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谁翻译中国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的是

合集下载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作者:梁凉来源:《文化交流》2018年第01期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

上海兴业路76号,绿荫下的中共一大会址,花木扶疏,大门上的铜环熠熠生辉。

青色砖墙、红色窗棂、精致条桌、雕花茶杯、粉色花瓶……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静静地安放于展厅陈列柜。

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着、思索着。

他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

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

讲解员说起这一《共产党宣言》译本由一位共产党人的老父亲放在衣冠冢中方才保存下来,总书记听了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柴房中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最重要纲领性文献,内容博大精深,表述文采飞扬,要翻译这部经典著作,译者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对马克思学说有深入的了解;至少得精通一门外语;要有很高的汉语言文学素养。

这样,才有可能把这部经典著作译得准确无误。

应上海《星期评论》社的约请,陈望道担负起了这个重任。

1920年早春,他悄然回到故乡义乌,开始秘密翻译工作。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避开亲友邻居,躲在老家柴屋里,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一块铺板搁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书桌又当床,专心致志地投入翻译工作之中。

陈望道依据《共产党宣言》日译本、英译本,并借助《日汉辞典》和《英汉辞典》进行翻译。

陈望道出生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

1915年起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后获中央大学法学学士。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回国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在这里他与夏丏尊、刘大白等教师发起国文改革,提倡思想解放,选用鲁迅《狂人日记》作为教材,强烈抨击旧文化;同时,支持学生施存统、宣中华创办《浙江新潮》刊物。

1920年8月,什么翻译的

1920年8月,什么翻译的

1920年8月,什么翻译的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宣言》首个完整中译本正式出版。

陈望道(1891年—1977年),是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及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教授,担任过《辞海》总主编,著有《修辞学发凡》等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

陈望道1915年赴日本留学,受十月革命影响,陈望道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思潮,并阅读了日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初,陈望道应上海《星期评论》杂志的约稿,开始翻译《宣言》,所依据的日文版和英文版《宣言》分别由《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和《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供。

陈望道的翻译是在环境险恶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秘密进行的,为了防止反动当局的突然袭击,陈望道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点着昏暗的油灯,克服了缺少资料和工具书等重重困难,经过百余天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宣言》的第一部完整中译文稿。

《共产党宣言》早期的不同译本

《共产党宣言》早期的不同译本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共产党宣言》是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被誉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笔者在多年前,于国家博物馆参观时,见到了展出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即1920年8月出版的陈望道译本,被深深震撼,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收藏到这本珍贵的革命文献。

在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不辞劳苦,南上北下,跑了几十个城市,终于收藏到了1920年9月再版本《共产党宣言》。

经过查阅资料,也被这本珍贵的革命文献的出版历史和其所蕴含的革命历史内涵所深深打动。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即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推动下,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引领无数先进青年走上革命《共产党宣言》早期的不同译本李 健道路,投身共产主义事业。

在1920年前,不少人都曾在文章中摘译、引用过《共产党宣言》的片段。

1919年6月,《星期评论》在上海创刊,这本刊物以宣传社会主义、激励工人运动闻名。

编辑部很快将翻译《共产党宣言》全文提上日程。

1920年夏天,上海市拉斐德路(现复兴中路)成裕里的一孔石库门内,《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首次成书。

首版《共产党宣言》1000册发行后立即销售一空。

1920年秋天加印1000册又瞬间售罄。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直接塑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

此后几十年,书里的真理又穿越历史的惊涛骇浪,更多的人在为守护它而前仆后继。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一经出版即引起强烈反响。

初版1000册很快销售一空,9月再版1000册,至1926年5月,前后印发了17版。

这册《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是本只有56页的小册子,竖排版,小32开,长18.1厘米,宽12.4厘米,全书用3号铅字刊印,封面是淡淡的红色。

中央印有大幅马克思半身坐像(即《近世界六十名人》一书中的肖像)。

党员考试复习材料

党员考试复习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知识学习资料1.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 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4.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5. 1920年8月,最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

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

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时,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

8.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期间,由于受到暗探侦察和巡捕骚扰,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

9. 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机关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在党的一大之后成立的。

10. 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11. 在1922年5月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前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12. 1922年1月,在彭湃率领下,广东海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县农会。

13.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 1924年11月,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

16. 1925年1月,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17. 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代表着166个工会,拥有工人54万人。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

“党在我心中”党史知识竞赛题库1.(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 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4. 1920年8月,最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

5.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时,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他们代表了全国( 50 )多名党员。

8.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期间,由于受到暗探侦察和巡捕骚扰,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

9.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机关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在党的(一大)之后成立的。

10.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11.在1922年5月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前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12.1922年1月,在(彭湃)率领下,广东海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县农会。

13.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1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5.1924年11月,(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

16.1925年1月,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17.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代表着166个工会,拥有工人54万人。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 ●梁 凉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

上海兴业路76号,绿荫下的中共一大会址,花木扶疏,大门上的铜环熠熠生辉。

青色砖墙、红色窗棂、精致条桌、雕花茶杯、粉色花瓶……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静静地安放于展厅陈列柜。

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着、思索着。

他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

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

讲解员说起这一《共产党宣言》译本由一位共产党人的老父亲放在衣冠冢中方才保存下来,总书记听了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柴房中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最重要纲领性文献,内容博大精深,表述文采飞扬,要翻译这部经典著作,译者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对马克思学说有深入的了解;至少得精通一门外语;要有很高的汉语言文学素养。

这样,才有可能把这部经典著作译得准确无误。

应上海《星期评论》社的约请,陈望道担负起了这个重任。

1920年早春,他悄然回到故乡义乌,开始秘密翻译工作。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避开亲友邻居,躲在老家柴屋里,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一块铺板搁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书桌又当床,专心致志地投入翻译工作之中。

陈望道依据《共产党宣言》日译本、英译本,并借助《日汉辞典》和《英汉辞典》进行翻译。

陈望道出生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

1915年起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后获中央大学法学学士。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回国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在这里他与夏丏尊、刘大白等教师发起国文改革,提倡思想解放,选用鲁迅《狂人日记》作为教材,强烈抨击旧文化;同时,支持学生施存统、宣中华创办《浙江新潮》刊物。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5、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6、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英国,美国,法国。

7、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1、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手段有: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了《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签了《望厦条约》(中美第一个),中法签了《黄埔条约》,中俄签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6、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签了《北京条约》,与俄还签了《爱军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7、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缔结《中法新约》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9、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10、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11、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圆明园。

13、《天津条约》有一项,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住北京。

1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了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16、英国人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之久。

17、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

党史知识试题和答案

党史知识试题和答案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1、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B )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A、陈独秀B、李大钊C、周恩来D、邓中夏2、马克思、恩格斯在( A )一书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是目的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A、《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德意志意志形态》3、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是陈独秀。

错(是陈望道)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来。

是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时,参加会议的有13名代表,不包括下面哪一位?(A)A、 B、 C、D、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期间,由于受到暗探侦察和巡捕骚扰,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 C )举行。

A、上海浦东B、无锡太湖C、嘉兴南湖D、杭州西湖7、、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机关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在党的( A )之后成立的。

A、一大B、二大C、三大D、四大8、党的一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说法对么?(不对,二大)9、在1922年5月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前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终点是1923年 2月工人京汉铁路罢工。

是吗?(是)10、1922年1月,在以下谁的(C )率领下,我国在广东省海丰县建立了第一个县农会。

A、苏兆征B、叶挺C、澎湃D、阮肃仙11、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 C )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1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 )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中共三届一中全会的召开D、黄埔军校的建立13、1924年11月,邓小平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对吗?(错,是周恩来)14、1925年1月,党在上海举行三届一中全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年谁翻译中国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的是
1920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的是陈望道。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

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中国的出版,不仅使当时中国思想先进人士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坚定了他们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而且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