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共84页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翻译与加标点

古代汉语 翻译与加标点

1、《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参考译文一: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

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子路又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

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

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参考译文二: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

”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2、《苏代为燕说齐》(《战国策·燕策》)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遗弃了他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

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

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

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

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

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

”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文言语言的形式特点
①对称性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淮南子·览冥篇》)
②多虚词 ❖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
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 上将左右。左右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商务《万有文
库》)
❖ 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 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同上,人民文学1962)
❖ 张守节《正义》:“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 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 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
❖ 例一:是谓全德之人哉!(《庄子·天地》) //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战国策·赵 策》)
❖ 例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 哉、兮:位于句末,表感叹语气。可使用感叹号 (!)。“兮”作叹词比较特殊,多位于分句末尾, 则应用逗号。
❖ 例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古文标点 与 古文翻译
古文标点
❖ 古书一般不断句,前人读书时需要自己断句。断 句时,用“、”或“o”作标记,句中停顿标于字 下,句末停顿标于字旁,此即句读。《说文》: “、,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 古人给古书作注,虽然不管断句,但注文一般都
是在应该断句的地方。有注之处多为断句之处。 ❖ 现存古籍,经过标点的只是一小部分,且未必都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陈俊英汉语言文学二班201001024108小学有形、有音、有意,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

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周官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形也;转注、假借二者,驭形者也,音与义也。

三代小学之书不传,今之存者,《行书》、《说文》为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书》、《广韵》为之首,《集韵》以下次之;《义书》、《尔雅》为之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次之;《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者,转注假借之条目也。

义属于形,是为转注;义属于声,是为假借。

稚让为魏博士,作《广雅》,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荟萃于是。

不孰于古行、古音、古义,则其说之存者,无由甄综;其说之己亡者,无由比例推测。

形失,则谓《说文》之外,字皆可废;音失,则惑于字母七音,犹治丝棼之;义失,则梏于《说文》所说之本义而废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

是皆无与于小学者也。

译文:·小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部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两个。

字形有古形、今形,字音有古音、今音,字义有古义、今义,六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五个。

古今之间的概念是不一定的。

如果夏商周三代看做古的话,那么汉代则看做是今;如果汉、魏晋为古的话,那么唐宋以后则为今;先人在造字的时候,有字义而后又有字音,有字音而后有字形。

后人在考察古代的文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字形推断其字音,根据字音推断其字义。

研究经学没有比明白字义更重要的了,而字义的关键又在于字音。

周官中的六书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构成字形的手段。

而转注、假借两者,是用来驾驭字形的,就是指字音和字义。

三代关于小学的书没有流传下来的,今天现存的,字形方面的书以《广韵》为首,《集韵》等以下的书次之;字义方面的书以《尔雅》为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的书次之。

古代汉语文选部分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部分翻译

蝜蝂传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高举着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已经困苦不堪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巫山、巫峡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

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

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

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

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低啊!神入孟凃就居住在这大巫山上。

《山海经》记载:“夏朝君主启的臣子孟凃,这人在巴地主管神灵之事。

巴地的人到孟凃那里诉讼,孟凃把那衣服上有血的人抓起来了,被抓的人请求饶命,孟凃赦免了他,让他居住在这丹山的西边。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向北二百里,叫做发鸠山,它的上面有许多柘树;有鸟在山上,它的形状像乌鸦,长着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做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这只鸟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做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被淹死了没有回来,就变成了精卫鸟。

常常衔西山上的树枝和小石子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远古的时候,四方极远处撑天的柱子倒塌了,大地九州裂开了,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大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大火蔓延不熄灭,大水浩瀚不消退。

猛兽捕食善良的百姓,猛禽抓走老人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炼了五色石头来补苍天,砍断了大海龟的脚重新立起四方极远处的撑天柱,杀了黑龙拯救中国,积聚了芦灰止息洪水。

苍天补好了,四方的撑天柱端正了,洪水干涸了,中国平定了,猛兽猛禽死了,善良的百姓得以生存。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喜欢背负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它的头把东西背在身上。

背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使是非常疲困也不停下来。

它的背很涩,东西累积因而不散落下来,终于跌倒不能起来。

有人怜悯它,给它去掉背负的东西,但如果能爬行了,又像从前一样抓取东西背着。

它还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到掉在地上摔死。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文标点的要求
❖ 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 ❖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 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 ❖ 4.押韵的文字必须符合古韵
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
❖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 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
❖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 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 右。”皆肘之,使立于后。(王伯祥《春秋左传读
列传》,中华1962《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
❖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标点古文的方法
❖ 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的前提 ❖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 ❖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 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 ❖ 5.充分考虑行文特点
1.识字辨义是标点古文的前提
4.充分利用文言虚词
❖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 举其类。(《左传·襄3》,中华1957《春秋左传读本》)
❖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 举其类。
常见虚词举例
❖ 例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 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论 语·公冶长》)
❖ 例二: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 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资治通鉴》,中华1956)
❖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 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
子》,朱谦之《老子校译》)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子·告子下》) ❖ 例四: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