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通信 实验报告3

合集下载

通信网实验报告

通信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网中常见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3. 学习通信网实验平台的操作方法。

4. 分析通信网中数据传输的过程,提高网络性能。

二、实验设备1. 通信网实验平台2. 交换机3. 路由器4. 光纤跳线5. 网络分析仪三、实验内容1. 通信网基本组成- 观察实验平台,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 分析通信网中各个部分的作用,如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等。

2. 交换机操作- 学习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如VLAN配置、端口镜像等。

- 通过实验,掌握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现网络中的设备互联。

3. 路由器操作-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 通过实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4. 光纤跳线操作- 学习光纤跳线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

- 通过实验,掌握光纤跳线的操作,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5. 网络分析仪使用- 学习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如带宽测试、网络性能分析等。

- 通过实验,掌握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对通信网进行性能测试。

6. 数据传输过程分析- 观察通信网中数据传输的过程,分析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 学习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传输速率、延迟、丢包率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 根据实验要求,连接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等设备,搭建通信网实验平台。

2. 配置交换机- 配置VLAN,实现网络中的设备分组。

- 配置端口镜像,观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情况。

3. 配置路由器- 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 配置动态路由,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4. 光纤跳线连接- 连接光纤跳线,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5. 网络分析仪测试- 使用网络分析仪测试通信网的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

6. 数据传输过程分析- 观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分析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关键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换机配置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配置VLAN,成功实现了网络中的设备分组。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检测网络中的主机是否能够相互通信,以及诊断和解决网络通信中的问题。

实验材料- 一台笔记本电脑- 一条网线- 一个交换机实验过程1. 连接设备:首先,将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

2. 确认设备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的网络设置,确保网络配置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3. 检测局域网内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局域网内其他设备的连通性。

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观察是否有响应。

4. 检测跨网段连通性:如果局域网内连通性正常,现在可以测试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

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观察是否能够收到回应。

5. 解决问题:如果在以上步骤中出现了连通性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检查物理连接:确认网线连接是否牢固,交换机电源是否正常。

- 检查配置:确认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检查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设置可能会阻止网络通信,可以尝试关闭防火墙或修改相关设置。

- 检查路由器设置:如果网络中有路由器,确保路由器的配置正确,包括路由表和NAT设置等。

6. 记录结果:将每一步的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测试案例。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本次实验得出了以下结果:1. 局域网内连通性测试:所有主机都能够正常互相通信,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均为成功。

2. 跨网段连通性测试: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也正常,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均为成功。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并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在未来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确认物理连接是否牢固和设备电源是否正常,很多网络问题都是由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导致。

- 提前检查设备的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 如果出现连通性问题,可以尝试暂时关闭防火墙或修改防火墙设置,以排除防火墙的干扰。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3.了解常用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二、实验器材1.一台个人电脑;2.路由器;3.交换机;4.网线。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实验在实验室里,搭建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将一台个人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连接到互联网。

再连接一个交换机,将多台电脑连接到该交换机上。

通过该拓扑结构,实现多台电脑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与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2.数据通信实验在搭建好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下,通过两台电脑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实验。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连通性,并观察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3.网络协议实验通过 Wireshark 软件,抓包分析网络数据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协议。

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如 TCP/IP、HTTP、FTP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1.搭建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验要求,将个人电脑连接到路由器上,并通过交换机将多台电脑连接到该交换机上。

2.进行数据通信实验在两台电脑上分别打开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进行相互通信测试。

观察通信情况,记录网络延迟和丢包情况。

3.进行网络协议实验在两台电脑上安装 Wireshark 软件,并打开抓包分析功能。

进行数据通信测试,并观察抓包结果。

分析抓包结果,了解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工作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成功,多台电脑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并与互联网连接良好。

2.数据通信实验结果良好,延迟较低,丢包率较低。

3. 使用 Wireshark 软件抓包分析结果显示,数据通信过程中使用了TCP/IP、HTTP等协议,并且这些协议都能够正常工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掌握了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了解了常用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

通过实验,我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了数据通信实验和网络协议实验。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四:网络路由实验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网络拓扑图,分别写出每台路由器上的静态路由表项。

并使用ping进行连通性测试的结果。

拓扑结构:
R1 路由表:
R3路由表:
R2 路由表:
PC1 ping PC2:
思考题2:(6分)得分:按照实验指导书,动态路由实验的要求,写出每台路由器上的RIP和OSPF路由表项。

并写出Ping的连通性测试结果。

RIP:
拓扑结构:
Router0 路由表:
Router2 路由表:
Router1 路由表:
PC0 ping PC2
OSPF:
拓扑结构:
Router 5 路由表:
Router 6 路由表: Router6 ping Router3
Router 3 路由表:Router3 ping Router6
Router 2路由表:
Router 1 路由表:
Router 0 路由表:
Router4 路由表:
指导教师评语:
日期:。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专业:信息安全学号:100410428姓名:谢宇奇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1-1图1-2图1-3 -t 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图1-4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图1-5 指定count=6次图1-6 -l 3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图1-7 Tracert命令的使用图1-8 Netstat命令图1-9 -s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

图1-10 -e 显示以太网统计。

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结合使用。

图1-11 -r显示路由表。

图1-12 -e 显示以太网统计。

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结合使用。

图1-13 -n 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图1-14 -t 显示当前连接卸载状态。

图1-15 -o显示拥有的与每个连接关联的进程 ID。

图1-16 -p proto 显示 proto 指定的协议的连接;proto 可以是下列任何一个: TCP、UDP、TCPv6 或 UDPv6。

图1-17 all 显示现时所有网络连接的设置图1-18释放某一个网络上的IP位置图1-19 renew 更新某一个网络上的IP位置图1-20 flushdns 把DNS解析器的暂存内容全数删除图1-21 -a[ InetAddr] [ -N IfaceAddr] 显示所有接口的当前 ARP 缓存表。

图1-22 使用arp -s IP MAC 命令来绑定物理地址图1-23 arp指令的帮助图1-24 route –n查看路由信息图1-25 查看本机路由表信息图1-26 route 添加路由表图1-27 删除路由表图1-28 打印Windows 路由表图2-1 到根名称服务器上查找能解析.com的顶级域的域名实验结果图2-2 到顶级域名称服务器上查找能解析的顶级域的子域域名图2-3 到顶级域名称服务器查找能解析权威名称服务器的域名图2-4 到权威名称服务器上查找的A类型(对应的IP)图2-5 验证的IP映射图2-6利用TELNET进行SMTP的邮件发送。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目的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基本参数配置: 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 节点[3]、[4]距离为200m, 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业务流配置: 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 5月 2日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名称: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签名:一.实验目的分析Ethernet V2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和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二.实验内容1.在PC机上运行WireShark截获报文,在显示过滤器中输入ip.addr==(本机IP地址)。

2.使用cmd打开命令窗口,执行“ping 旁边机器的IP地址”。

3.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列出截获报文的协议种类,各属于哪种网络?(2)找到发送消息的报文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

三.实验过程局域网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和树形网,相应代表性的网络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形网、令牌总线网等。

局域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快速以太网(100Mb/s)、吉比特以太网(1Gb/s)和10吉比特以太网(10Gb/s)的飞速发展,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接入方法的以太网已经在局域网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以太网几乎成为局域网的同义词。

因此,本章的局域网实验以以太网为主。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802.3标准。

1.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DIX Ethernet V2标准是指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

它是目前最常用的MAC帧格式,它比较简单,由5个字段组成。

第一、二字段分别是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长度都是6字节;第三字段是类型字段,长度是2字节,标志上一层使用的协议类型;第四字段是数据字段,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第五字段是帧检验序列FCS,长度是4字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包结构分析
DF(Don't Fragment)
DF=1,不允许分片
DF=0,允许分片
段偏移:分片后的分组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总共13比特,单位为8字节
寿命:TTL(Time To Live)丢弃TTL=0的报文
协议:携带的是何种协议报文
1 :ICMP
6 :TCP
17:UDP
89:OSPF
头部检验和:对IP协议首部的校验和
源IP地址:IP报文的源地址
目的IP地址:IP报文的目的地址
思考题2:(6分)得分:写出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操作过程:
捕获面板:报文捕获功能可以在报文捕获面板中进行完成,如下是捕获面板的功能图:图中显示的是处于开始状态的面板。

捕获过程报文统计:在捕获过程中可以通过查看下面面板查看捕获报文的数量和缓冲区的利用率。

捕获报文查看:
专家分析
专家分分析系统提供了一个只能的分析平台,对网络上的流量进行了一些分析对于分析出的诊断结果可以查看在线帮助获得。

在下图中显示出在网络中WINS查询失败的次数及TCP重传的次数统计等内容,可以方便了解网络中高层协议出现故障的可能点。

对于某项统计分析可以通过用鼠标双击此条记录可以查看详细统计信息且对于每一项都可以通过查看帮助来了解起产生的原因。

解码分析
下图是对捕获报文进行解码的显示,通常分为三部分。

功能是按照过滤器设置的过滤规则进行数据的捕获或显示。

过滤器可以根据物理地址或IP地址和协议选择进行组合筛选。

统计分析
对于Matrix,Host Table,Portocol Dist. Statistics等提供了丰富的按照地址,协议等内容做了丰富的组合统计,比较简单,可以通过操作很快掌握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指导教师评语: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