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复习学案物理
初中物理八年级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八年级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浮力、压强、浮沉条件、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机械能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热机、能量转化等。
3.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视差、色彩等。
4.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路、用电器、磁现象等。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梳理知识体系,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3. 课堂练习:讲解后,及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
4. 课后作业: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5. 辅导答疑:在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四、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利用实验、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 评价激励: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
2. 实验器材: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相关实验器材。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点;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 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复习内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物体的平抛运动。
3.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4. 牛顿运动定律。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6. 动能和动能定理。
7. 功和功率。
8. 能量守恒定律。
9. 机械能。
10. 机械能守恒定律。
11. 力的研究方法。
12. 弹力。
13. 弹簧振子。
14.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15. 圆周运动的基本定律。
16. 圆周运动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
1.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掌握;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4. 圆周运动的基本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复习方法。
1. 多做物理习题,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2. 多进行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3. 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科学思维。
五、复习建议。
1.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2. 多与同学讨论物理问题,共同提高;3. 多参加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4. 多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复习评估。
1. 每周进行一次物理知识的测试;2. 每月进行一次物理实验,检验动手能力;3. 每学期进行一次物理综合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物理水平。
七、复习心态。
1. 积极乐观,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2. 虚心学习,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 勇于挑战,敢于解决物理难题;4.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
八、复习计划。
1. 第一阶段,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每天安排2小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温故;2. 第二阶段,加强物理实验能力的训练,每周进行一次物理实验;3. 第三阶段,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每天安排1小时进行物理习题的练习;4. 第四阶段,进行物理知识的综合复习,每周进行一次物理知识的测试;5. 第五阶段,进行物理综合考试的模拟,每学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
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教案
**时间:2 学时**
**目标:**
1. 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教学内容:**
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的条件和特点。
3. 熔化、凝固、沸腾、浸润等现象的实例。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新知探究:介绍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的条件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相变现象。
3. 实例分析: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并分析熔化、凝固、沸腾、浸润等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4.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2. 搜集并整理与相变现象相关的实例,准备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复习和加深理解,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简案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简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总结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物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压强和浮力等。
2. 热学部分:包括温度和热量、比热容、热机等。
3. 电学部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
4. 光学部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等。
5. 声学部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本,梳理知识点,总结规律和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5.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例分析,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学科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力学复学教案,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力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力学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3)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
(3)学会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及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2)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3)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绘制。
(2)利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4. 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1)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讲解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2)弹力:介绍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绘制力的示意图。
4. 力学知识应用: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示意图绘制和力学知识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基础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复习教案
主题:力学
一、知识回顾:
1. 牛顿三定律
2.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方程
3. 力的分类和性质
二、重点概念讲解:
1.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它要么静止,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成正比,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同,大小与加速度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练习题:
1. 一个物体质量为5kg,受到一个力为10N的作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2. 两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
3.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为5N的作用力,它对另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
四、拓展练习:
1.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但没有产生加速度,说明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2. 物体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有何区别?
3.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五、课堂讨论:
1. 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很重很静止的情况?
2. 有哪些常见现象能够解释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3. 物体在做作用之前是什么运动状态?物体在施加力之后的运动状态是什么?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基础复习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巩固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知识梳理(10分钟)2.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3. 典题解析(15分钟)3.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3.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4. 课堂练习(10分钟)4.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答案。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性等。
3. 考试成绩: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
通过以上复习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
主题:电学一
时间:9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
电阻、电功率等概念,能够运用基本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2.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U=IR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4.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复习电学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20分钟)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单位,欧姆定律的公式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他们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4. 练习和讨论(25分钟)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并让他们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5.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复习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技巧。
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也较好。
但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促进他
们的自主学习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能力复习学案---------物理部分一学科知识纲要知识点:(1)运动的描述(2)力与平衡(3)机械能与能源(4)抛体运动与圆运动(5)生活中的电现象二设计内容要点(1)交通与运动:如怎样防止汽车尾气;机车性能的体现;机车行驶的安全速度与距离等。
(2)体育与运动:如影响百米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助跑器、钉子鞋、增大地面摩擦力等)。
(3)力与日常生活:如游乐场所各种器械的力学原理;人走路、各种机车前进的动力等。
(4)力与建筑:如各种风格的建筑物(各类桥梁、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民族建筑等)体现的力学原理,以及与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等。
(5)力与现代科技:如神州飞船重的力学现象及蕴含的力学原理等。
(6)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风能、水流动时的机械能、太阳能、沼气、核能等的转化及应用原理。
(7)各种机械蕴含的物理原理:如吊车、打夯机、钻井机等。
(8)能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危害:如温室效应、酸雨、赤潮、声、光、热、电、射线等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9)体育运动中的曲线运动:如掷铅球、标枪、铁饼等运动中应用的物理原理。
(10)游乐设施中的曲线运动:如过山车、海盗船、魔盘等。
(11)交通与圆运动:如弯道上的机车运动、机车通过拱型桥、凹型桥等遵从的物理原理。
(12)天体与圆运动:如卫星运动的特点、遵从的规律、及运动中的有关物理现象等。
(13)生活中的电现象:①厨房电器:如电饭锅、微波炉、高压锅、电冰箱等的工作原理。
②如何防止各种电器的电磁辐射。
③静电屏蔽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④雷雨天的避雷措施。
⑤光纤通信等。
三、题例部分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发射了“神州五号”后,又于2005年10月12日成功的发射了“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继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之后,————————、————————搭乘“神州六号”,顺利完成航天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极大的贡献。
(2)随着航天员在轨道舱内时间的增长,体育锻炼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列器材适于航天员体育锻炼的是()A、哑铃B、弹簧拉力器C、单杠D、跑步机(3)在载人飞船中,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如培育新品农作物、制造泡沫金属、研制优质合金等。
你认为在飞船中开发新产品利用的条件是————————————————。
(4)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国家不断的发射各种卫星。
有同学担心随着太空卫星的增多,同轨道运行的卫星会相撞,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
你认为它的观点正确吗?试阐述理由。
二、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好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化酶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①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右上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②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2)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
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3)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
①②三、能源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增长和发展,同时也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1) 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如水电站是将——————————转化为——————————;核电站是将——————————转化为——————————;(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石油、煤等常规能源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能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如煤、声、光、热、电、射线等都对环境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污染。
改善环境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你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
(4) 电磁污染的防护———————————————————————————————————————————————光污染的防治——————————————————————————————————————————————四、基本能力练习一、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如交通事故,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
(1)下列因素都会引发交通事故:①酒后驾车;②恶劣的天气状况;③山体滑坡;④边开车边打手机;⑤疲劳驾车;⑥恶意超车。
这些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请将上述因素按照表格要求归类(只填编号)。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2).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速度(km/h ) 思考距离(m )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 45 9 14 2375 15 38 5390 18 54.8 72.8105 21 75 96①由图可知速度越大思考距离就------②若某路段车速限速为80km/h,为保障安全,司机应在距红灯——————————处做出反应。
(3).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通常车内采取的措施是——————————(4)现代生活中,机车噪音是很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你认为有那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机车噪音?二、在多哈亚运会上我国选手荣获165枚金牌,获得亚运会金牌第一的好成绩,为祖国争光添彩。
(1)110米栏冠军刘翔,为提高成绩采用的辅助器械是——————————(2)素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跳水运动员,以其精湛的技艺七次蝉联冠军。
在运动员跳水过程中借助于跳板的————————————————————用,来延长自己的空中时间;为减少入水时水花,通常采取的方法———————————————————。
(3)游泳运动员在每次游到尽头时,总是用力猛蹬墙壁,其中运用的原理是——————————————————————————。
(4)撑杆跳运动员使用的撑杆具备的特点是——————————————————————————;在撑杆弯曲到运动员脱离撑杆的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
三、雷雨天对人类、环境有其有利的一面。
如俗语称“雷雨天,发庄稼”,同时雷雨天通过闪电产生射线净化空气。
当然也有其有害的一面,如许多建筑物、人畜、森林等都因雷击造成天灾人祸。
(1)为避免雷击,许多高大建筑物采用的装置是——————————。
(2)在雷雨爆发时,为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以下正确的做法是()A、室外打手机B、站在树下避雨C、远离高压线D、不用金属柄的雨伞E、切断家中各种电器F、使用淋浴洗澡(3)雷雨时,往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健身器材游乐设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1)利用跑步机,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进行中长跑运动,人是通过——————————作用对跑步机做功,以达到煅炼身体的目的。
(2)蹦极是一项刺激有趣的游戏,从高空释放到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形式的能参与了变化。
(3)过山车行驶到顶端时总使人有一种要脱离坠落的感觉,但只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总是有惊无险。
你认为过山车在顶端时速度——————————(越大,越小)越安全。
答案部分:题例部分一、(1)费俊龙、聂海胜;(2)B (3)完全失重(4)错误;卫星速度由轨道半径决定,同轨道上的卫星速度相等,相对静止,故不会相撞。
二:(1)如图示(无论是曲线或折线只要形状大体正确均得分)(2)①随着温度的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或:370时,粘附力最大。
②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或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
③方法1: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
方法2: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黏度迅速减小。
方法3: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抱意识。
三(1)水能;电能;核能;电能; (2)天然气、地热、风能、太阳能、等(3)①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电磁污染的防护,一是采用屏蔽装置,用一金属制成的外壳屏蔽外电场(或内电场),以保护仪器正常工作。
另一是采用综合性防治对策,使污染源远离居民区;改进电气设备,应用电磁吸收材料,实行遥控和遥测,提高自动化程度等等;②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控制玻璃幕墙),改善工厂照明条件,减少光污染来源。
基本能力练习部分一、(1)①④⑤⑥,②③(2)①越大②60 m左右(3)安全带,安全气囊等(4)汽车上装消音装置、公路两旁建造隔音墙、路旁建筑物贴吸音物质、建立绿化带等二、(1)起跑器、钉子鞋等(2)跳板的反弹作用,报膝、打开身体垂直入水等(3)作用力反作用力(4)柔韧性强,弹性势能、人的重力势能三、(1)避雷针(2)C D E (3)光速比声速大四、(1)摩擦力(2)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3)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