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含解析试题

高二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高2021级二零二零—二零二壹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本卷须知:1.本套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局部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套本套试卷上无效。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一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

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通与革新的思想。

开通的核心有四点。

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

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

〞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

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

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通〞联络起来,称之为“开通盛世〞。

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通的。

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获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

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通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HY和地方、行政和HY,既相配合也相制约。

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通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才能。

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

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开展的普遍规律。

周易又说:“穷那么变,变那么通,通那么久。

〞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

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

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成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领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含答案

A.黄帝生于姬水,便以姬为姓,被称为“有熊氏”,这是因为熊是黄帝部落的图腾。

B.奴隶制时代,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则用不同的姓氏来区别贵贱。

C.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会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D.战国时期,姓在男子名称中出现,氏也与政治等级和宗族血缘脱钩,最终合二为一。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

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

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泗洪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2023年高二下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题带参考答案(陕西省长安市一中)

2023年高二下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题带参考答案(陕西省长安市一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面的碗王若冰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

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

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

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

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

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

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

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

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

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

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

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

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

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

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

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

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

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蕉岭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题人:姚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chì) 伶俜(pīng) 喟(wèi)然令人咋(zé?)舌 B、皈(guī)依 哂(xī)笑 桎梏(gù)畏葸(xǐ?)不前 C、氛(fēn)围 怃然(wǔ) 模(mú?)板 不悱(?fěi)不发 D、隽(juàn)永 捋(luō)虎须 悄(qiāo)然如椽(chuán)大笔 2......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本土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代表着蕴含中国特色、风格的中国文学已走向世界,更标志着莫言的作品被世界认同。

B.专家提醒,人感染H7N9禽流感48小时内可以服用达菲进行治疗是有效的,而以为服C. D.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lO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chán)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大伯父)同时,世父患胫疡(胫骨疮)久不愈。

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

”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

”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

”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

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胳膊)坠焉。

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

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龙翔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择注音有误的一项()A.蹒.跚(pán)赝.品(yàn)别墅.(shù)铁箍.(gū)B.踯躅.(zhú)笼罩.(zhào)芜菁.(jīng)呆滞.(zhì)C.脚踝.(kē)古冢.(zǒng)都铎.(duó)箭镞.(cù)D.鳍.翅(qí)鸟窠.(kē)怂.恿(sǒng)褶.皱(zhě)2.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①大地的寒气_______(凛凛、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

②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_______(挖掘、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③惠特克序列表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_______(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④人们总是本能地_________(保护、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让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别的处理方式使它显得可笑。

A、凛冽发掘陶醉保护B、凛凛发掘沉迷保障C、凛冽挖掘陶醉保障D、凛凛挖掘沉迷保护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碳块上停留了一下。

B.它们是花了多少心血节衣缩食积蓄起来的啊!C.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板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饥笑。

D.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晨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的后代……4.下列文学常识连线对应正确一项是()A.海明威——美国“迷惘一代”代表作家——《桥边的老人》B.伍尔芙——俄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墙上的斑点》C.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D.蒲宁——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安东诺夫卡苹果》5.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刚一策马奔进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全卷共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薄(bó)酒复辟(bì)漩(xuán)涡眩晕(yùn)B.龟(jūn)裂污渍(zì)眼眸(mó)载(zài)体C.渣滓(zǐ)鹰隼(shǔn)妊娠(shēn)蒙(mēng)头转向D.盘桓(yuán)缂(kè)丝鼓枻(yì)压轴(zh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爆炸斑斓古藉绚丽烂漫B.吹嘘隽永蛊惑异曲同工C.琥珀文身修葺鸠占雀巢D.撕打暮霭晤面良辰美景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咱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2)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自己的观点。

(3)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

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

A.牟取隐讳即使/也B.谋取隐晦如果/就C.牟取隐晦如果/就D.谋取隐讳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10月26日,是长三角人民翘首以待的日子,这一天,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B.沦陷时期,他竭力向侵略者讨好,暗送秋波,甘心做敌人的走狗。

C.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D.这些罪犯只有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才有光明的前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前几年下海的他事业有成,开立了一家美术设计公司,手下都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

B.别看他现在风光,以前要是没有我的鼎力相助,他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C.没有师傅和同行的帮助,他怎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工作效率和业绩得到大幅的进步呢?D.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地咀嚼或探究,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多少?。

我们有没有可能碳耗低于人均10吨?这是大家要思考的。

如果选择了目标,我们就容易选择生活方式了。

①上海现在人均GDP是1万美元,再过十年是2万美元。

②以人均20吨的美国为目标,显然是严重有问题的。

③中国现在是人均4—5吨,但我们的经济发展还要好翻几番。

④我们要实现绿色跨越,实现后发优势,就不应走发达国家的传统道路。

⑤以人均10吨的欧盟和日本为目标,也无法体现我们不走发达国家老路的愿望。

7、阅读下面的小诗,仿照修辞格,另选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

(3分)大海啊,/哪一朵浪花没有追求?/哪一条鱼儿没有梦想?/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8、名句填空(任选4题,共4分)(1),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4)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16分)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等到)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超出)C、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D、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亦将有感于斯文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故为之文以志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古者富贵而名磨灭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不幸)B、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慰问)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觉)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授职)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而母立于兹B、臣以供养无主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其制稍异于前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列坐其次(地方)B、悟言一室之内(明白)C、终期于尽(注定)D、不能喻之于怀(理解)1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②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段,完成16、17题。

(6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诲人不倦》16、对于子路冉有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2分)17、这段话反映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表现孔子什么样的思想?请分别加以简析。

(4分)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8-22题。

(共18分)两个好朋友【俄】叶赛宁⑴住在村边的波贝尔老头,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和一条狗。

他到处行乞,以残羹冷炙聊以糊口。

波贝尔与他的狗简直形影不离,并给它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德鲁若克。

波贝尔串村走巷,叩窗哀求,德鲁若克便站在一旁,摇晃着尾巴,好像期待着也给它一点儿施舍。

人家常常对波贝尔说:“波贝尔,你干嘛不把狗扔掉?要知道,你自己连吃的都没有……”波贝尔用忧郁的眼神看着他的狗——一声不吭。

他招呼德鲁若克,从窗子旁走了:一小块面包也没讨着。

波贝尔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很少跟人交谈。

⑵冬天来了,暴风雪铺天盖地,狂风吹积了一个个巨大的雪堆。

⑶波贝尔带着狗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小屋破旧不堪,四壁透风,他望了望炉子,望了望,在屋子四角寻找了一阵,可木柴也没有。

波贝尔给德鲁若克套上小雪撬,运回柴火,烧着火炕,抱着德鲁若克,心疼地抚摸着它。

波贝尔坐在火炕旁,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重演。

老头子对德鲁若克讲述着自己的身世,述说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讲完之后,又痛心地说:“没关系,德鲁若克,你虽然不能回答,沉默不语,但是,你那灰色的、聪明的眼睛告诉我……你全都明白……”⑷暴风雪好像开始疲倦了,它的威力越来越小。

水珠儿开始从屋顶上滴答滴答地流下来,雪在消融、减少。

波贝尔看到——冬天在消逝,看着——便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春天来啦,咱们能活下来的。

”⑸红彤彤的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小河哗啦哗啦地奔流。

透过小小的窗口,波贝尔看到,窗下的土地发黑了,树上冒出了嫩芽,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可是岁月不饶人,春天的泥泞使得老头子步履艰难。

⑹他的双脚发软,咳嗽使得他胸部抑闷,腰部疼痛,视力完全变得模糊起来。

他躺在高板床上,爬都爬不下来了。

波贝尔吃力地爬呀,爬呀,开始不住地咳嗽,而且满心忧伤。

他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我早就预料到了。

看来,我很快就会死的,只是,扔下你去死,我真舍不得啊!”波贝尔病倒了,一动不能动,更下不了床,德鲁若克则寸步不离床边。

老头子感觉到——死亡临近了,他感觉到了——便搂着德鲁若克,搂着,搂着,难过地哭泣起来。

波贝尔搂着德鲁若克的脖子,将它紧紧地贴在胸前,突然哆嗦了一下——断气了。

⑺波贝尔的冰冷的身体躺在高板床上。

德鲁若克知道,它的主人死了。

它在屋里窜来窜去,神情凄切。

它走近死者身旁,嗅呀,嗅呀,伤心地嚎叫着。

⑻认识他的人开始私下里议论开了:为什么这个波贝尔不出屋来。

大伙儿一合计决定进去看看,一看就吓得直往后退。

波贝尔的遗体躺在高板床上,小屋里充满一股难闻的尸臭,狗儿坐在床上,坐着——忧伤至极。

⑼人们抬出尸体清洗,收敛入棺,狗儿则寸步不离死者。

遗体送到墓地,埋入土里。

波贝尔——一个谁也不需要的人——死了,没有人为他哭泣。

⑽德鲁若克在坟堆上叫呀,号呀,用爪子刨着泥土。

它企图把老朋友刨开,然后,它和他躺在一起。

狗儿没有离开墓地,不吃不喝,悲痛欲绝。

德鲁若克的力气衰竭下去了,它没有站起来,它再也站不起来了。

它望着坟墓,忧伤地望着,呻吟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