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统计学实验实习指导书

统计学实验实习指导书

统计学实验实习指导书统计学教研室铜陵学院经济学院2015-9-1工作界面简介附图1 工作界面按附图1 从上到下的顺序,工作界面包含如下几项内容:“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工作表标签、滚动条、和“状态”栏。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

(一)“标题”’栏“标题”栏告诉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名称和正在打开的文件的名称。

如图附-1 所示,标题栏显示“1”表示此窗口的应用程序为,在中打开的当前文件的文件名为1。

(二)“菜单”栏“菜单”栏按功能把命令分成不同的菜单组,它们分别是“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帮助”。

当菜单项被选中时,引出一个下拉式菜单,可以从中选取相应的子菜单。

另外,在屏幕的不同地方单击鼠标右键时,“快捷菜单”将出现在鼠标指针处。

选取“快捷菜单”中的命令同从菜单栏的菜单上选取相应命令的效果是一样的,但选取速度明显增快。

(三)“工具”栏可显示几种工具栏,这些工具可控制简化用户的操作。

“工具”栏中的按钮都是菜单中常用命令的副本,当鼠标指向某一按钮后,稍等片刻在按钮右下方会显示该按扭命令的含意。

用户可以配置“工具”栏的内容,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子菜单来选择显示不同类型的“工具”或全部显示出来。

下面介绍出现在开始屏幕中的两种“工具”栏。

1.“常用”工具栏“常用”工具栏中为用户准备了访问最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如“新建文件”按扭,“打开文件”按扭,“保存文件”按钮等。

2.“格式”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专门放那些和文本外观有关的命令,如字体、字号、对齐方式及其他选项。

(四)“编辑”栏“编辑”栏给用户提供活动单元格的信息。

在“编辑”栏中用户可以输入和编辑公式,“编辑”栏位于图1 中第5 行。

“编辑”栏由“名字”栏和“公式”栏组成。

位于“编辑”栏左侧的“名字”栏中显示的是活动单元格的坐标,也可在“名字”栏中直接输入一个或一块单元格的地址进行单元格的快速选定;位于“编辑”栏右侧的“公式”栏可用于编辑活动单元格的内容,它包含三个按钮和一个编辑区。

统计作业指导书

统计作业指导书

统计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采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作业是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统计作业指导书,匡助您更好地完成统计学作业。

一、数据采集1.1 选择适当的数据源:在开始采集数据之前,确定数据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公开数据集、实地调查或者自己设计实验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1.2 数据采集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来采集数据。

1.3 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重复测量、数据清洗和筛选等方法来保证数据的质量。

二、数据分析2.1 数据整理和描述统计: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统计。

包括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等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2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图表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可以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2.3 假设检验和判断统计: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假设检验和判断统计。

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来验证研究假设,并对总体参数进行判断。

三、数据解释和报告3.1 结果解释:在数据分析完成后,要对结果进行解释。

解释应该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数据的含义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3.2 结果展示: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展示,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和结果。

3.3 结果报告:根据具体要求,撰写数据分析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1 数据异常值处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异常值的问题。

可以通过删除异常值、替换异常值或者使用鲁棒统计方法来处理异常值。

4.2 样本量不足问题:当样本量较小时,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或者进行摹拟分析来解决样本量不足的问题。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检验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检验

实验一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检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SPSS的基本特征、结构、运行模式、主要窗口等,了解如何录入数据和建立数据文件,掌握基本的数据文件编辑与修改方法,对SPSS有一个浅层次的综合认识。

同时能够掌握对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进行检验。

【实验性质】必修,基础层次【实验仪器及软件】计算机及SPSS软件【实验内容】1.操作SPSS的基本方法(打开、保存、编辑数据文件)2.问卷编码3.录入数据并练习数据相关操作4.对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进行检验,并给出分析结论。

【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方法与步骤】1.开机2.找到SPSS的快捷按纽或在程序中找到SPSS,打开SPSS3.认识SPSS数据编辑窗、结果输出窗、帮助窗口、图表编辑窗、语句编辑窗4.对一份给出的问卷进行编码和变量定义5.按要求录入数据6.练习基本的数据修改编辑方法7.检验多元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8.保存数据文件9.关闭SPSS,关机。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不轻易改动SPSS的参数设置,以免引起系统运行问题。

2.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请询问指导教师。

3.为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上机过程中非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禁止使用移动存储器。

4.每次上机,个人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同一计算机,如因故障需更换,应报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

5.上机时间,禁止使用计算机从事与课程无关的工作。

【上机作业】1.定义变量:试录入以下数据文件,并按要求进行变量定义。

表1学号姓名性别生日身高(cm)体重(kg)英语(总分100分)数学(总分100分)生活费($代表人民币)200201 刘一迪男1982.01.12 156.42 47.54 75 79 345.00 200202 许兆辉男1982.06.05 155.73 37.83 78 76 435.00 200203 王鸿屿男1982.05.17 144.6 38.66 65 88 643.50 200204 江飞男1982.08.31 161.5 41.68 79 82 235.50 200205 袁翼鹏男1982.09.17 161.3 43.36 82 77 867.00 200206 段燕女1982.12.21 158 47.35 81 74200207 安剑萍女1982.10.18 161.5 47.44 77 69 1233.00 200208 赵冬莉女1982.07.06 162.76 47.87 67 73 767.80 200209 叶敏女1982.06.01 164.3 33.85 64 77 553.90 200210 毛云华女1982.09.12 144 33.84 70 80 343.00200211 孙世伟男1981.10.13 157.9 49.23 84 85 453.80200212 杨维清男1981.12.6 176.1 54.54 85 80 843.00男1981.11.21 168.55 50.67 79 79 657.40 200213 欧阳已祥200214 贺以礼男1981.09.28 164.5 44.56 75 80 1863.90200215 张放男1981.12.08 153 58.87 76 69 462.20200216 陆晓蓝女1981.10.07 164.7 44.14 80 83 476.80200217 吴挽君女1981.09.09 160.5 53.34 79 82200218 李利女1981.09.14 147 36.46 75 97 452.80200219 韩琴女1981.10.15 153.2 30.17 90 75 244.70200220 黄捷蕾女1981.12.02 157.9 40.45 71 80 253.00要求:1)变量名同表格名,以“()”内的内容作为变量标签。

SPSS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SPSS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1000
图 1-4 变量值标签定义对话框
2 数据的输入
(1)直接从数据编辑窗口的输入数据:先将变量定义好后,变量名就会在每列的上面显示,可以看到 其格式如 Excel,其实输入及编辑方法也和 Excel 相当。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数据输入及编辑窗口如图 1-5 所示(见 Excel 表 1-2),是将表 1-2 所示数据建立成 SPSS 文件。
(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1 统计变量的定义
(1)变量:SPSS 中的变量与数学中的变量定义相同,即其值可变的量称为变量。SPSS 中变量的属性 主要有四个: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标签、变量长度。定义变量时至少要有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变量定义 窗口如图 1-2 所示。
图 1-2 变量定义窗口
(2)变量类型:SPSS 中有三种基本类型:Numeric(数值型),String(字符型),Date(日期型)。数 值型变量按不同要求可分为五种,再加上自定义型,所以可以定义的类型变量有八种。系统默认的变量类型 为标准数值型,长度为 8,小数占两位。变量类型对话框如 1-3 所示,每种变量的具体定义请参阅相关参考 资料。
2) 变量值标签(Value Labels) 变量值标签是对变量的取值所附加的进一步说明。对分类变量往往要定义其取值的标签。如对收入以 500 的间距进行分类,如表 1-1 定义变量的值标签:
表 1-1 变量值标签的定义实例
变量名
变量值
变量值标签
1
<=500
C
2
501-1000
3
定义变量值标签的对话框如图 1-4 所示
图 1-1 SPSS 11.5 for Windows 主环境
3 SPSS for Windows 功能介绍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

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

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
一、试验目的
通过这次试验,旨在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品种和的产量差异,为选择适合我国本地气候条件的高产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二、试验设计
1. 试验品种:玉米品种、品种
2. 处理因子:水分条件有正常浇水与减水两种
3. 重复次数:每个处理三次重复
4. 施料时间:4月1日直接播种
5. 项目:目视观察材质,计量产量
三、统计方法
1. 将试验数据表输入进行统计分析
2. 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检验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品种的产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计算0.05最小显著差异值,进一步检验具体处理是否不同
四、预期效果
期望通过试验获取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验证哪个品种对当地环境更适应,为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熟悉相关统计学方法,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五、
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分析试验费用预计在1万元左右。

以上就是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的一个初步提出,需要经过实地操作与修改进行优化。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共7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上机指导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第一章聚类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SAS和SPSS软件中的实现,熟悉系统聚类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距离,能按要求将样本进行分类;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该方法的用途,能正确解释软件处理的结果,尤其是冰柱图和树形图结果的解释;3.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掌握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SAS部分(一)SAS程序语言简介SAS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依赖于作为其基础的SAS语言。

SAS语言是一个专用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语言,它的数据管理功能类似于数据库语言(如FoxPro),但又添加了一般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许多成分(如分支、循环、数组),以及专用于数据管理、统计计算的函数。

SAS系统的数据管理、报表、图形、统计分析等功能都可以用SAS语言程序来调用,只要指定要完成的任务就可以由SAS系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去进行,所以SAS 语言和FoxPro等一样是一种第四代计算机语言。

SAS语言有它自己的对变量、常量、表达式的一系列规定,有一系列标准函数,有它自己的语句、语法,可以按一定规则构成SAS程序。

SAS语言程序由数据步(DATA步)和过程步(PROC步)组成。

数据步用来生成数据集、计算、整理数据,过程步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报告。

SAS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每个SAS语句一般由一个关键字(如DATA,PROC,INPUT,CARDS,BY)开头,包含SAS名字、特殊字符、运算符等,以分号结束。

SAS关键字是用于SAS语句开头的特殊单词。

SAS名字在SAS程序中标识各种SAS成分,如变量、数据集、数据库,等等。

SAS 名字由1到8个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经济学院编二○○八年二月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作图,以发现数据中的一些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思路。

二、实验性质必修,基础层次三、主要仪器及试材计算机及EXCEL软件四、实验内容1.数据的预处理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五、实验学时2学时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开机;2.找到“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打开EXCEL文件;3.按要求完成上机作业,并把文件用自己学号命名保存供老师检查;4.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对每个习题的结论与统计学解释写在实验报告上。

七、上机作业演示题:A、B两个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数据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演示”。

①将两个班的考试成绩用一个公共的分组体系编制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②绘制复式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③分析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3.01.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单位:万元):105 117 97 124 119 108 88 129 114 105 123 116 115 110 115 100 87 107 119 103 103 137 138 92 118 120 112 95 142 136 146 127 135 117 113 104 125 108 126 152 105 117 9711910888129114105123116115110115100871071191031031371389211812011295142136146127135117113104125108126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01”。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②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Excel和SPSS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

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2、SPSS的参数检验,包括单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

3、SPSS的方差分析。

4、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Excel及SPSS中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各种检验指标的给出、线性拟合图的制作等问题。

【实验要求】1、按学校要求的试验报告格式打印。

2、用WORD文档输出,宋体,5号。

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1.1 实验介绍统计分析工作是以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到数据为起点的,有了统计数据之后,首先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地整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如何能知道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它们有哪些特点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要先粗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点,考虑到数据的代表值,数据的分散程度以及数据的分布形态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呈现。

方法之一就是统计分组,即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所得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或分类。

统计分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编制数据次数分布,它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分组或分类;通常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即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

面对数据可以通过基本的统计量来刻画数值结果,而通过次数分布表或次数分布图来直观地了解这些信息。

1.2 实验目的分别掌握SPSS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显示,并利用描述统计分析的功能,能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等集中趋势指标和方差等变异指标;并能绘制统计图表。

1.3 实验内容1) 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显示及进行描述统计分析(1) 描述统计(2) 频次分析2) 使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1) 描述统计(2) 频次分析1.4 实验准备电脑、SPSS 11.0 1数据分析工具。

实验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某企业职工收入抽样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1)要求利用本案例的数据,利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组汇总和整理(2)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类型,选择适当的图形展示数据。

(至少要有三种图形)实验2:实验2:数据文件如下表1所示。

表1 工人加工零件数统计表利用SPSS画出数据集的箱型图和茎叶图。

讨论:SPSS在未特别指定的情形下,直方图或频数分布表是按照原始数值逐一作频数分布的,这与日常需要的等距分组、且组数保持在一定数目的要求不符。

若要求分成5组、加工零件数的最小起点为80、组距为10,然后再进行频次分析,利用SPSS应该如何做呢?1.5 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者。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方法及步骤简述。

实验二、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2.1 实验介绍统计推断就是根据样本的实际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

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方面。

概括地说,研究一个随机变量,推断它具有什么样的数量特征,按什么样的模式来变动,这属于估计理论的内容,而推测这些随机变量的数量特征和变动模式是否符合我们事先所作的假设,这属于检验理论的内容。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对总体无知或不很了解,都是利用部分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估计和判断,但两者所要解决问题的着重点的所有方法有所不同。

不论社会经济活动还是科学试验,人们做出某种决策之前总是要对许多情况进行估计。

例如商品推销人员要估计新式时装可能为消费者所学好的程度,自选商场经理要估计附近居民的购买能力,民意调查机构要估计竞选者的得票率,医药生产部门要推广某种药品的新配方,必须估计新药疗效的提高程度等等。

这些估计通常是在信息不完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

参数估计为我们提供一套在满足一定精确度要求下根据部分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真值,并做出同这个估计相适应的误差说明的科学方法。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通常难以完全知道所关心的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对总体进行比较研究时,常常需要对目前总体的状况做出某种假设。

例如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经过工艺改革,使用新材料、新配方,企业管理者十分关心产品质量是否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假设经过改革以后产品质量可能提高或并没有提高。

2.2 实验目的掌握参数估计的方法及软件实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检验方法及软件实现。

2.3 实验内容1.在清华北大校园中随机调查9位大一同学的高考数学成绩,数据如表2所示,用1表示来自清华,用2表示来自北大,试分析清华、北大大一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分析某班级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和全国平均成绩70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如下表3所示:3.研究一个班同学在参加了暑期数学、化学培训班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表4 数学、化学培训班前后成绩2.4 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方法及步骤简述。

4) 用spss软件计算每种条件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5) 讨论:如何估计样本容量的大小以及如何理解标准误差的含义。

实验三、方差分析3.1 实验介绍对两个正态总体进行均值比较,即检验两个样本是否取自同一总体。

如果分组样本不止两个,就必须使用方差分析(ANOVA: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对它们所取自的总体进行均值比较。

也就是说方差分析是检验两个总体或多个总体的均值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方法。

方差分析所使用的检验统计量是F统计量,它是方差估计值之比。

因此方差分析不是根据用途而是根据分析方法来命名的。

3.2 实验目的掌握方差分析的作用、应用范围及软件实现。

3.3 实验内容使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3.4 实验准备电脑、SPSS 17.0 FOR WINDOWS、EXCEL数据分析工具、3.5实验内容1.某学校给4组学生以四种不同的方式辅导自学,一个学期后,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的提高数值如下表5所示表5 不同方式学生思考水平数值该数据中的水平(因变量)是什么?因素又是什么?这个数据文件需要建立几个变量,数据文件应如何建立?对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检验4种方式影响是否显著。

2.从某学校同一年级中随机抽取19名学生,再将他们随机分成4组,在2周内4组学生都用120分钟复习同一组英语单词,第一组每个星期一一次复习60分钟;第二组每个星期一和三两次各复习30分钟;第三组每个星期二、四、六三次复习各20分钟;第四组每天(星期天除外)复习10分钟。

2周复习之后,相隔2个月再进行统一测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运用方差分析法可以推断分析的问题是:这4种复习方法的效果之间有没有显著性差异?表6 4组学生英语单词测验成绩3.6 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者。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方法及步骤简述。

4) 用SPSS软件完成单因素方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四、相关分析4.1 实验介绍一般来说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函数关系,另一种是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值是确定的。

相关关系是两个现象数值变化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依存关系。

两变量的相关分析就是研究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按相关的程度分,有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按相关的性质分,有正相关和负相关。

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的代表性指标。

4.2 实验目的掌握相关分析的原理和多种相关系数的软件计算方法。

4.3 实验内容使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4.4 实验准备电脑、SPSS11.0 数据分析工具4.5 实验步骤实例:观察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

数据见表7。

表7 2000-2009年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存款余额4.6 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者。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方法及步骤简述。

4) 讨论:(1)2000-2009年国民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存款余额之间有没有相关性(2)在SPSS的相关分析对话框中除了Pearson外还有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代表的相关系数是什么含义,其分析后的输出结果与Pearson系数是相同的吗?简述偏相关分析的含义。

实验五、回归分析5.1 实验介绍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例如:汽车生产数量Y 与所需车轮数量X 之间的关系,某产品的价格X 与社会对该产品的需求Y 之间的关系,人的身高X 与体重Y 之间的关系,家庭收入X 与消费支出Y 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函数关系(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随机性关系)。

如果给定解释变量X 的值,被解释变量Y 的值就唯一地确定了,那么Y 与X 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即Y=F(X)。

例如,生产一辆汽车要配四个车轮,只要知道了汽车的生产数量X,所需的车轮数量Y 也就唯一地确定了,其函数关系式为:Y=4X。

如果给定了解释变量X 的值,被解释变量Y 的值不是唯一的,Y 与X 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例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已知某人的身高X,我们无法确切地推断出他的体重。

这是因为,身高不是决定体重的唯一因素,从而身高相同的人未必体重一样。

因此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分析叫相关分析。

如果在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把其中的一些因素作为所控制的变量(自变量),而另一些随机变量作为它们的因变量,这种关系分析就称为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主要功能是处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线性数学模型并进行评价预测。

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前的假定为:1.变量间存在着实质的线性关系;2.误差项的期望值为0;3.误差项的方差为常数;4.误差项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关系;5.自变量与误差项不相关;6.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因此需要对建立好的模型进行检验。

对于任何的一组样本都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起一个线性回归模型,相应的就可以得到一条回归直线,但这样的一条回归直线并不总是有意义的。

只有当变量x与y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是,其回归直线才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