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资料(二)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数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数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数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3。
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小数的倒数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
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人教2022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折扣【教案】

关于百分数的认识和应用,人教版教科书分两步进行。
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的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本单元的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直观、有趣,充满时代气息。
教科书依次按照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顺序编排,体现了从简单到综合的层次性。
折扣问题、成数问题都包含了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等数量关系,折扣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而成数是表示农业收成方面的术语,或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学生接触较少。
教科书中涉及成数的实际问题一般是以“增加几成”“减少几成”的形式呈现的,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同时掌握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
在税率的学习中,教科书着重介绍了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揭示了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与税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本身,而是对于税种、应纳税额(一个数)及税率(百分之几)的确定。
教科书在说明储蓄意义的同时,直接介绍了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即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由于有存期、利息和本金三个变量,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思考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应用的综合性也更强,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的含义,能运用百分数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于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可能会有所了解,但并不能将生活中的这类知识与教科书上的百分数知识相联系,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理解,需要对他们进行规范指导,形成系统性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2)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x 份数=总数 总数 旳份数=份数 总数4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X 咅数=几倍数 几倍数4倍数=倍数 几倍数4倍数=1倍数 3、 速度刘寸间=路程 路程4速度=时间 路程4寸间=速度 4、 单价X 数量=总价 总价4单价=数量 总价4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4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X 棱长X 6 S 表=a X a X 6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 V=aXa X a 3、 长方形(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周长=(长+宽)X C=2(a+b )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h:高)表面积=(长X 宽+长X 高+宽X 高)X S=2(ab+ah+bh ) 体积=yX 宽X 高 V=abh 5、 三角形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底X 高吃s=ah 4三角形高=面积X 24底三角形底=面积X 24高6、 平行四边形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底XW s=ah7、 梯形 (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 h :高) 面积=(上底+下底)X 高吃 s=(a+b ) Xi 4 8圆形 (S :面积 C :周长 JI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X J =2X 半径 C=J d=2jr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s :底面积 (1)侧面积=底面周长X 高=ch (2 J 或J d )(3)体积二底面积X 高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s :底面积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X 因数二积 积4一个因数二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4除数=商被除数4商=除数 商X 除数=被除数1、正方形 (C :周长S :面积 a :边长) 周长=边长X 4C=4a面积=边长X 边长 S=aXa面积=半径X 半径X J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 2(4)体积=侧面积吃X 半径体积=底面积X高4311、总数速份数二平均数溶液的重量X 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 今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一成本利润率=利润 城本X 1OO%=(售出价三成本一1) X 00% 涨跌金额=本金X 张跌百分比利息=本金X 利率X 寸间税后利息=本金X 利率X 寸间X 1 - 20%)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1 千米=1000米 1 米=10分米 1 分米=10厘米 1 米=100厘米 1 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1 升 重量单位换算1 吨 =1000 千克人民币单位换算1 公顷=10000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厘米 =1 毫升1 千克=1000克1 元=10 角 1 角=10 分1 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1 世纪=100年 1 年=12月大月(31 天)有:1\3\5\7\8\10\12月 平年 2月 28天, 闰年 2月 29天平年全年 365 天, 闰年全年 366 天1 日=24小时 1 时=60分1 分=60 秒 1 时=3600秒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一差)毘=小数13、 和倍问题:14、 差倍问题:和说倍数一1)=小数差说倍数一1)=小数 小数須咅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小数河咅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相遇路程=速度和X 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 诗目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畔溶液的重量X 100% =浓度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1 立方米 =1000 升1 千克 =1 公斤小月(30天)的有:4\6\9\ 1 1 月。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本文档旨在为六年级学生提供沪教版数学的复资料,以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
下面将列出已经标注了重点的重要知识点和技巧。
请同学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复。
一、整数运算
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 整数的绝对值:如何求整数的绝对值及其性质。
3. 数轴上的整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整数,并进行各种运算。
4. 整数的比较:如何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二、小数运算
1.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正确读写小数并了解小数的性质。
2. 小数的加减法: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熟练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小数的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大小。
三、分数
1. 分数的表示和读法:了解分数的基本表示形式和读法。
2. 分数的化简:熟练化简分数和约分。
3. 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分数的乘除法:熟练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5. 分数的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大小。
四、面积和周长
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了解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 三角形的面积:学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 圆的面积和周长:熟悉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五、图形的旋转
1. 图形的旋转:学会将图形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旋转。
以上是本文档的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点和技巧,顺利应对考试。
加油!。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有哪些(通用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有哪些〔通用4篇〕篇1: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1.把一个圆柱柱形木料截成3段,外表积增加了45.12平方米,这跟木料得底面积是( )平方米。
2.等底等高得圆柱体和圆锥体得体积比是( ),圆柱得体积比圆锥得体积多( )%,圆锥得体积比圆柱得体积少( )。
3.用一个地面积为94.2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体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地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 )。
4.数学教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教师告诉陈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锥的高是12厘米。
请你算算,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5..两个人的身高比是4:3,高个的160厘米,矮个的是米。
6. 数值比例尺1:6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的间隔代表实际( )千米的间隔。
假如实际间隔是150千米,在这幅图上应画( )厘米。
7. 用36的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 )=( ):( )。
8. 数学教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教师告诉陈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锥的高是12厘米。
请你算算,这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9. 陈明和妹妹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体重的3刚好和妹妹体重的6相等,他和他妹妹体重的最简整数比是( )。
10. 张三所在学校的田径场长120米,假如按1:的比例画到图纸上,需要画( )厘米。
二.火眼金睛辩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11.圆柱形的地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12. 0.15: 0.05和48:16可组成比例。
( )13、两个圆周长的比是2:5,它们半径的比也是2:5 。
( )1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 )1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间隔是3厘米表示实际间隔是6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 .( )三.心灵眼快妙选择。
16.与8相等的分数( )。
A.只有一个B.只有两个C.有无数个D.没有1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它的3,第二根截去3米,余下的局部( )。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一、负数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四、统计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五、数学广角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数的读法和写法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有哪些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有哪些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特别多,⼩编已经被埋没在复习资料⾥了,想要复习资料的赶紧要拿哦。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单元:位置 1、列、⾏的意义:横、竖成排有规则的排列,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
列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
2、数对:两个有顺序的数组成的且表⽰⼀个确定的位置。
3、⽤数对表⽰物体位置的⽅法:先表⽰列数,再表⽰⾏数。
4、⽤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法:看数对中的两个数表⽰的是哪⼀列、哪⼀⾏,确定出物体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分数的分⼦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分母不变。
3、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约分,再计算。
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4、温馨提⽰:计算分数乘整数时只能是整数和分⼦相乘的积作分⼦,分数的分母不能和整数相乘作分母。
分数乘分数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个数的⼏分之⼏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分⼦相乘的积作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4、(1)当⼀个因数⼤于1时,积⼤于另⼀个因数(0除外);当⼀个因数⼩于1时,积⼩于另⼀个因数(0除外);当⼀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个因数。
(2)⽤字母表⽰因数与积的关系:a×b=c 1b﹥1, c﹥a(0除外);2b=1,c=a;3b<1,c 5、温馨提⽰:运⽤约分对分数乘分数进⾏简便运算时,约分后分⼦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分数。
6、温馨提⽰:在进⾏因数与积的⼤⼩⽐较时,要考虑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7、形如:的分数可以拆成( ⼀ )× 8、温馨提⽰:在具体数和⼀个数的⼏分之⼏进⾏⼤⼩⽐较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从多⽅⾯考虑,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02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周复习资料: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主要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本周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四、典型例题例1.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棵松树: 15棵杉树:x棵 x棵 x棵75棵科技书: x本x本 x本186 本文艺书:例2.解方程:4+ 6x = 40 4x + 6x = 40分析与解:4+ 6x = 40这是一道“a+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x + 6x = 40这是一道“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6x = 40 4x + 6x = 406x + 4 - 4 = 40 - 4 (4 + 6)x = 406x = 36 10x = 406x ÷ 6 = 36 ÷ 6 10x ÷ 10 = 40 ÷ 10x = 6 x = 4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
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6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资料(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 2 -
六年级数学资料(二)
班别: 姓名: 家长签名:
一、填空。
1、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关系式是( )。
2、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在变化时的规律是它们的( )不变,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在变化时的规律是它们的( )不变。
3、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 )成正比例。
4、总价一定,( )和( )成反比例。
5、在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时,(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6、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和宽成( )比例。
长一定,宽和面积成( )比例。
宽一定,长和面积成( )比例。
7、分数值一定,分母和分子成( )比例。
分母一定,分数值和分子成( )比例,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 )比例。
8、已知y=4x ,x 和y 成( )比例。
已知x ×y=40,x 和y ( )比例。
9、已知5x=3y ,x 和y 成( )比例。
已知5
3y x
,x 和y ( )比例。
10、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比例,圆的半径与它的周长( )比例。
- 3 - 二、判断题。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
2、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 )
3、被除数一定,商与除数成反比例。
( )
4、 y x
5,x 和y 正比例。
( )
5、修一条公路,已修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不成比例。
( )
三、选择题。
1、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跟着( )相同的倍数。
A 、扩大
B 、缩小
C 、增加
D 、减少
2、每米钢丝的重量一定,铁丝的长度和总重量(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在一张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和油的重量(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5、同时同地,竿高和影长(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a=b ×74,那么a 和b (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四、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在括号里填上“正
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1、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一定,面积和高。
3、完成一项工程,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参加的人数与需要的天数。
4、汽车行一千米的耗油量一定,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总耗油量。
5、被乘数一定,乘数和积。
6、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驶的路程和转数。
7、一棵树的高度和它生长的时间。
8、订阅《儿童科学画刊》的份数和钱数。
9、一捆铁丝的长度一定,用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五、应用题。
1、一辆汽车3小时驶120千米,按同样的速度,7小时行280千米。
按同样的速度,说明()是一定的量,那么()和
()是成()比例的量。
2、用一批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20页,可装订500本,每本25页,可装订400本。
分析:用一批纸装订,说明()是一定的量,那么()和()是成()比例的量。
3、用比例解答下列应用题:
- 4 -
(1)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24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5.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先写出判断语,再用比例解)
(2)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用几吨?
(3)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含盐多少吨?
(4)一间房子铺地砖,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砖,需96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2,她几小时可(5)小红从甲地到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
3
走完全程?
(6)张师傅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1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料锯4段需要几分钟?
- 5 -
(7)修一条1800米长的公路,2天修了9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需要多少天(用不同的方法解)
(8)买来135米绳子,先剪下9米做了5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绳子还可以做多少根跳绳?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