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来源与现状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在这一话题下,我们学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北非的历史,探究了这些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变革。

一、第三世界国家1. 第三世界国家的概念第三世界国家指的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

2. 第三世界国家的历史第三世界国家在历史上经历了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运动等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都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困难。

3.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例如外债问题、自然灾害、内战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既有宏观政策支持,也需要个人主动努力。

二、北非的历史1. 北非的地理北非是指由北非国家联盟成员组成的沿地中海的非洲地区。

2. 北非的历史古代,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当。

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北非逐渐形成了阿拉伯文化圈。

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在北非进行了殖民统治,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北非各国相继取得了独立。

3. 北非的经济和政治目前,北非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较为成熟。

虽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收入不平等、经济依赖等,但整体上北非国家的发展成就仍然非常显著。

三、思考题1. 以历史的角度看待第三世界国家,你认为其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 北非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何看法?3. 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经济和政治发展?。

什么是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国家

什么是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国家

什么是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国家
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分别指:
第一世界指美国和当时的苏联这两个占据霸主地位的超级大国,随着苏联解体,现在只剩下美国。

第二世界泛指经济或科技比较发达,并有相当国际地位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

第三世界指的的发展中国家,即经济科技国力正处于发展中,现阶段整体相对落后的国家,以中国,印度为代表,包括除第一第二世界之外所有国家。

三大世界的起源: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始相互融合,被称为“主体世界(The Majority World)”。

而在1952年8月14日,法国人口学、人类学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在《法国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创造了第三世界这个词,指冷战期间不与共产主义苏联集团或资本主义北约集团结盟的国家。

他的用法是指第三阶级,即引用的曾经“法国大革命之前和期间反对神职人员和贵族的法国平民,他们分别组成了第一阶级和第二阶级。

”。

关于第三世界发展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第三世界发展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第三世界发展学的读书笔记卫庶2018年07月05日19:2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一2018年6月上旬,以所谓保护国家安全为名,美国宣布针对盟友的关税惩罚措施,6月1日开始对进口自欧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美国的盟友们则开始反击。

加拿大是第一个做出具体反击措施的美国伙伴,宣布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称:“美国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将这一争端提交世贸组织”。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连续的抨击中强调“经济民族主义将意味着战争”。

法新社加拿大惠斯勒/柏林/巴黎6月1日电就此评价道,“这将导致世界经济濒于贸易战的边缘”。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5月30日)文章的题目——《唐纳德·特朗普正危及美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则是一针见血的。

即使一向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英国的首相特蕾莎·梅也开始对特朗普避之唯恐不及。

6月初,在加拿大惠勒斯举办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成了其余六国批判的靶子。

东道国加拿大主席在会议的总结中说,除美国外的六国指责美国的钢铁进口限制决议,让G7的团结和协调“面临危险”。

法新社加拿大拉马尔拜6月9日电注意到,关于G7峰会6月9日上午10点45分的同一场景竟有不同角度的照片,显然也代表了不同的立场。

白宫发布的美国版本中,人们看到特朗普面向前方,十分镇定,自信地向后倚坐。

他双臂交叉,对其他领导人颇为不屑,而他们则恳求地朝向他。

法国总统办公室发布的法国版照片显示,马克龙正在与特朗普谈判,其他领导人的目光锁定马克龙,显得十分着迷。

为德国政府工作、今年世界新闻摄影奖的获得者耶斯科·登策尔拍摄的则是,默克尔双手撑在桌子上,明显紧张的特朗普看着她,听她讲话而没有反应。

马克龙被人群挡住,英国首相梅也不见踪影。

全世界都很想知道,此刻他们在说些什么?怎么说的?6月10日法新社加拿大魁北克电的题目是: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周六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第四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非殖民化进程

第四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非殖民化进程

③不结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 种冲击,客观上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 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Group of 77) 宗旨: 协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中的立场,增强发展中国
家的团结与合作,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确定共同的目标,制定 联合行动的纲领,采取集体谈判策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谈判地 位,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 展进程。
第三种是货币金融合作
第四种是技术合作
4、南南合作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壮大其经济实力。 第二,有助于第三世界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提高其在南北对话
中的地位。 第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化解和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第四,南南合作有助于推动南北谈判,改善南北关系,建立世
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1946年7月4日 1948年1月4日 1948年2月4日 1946年4月17日 1946年12月31日 1948年5月14日
英国 英国 荷兰 法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尼赫鲁 真纳 苏加诺
本-古里安
1、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171-173)
第一次中东战争 184
2、四次中东战争 (巴勒斯坦战争)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阶段
1、1945—1949年 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 2、1950—1959年 民族独立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 3、1960—1975年 以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为中心,亚非拉地区
基本完成“非殖民化” 4、1976—1990年 殖民主义体系瓦解
(三)、二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改革国际经济结构,促进国
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纲领
际间的技术转让。

何为第三世界

何为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概念于美苏冷战时期被中国共产党提出,当时适逢中国共产党与苏联交恶,区别于欧美的资本主义世界、苏联的共产第一国际,之外中国联合其他国家组成第三世界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世界是一个描述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概念;它所指涉的国家和区域,虽然没有绝对明确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从1950年代以来,对此一概念曾有若干不同的诠释——除了从意识型态或全球战略观点加以定义的说法外,也有纯就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加以界定的看法。
今日流行的“第三世界”概念,大致上即为在国际政治经济研究的“世界体系理论(the world system theory)”当中,被归类为属于“半边陲地带(the semi-periphery)”或“边陲地带(the periphery)”的那些国家。这类国家在地理上大多处于“工业化国家(industrialized nations)”的南边,因此常被以“南方国家(The Southern Nations)”加以泛称。就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这类国家包括被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及“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的那些经济体──这是相对于“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而言。
冷战下的意识型态区别“第三世界”的说法最先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的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第三阶级(the Third Estate)”;后被引伸来描述冷战时期,一些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编辑] 毛泽东的全球战略观点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此一定义,与最先流行的──着眼于冷战框架下意识型态区别的说法──采取完全不同的观点,而后稍微做了修正。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精品)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精品)
(希伯来人)
民族宗教冲突、大国插手
前三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 :1948—1949(巴勒斯坦战争) 第二次:1956----1957 (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1967(六五战争)
(三)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859法国取得建造 1869开通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英 国单独控制 1952年埃及的独立,1956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90年代初,经过南非第 一次全国各个种族都参加 的全国大选
南非摆脱了种族隔
离制度,并朝向最终 实现种族平等迈进, 同时揭开了南非历史 新的一页
大选的 意义是 什么?
二、亚非会议 (1955万隆)
背景 :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 联合反帝反殖局面、摆脱大国争霸的控制 概况:1955。印度尼西亚万隆 万隆精神
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成立了“七 十七国集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 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亚非拉原料出 口国还建立了国际经济组织。
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联 合国变成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讲坛。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 到恢复
七十七国际集团的成员增加到110 多个;亚非拉.国际经济组织同国 际旧经济秩序进行斗争
经济上:摆脱外国 控制,发展民族经 济
发起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 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 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 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1961年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宣言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 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 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 总理倡导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

第三世界的经济崛起

第三世界的经济崛起

第三世界的经济崛起第一节介绍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背景第三世界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总称,这些国家多数经历了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和剥削,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经济落后和贫困的状态。

然而近年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第二节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崛起的原因1. 外部因素的积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频繁,第三世界国家受益于国际市场的扩大和资源的整合。

跨国公司的进入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为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内部改革的深化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开展市场经济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和减少政府干预等政策措施,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速度的提升。

同时,他们还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节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崛起的案例分析1. 中国的经济腾飞中国作为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凭借着长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通过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入市场机制和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出口贸易,成为全球工厂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印度的信息技术崛起印度在信息技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IT服务外包和软件开发的国家。

印度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合作伙伴,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3. 巴西的农业和能源产业巴西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和能源资源,通过加大农业生产和发展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巴西成为全球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的重要国家。

巴西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四节第三世界经济崛起的影响和挑战1. 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改变了全球产业布局,一些传统经济强国的竞争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增加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贫富差距的拉大尽管第三世界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提升,但贫富差距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三世界专题研究

第三世界专题研究

第三世界的兴起(专题报告)清风制作(一)战后初期亚洲各国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殖民体系遭到严重削弱;亚非国家民族意识迅速增强,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战后初期是亚洲各国人民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阶段。

在这一时期,一场反对殖民统治,这区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首先在亚洲东部大规模兴起,继而席卷整个亚洲。

中间经历了几个高潮:越南和朝鲜革命的胜利、南亚和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西亚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蓬勃发展。

战后初期,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汹涌澎湃之势,但这个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水平还不高,还缺乏组织,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不够,所以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经济力量。

(二)20实际世纪50年代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一方面,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国际关系更加紧张;另一方面,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非新独立国家阵营日益扩大。

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还受这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和美国新殖民主义的威胁。

为反对外来侵略,巩固民族独立,广大亚非国家迫切需要加强合作。

1.955年4月18日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

24日,与会各国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公报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强调亚非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在切实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公报强调要促进亚非人民间的文化合作,加强相互了解。

公报还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原则。

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或者可以表述为,公报涉及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七项内容并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原则。

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世界(30)
一、由来
最早使用“第三世界”这一用语的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他受到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僧侣和贵族意外的“第三等级”概念的启发,在《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借以形象的刻画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

“第三世界”真正成为国际政治的通用词语则是在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它主要指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保持独立、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国家或国家联合。

毛泽东同志在第三世界的问题上有他独到的引申发挥。

他把美苏两霸划为“第一世界”;把西欧和东欧国家称为“第二世界”,并强调他们也是美苏争霸的受害者;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第三世界”。

他对第三世界的划分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反霸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称既然东西方对抗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世界这一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然而,虽然冷战结束了,单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而且若追根溯源,这种关系并非诞生于冷战时期,而是冷战开始前甚至20世纪之前就存在了。

因此,再有人主张冷战后第三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的同时,西方国家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已经改变了对第三世界的传统定义,称之为“一个通常用来形容世界上更为贫穷的、经济上欠发达国家的术语。

它包括亚洲、中东和大洋洲除以色列、日本、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意外的所有国家,非洲除南非外的所有国家和西半球除加拿大和美国外的所有国家。


综观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变化,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

按照沃勒斯坦的分析,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在16世纪的崛起,世界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就已经被逐渐打破,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式的世界体系和依附关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早的“第三世界”发端于东欧,西欧的工业品与东欧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最早的国际分工体系。

在这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与扩张,非洲和美洲的边远地区、亚洲先后成为修资本主义中心的边缘。

但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反抗也由原来的“造反”发展为革命。

两次第三世界革命的浪潮使得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并登上世界舞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所为第三世界,既不是一组国家,也不是一组统计标准,而是一组关系——一种支配的宗主国中心与依附的外援地区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地区在过去是殖民地,今天是新殖民地式的‘独立’国。

”这种界定揭示了第三世界的历史根源,也描绘了它的现实处境。

所谓“第三世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出于边缘地位、依附于中心的国家和地区。

这种关系和体系并未因冷战的发生和第三世界在政治上的崛起而发生质的变化,也没有因为冷战的终结而消失。

二、现状
尽管历史遭遇相似,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位置相同,但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他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陷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及至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短也不一样。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国家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
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变成了第三世界内部的新兴国家集团,亚洲“四小龙”就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

但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并没有这样的机遇,仍是贫困的、被排挤的国家集团。

这就要求我们队第三世界有综合的、历史的和系统的分析。

最后,冷战的终结把第三世界国家置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外援大量减少,全球化的冲击,西方国家人权与民主化的压力,使第三世界国家在90年代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

民主化进程难以改变经济形势、金融危机时有发生、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种族冲突、宗教对立和领土纠纷等使这些地区的恢复和发展面临十分艰难的前景。

在种种挑战面前,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自身改革和地区联合,如东盟的扩大,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非洲联合自强等,走上了自强之路。

而另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则进一步被边缘化,疾病、贫穷、冲突、生态破坏仍是困扰第三世界发展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带来实惠,反而加剧了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些不仅是第三世界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