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合集下载

监控假说-教育心理学

监控假说-教育心理学

监控假说教育心理学
监控模式假说(Monitor Model),是Krashen(克拉申)提出来的。

监控模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由五个理论构成。

监控模式中的五个理论假说,分别是:
输人假说(Input Hypothesis);
习得或学习假说(Acquisition or Learning Hypothesis);
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说(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这五个理论假说彼此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建立起了语言能力;而语言学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在运用第二语言时起监控作用。

习得/学习假说和监控假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起着监控语言输出的作用,换句话说,从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的功能在于监控输出。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调节、检查是成年人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说话者有意识地使用语法规则来纠正、编辑自己的语言。

监控可以发生在话语前,也可以在话语中或话语后使用频率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的使用受到三个条件的限制:首先,得有足够的时间来监控;
其次,监控的重点是句法结构,即如何说得规范,而不是说话的内容;
最后,说话者还要懂得语法规则,知道调节什么,如何调节。

由此,Krashen认为成年人学习语言与儿童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是如何运用监控方法的。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

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一)习得/学得假说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

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

“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

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

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

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

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

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

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

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

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作业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作业

正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明确的意识过程,只 正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明确的意识过程, 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语言规则, 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语言规则,在习得之前的 自然交谈中是不会出现的。 自然交谈中是不会出现的。 Krashen认为 教师控制的教学大纲是一个“ 认为, Krashen认为,教师控制的教学大纲是一个“学 习大纲” 学习者的“ 习大纲”(learning syllabus) ;学习者的“内 在大纲” builtsyllabus)则是一个“ 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则是一个“习 得大纲” syllabus), 得大纲”(acquisition syllabus),前者是无法 改变后者的。 改变后者的。
二、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 “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 自然习得顺序” 自然习得顺序 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一般先学会进行时这种 -ing形式 复数 ,然后学会第三人称 形式, 形式 复数-s, 单数。 单数。 这种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发展顺序。 这种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发展顺序。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这个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 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模式最初是 ( ) 年代提出来的。 年代提出来的 后来,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 ( , , ) 出了“可理解输入” 输入假设”的概念, 出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 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70-80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 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 论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 论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 的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 的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模式 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对该模式感兴 趣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趣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5、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5、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13
三、自然习得顺序假说(JC第112、124页)
• (一)假说的概念 – 1、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概念
• 自然习得顺序——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儿童遵循一种 相似的习得顺序。举例(JC第112页)。
•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克氏由儿童习得母语的习得顺序,假设在 习得第二语言时,成人也遵循某种习得顺序。这种习得顺序,于 母语背景、文化背景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很相似,并且可以预 测。这种自然习得顺序,实际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系统中生成的 产物,与学习的知识无关。
7
3、获得的心理方式
• 从获得的心理方式来看前者是——“内隐学习”;后者是—— “外显学习”。 – 内隐学习 • 一种心理获得语言的方式,是潜在的获得,具有下意识或无意 识特征。 – 外显学习 • 一种心理获得语言的方式,是显性的获得,具有有意识或主动 性特征。
8
4、存储获得的知识的方式
• 习得的知识 – 存储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
17
争议3
• 语言任务影响语言表现。原因: –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依赖于考察对象的语言表现,而语言表现是由考察 对象的不同任务决定的。例如, • 即便是母语者,在面对不同交际任务时,也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 —对于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来说,和他进行语言学方面的讨论,使 用的词语必然是极其流畅和专业的,可是你让一个对语言学完全没 有所少了解的人和他谈论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必然出现不流畅和不 理解的现象。 – 其次,语言监控模式是一种“二元能力模式”,即认为学习者只有两 种对立的、互不干扰的语言获得能力。 • 但实际上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左中右三种 状态,甚至更多的中间状态,因而人的获得语言的方式或能力也不 例外,必然在习得和学习之间存在某些中间状态。 • 正是这种二元能力模式,无法解释学习者由于交际任务和环境的不 同造成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上的差异,从而遭到学者的质疑。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研究背景部分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则在于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探讨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重视输入环境、注重学习者情感体验、促进语言自主学习、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和提高教学效果等五点启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克拉申、监控模式、输入环境、学习者情感体验、语言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启示、研究方向、指导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旨在解释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如何调节使用内部语法知识和外部环境信息的关系。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运用。

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领域。

在实践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学生语言输入不足、学习动机不高、学习者自主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借鉴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帮助教师们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支持和指导,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深入分析该理论对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监控模式”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doc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doc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

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一)习得/学得假说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

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

“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

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

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

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

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

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

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

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

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20世纪末影响最大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假设是以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为出发点,其他假设理论是以该假设理论为基础。

根据该假设,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包含习得过程与学习过程。

成年人通过“习得”与“学习”学得第二语言。

“习得”是指潜意识地、自主地、类似幼儿学习母语,于不知不觉中学会某种语言的过程。

“学习”是指二语习得者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理解运用语法规则的过程。

2.自然顺序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强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习得者遵循一个语言监控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一系统调节自己的语言行为。

总结美国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时,克拉申发现,不管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是什么,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迥异,他们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时,掌握其语法的一般顺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3.监控假设在区别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监控假设认为,只有“习得”才能指导学生习惯用第二语言来表达,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出语感,才能流利地、自如地、顺畅地使用第二语言来进行交流。

4.输入假设语言输入假设强调的是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发生。

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有趣的、密切相关的和大量的。

在The Input Hypothesis一书中,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如:“…humans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by understanding message,or by 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input.”5.情感过滤假设对于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力图说明感情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克拉申认为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内容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

第五章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第五章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第五章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第一节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一、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的含义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这个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二、克拉申的“五个中心假设”习得与学习的假设(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习得顺序假设(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1.监控假说图示(1)学习者分类监控过多者监控不足者监控合理者(2)语言监控的条件Krashen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2)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2.情感过滤假设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的因素。

情感过滤指的是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

正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言语输入的吸纳。

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较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

三、语言监控模式的证据1.母亲话语、保姆话语2.教师话语、外国人话语3.习得初期的沉默期4.儿童与成年人的差异5.可理解输入的量与二语水平的关系6.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听力先行的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7.双语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
“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 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一般先学会进行时这种 -ing形式, 复数-s,然后学会第三人称
单数。 这种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发展顺序。
5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第二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基本证据 第三节 关于语言监控模式的理论争议
“无接口”观点
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习的知识是相互 独立的两种知识。学习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 知识。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 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 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也就是说学习 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监控”即注意、留心、纠正语言形式。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依靠习得的知识生 成言语输出 依靠学习的知识来监控语言输出过程。 学习的知识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监控器和编辑器, 能起的作用有限,主要是使学习者在说话之前有 意识地判断和调整语言形式,留意自己的语言是 否正确。这种判断、留意、调整的过程就是监控 的过程。
可理解输入假说从外部环境来说明第二语言 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发生的条件。
五、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是由Dulay and Burt(1977) 提出的概念。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 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 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 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 以在语言输出之后或语言输出之间。
监控假设图示
Learnt knowledge
monitoring
Acquired knowledge
output
引自Keith Johnson and Helen Johnson(1999:216)
根据监控的程度,学习者分为三类: 1.监控过多者 过度关注语言形式、结结巴巴、不断纠正, 结果言难达意。 2.监控不足者 完全依靠习得的能力,往往不受外界干扰, 对语言错误纠正只靠自己的感觉。 3.监控合理者 以不影响语言交际为前提运用监控手段。
Krashen认为,教师控制的教学大纲是一个“学 习大纲”(learning syllabus) ;学习者的“内 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则是一个“习 得大纲”(acquisition syllabus),前者是无法 改变后者的。
三、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无接口的证据
Seliger(1979)的证据: 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 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 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 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 知识不相关。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 是彼此独立的。 有的学者认为,克拉申的无接口观点过于绝对,提 出了有接口的观点。
所谓“情感过滤”是指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 可理解输入来习得语言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对 “可理解输入”起着过滤作用,从而影响“可理解输入” 的吸收。情感因素阻碍或协助输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 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消极的 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对言语输入的吸纳。学习者个体之 间差异的产生原因,一个可能是他们接受的可理解语言 的输入量不同,另一个可能是学习者的不同情感因素在 起作用。
L2的自然习得顺序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也遵循一个固 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可以预测的,不受 语言教学顺序的影响;在Krashen看来,课 堂教学对自然习得顺序是无法改变的,习 得过程只能在即时的言语表达中得到体现。
正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明确的意识过程,只 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语言规则,在习得之前的 自然交谈中是不会出现的。
四、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核心】
➢ Krashen(1982)认为,输入假说是他整个习得理 论的核心部分,因为它回答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人们到底是怎么习得一种语言的?
➢ 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 输入的语言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能力。语言 输入的目的就是通过大量的“i+1”水平的语言材 料(即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来激活大脑中语言习得 机制。
的语言结构才可习得新的语言结构。
➢ 3.如果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得到理解,而且 实现了有效的交流,“i+1”过程就可以自 动实现。
➢ 4.说话能力是自然产生的不是被教会的。
克拉申还提出了两条推论:
1.“说”是习得的结果,而不是习得的起 因。
2.如果学习者理解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那 么他们所需的语法知识就已经被自动输入到 大脑中。
习得知识的监控作用
Krashen也认识到,在运用“习得” 的知识时也会产生语言的监控。 ✓ 不过这种监控不是依据元语言知识,而是 跟着感觉走(editing by feel)。 ✓ 学习者根据感觉来判断对与错。 ✓ 这个监控过程与上图表示的过程不同。
语言监控的条件
Krashen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 语言监控是大量的。但其功能是极为有限的。 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 (2)注意力必须放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 上; ➢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 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 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
输入假说的四个要素:
➢ 1.输入数量 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入。
➢ 2.输入质量 必须是可理解的,即i+1。
➢ 3.输入方式 ➢ 4.输入条件
克拉申还从四个方面对输入假说进行了说明:
➢ 1.输入假说与习得有关,而与学习无关。 ➢ 2.学习者通过理解稍稍超出现有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