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支气管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教学提纲
支气管哮喘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进行临床沟通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提高关爱哮喘患者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哮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哮喘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进行临床沟通和健康教育演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哮喘患者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 讲解哮喘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哮喘的基本概念。
- 分析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
- 阐述哮喘的发病机制,使学生掌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3. 讲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 介绍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
- 讲解哮喘的诊断标准,使学生掌握哮喘的诊断方法。
- 分析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5. 讨论与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针对哮喘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等。
- 让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进行临床沟通和健康教育演练。
6.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内科学串讲(支气管哮喘)5

C、呼吸运动度增加、呈吸气位
D、语音震颤减弱 E、大汗淋漓伴紫绀
2 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出现下列哪些情况提示病情严重或 有合并症发生()
A.PaCO2=4.6KPa(35mmHg),PaO2=8.7KPa(
65mmHg) B、奇脉
C、两肺哮鸣音
D、呼吸困难加重,而哮鸣音减轻或消失
解题秘诀: 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时呈强迫坐位或端坐呼吸 巧妙记忆: 支气管哮喘 病因:支哮反复因过敏。 时间:冬春多见时不定。 咳痰:胸闷气喘伴咳嗽,终末咳出少黏痰。 听诊:双肺布满干啰音。 X线:肺野清晰或气肿, 治疗:有效平喘宜解痉。
祝同学们备考顺利!
支气管哮喘出现缺氧和CO2潴留,PaCO2↑,提示重症哮喘。
考点:支气管哮喘治疗
代表药物
作用机理
注意事项
β2受体 沙丁胺醇 激动剂 特布他林
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控制急性发作的首选药 使细胞内的cAMP 升高、游离Ca2+ 降低、松弛支 长期应用反应性降低
茶碱类 氨茶碱
气管平滑肌 抑制磷酸二脂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 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
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强呼吸 (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
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 症状;偶可兴奋呼吸中枢
抗胆碱 异丙托溴胺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
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患者
药
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 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最有效的药物
类
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支气管哮喘
主讲:雷医图
考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 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一、课程目标1.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3. 学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
4.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发作期管理。
5. 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能力和健康教育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发病机制:介绍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解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特点。
2.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介绍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如喘息、气促、咳嗽和胸闷,并解释不同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症状差异。
3.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常用诊断方法,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并讲解如何鉴别哮喘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
4.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介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讲解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法用量。
5.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发作期管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接触、定期监测肺功能等,并讲解发作期的紧急处理和家庭治疗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管理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角色扮演:模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场景,训练学生进行呼吸道急救和护理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能力和诊断思路。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护理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有关支气管哮喘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医学网站和在线资源,帮助学生获取最新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5第二篇第三章支气管哮喘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
5、静注氨茶碱 6、必要时机械通气 7、补液:滴等渗液体2000~
3000ml/d,以稀释痰液及纠正失水 8、纠正酸碱平衡:必要时静滴5%碳酸氢钠 9、选用有效抗生素静滴抗感染:
27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
〔四〕、特异性免疫治疗 脱敏疗法
1∶ 5000 0.1ml、 0.2ml、 0.3ml、
后再进一步检查。诊断不明确时禁用肾上腺
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肺癌:
4、过敏性肺炎:
19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
六、并发症:
哮喘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 肺不张。
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 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扩 张、肺纤维化等。
20
0.4ml…… 0.9ml 1∶ 1000 0.1ml、 0.2ml、 0.3ml、
0.4ml…… 0.9ml 1∶100 0.1ml、 0.2ml、 0.3ml、
0.4ml…… 0.9ml 15周为一疗程,1~2疗程或更长。
28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内容总结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响性。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 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并与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平衡失调 。测定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2、痰液检查: 痰多粘稠,涂片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 细胞及夏科雷登结晶。3.上述病症可经 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静脉注射 0.125g-0.25g加葡萄糖溶液20-。29
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IgE合成增加。
2、变态反响的作用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前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为了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哮喘治疗方案。
在此,我们很高兴向大家推出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本手册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为医生、患者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哮喘治疗指南。
目录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分类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 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与分级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6. 药物治疗-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糖皮质激素-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其他药物7. 非药物治疗- 哮喘教育- 环境控制- 吸入技术指导- 自我管理计划8. 特殊人群的哮喘治疗- 儿童哮喘- 成人哮喘- 老年哮喘- 孕妇哮喘9. 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10. 哮喘控制与预防11. 哮喘治疗的监测与评估12. 患者教育与支持1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分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气道炎症是哮喘的核心发病机制,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与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感染等)相互作用,触发或加重病情。
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气道阻塞程度的重要手段。
4. 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与分级哮喘评估与分级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进行评估与分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哮喘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减少气道炎症、预防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和缓解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哮喘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二、教学内容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气道高度敏感,易于发生阻塞性症状。
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过敏原、感染等。
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等。
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症状,如乏力、发热等。
4.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测试、呼气流量峰值测试等。
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吸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日常生活调理和饮食建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支气管哮喘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的理解程度。
3.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支气管哮喘相关教材或课件。
2. 案例资料: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
3. 肺功能检查视频:展示肺功能检查的操作过程。
4. 吸入治疗设备:演示吸入治疗的正确方法。
5. 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支气管哮喘的信息。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支气管哮喘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支气管哮喘教案

支气管哮喘教案二、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常见病因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特点,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分期、严重程度评估和鉴别诊断等,为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掌握控制哮喘发作和预防复发的方法。
重点:1.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分级。
3.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难点:1.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分级。
2.危重症哮喘的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练法。
多媒体课件(32张幻灯片,其中包括6张图片)。
教学内容:1.概述与流行病学(4分钟)。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8分钟)。
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12分钟)。
4.诊断与鉴别诊断(14分钟)。
5.并发症(4分钟)。
6.治疗(14分钟)。
7.哮喘的教育与管理、预后(4分钟)。
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址:1.《内科学》第六版,XXX,XXX高主编。
2.《协和呼吸病学》,XXX,XXXXXX主编。
反思:发病机制复杂,特别是各种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作用,难以理解掌握。
应制成图表说明。
强化重症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分配:总共60分钟,每个部分分配的时间如上所示。
教学地点:二附院阶梯教室。
教师姓名:XXX。
职称:副主任医师。
系(部):临床教学部。
教研室:二附院内科学教学小组。
授课对象:2003级秋本专业临床医学班级二附院4、5、6班。
授课时间:2006-2-18.本次授课的对象是2003年秋季在临床医学二附院4、5、6班的学生,授课时间是2006年2月18日。
本次课程主要讲解哮喘的定义和发作机制,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采用互动式的教学形式。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特征是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可逆性、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
哮喘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遗传因素表现为有家族史的患病率较高,而环境因素包括吸入物、感染、食物、气候变化、精神因素、运动、药物、月经、妊娠等。
内科学课件05支气管哮喘知识讲稿

控制哮喘发作
积极使用药物治疗,控 制哮喘发作,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 强身体免疫力,减少呼
吸道感染的风险。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 粉、尘螨等,减少哮喘
发作的诱因。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随访,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
情发展。
处理方法指导
呼吸道感染处理
肺气肿处理
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就医, 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通常采用以下标准进行诊断,包括反复 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 音,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发作的特点、频率和严重程度。然后进行体格检 查,注意肺部听诊和呼吸功能评估。根据初步诊断,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以明 确诊断。
儿童哮喘多于成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 性。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哮喘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有关。
环境因素如变应原、空气污染、呼吸道感 染等均可诱发哮喘。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 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 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 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 疾病,影响全球约3亿人,其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复杂,包括 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 素,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等 过程。
临床表现和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反复 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 嗽,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 重。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 和肺功能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在B细胞介导下,浆细胞产生lgE,后者附着在肥大细胞上。
当再次接触抗原时,钙离子进入肥大细胞内,细胞释放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等,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immediate asthmatic reaction,IAR)(图2-4-1)。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这是气道变应性炎症(AAI)的结果(图2-4-1)。
此时,支气管壁内(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有大量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出多种炎性递质,如白三烯(LTS)、前列腺素(PGS)、血栓素(TX)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引起微小血管渗漏、支气管粘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以及渗出物阻塞气道,有的甚至形成粘液栓,导致通气障碍和BHR(图2-4-2)AAT还表现在气道上皮损伤,神经末梢暴露,受炎性因子作用后,释放神经肽(NK)、P物质(SP)等,进一步加重粘膜水肿、腺体分泌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图2-4-1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示意图
图2-4-2 AAI及BHR引起的气道狭窄
以往认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狭窄是引起哮喘的唯一原因,因而治疗主旨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
现在认识到PAF等递质引起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因此,治疗时除强调解痉外,还要兼顾针对非特异性的AAI用药。
这对于LAR尤为重要。
网络转载:《我把你藏在心里最深处》by 顾西爵
《最美遇见你》中周谨程的故事短篇第一章周锦程打电话来时,我刚下课。
我在一所大学教英文。
我去办公室把书本放下,跟同事们聊了会天,到楼下时周锦程的车刚好到。
我过去拉开车门坐上副驾驶座。
旁边的人一如既往的西装革履,成熟精干。
他朝我笑笑,发动了车子。
这個将近四十岁的男人,手段和修为已经成精。
十几年前我猜不透他的想法,现在则更是。
这次,是两個月没有约见面了吧?不知道他这两個月在忙什么?我已经不再去猜测,我
甚至觉得,他不来,我反而轻松很多。
我是他母亲那边远方亲戚家的孩子,我十四岁的时候,双亲因意外事故去世,是他收养了我。
他当时也才二十四岁,大学刚毕业,刚分配到单位,但论辈分我要叫他一声叔叔。
起初我的确叫他叔叔,这個唯一肯收养我的长辈。
直到我十五岁时来月经,他替我去买了卫生巾,教我怎么用那些东西。
我沾血的床单他拿去浸在了水里,搓洗干净。
从那时候开始,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再叫他叔叔。
我十六岁上高中。
考上的是市里排名第一的重点中学。
他带我去外面吃了饭庆祝,席间我跟他说,高中我打算住校。
我算是问他意见,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我就走读。
但他向来不会为这种事情浪费心思,抿了一口茶,点头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