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液循环的特点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卫生学循环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学循环系统
16
(一)、淋巴结 淋巴结为一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大小不一,存在与淋巴管经过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产生
淋巴细胞、抗体以及过滤淋巴液。主要分布在耳后、枕部、颌下、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 当身体出现如炎症时,相应器官处淋巴结就会肿大。因此,在学前儿童中观察淋巴结是否肿 大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参考依据。
(二)、扁桃体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上壁,悬雍垂的两侧,能产生淋巴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5
1、活动置要适当
不要让学前儿童过度疲劳而影响健康,也不要因活动量不足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2、活动程序要符合生理要求
组织学前儿童话动前应做准备活动,结束时应做整理运动,尤其在剧烈运动时不应 立即停止。因为活动时,心脏排出血量剧增,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必然会影响肌肉血 液流回心脏,此时,心脏排出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由于重力影响,血液不容易到达 头部,可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表现出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晕倒等 症状。
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成 人安静状态每搏输出量约为70ml,如果心率按 每分钟75次计算,则每分输出旦约为5250ml。
上 腔 静 脉
肺静脉
三 尖 瓣
下 腔 静 脉
二尖瓣
心脏的结构图
9
(三)、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 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6
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唱大量的开水
大量饮水会影响横隔膜的运动,水分大量进人血液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但是, 因为运动时大量出汗,失去水和盐较多,会出现头晕、眼花、口渴等症状,严重时会 晕倒,所以最好喝少量淡盐水。
4、多在阳光下活动或唾眠
出生2周至1个月,就可以给小儿晒太阳。在日光照射下周围血管扩张,循环加快, 可促进心脏功能发育。所以应经常带小儿到户外进行活动和睡眠。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简介

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简介

脑前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主要供应眼部、基底节、下丘的大部、大脑额顶叶以及颞叶大部分,颈内动脉的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第一小节脑前循环的神经解剖和功能第二小节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三小节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病因第四小节脑前循环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第五小节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诊断第六小节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鉴别诊断第七小节脑前循环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第一小节脑前循环的神经解剖和功能脑前部血液循环即颈内动脉系统,供应范围包括眼部、大脑半球的额叶、颞叶、岛叶、顶叶皮质及白质及基底神经节等,约占脑部的3/5,血液循环障碍后引起复杂多变的表现,因此我们首先叙述脑的解剖及功能。

一、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下面复习脑前循环有关各叶病变的解剖。

(一)额叶在各个脑叶中,额叶的范围最大,位于大脑的前部,包括由额极到中央沟,分为背外侧面、底面和内侧面。

背外侧面在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有中央前沟及额上下沟,而分出中央前回及额上中下回。

下面即额叶眶面,包括外侧裂起始处以前的部分,有嗅沟、直回和眶回。

内侧面在扣带回以上,中央沟延线以前的部分,有额内侧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

1.额叶底面也称额叶眶面,有嗅沟分为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

直回是嗅脑的一部分,眶回接受来自于尾状核和壳核及同侧额极的纤维。

发出的纤维有至丘脑下部、丘脑背外侧核、丘脑下部后方核团、中脑和脑桥网状结构的纤维。

额叶与扣带回也有纤维联系。

功能与精神及智能有关,与共济有关。

因与丘脑下部有广泛联系,因此与自主神经功能也有关系。

额叶底面损害的症状:(1)精神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幼稚、性格改变、近记忆减退或丧失,常有精神症状,如无动性缄默、情感障碍、极度兴奋和欣快、强哭强笑,有时表现为狂怒发作,如毛发竖立、血压上升、瞳孔散大及攻击行为。

(2)癫痫发作:如幻嗅、自动症或幻觉状态,此表现也可见于扣带回的病变。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讲课文档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讲课文档

现在九页,总共四十六页。
小脑幕周围间隙
小脑幕切迹后缘:距四 叠 体 距 离 为 16~30mm , 有 小 脑半球前叶、小脑上蚓、小 脑上动脉和大脑大静脉通过。
小脑幕间隙上方有海 马回钩,当小脑幕切迹疝 时,海马回钩突入间隙内, 引起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现在十页,总共四十六页。
5、硬脑膜在一些部位内外两层分开构 成硬脑膜窦,内含静脉血
小脑下后动脉呈“S”型 弯曲,先弯向后,在舌咽、 迷走、副神经根丝背侧,上 行至延髓脑桥沟处转折向下, 沿第四脑室底下外侧入小脑 后下面。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四十六页。
全长分为六段:
(1)脑池段:通过脑池的部分 (2)延髓段:在延髓侧方
(3)扁桃体段:为小脑扁桃体内下缘 的部分
(4)髓帆段:沿后髓帆上行的部分 (5)转折段:在第四脑室顶前方转向下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四十六页。
小脑下后动脉的分支: (1)延髓支:分头侧组和尾侧组 (2)小脑支:分为蚓支和半球支
(3)脉络丛支:
现在四十页,总共四十六页。
Wallenberg综合症
现在四十一页,总共四十六页。
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
现在四十二页,总共四十六页。
现在四十三页,总共四十六页。
二、脑的静脉
硬脑膜窦的特点: 1、位置固定 2、窦壁无平滑肌
3、窦壁无瓣膜 因以上特点故损伤时 出血难止
现在十一页,总共四十六页。
主要的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现在十二页,总共四十六页。
海绵窦 通过结构 交通
现在十三页,总共四十六页。
海绵窦是位于蝶鞍的两侧的一个不规则的间隙, 内有结缔组织小梁把窦分隔成互相交通的腔,呈海绵 状。

脑络通的作用功能主治胶囊说明书

脑络通的作用功能主治胶囊说明书

脑络通的作用功能主治胶囊说明书产品介绍脑络通是一种天然草本配方制成的中药胶囊,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帮助增强记忆力和提高注意力。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长效性的特点。

适用人群脑络通适用于以下人群:•学生或职场人士,需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期面对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如电脑、手机等功能作用脑络通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改善脑血液循环:脑络通中的草本成分能够扩张脑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氧气供应。

•增强记忆力:脑络通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提高大脑神经传导速度,增强记忆功能。

•提高注意力:脑络通中的特殊配方能够改善脑细胞活性,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缓解压力:脑络通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因压力导致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用法用量每日建议服用2粒脑络通胶囊,用温水服用。

最好在早晨饭后服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如果需要,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酌情增加剂量。

注意事项•本产品为中药制品,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请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

•如出现不适症状,如头痛、恶心等,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主要成分脑络通的主要成分包括以下草本植物提取物:•人参: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银杏叶: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记忆力。

•当归:滋补血液,促进血液循环。

•丹参:活血化瘀,缓解血脉瘀阻。

•川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天麻:安神定志,增强记忆力。

储存条件请将脑络通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脑络通是一种天然草本配方制成的中药胶囊,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和提高注意力。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长效性的特点。

建议每日服用2粒,在早晨饭后用温水服用。

请注意按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如出现不适症状,请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脑络通,为你的大脑注入活力!。

脑梗塞

脑梗塞
皮层支 大脑中A 深穿支 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 (豆纹A) 颈内A供应大脑半球前2/3及部分间脑
脊髓前A 椎A 脊髓后A 小脑下后A 椎-基底A (后循环) 小脑下前A 迷路A 基底A 脑桥A 小脑上A 皮层支 大脑后A 深穿支
椎-基底A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小脑
脑动脉的侧支循环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及心电图:危险因素 (2)影像学检查:
CT :低密度灶;排除出血。 MRI:T1低信号,T2 高信号。DWI可示2h 病灶。 MRA、DSA、CTA:血管病变 (3) TCD:血管,溶栓检测。 (4)腰穿 (5)超声心动 :鉴别
OCSP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合征的 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 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 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 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近段 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 片脑梗死。
(2)大脑中A闭塞综合征
①主干闭塞: 三偏征,失语、体象障碍 ②深穿支闭塞: 三偏征,失语 ③皮层支闭塞: 上部分支:对侧面部及上肢轻轻瘫及感觉 障碍,下肢不受累,Broca失语 下部分支:对侧同向偏盲,无偏瘫 Wernicke失语
(3)大脑前A闭塞综合征:
①主干闭塞: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下肢瘫,小便障碍,精神 障碍,强握及吸吮反射,优势半球-Broca失语,上 肢失用。



辅助检查:2016-11-18急诊头颅CT示(口述):脑梗塞,脑萎缩。指测随机血 糖:13.4mmol/L。 心电图:房颤、ST-T段异常 初步诊断:1.脑梗塞 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3、2型糖尿病 4、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房颤 心功能ⅢC 5、心脏起搏器术后 诊断依据:1. 患者:王淼,男,72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无法言语3小 时”入院。2.查体:T:36.2℃ P:77次/分 R:18次/分 BP:162/86mmHg,意识模糊, 被动体位,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查体欠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斑、 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双侧瞳等大等圆, d:2.5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 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心率: 102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侧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1级。其他肢体肌 力正常,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右巴氏征:阳性3.辅助检查:2016-11-18急 诊头颅CT示(口述):脑梗塞,脑萎缩。指测随机血糖:13.4mmol/L。心电图: 房颤、ST-T段异常4.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20年余、心脏起搏器术后4年余”病史。

脑血管疾病总论

脑血管疾病总论

• 病因预防: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要进 行病因学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中的所有 措施。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 • 卒中后抑郁的干预 • 脑动脉狭窄的干预
脑动脉狭窄的治疗
• 药物治疗: 强力降脂、稳定斑块等。
• 介入治疗: 单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
• 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
*ACA分段: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眼部血液
苍白球大部和内囊后肢、大脑脚、 海马结构、视束和外侧膝状体等处
后交通动脉
沟通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两大系统血流的主要动脉
大脑前动脉
皮层支
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和额 顶叶背侧面上1/4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
深穿支
主要供应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 前部和下丘脑。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后部包括枕叶和颞叶底部, 深穿支供应脑干、丘脑、海马和膝状体等,脉络 丛动脉供应第三脑室和侧脑室的脉络丛
1.脑的静脉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大脑浅静 脉大脑上V 大脑中V 大脑下V
上矢状窦 海绵窦 横窦
大脑深静 脉
直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DSA:静脉窦
在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 开展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更加重要。
GBD2010: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发病特点
• 我国脑血管病地理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呈 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病趋势。
•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高。 • 发病昼夜节律:发病高峰时间是上午与中午邻

麻醉和脑代谢、脑血流

麻醉和脑代谢、脑血流

液体管理
合理控制术中液体输入, 维持适当的血容量和血压, 保证脑血流灌注。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新型监测技术
研究和发展更准确、无创的监测技术,提高对脑代谢和脑血流变 化的实时监测能力。
个体化麻醉管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态,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以 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麻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研究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麻醉和脑代谢、脑血 流
目录
• 麻醉对脑代谢的影响 • 麻醉与脑血流 • 脑代谢与脑血流的相互作用 • 临床应用与展望
01
麻醉对脑代谢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脑代谢的调节
麻醉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降低脑代谢率。
不同麻醉药物对脑代谢的调节作用不同, 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也会影响其
如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等短效麻醉药对脑
02
麻醉与脑血流
麻醉对脑血流的调节
麻醉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 激素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脑 血流进行调节。
麻醉药物可以扩张或收缩脑血 管,改变脑血流量和颅内压。
麻醉过程中,脑血流的调节机 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 脑血流量减少。
不同麻醉药物对脑血流的影响
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
降低脑血流量和颅内压, 对脑血管有直接收缩作
对脑代谢的调节作用。
代谢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吸入性麻醉药
如异氟烷和七氟烷等对脑代谢的抑制作
用较弱。
麻醉深度对脑代谢的影响
麻醉深度对脑代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脑皮层和丘脑等高级中枢的抑制作用。
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神经元活动减少,导致脑代谢率降 低。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舒血管神经
① 交感舒血管神经: 支配骨骼肌的微动脉,兴奋时释放ACh→骨骼 肌血管平滑肌的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 肌的血流量增加。 平时无紧张性活动,激动或准备作剧烈运动时 才兴奋,使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收 缩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搏出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收 缩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平均动脉压(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 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与1/3脉压之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 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13.3kPa) 动脉血压有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 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升高。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重力对静脉(动脉)血压的影响
静脉有较大的可扩张性。人站立时,心脏以下 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的血量→回心血 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称为体位 性低血压。
机体通过收缩阻力血管和加快心率,可使动脉 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①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②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③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液循环的特点
脑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脑部的循环过程,它是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和功能的基础。

脑血液循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流量大
脑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因此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功能。

据统计,虽然大脑只占人体总重量的2%,但却消耗了20%左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因此,与其他器官相比,脑部的血流量要大得多。

二、自主调节能力强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对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脑血液循环具有自主调节能力。

当身体处于运动或者紧张状态时,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到大脑中去;而在休息或者睡眠时,则需要减少供应。

这种自主调节能力是通过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系统来实现的。

三、保持稳定性
尽管身体处于不同状态下需要不同数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但是脑血
液循环需要保持稳定性,以确保大脑的正常功能。

为此,脑血液循环
采用了多种机制来维持稳定性。

例如,当身体处于运动或者紧张状态时,全身的血管会收缩,使得更多的血液流向脑部;而在休息或者睡
眠时,则会放松,减少供应。

四、高度分化
脑部是由不同的区域组成的,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需求。

因此,在脑血液循环中,不同区域之间需要有高度分化。

这种分化主
要是通过血管的密度和直径来实现的。

例如,在大脑皮层中,灰质区
域比白质区域更加富含血管,并且这些血管直径更小。

五、特殊结构
为了满足其特殊需求,脑部拥有一些独特的结构来支持其血液循环。

例如,在大脑皮层中存在着一种称为“微细毛细胞”的结构,它可以
调节局部血流量,并且可以防止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脑部。

六、对缺氧敏感
由于大脑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因此对于氧气的需求也非常高。

当脑部
缺氧时,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脑血
液循环对于缺氧非常敏感,并且采用了多种机制来保证足够的氧供应。

例如,当身体处于高海拔或者呼吸困难时,血管会扩张以增加供应。

七、易受损伤
由于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此其血液循环也是相当脆弱的。

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疾病,就会影响其正常功能。

例如,在中风中,由
于血流量减少或者阻塞了关键血管,导致局部缺氧和细胞死亡。

总之,脑血液循环是人体最重要的循环系统之一,在维持大脑正常代
谢和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特点包括血流量大、自主调节
能力强、保持稳定性、高度分化、特殊结构、易受损伤等。

了解这些
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大脑健康,预防脑部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