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无障碍道路设施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城市道路方面,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道路设计人员在规划和设计道路时考虑到行人的需求,特别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

规范要求道路上的人行道宽度足够容纳轮椅、推车和行人通行,并且要保持平坦和无障碍的表面。

道路的斜坡和边缘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以确保轮椅和行人的顺利过渡。

此外,无障碍设计规范还要求开设足够数量和位置合适的无障碍通道,以确保残疾人能够方便地进出建筑物。

无障碍通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和平坦的表面,以适应残疾人所使用的各种辅助工具,如轮椅和助行器。

通道的斜坡也需要符合规范,以便残疾人能够安全且容易地进出建筑物。

对于建筑物本身,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设有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或电梯。

这些设施应符合相关的规范,以确保残疾人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建筑物。

此外,建筑物的内部也应提供足够的无障碍通道和辅助设施,如扶手和无障碍洗手间,以满足不同残疾人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规范还要求在城市空间中提供足够数量和位置合适的无障碍停车位。

这些停车位应设置在靠近建筑物入口的位置,并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辅助设施,以方便残疾人从车辆转移到建筑物。

此外,无障碍设计规范还包括其他一些具体的要求,如标识和导向系统的设计、视觉和听觉辅助设备的配置等。

这些要求旨在提供给残疾人所需的信息和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自主和安全地使用城市公共空间。

总之,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残疾人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这些规范涵盖了道路、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要求,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便利。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无障碍的城市,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是指为了方便行动不便人群,特别是残疾人士能够顺利通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设计规范和标准。

在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无障碍道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残障人士也需要更加便利的交通设施来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制定科学的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地面的平整和无障碍物。

地面应该保持平整,没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以免行动不便人士绊倒或者行动不便。

无障碍道路上不应该有障碍物,比如乱堆的垃圾或者建筑工地的材料等,以免影响行人的通行。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还包括斜坡和坡道的设计。

对于行动不便人群来说,斜坡和坡道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

斜坡的坡度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宜过陡,以免行动不便人士爬坡时辛苦或者危险。

坡道应该足够宽,方便轮椅和助行器的通行,并且应该配有扶手,以便行动不便人群更加方便和安全地通行。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还应该包括人行道和交叉口的设计。

人行道应该宽敞平整,不应该有障碍物挡道,同时应该设置足够的无障碍设施,比如无障碍斑马线和无障碍过街设备,以保障行动不便人士的通行安全。

交叉口的设计也应该考虑行动不便人士的需要,需要设置无障碍斑马线和无障碍信号灯,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过马路。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还应该考虑到视觉和听觉障碍人士的需求。

对于视觉障碍人士来说,人行道上应该设置足够的引导线,方便他们行走。

而对于听觉障碍人士来说,交通信号灯应该设置震动警示装置,以提醒他们过马路的时间。

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充分考虑到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才能建设出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政府部门和设计机构应该加强对无障碍道路设计标准的宣传和推广,确保这些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为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人权的不断重视,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障碍设计旨在提供平等的使用和参与机会,为身体有障碍的人群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阐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并探讨这些规范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1.人行道设计:人行道应具备一定的宽度,以容纳轮椅和行动不便者的通过。

人行道上的斜坡应符合一定的坡度,便于轮椅上下坡。

同时,人行道上应设置足够的无障碍通道,避免障碍物的阻挡。

2.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应考虑到视觉障碍人士的需要。

例如,在红绿灯上增加声音提示,以提醒视觉障碍人士是否可以通行。

3.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应提供无障碍斜坡或电梯,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安全通过,同时也要考虑到视觉障碍人士的导航需求,例如增加触摸导航标示。

4.标线和标牌:道路上的标线和标牌应具备一定的明显度和触觉性,以帮助视觉障碍人士进行导航。

例如,采用凸起的标线和标牌,方便视觉障碍人士通过触摸来获取信息。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入口和出口:建筑物的入口和出口应提供无障碍斜坡或电梯,以便行动不便的人群进出建筑物。

入口处的门禁系统应方便视觉障碍人士使用,例如增加触摸屏幕或语音提示。

2.内部通道和楼梯:建筑物内部的通道应保持通畅,避免障碍物的阻挡。

楼梯旁应设置无障碍斜坡或电梯,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的使用。

3.办公区和公共设施:办公区和公共设施应设置适当高度的桌子和台面,以便于轮椅使用者的使用。

厕所和更衣室需要设置无障碍设施,例如无障碍厕所和更衣室。

4.紧急情况处理:建筑物应设置适当的紧急疏散设施,以保证行动不便的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无障碍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对身体有障碍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1. 社会包容性:无障碍设计可以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减少弱势群体的排斥和歧视,营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融洽的社会。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对建筑、交通、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和改造,使得各种身体条件、年龄、性别、种族等不同的人都能够方便、安全、自主地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建筑、交通和设施三个方面,阐述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建筑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士、孕妇等。

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或者无障碍电梯,便于轮椅用户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

同时,建筑内部的通道和楼梯应设置扶手和无障碍坡道,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也能够自如地在建筑内部移动。

其次,交通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要求在交通设计中考虑到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需求。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设置无障碍斑马线和无障碍通道,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安全、便利的过马路通道。

公共交通工具也应设置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车厢、无障碍卫生间等,方便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公共交通。

最后,设施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还要求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改造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

例如,公共厕所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为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方便。

公共场所的座位、桌子等家具也应该设置无障碍设计,确保各种人群都能够舒适地使用这些设施。

总之,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交通和设施三个方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提高人们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个更加包容、更加便利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无障碍标准

无障碍标准

无障碍标准一、物质环境无障碍1.城市道路应满足各类残疾人的通行需求,提供方便、安全的出行环境。

2.公共建筑应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电梯、卫生间等设施,确保残疾人能够自由进出和使用。

3.公共场所应设置盲文标识、语音提示等无障碍设施,方便视障人士获取信息。

4.公共停车场应设置残疾人停车位,并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

二、信息交流无障碍1.政府机构和公共场所应提供盲文、手语等辅助服务,确保听障人士能够获取信息。

2.公共媒体应提供字幕、手语等无障碍服务,确保听障人士能够了解新闻、娱乐等信息。

3.公共图书馆应提供盲文书籍、有声读物等资源,方便视障人士获取知识。

三、获得社会服务的无障碍1.政府机构应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咨询、受理、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2.社会服务机构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等群体使用。

3.残疾人等群体应有机会获得个性化的社会服务,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无障碍1.教育机构应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

2.公共培训机构应提供适合残疾人的技能培训服务,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

3.残疾人应有机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五、就业和职业培训的无障碍1.雇主应积极招聘残疾人,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提供适合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

3.残疾人应有机会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活动,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六、文化和娱乐活动的无障碍1.公共文化场所应提供适合残疾人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2.残疾人应有机会参加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七、交通的无障碍1.城市交通应提供方便残疾人的公共交通服务,包括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等。

2.公共交通工具应设置方便残疾人的设施,如轮椅升降机、扶手等。

3.公共交通场所应设置盲道、轮椅通道等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

八、信息和通信的无障碍1.政府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应提供方便残疾人的信息获取服务,包括政务公开、社会服务信息等。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国家建设部下发了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218年月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日起开始执行: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横道及桥梁、。

2CM道地面不得大于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人行横道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标志—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

2.00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

20:1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施工作业指导书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施工作业指导书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实施范围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二、城市道路无障碍技术要求2.1 缘石坡道2.1.1 缘石坡道设置应付下列规定:⑴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⑵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⑶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⑷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

2.1.2适用于单位大门口等单面坡缘石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⑴缘石坡道与人行道等宽;⑵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且缘石高度渐变段长度为3.5m~4m;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提示盲道的设置应在起坡点处,长度0.6m,两侧各宽处行进盲道各0.6m。

(如图一示)提示盲道行进盲道≤1:203.5m~4m≤1:20图一适用于单位大门口等单面坡缘石坡道2.1.3适用于十字路口转角处缘石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坡道的正面坡口宽度不应小于2.0m;⑵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缘石高度渐变段长度不应小于3.5m~4m,到直圆点处路缘石与路面平齐,提示盲道的设置如图示二。

(如图二示)图二适用于普通十字路口转角处缘石坡道⑶对于特大型十字路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一角可设置两个缘石坡道,坡图三特大型十字路口缘石坡道2.1.4缘石坡道施工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坡道结构:夯实素土路床;15cm厚石灰土层(含灰量8%);5cm厚C20细粒式水泥砼垫层;2cm厚M10砂浆;6cm厚透水砖。

(如图四示)6cm透水砖2cm厚M10砂浆5cm厚C20细粒式砼垫层15cm厚石灰土层夯实素土路床图四坡道结构⑵缘石安装结构:①夯实素土层;②2cm厚M10砂浆;③C15水泥砼后背,尺寸为15cm×20cm;(如图五示)侧分带II型路缘石图五缘石安装结构⑶按要求确定施工范围,拆除范围内的原有人行道及其基础,直至满足新建坡道结构厚度要求及坡度要求。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清洁、 除尘、润滑等保养工作。
定期检查
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发现破坏或老化及时维修或更
换。
维修记录
建立维修记录,对每次维修和 保养进行详细记录急情况时,能够迅速 采取措施,确保无障碍设施的
正常运行。
应急处理与安全防范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无障碍设施的应急预 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
纽约市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增设无障碍公交线路和地铁站,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出 行服务。
东京市的步行设施
东京市重视建设完善的步行设施,包括平整的路面、清楚的步行标识和坡道,方便轮椅 使用者和其他行动不便的人士安全行走。
国内优秀实践展示
北京的无障碍卫生间改造
北京市对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增 加扶手、座椅等辅助设施,提高使用便利性。
人行道
提供步行空间,连接居住 区、商业区和公共交通站 点,方便行人安全通行。
人行横道
设置在交叉路口,供行人 穿越马路,保证行人安全 过街。
盲道
专为视觉障碍者设计,引 导他们安全行走,辅助他 们辨别方向和障碍物。
路口设施
交通讯号灯
控制交通流量,指导行人和车辆 的行驶状态,保证交通安全。
路口导盲设施
为视觉障碍者提供方向指引,帮助 他们判断路口情况。
路口坡道
方便轮椅使用者和其他行动不便人 士安全通过路口。
交通标志与标线
交通标志
提供道路信息和指导,提醒驾驶者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标线
标明车道和行驶方向,规范车辆行驶轨迹,保证交通安全。
公共交通设施
公交车站
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方便市民 出行。
候车设施
方便乘客在公交车站等车,提供遮阳 、避雨等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的产生:
•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 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 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 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 境。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 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 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1961年,美国制定 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 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 关法规。
无障碍设施设计时要全方位的考虑道路环境中存在 的各种因素,例如道路的性质、人流的状况等,并 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置。
人行道上的盲道
交叉路口的无障碍设施
天桥的无障碍设施
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
我国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发展状况
• 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城市中区与郊区之间的 障碍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道路无障碍物质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城市道路是供城市车流和人流通行的设施, 它连 着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人群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 道上完成基本的通行,通过人行横道穿越道路,通 过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跨越道路,通过沿街社区、 单位和建筑物进出口集散人流,从而形成了城市道 路的障碍环境。
城市无障碍设施:
• 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 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 设的服务设施。 • 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 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 讯,在生活中更是有无障碍扶手,沐浴凳等与其相关 生活的设施。
• 无障碍设施设计有的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一些已建的无障碍设施对盲道、通道门、楼梯、电梯、电 话、洗手间、扶手及标志物等部位设计不细,有的部位有 所遗漏,形不成系统,影响了无障碍工程的规范性
我国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发展状况
• 建立无障碍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
认为无障碍设施可有可无有的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只是针 对少数的残疾人
• 无障碍设施管理欠完善
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盲道成为 停车场地,甚至被破坏;有的已建无障碍设施被摊位侵占 ;有的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另为它用
城市道路环境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 无障碍环境设计是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自由 行动基础,通过扩大弱势人群的行动范围,使其自由平 等的参与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无障碍环境主要是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设计的,所 以大多数人认为,为少数人花大量钱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是不值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