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留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仔细阅读本留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仔细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仔细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精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样。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需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_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隔与不隔”,王国维认为无论抒情写景,都以“不隔”为佳。

所谓不隔,就是指诗人以艺术思维的方式来进行审美观照。

诗人扫尽一切雾障阻隔,把自己深化到事物当中。

如是,观景则明晰清真,观情则深切动人,写景写情,则“语语都在目前”。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从中可看出王国维的不隔观:一篇作品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应当真实、生动、自然,都须要作者本身具备真挚的情意,这样才能做到言情真实,写景显明和文辞自然的统一,如此才能令读者真正领悟感知作者状写的情与景。

《词话》中所称赏推举的词人如李后主、苏东坡、纳兰容若等,其词无一不真情流露、自然动人,都是“不隔”之作。

为此他在《词话》第三十六则指责白石咏物词不如美成:“周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第三十九则中又言:“白石写景之作,如‘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 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

”因为他们作词皆喜在表面文字辞藻.上下功夫,刻意追求婉曲文饰之美,使读者观赏时常有“隔雾看花”之恨。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1月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国味,赵树理的“山药蛋味”和汪曾祺的“高邮味”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察赵、汪作品两种中国味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发掘它们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②赵树理由于从小受民间故事、鼓词等中国俗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以“俗”为主的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而且在创作理念上又承诺毕生做“地摊文学家”为农民写作,从而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形式具有一个突出特点:故事化。

而汪曾祺则与之恰好相反,他的小说的结构形式是散文化,他指出:“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

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

”这样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散文,或者说是一种介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新品种。

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上的这种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与他受到了中国雅文化中庄子散文的影响,接受了鲁迅、契诃夫等大师的美学主张直接关联。

③赵小说的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性强,甚至故事套故事,有悬念,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地写下去,脉络格外分明。

为此,常用保留关节的方法,按下一个故事暂不表另起一个头绪,使用“扣子”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非一口气卒读不可。

而汪的小说结构与赵的相反,简直与散文区别不大,完全是散文化的结构。

他很重视小说的气氛,并认为只要写出了气氛可以不讲故事,没有情节,甚至不必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语文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公共说理”是文化交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文化软实力之“软”在于温润人心,而文化交往靠的是“理”而不是“力”,这个“理”的显著特点就是“软”。

只有以“理”的方式进行文化交往,不同文化之间才能以文化的方式实现交流、互鉴与发展。

这个“理”并非一己之“理由”,而是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共同认可的“道理”。

因此,“公共说理”实际上关涉文明形象的塑造。

“公共说理”必须坚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则。

自由与民主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从而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

“公共说理”首先必须是自由的,说理当然离不开一己之“理由”,但只有在大家共同认可之“道理”中,一己之“理由”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

“公共说理”还必须是平等的。

说理意味着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以强凌弱、盛气凌人都不是说理的正确姿态。

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清谁对谁错,也不一定是达成共识,而是相互理解。

在申说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心声,不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强加于人。

“公共说理”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基本原则。

说理不是空口无凭、信口雌黄,而是以事实为根据,以理服人。

没有事实根据的理由即使不是谎言,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空洞说辞,不具有真理的力量。

中华文明以“明德”为其基本的精神特质。

“明德”不仅在于“明明德”,而且还在于“明明德于天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

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

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

”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

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

我们还必须看到,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

“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期文学伊始,以汪曾祺、张炜、张承志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诗化小说大规模涌现。

这类小说具有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与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营造等诗性特征。

它用感性思维、以己度物思维等思维方式阐释了诗性思维,从而开拓了小说的诗学空间,建构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小说诗学。

随着新时期人性解放与人道主义复苏,注重个体感受的感性思维在诗化小说中重新得到发掘与认可。

诗化小说的感性思维首先体现为对心灵的密切关注。

与一般小说注重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同,诗化小说更注重以敏感的心灵去体验全人类丰富的情绪与感觉,对人物心理世界格外关注。

诗化小说惯于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更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体验、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诗化小说还注重对人心灵境界的提升,许多小说在叙事和描写中蕴含着舍己为人、匡扶正义、超然旷达、不慕名利等精神品质,以诗性精神陶冶并净化人的心灵。

诗化小说的感性思维还体现为细腻丰富或充沛强烈的情感。

与新时期其他小说相比,诗化小说的情感分外丰富细腻、饱满真挚。

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小说人物,他们的心灵都如一波流动的湖水,在外界的细微颤动中荡漾起一圈圈充满着细腻情感的波纹。

如汪曾祺身上有一种中国式的“温良”,那是西方人难以具备的“同情与智能”的精神。

他带着脉脉温情诉说着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职业》里的孩子在角落里偷偷摩挲着藏起的自尊和童真,《异秉》里的小学徒在锁上门的房间里悄悄缝合着伤口。

同时,新时期的中国文坛以敞开的姿态拥抱西方哲学与美学,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蜂拥而入,先锋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随之蓬勃兴起。

与这些小说蕴含着浓厚的西方哲学美学色彩不同,诗化小说偏重以己度物思维的阐发,注重意象性抒情,呈现出鲜明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特质。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糜烂麾下望风披靡摩肩接踵 B.惆怅啁啾未雨绸缪风流倜傥 C.嬗变檀香颤颤巍巍擅离职守 D.怠工苔藓百战不殆贻笑大方 2.下列各项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身强悍顾名思义不可捉摸 B.修葺寥落毁家抒难鞭辟入里C.逻缉海蜇芳草凄凄泛泛而谈 D.萌蘖振撼各行其事深思熟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实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任何人间理想都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

②一个手机店的老板,收购了学生盗窃的手机后,又他们去偷盗。

③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知识,虽然不,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和最安全的指导。

A.安慰挑唆完备 B.抚慰挑唆完善 C.抚慰怂恿完备 D.安慰怂恿完善4.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完全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好了,别吵了!她平时对你不错,你也挺关心她的。

” B.当黄钟暗哑,瓦釜雷鸣的时候,谁能不失望,不气冲牛斗,不恨不得拼一把呢? C.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 D.当民族虚无主义者把“全盘西化”的口号叫得沸反盈天时,他却敢于说:“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平凡,平静,平和。

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把清高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B.大型国有企业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制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C.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物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D.你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价值,就不要担心它弱小;你觉得自己的见解很重要,就不要担心它藏在一个偏僻闭塞的角落。

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基础试题12-28 1604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2011.12一、选择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翼轸(zhěn)悚然(sǒng)潦水(lǎo)逸兴遄飞(tuān)B. 簪笏(zān )吹拂(fó)捧袂(mèi)命途多舛(chuǎn)C. 杀戮(lù)针砭(biān)变徵(zhǐ) 暴虎冯河( píng)D. 叨扰(dāo)戕贼(qiāng)帝阍(hūn)衡阳之浦(p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鹤汀凫渚云销雨霁睢园绿竹烟飞云敛B.好高骛远盛筵难在图穷匕见梓泽丘墟C.躬逢胜饯天高地迥风草绿褥物华天宝D.无路请缨涸辙之鲋盈虚有数高朋满座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根绝过,即使是在现在,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过市。

物换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白居易与琵琶女虽是萍水相逢,但沦落天涯的命运使白居易对琵琶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C.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崇祯帝虽早已看出来熊文灿没有作为,但以封疆事重,不便轻易换人。

以致谷城之变后,他还是不肯治此臣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C.我们一中的学生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待。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202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202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202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202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试题是考核个人成果时出的题目,你知道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是怎样的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欢迎大家来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基础试题2011-12-28 16045d56b7b40102dtru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题2011.12一、选择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翼轸(zhěn)悚然(sǒng)潦水(lǎo)逸兴遄飞(tuān)B. 簪笏(zān )吹拂(fó)捧袂(mèi)命途多舛(chuǎn)C. 杀戮(lù)针砭(biān)变徵(zhǐ) 暴虎冯河( píng)D. 叨扰(dāo)戕贼(qiāng)帝阍(hūn)衡阳之浦(p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鹤汀凫渚云销雨霁睢园绿竹烟飞云敛B.好高骛远盛筵难在图穷匕见梓泽丘墟C.躬逢胜饯天高地迥风草绿褥物华天宝D.无路请缨涸辙之鲋盈虚有数高朋满座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根绝过,即使是在现在,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过市。

物换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白居易与琵琶女虽是萍水相逢,但沦落天涯的命运使白居易对琵琶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C.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崇祯帝虽早已看出来熊文灿没有作为,但以封疆事重,不便轻易换人。

以致谷城之变后,他还是不肯治此臣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C.我们一中的学生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待。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恭疏短引(写作)岂妄也哉(虚妄)民众而士厉(振奋)益发兵诣赵(增加)B.立意较然(比较)数困于兵(被)必不振矣(挽救)燕王诚振怖(同“震”)C.家君作宰(宰相)却行为导(退)比诸侯之列(排列)臣海内之王(使…臣服)D.异物间进(按时)穷且益坚(却)因而刺杀之(趁机)宋子传客之(客人)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6-9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

”辕固生曰“不然。

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上下之分也。

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遂罢。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

固曰“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

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

”罢归之。

时固已九十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

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

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④此是家人言耳⑤诸谀儒多疾毁固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

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3分)(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3分)(3)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⑴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4分)⑵“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2分)⑶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2)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涸辙而相欢。

(王勃《滕王阁序》)(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秋声赋》)(6) 众口铄金,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

秋天的心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也可有可无,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来计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已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了,他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令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相关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都翻烂了。

这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

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泛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也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夏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

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那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2.本文在开篇和结尾两处都各引用了诗句,请分别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1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4分)(1)他们有了年岁,知道了四时,可是他们的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分)(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2分)14.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请结合文本回答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6分)15.最后说“而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微博是一个新事物。

它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的话,发布信息,即时互动。

相对于传统媒介,它的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