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高中地理常见的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常见的地理现象一、地震地震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地壳运动现象。
当地壳断裂时,由于地壳板块的突然位移会产生地震波,导致地表或海底产生摇晃、震动。
地震可以造成土地崩塌、建筑物倒塌、海啸等灾害,并且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熔岩和岩浆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的现象。
火山口通常位于板块边界或地壳中的热点地区。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烟尘和气体。
某些火山喷发规模较大时,会对周围地区造成灾害,如火山灰降下、熔岩流和火山爆炸等。
三、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过大、河流泛滥或水库溃坝等原因,导致河水超出河岸而涨水的现象。
洪水会造成水淹、冲毁农田、破坏房屋和基础设施。
洪水往往对人类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四、干旱干旱是指降雨量长期偏少,导致土地上的湿度降低、植被枯萎的现象。
干旱对农田生产、饮水供应和生态系统都产生消极影响。
极端干旱可能导致饥荒、饮水困难和生态失衡。
五、台风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系统,形成于热带海洋上。
台风强风旋转,伴随暴雨、强风和巨浪。
台风可能引发风灾、洪水和风暴潮,并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六、沙尘暴沙尘暴是大风吹拂沙漠或荒漠地区时,将地表的沙尘卷起并在空中形成一片尘雾的现象。
沙尘暴会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并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
七、冰川冰川是在寒冷地区形成的雪和冰的巨大堆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的。
冰川对地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如冰川蚀和冰碛作用。
冰川的消融也会对全球海平面和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以上便是高中地理常见的地理现象的简要介绍。
通过了解这些地理现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第一讲 常见的自然灾害教案(含解析)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讲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小船创作一、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二、读常见气象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相关知识。
(一)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时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二)台风灾害1.构成由图甲可知,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2.源地及其影响范围由图乙可知,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三)寒潮灾害1.概念寒潮是因为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3.分布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第三节防灾减灾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
2.掌握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
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工作内容(1)灾害监测: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救与互救1.灾前准备:对于洪涝、台风等可以较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对于突出的较难准确预测的地质灾害。
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2.灾中救助: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3.灾后自我保护:例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等。
再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思考在学校怎样避震?答案(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不要再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
探究点防灾减灾材料一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2 台风与寒潮

课时2台风与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台风与寒潮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台风与寒潮的防御措施。
一、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频发区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1)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2)灾害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3)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判断1.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 ×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 × )二、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频发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思考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所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
我国的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
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概率大一些。
探究点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我国寒潮路线图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符合题意即可)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气象灾害(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A.气候和土壤B.气候和地形C.气候和植被D.地形和河流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弱A.②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⑦3.下列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联系的水道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和整治入海入江水道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B.我国东北地区降水较少,不会出现洪涝灾害C.我国长江以南地区6—9月降水集中D.华北地区夏季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洪涝发生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6.该河段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上游支流多,水系呈扇形②流量季节变化小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下图为漫画“表里不一”。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20浙江诸暨中学高一上期中)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漫画所示自然灾害属于( )A.海洋灾害B.气象灾害C.地质灾害D.生物灾害8.(2020浙江诸暨中学高一上期中)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是( )A.治理污水B.加固堤坝C.拓宽城市道路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六章 自然灾害
一、洪涝灾害
1.定义 洪涝灾害是因__连__续__性___的降水或短时__强__降__水___导致江河洪水 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
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 (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__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__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__温__带__季__风____气候区、__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_气候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___地__势__低__洼___的地区。
8.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的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B.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C.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 D.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答案:B
9.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这些现象主要发
生在( )
A.台风眼
B.漩涡风雨区
C.外围大风区
D.台风中心
提示:(1)台风的破坏力主要是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 引起的,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2)不利影响:强风可以吹翻船只,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吹 落高空物品造成人员伤亡;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易引发洪 涝灾害,导致城市、村庄、农田、道路等受淹,甚至被冲毁; 暴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风暴潮会导致海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 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 盐渍化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增加 水库的蓄水量。
【核心考点突破】 1.洪涝灾害的形成条件分析 (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 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 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 (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高中地理 气象灾害—台风

3、时空分布:
每年夏秋季节
4、表现、危害: 表现: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的灾害 危害: (1)强风造成的灾害.强风掀起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讯设施严重 受损。 (2)暴雨造成的灾害.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 滥,淹没农田、村镇。 (3)风暴潮造成的灾害.严重的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例2、读下面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据图回答下列
(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________,在印度洋和大西洋 上称________。 (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 气状况是______,最大风 速、最强暴雨出现在______区域,C区域称为______区域。 (3)该气旋常形成在________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___ 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4)台风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造成。[来源:学科网ZXXK] (5)对此类气旋的探测主要是利用________。减轻该灾害的重 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6)如某地此时吹西北风,则此时气旋中心位于该地____方。
生成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上的叫做飓风
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
较高的温度 充沛的水汽
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2.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 3.想一想,台风登陆后会逐渐减弱还是逐渐增强?
Hale Waihona Puke 2.台风结构与分类: 想一想: 1.台风有哪几部 分组成? 2.台风引起的降 水主要分布在台 风的哪些地方? 3.从图上能否看 出台风眼区的天 气状况?
(1)台风 飓风 (2)碧空无云 B外围(过渡) (3)热带 26℃ (4)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5)气象卫星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6)东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象灾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1
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御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1)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
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减少。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④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干旱发生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渗漏严重,也容易发生旱灾。
(4)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3、台风:台风是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近中心(中心为台风眼)风力超过12级。
(1)影响时间:北半球以夏秋季节(7~9月)最为集中。
(2)主要源地:西北太平洋(台风);孟加拉湾(飓风);墨西哥湾(飓风)。
台风一般向西及西北移动,低纬度大陆东岸受其影响最大。
(3)影响:台风引起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灾害;同时台风也有利于缓解伏旱的灾情。
(4)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建设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等。
4、寒潮: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1)影响时间:冬半年,以春秋两季危害最大。
(2)危害:寒潮带来大风、低温冻害、暴风雪、冻雨及沙尘暴等,对农牧业、交通通信、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我国发生地区:多影响中高纬度地区。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一般经蒙古、西伯利亚及中亚,分三路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易受寒潮侵袭。
受地形及路途远近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受寒潮影响较小。
(4)防御措施:目前对寒潮尚无有效的防御方法,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是减灾的最主要措施。
5、沙尘暴(扬沙):
(1)发生时间:发生于降水少而多大风的季节。
(2)形成原因: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多大风(冷锋活动),干旱少雨而蒸发大,地表裸露疏松,容易起沙。
人类不当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增加了沙尘来源,是导致沙尘暴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3)影响地区与危害:西北、华北大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
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强风、风蚀土壤,沙埋,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
(4)防御措施:通过气象卫星监测、预报;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制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国际合作等。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2
1.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主要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技巧1:台风
多发生时间:每年夏秋季节
地点:多在沿海地区。
形成条件: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特点:⑴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⑵北逆、南顺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⑶结构分: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⑷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减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探测手段:气象卫星。
技巧2: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地:⑴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出现暴雨。
主
要出现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⑵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暴雨条件:⑴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⑵强烈的上升运动
⑶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减灾措施:⑴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⑵防洪: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区等)
②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相结合。
③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营造河流中上游防护林
技巧3: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主要发生地: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形成因素:由多种因素引起。
防御干旱:⑴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威胁。
⑵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的作物
⑶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技巧4: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多发时间:冬半年,以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防御方法:(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
(2)提前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技巧5:干热风: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
危害:干和热,风起着加剧干热的作用。
防御措施:(1)适时浇水。
(2)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
(3)营造防护林带。
高中地理灾害知识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群发性
1、各种自然灾害具备关联性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三方面:
(1)成因关联: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例如:地壳运动导致一个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主灾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火灾→疫病;台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干旱→蝗灾。
(3)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开矿导致的滑坡等。
2、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群发性特点
(1)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江淮地区梅雨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夏季容易发生伏旱灾害;冬季容易受寒潮影响。
(2)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多种气象灾害:我国幅员辽阔,夏季,当长江流域面临洪涝灾害时,华北和华南地区面临干旱的影响。
(3)同一时间同种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2008年春季,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同时遭遇严重旱灾;1998年夏季,松花江和长江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