布幔,碧油幢(chuáng),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páng)。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dōu)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声律启蒙 四支 其一

四目颉,一足夔
又是两个人物的对应,四目颉,是传说中,创造了中 国文字的一个人。他是黄帝的使臣,叫仓颉。
《姓氏谱》:“苍颉,上古人,生而神圣,有四目。” 传说中他长着四只眼睛,四目灵光,他因为看到地上 鸟兽的足迹,发明了文字,就是我们现在是最早的甲骨文, 最早用符号来记录的事情,后来慢慢也变成了现在的文字。
四目颉,一足夔 一足夔,传说,夔是《山海经》对里头说到的一种神兽,形状和牛
一样,但是只有一只脚。 另外在古书上记载说,舜帝的乐工,乐官名字叫夔,他正六,让他主持和音律有 关的工作,制定了现在的音律基准,舜帝很高兴,就说,有夔这样的能 人,一个也足以成事了,那后来的人便称之为夔一足,后来慢慢误传成 了,乐师夔只有一条腿。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
这两句又说到了两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智伯恩深说的是一个比较 悲剧的人物,在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联合消灭了智氏家族,还杀了族 长智伯,而这个家族里头有一个家臣,叫做豫让,他曾经受过智伯的恩情, 于是立志要为智伯报仇,要准备刺杀赵家的族长,赵襄子,可是他的第一 次刺杀行动就被抓了。但赵襄子觉得他是为旧主报仇,是个忠义之士,不 忍杀他,就把他给放了。但豫让依然没有放弃,他怕被再被认出,用漆涂 抹身体,使皮肤坏掉,脸认不出来,吞下烧红的木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准 备刺杀赵襄子,可再次被抓。最后豫让请求赵襄子给他一件自己穿过的衣 服,让他刺上几剑,表示已为智伯报仇。最后豫让举剑自尽,留下一句千 古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的是义士,宁愿为了了解自己 信用自己的人牺牲。
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这里的典故讲的是西晋大臣羊祜,根据《晋 书 羊祜传》中记载,西晋大臣羊祜镇守荆州。 在任十年,勤政清明,深得百姓爱戴。他为官清 俭,自谓“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
笠翁对韵四支(拼音+详解)

《笠翁对韵 上卷》之“四支”(一)泉qu án 对du ì石sh í,干ɡàn 对du ì枝zh ī。
吹chu ī竹zh ú对du ì弹t án 丝s ī。
山sh ān 亭t ín ɡ对du ì水shu ǐ榭x i è,鹦y īn ɡ鹉w ǔ对du ì鸬l ú鹚c í。
五w ǔ色s è笔b ǐ,十sh í香xi ān ɡ词c í。
泼p ō墨m ò对du ì传chu án 卮zh ī。
神sh én 奇q í韩h án 幹g àn 画hu à,雄xi ón ɡ浑h ún 李l ǐ陵l ín ɡ诗sh ī。
几j ǐ处ch ù花hu ā街j i ē新x īn 夺du ó锦j ǐn ,有y ǒu 人r én 香xi ān ɡ径j ìn ɡ淡d àn 凝n ín ɡ脂zh ī。
万w àn 里l ǐ烽f ēn ɡ烟y ān ,战zh àn 士sh ì边bi ān 头t óu 争zh ēn ɡ保b ǎo 塞s ài ;一y ī犁l í膏ɡāo 雨y ǔ,农n ón ɡ夫f ū村c ūn 外w ài 尽j ìn 乘ch én ɡ时shí。
【注释】吹竹:吹奏竹管类乐器。
弹丝:弹奏四弦类乐器。
水榭(xi è):邻水的或建于水上的楼台。
鸬(l ú)鹚(c í):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可驯养。
亦称为摸鱼公、墨鸦、水老鸦、乌鬼、鱼鹰。
五色笔:相传南朝(梁)江淹,年青时梦晋代学者和诗人郭璞赠给他五色笔,于是才思大进,写了许多优秀诗文。
原文全篇:《声律启蒙》

原文全篇:《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创作的一篇诗文,下面是全文的内容: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渐渐地来,渐渐地去,聒碎黄莺百啭啭。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寻常一事无差差。
半缘修道半缘君,半缘老翁半缘孙。
山水画屏空云烟,云烟画屏空山水。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这篇诗文以描绘秋夜的景色为主题,展现了纳兰性德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通过诗中的形象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银烛秋光、轻罗小扇、流萤等,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美丽。
同时,作者还以天阶夜色、牵牛织女星等形容词和名词,增加了对夜晚氛围的描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夜晚的凉爽和宁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修道、君臣、老翁和孙子等角色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抒发。
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但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于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体而言,《声律启蒙》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
这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四支原文
《声律启蒙》是清代黄庭坚所作的教授诗歌韵律的篇目,其四支原文如下:
第一支:声有宜硬宜柔,柔声可以绕梁;硬声可以穿破石。
若使一篇文词,只用柔声婉转,则听者反生厌倦之感;若用尽硬声刚劲则令人耳鸣乏味。
是以声之宜柔宜硬,各得其所,乃为工矣。
第二支:韵有宜平宜仄,平声起于肺,沉着而浑厚;仄声发于胸,清越而婉转。
若使一篇文词,只用平声平仄平仄,无论切合而成,听者终有不耐之情;若用尽仄声仄平仄平,则令人口齿生涩。
是以韵之宜平宜仄,各有所长,乃为妙也。
第三支:声韵不捨,一字愈小愈妙。
可用者必须用,不可用者切勿用。
有职躬之词,不得擅变;有数学之词,不得私造。
别人讲究好辞,你也讲究好辞;别人讲究清新,你也讲究清新。
先王作三字经,文句雅正,自然动人。
今人作三字经,常为俗鄙,岂非声韵失准之故乎?
第四支:字有宜早宜迟,宜疾宜徐,疾则不可辨,徐则生暴。
若言欲速则不达,欲徐则不究,则宜早宜迟,宜疾宜徐,各令得宜,则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