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反思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教师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验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尊重和信任。
3.学生能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汽化和液化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在作业小结环节,注重及时反馈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分享自己的作业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自主探究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导学二:蒸发和沸腾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1.蒸发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②;③.2.沸腾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反馈练习】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汽化液化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D.液化凝固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和;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它具有作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它有两种方法: 和.4.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玻璃上会附有小水滴,这些水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这些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填“里面”或“外面”).课堂检测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对这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4.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 -39 357 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导学一液 气 气 液 冷 汽化 热 液化讨论分析:1.小草上的露水和矿泉水瓶的“汗”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如:开水瓶中的水蒸气碰到皮肤时遇冷液化会烫伤皮肤.导学二 蒸发 沸腾1.活动1:衣服展开,在阳光下,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干得快; 活动2:(1)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2)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快慢2.沸腾①沸腾停止 ②大 小 大 小 小 大 ③升高 不变 停止 吸热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面气压的高低(2)一标准气压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100 ℃;水银的沸点:357 ℃;酒精的沸点:78 ℃.(3)使用热水;减少水的质量.(4)达到沸点;继续加热.导学三(2)乙醚消失了;液体状态的乙醚又出现了.(3)烧开水时,壶嘴冒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医院用的液态氧,是把气态氧压缩体积变成液态后进行储存和运输的。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3 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引入课题:【实验1】:老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四个字,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学生:塑料袋先变大,后变小,袋内的酒精先变为气体,又变化为液体。

整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板书)二、新授:分一:【问题1】:水烧开忘记熄火,会怎样?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这是哪种物态变化?【问题2】:一碗水放几天后会怎么样?水变成了什么?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问题3】:以上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可能回答不全面,慢慢引导)(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分二:(一)、探究水的沸腾 : 1. 提出问题:【问题4】: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吗? 【问题5】: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问题6】: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 2.学生猜想:(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 3.学生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你有什么好点子吗?学生讨论:①烧杯小一些,加的热水少一些; ②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来实验;③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学生分工(每组四人,分别担任计时员,记录员,绘图员,观察员)合作,进行实验。

现象:温度变化:时间/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 画出图像: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以及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分三: 老师重新用酒精在黑板上涂鸦,过一会酒精痕迹不见了。

(二)这是不同于沸腾的另一种汽化现象---蒸发、 探究液体的蒸发 : 观察阶段 有无气泡 气泡数量 发生部位 大小变化沸腾前沸腾时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例如:①做饭时,经常在锅盖上附着一些小水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5.生活应用,学以致用: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3汽化和液化

课题:三、汽化和液化班次:姓名: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4、知道什么是液化,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课前准备: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学习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时:3课时教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是物质由态变为态它要热,凝固是物质由态变为态它要热3、小军在家中做了某种物质的熔化实验,并画出了熔化图像。

1)、从图中你可以知道这种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º这种物质的名称是。

2)、AB、BC、CD各段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AB表示;BC表示;CD表示;二、预习1、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态变为态。

汽化需热。

液化:物质从态变为态。

液化时会热。

2.沸腾:(1)沸腾:沸腾是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在实验中,可以发现沸腾时保持温度,这个温度叫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相同。

(2)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二是需要。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达到沸腾。

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那么液体也沸腾。

(填“会”或“不会”)3、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

(2)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蒸发越慢。

(3)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越快蒸发越;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

5.蒸发致是因为蒸发要吸热。

6、液化的两种方法:和。

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同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汽化与液化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着深入的理解。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包括:1. 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3.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水槽、热水、冰块、吸管等。

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蒸发的水珠、沸腾的水等,让孩子们初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观察和记录: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水槽,里面装有热水。

孩子们可以观察热水中的气泡,并记录气泡的大小和数量。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将水槽中的水冷却,观察和记录冷却过程中气泡的变化。

3. 实验: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冰块。

孩子们可以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和记录冰块熔化的过程,以及熔化过程中玻璃杯外壁的温度变化。

4. 讨论和交流: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5. 应用和拓展: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冷凝水、夏天喝冰饮料时的冒汗现象等,让孩子们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讲授课主备审核1.了解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2.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的作用;4.能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分组实验)a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吗?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

b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

d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热(温)水即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0C 90(5)实验观察的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 (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大/小)。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

(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图(见右图)作完图提问: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沸腾_______(需/不需要)吸热。

1.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白汽”,这“白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自主探究
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
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
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
导学二:蒸发和沸腾
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
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
1.蒸发
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
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
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②;③.
2.沸腾
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
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
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
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
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
(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
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
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
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
【反馈练习】
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
D.液化凝固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和;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它具有作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它有两种方法: 和.
4.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玻璃上会附有小水滴,这些水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这些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填“里面”或“外面”).
课堂检测
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对这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4.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
5.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导学一
液 气 气 液 冷 汽化 热 液化
讨论分析:1.小草上的露水和矿泉水瓶的“汗”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如:开水瓶中的水蒸气碰到皮肤时遇冷液化会烫伤皮肤.
导学二 蒸发 沸腾
1.活动1:衣服展开,在阳光下,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干得快; 活动2:(1)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2)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快慢
2.沸腾
①沸腾停止 ②大 小 大 小 小 大 ③升高 不变 停止 吸热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面气压的高低
(2)一标准气压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100 ℃;水银的沸点:357 ℃;酒精的沸点:78 ℃.
(3)使用热水;减少水的质量.
(4)达到沸点;继续加热.
导学三
(2)乙醚消失了;液体状态的乙醚又出现了.
(3)烧开水时,壶嘴冒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医院用的液态氧,是把气态氧压缩体积变成液态后进行储存和运输的。

小结: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问题1:水蒸气液化放热.
问题2: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反馈练习]
1.D
2.A
3.汽化蒸发沸腾蒸发制冷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液化外面
课堂检测
1.C
2.C 解析: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
3.汽化液化
4.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
5.有水珠出现放出
6.(1)热胀冷缩水银(2)水蒸气液化形成水珠附在温度计上(3)96 98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