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章第1节走进神奇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3 (新版)沪科版

课题:§1-1 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器材】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至少五个)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一)交流预习情况: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深化探究:1、在自然中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
科学观测宇宙正在膨胀。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
因为。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章 第1节 走进神奇学案 (新版)沪科版

走进神奇【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的轮回,海水的潮涨潮落等。
知识链接: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事物的观察,认为地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运行,其上方盖着穹顶,即天圆地方。
再如著名的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这是古人对宇宙观察与思考的有利证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如图),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要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走进神奇的自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看见遥远的世界。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走进神奇自主阅读教材P3~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下面各种神奇的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DE,属于生活现象的是BCF。
A.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B.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D.山洪爆发,冲垮河堤,摧毁良田。
E.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F.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水开了,饭却不熟。
2.在天边看到彩虹属于光现象,指南针指南属于磁现象,船浮在水面属于力现象,不同乐器发声不同属于声现象。
知识板块二探索之路自主阅读教材P5~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将下面古文字、文物古迹与相应的科学思索用线连接起来。
甲骨文“殸”太阳光使大地水分蒸发安徽出土的雕刻玉版声音是由撞击产生的东巴文“晒干” 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友情提醒: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走进神奇 教案

沪科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知道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自然的兴趣。
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使自己的心智与世界观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奇和有用,进而爱上物理学好物理。
三、实验器材:方形瓶、电池、铝锡纸、磁铁、自制潜水艇、漏斗、乒乓球、毛皮、泡沫塑料盒、烧杯、带箭头的纸板等实录教学设计:一、在自然中引言:八年级我们新开了一门学科——物理。
物理,格物致理,那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结束后,板书:1.1走进神奇)刚才我们看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地球的力量》中的片段,它总共有五集,从火山、大气、冰川、海洋一些自然现象揭示自然界的神奇!这些自然现象与我们物理学中的力,热,声,光,电等有关(板书:一、研究:力、热、声、光、电),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大到太空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我们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图片:宇宙辣么大,但我们知道的辣么少)不要紧,让我们走进物理,物理可以带领我们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其实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感受无处不在的物理。
二、在生活中(一)演示实验1.豆腐乳瓶借助少量盐立在桌上(重心在支承面上,就可以平衡了。
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展示图片——重力平衡椅,悬浮酒瓶架,石头平衡术。
看,平衡的世界多么有趣啊!)2.带磁铁的电池在铝箔纸上自行前进(再演示自制电动机的转动,展示生活中的应用图片)3.纸巾不湿(视频——潜水钟,介绍用吸管、曲别针如何制作潜水艇)通过这几个实验我们感受到物理是神奇的,物理是有用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学好物理,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但,宇宙辣么大,我们知道的辣么少!(展示辣图片)那如何学习物理呢?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通过实验来寻找规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走进神奇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1.1走进神奇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发掘。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情境的教学场景,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
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小朋友们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小朋友们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交通标志牌、交通信号灯、安全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邀请小朋友们观看交通安全动画,让他们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
2. 知识讲解:向小朋友们介绍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等。
3. 游戏环节:组织小朋友们进行交通安全游戏,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4. 手工制作:让小朋友们动手制作交通标志,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小朋友们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小朋友们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游戏和手工制作环节中,积极投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走进神奇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 走进神奇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们能亲身感受到科学的神奇魅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理学科,知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我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准备了各种物理实验器材和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电脑、投影仪等。
第一步,我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的吸引,电流的流动等,引入物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电路的连接,物体的浮沉等,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第三步,我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一些物理规律,如电流的方向,物体的浮沉条件等。
第四步,我对学生进行一些物理知识的讲解,如电流的产生,电阻的概念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物理知识。
第五步,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物理知识的竞赛,如电流的流向,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自制电路,观察电阻的变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体验物理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是我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电路的连接,物体的浮沉等。
这里,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新版)沪科版

(1)一个物体质量为2kg,求其受到的重力大小。
答案:G = mg = 2kg × 9.8N/kg = 19.6N
(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大小为10N,求其加速度(假设物体质量为5kg)。
答案:F = ma,a = F/m = 10N / 5kg = 2m/s²
5. 应用题:
答案: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判断题:
(1)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只有观察和实验两种。( )答Leabharlann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推理等。
(2)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推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2. 了解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并理解其产生原因和作用。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 加强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解释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
3. 加强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4. 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神奇教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释的神奇现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走进神奇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1.1走进神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方法以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力、热、光、电、声等现象。
2. 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3. 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交通工具、家电、医疗设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知道物理学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物理学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汽车行驶、闪电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课程内容讲解: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例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教师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如:“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4. 实验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如:“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并说明其背后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1.1走进神奇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1.1走进神奇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科,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的实用性和神奇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包括实验器材、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和学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步:引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神奇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三步: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物理学原理。
第四步:小组合作。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一个实验任务。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我会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的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的实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要简单明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小组合作环节的组织和管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影响到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走进神奇
【学习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的轮回,海水的潮涨潮落等。
知识链接:
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事物的观察,认为地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运行,其上方盖着穹顶,即天圆地方。
再如著名的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这是古人对宇宙观察与思考的有利证据。
情
景导入生成问题
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如图),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一样的本领呢?我们只要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走进神奇的自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能看见遥远的世界。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走进神奇
自主阅读教材P3~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下面各种神奇的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DE,属于生活现象的是BCF。
A.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B.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D.山洪爆发,冲垮河堤,摧毁良田。
E.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F.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水开了,饭却不熟。
2.在天边看到彩虹属于光现象,指南针指南属于磁现象,船浮在水面属于力现象,不同乐器发声不同属于声现象。
知识板块二探索之路
自主阅读教材P5~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将下面古文字、文物古迹与相应的科学思索用线连接起来。
甲骨文“殸”太阳光使大地水分蒸发
安徽出土的雕刻玉版声音是由撞击产生的
东巴文“晒干” 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
友情提醒: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友情提醒:
探究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不能盲目的探究,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4.伽利略被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带领人类进入了崭新的空间和时间概念。
知识板块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自主阅读教材P8~1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6.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7.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要具备以下的科学精神:(1)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3)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1.对学
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倒饮料的诀窍
提出问题:一个小孔难以倒出饮料,那么有哪些方法可将饮料倒出呢?
问题解决:①瓶底再开一孔倒饮料;②小孔变大孔倒饮料。
方案二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所示),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慢慢搅拌使其溶解。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鸡蛋会慢慢浮起,请你根据现象提一个问题:加入食盐搅拌后,鸡蛋为什么会浮起?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