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

合集下载

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

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

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中,接触到的是地道的口头语言,这些语言构成了大量的句子,以及相关的语法和构式。

除此之外,语言中也会有很多的隐喻,以及其他的比喻等形式,这些隐喻和比喻能够深刻地表达一个思想并中肯构思,从而使文章桥接更具有深度和宽度;此外,这些比喻表达可以使文章更有错综微妙的精妙,更加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语法隐喻是用一个比喻的角度,把人的语言表达的意义进行隐喻表现,从而达到特定的目的,比如修辞手法当中的比喻,就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关联性,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抽象的形象。

另外,构式和类比映射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修辞手法,其中构式主要是指句子结构的形式,类比映射则是用一种手法,在对比之间建立起某种逻辑关系,从而使句子表达更加有层次感。

语法隐喻、构式以及类比映射的运用,有着重要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文化精神。

例如,比喻在古代的文言文中就有着广泛的运用,可以彰显文艺创作者对文字表达的把握程度。

而构式和类比映射,这种文章结构形式的运用,则可以有效地掌握句子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从而使文章显得更加清晰完善,更得人心。

比喻作为古代文言文形式的一种,不仅能够表达思想,还能够赋予文章更多的含义,这样修辞的精妙让人们对它的神奇及迷惑不已。

而构式和类比映射,这种文章结构形式的运用,更能有效地把句子结构控制自如,使文章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理解,更有助于表达思想。

在古代,语法隐喻、构式以及类比映射在文言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今天依然如此。

在当今的文章撰写中,语法隐喻、构式以及类比映射的运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使文章更准确、更有力地把思想转化为文字,让文章更有力。

例如,比喻的运用可以使思想更加丰满,构式更加准确,而类比映射可以使句子各个组成部分更加完美地表达出思想。

综上所述,语法隐喻、构式以及类比映射对于文章撰写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它们有着自身的体系,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使文章更加完美充满创意。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
例 3:
上网有很多方式,如通过专线接入、分组交互网接入、 普通市内电话网拨号接入、ISDN接入等等。其中通过市 话网拨号接入既能享受到Internet上面的全部服务,又 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费用低,简单易行,方式灵活,是 最普通的接入方式,很适合通信量不大的个人家庭用户 和商业用户。 其次,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使用并不是零星的、偶然的 现象,而是呈现出系统特征,参与构建语篇中新旧信息 互动和发展的“信息流”(the information flow),故 而有助于保证语篇的连贯性。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与意义进化论
种属进化维度显然是人类语言发展历程中最为 漫长的维度,也许可以追溯到数万甚至数十万 年以前,从最初的与其它动物的交际系统类似 的哺乳动物式(mammalian)的原始语言 (protolanguage),到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 的解构,直到词汇语法层面进化成功,成为介 乎表达形式(即传统语言学所谓的符号或能指) 和内容(即一般所说的意义或所指)间的弹性 接面(an elastic interface),标志着现代意 义上的人类语言的进化成功。
语篇的优化是以上所讨论的各种机制共同作用 的结果。首先,通过语法隐喻的凝聚机制,某 些表达形式被确定为术语,甚至成为人们耳熟 能详的日常用语;这一发展过程是语言发展的 “非隐喻化”过程。语法隐喻的这一特征对于 语篇优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剔除许多累赘的词汇, 使得语篇显得紧凑,内涵却更为丰富。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与意义进化论
种属进化(phylogenesis)和个体进化 (ontogenesis)概念是韩礼德等人借用自生 物进化学研究领域的两个概念,逻辑进化 (logogenesis)一词则是韩礼德独创的。如 果从词源看,该词显然是logos和genesis两词 的融合;logos一般理解为理性或逻辑性,韩 礼德汲取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中关于逻辑 诉诸logos、人格诉诸ethos和情感诉诸 pathos的区分;结合韩礼德本人对该词的解释, 将logogenesis理解成逻辑进化是比较贴切的。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doc 发表论文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doc  发表论文

从语法隐喻看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语言是构建人类经验的主要工具,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促使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隐喻式就是意义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隐喻的出现使语言更富有灵活性,使人类经验的重塑成为可能。

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作为功能语言学对隐喻理论的特有贡献让我们对隐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梳理了他本人的语言哲学思想。

本文旨在从分析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及其蕴含的语言哲学意义上看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

关键词:语法隐喻;韩礼德;语言哲学思想一、语法隐喻的提出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开始, 对隐喻的研究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了,对隐喻语言现象的分析,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传统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层面,并提出了词汇隐喻的概念。

Lakoff 和Johnson 则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对隐喻研究也予以关注, 他在《功能语法入门》一书的最后一章提出, 隐喻现象并不仅仅限于词汇层面, 也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 韩礼德从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入手,解释语言的“一致式”与“非一致式”表达,提出了语法隐喻概念。

对于这一术语,虽然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结合胡壮麟的观点和韩礼德有关语法隐喻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为语法范畴之间的转移,用另一语法领域(语法形式)来建构、表示某一语义,比如本应由动词词组表示动作、过程,却换用名词词组来表示,这就实现了语法范畴之间的跨越,也就是“语法隐喻”。

1.例子:A. The seven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B. They arrived at the seventh day对比之后我们就能发现A是语法隐喻,因为它实现了语法范畴之间的跨越,而B只是“一致”的表达形式。

2. 语法隐喻的理论基础2.1语法隐喻与语言层次思想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首先是与韩礼德不同于其他语言学理论的语言层次思想直接相关的3 韩礼德也受到了传统的语法理论的影响把语言系统应划分为音位、词汇语法和语义三层面。

《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系统功能研究》范文

《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系统功能研究》范文

《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系统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普及,英语商业广告已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对于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功能和特点,为广告设计和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语法隐喻的定义与分类语法隐喻是指在特定语境下,通过改变语言的语法结构,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和功能目的的语言现象。

在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主要包括名词化隐喻、动词化隐喻、小句从属关系等类型。

这些类型的语法隐喻能够突出产品的特点、增加广告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三、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功能1. 强调和突出产品特点英语商业广告中常见的语法隐喻通过强调和突出产品特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例如,使用名词化隐喻将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转化为名词短语,使产品特点更加突出。

2. 增强广告的吸引力语法隐喻能够使广告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广告的吸引力。

例如,通过动词化隐喻将产品的使用过程或效果描述为动态的过程,使受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 传递品牌价值英语商业广告中的语法隐喻能够传递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使用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将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四、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若干篇典型的英语商业广告文本,从语法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广告文本中广泛使用了名词化隐喻、动词化隐喻和小句从属关系等类型的语法隐喻。

这些语法隐喻的运用使得广告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传递了品牌的价值和形象。

五、结论通过对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法隐喻的系统功能研究,本文发现语法隐喻在广告传播和受众接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语法隐喻能够强调和突出产品特点、增强广告的吸引力、传递品牌价值等。

因此,在广告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法隐喻的运用,以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

语法隐喻主要理论概述

语法隐喻主要理论概述

语法隐喻主要理论概述摘要:由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韩礼德首先提出的“语法隐喻” 是对传统修辞意义上的隐喻的一种挑战。

本文从主要理论概述,对一些学者有关“语法隐喻”的论述进行梳理和归纳,旨在为对“语法隐喻”理论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胡壮麟在其论文《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中归纳出韩礼德有关语法隐喻的1985/1994模式。

下面让我们分别看一下韩礼德从功能角度出发将语法隐喻划分的两种主要类型: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1.概念语法隐喻:及物性系统中各种过程都可以隐喻化——从一个过程隐喻为另一个过程。

“随着不同过程之间的转换,各小句的功能成分(如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因子等)也可互相隐喻化。

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时又可以从一个形式(如短语和词类等)隐喻为另一个形式”(胡壮麟,2000:88)。

例如下面两个经典例子:(1)Mary saw something wonderful.(2)Mary came upon a wonderful sight.(Halliday, 2000: 344)。

(1)句是一致式的表达,see体现了一个心理过程,而(2)句则将心理过程隐喻为物质过程, 由“come upon”体现。

(3)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4)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 (Halliday,2000: 346)。

由(3)句到(4)句体现了物质过程“arrive”向心理过程“see”的隐喻式转化,同时各过程内的参与者和环境因素也发生了变化。

2.人际语法隐喻:语言的人际元功能由情态和语气实现,因此韩礼德将人际语法隐喻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

情态功能具有多种体现形式,不仅是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介词短语及相应的不同结构等都可体现情态意义。

我们把由非情态动词体现情态意义的表达看作情态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

其中,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尤为常见,它在构建科技英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指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表达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客观、专业。

在科技英语中,由于需要描述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尤为常见。

构建语义关系: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可以用来构建语义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施行手术”可以简洁地表达“做手术”的含义,使句子之间的更加紧密。

提升信息密度:名词化语法隐喻还可以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

通过将复杂的动作或状态抽象为名词,科技英语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例如,“执行任务”这个名词化短语可以简洁地表达“完成任务”的含义,大大提高了信息密度。

增强客观性: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增强科技英语的客观性。

通过将主观感受或动作转化为客观的名词,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提高表达效率: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使用名词化的短语可以减少冗余的表述,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进行实验”这个短语就比用“做实验”更加简洁高效。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语义关系、提升信息密度、增强客观性,还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对于科技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为译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语法隐喻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一、概述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

功能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词语修辞方式延伸至语法的隐喻方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

语法隐喻指概念在词汇语法层的隐喻化表达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一致式。

韩礼德主要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方面对语法隐喻进行了探讨[1]。

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及物性隐喻,即过程类型的转化。

人际语法隐喻涉及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的表达。

两种隐喻形式都广泛存在于语言中,并以变化的句法形式反映人类经验和概念结构,为语篇的建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文章重点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关于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将另行撰文论述。

二、人际语法隐喻语言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验和心理活动,还具有反映说话者身份、态度以及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功能。

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不是一一对应,除了一致式之外,人际语法隐喻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有效手段。

人际语法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两部分。

(一)情态隐喻情态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体现,还可以通过其他语言形式实现。

如例 1:(1)Probably that pudding never will be cooked.(2)I don't believe that pudding ever will be cooked.例 1(1)中的情态意义由副词 Probably 和 never 体现,是一致式的表达形式;而该情态意义在例1(2)中,由小句I don'tbelieve 体现,虽然该小句的语法成分齐全,但在功能上体现的是情态语义。

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相当于一个语气状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一情态意义,在语法层上形成一个隐喻结构。

[2]情态可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包括可能性和经常性,意态化包括义务和意愿。

韩礼德认为[1],情态意义的体现形式由情态取向决定。

语法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题报告

语法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题报告

语法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题报告
一、题目:语法隐喻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语法隐喻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形成的一种隐喻结构,其基本的
特点是将其他领域的隐喻结构引入到语法中,从而达到表达意义的目的。

语法隐喻不仅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有
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语法隐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的本质,
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语法隐喻的应用可以促
进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丰富了
他们的文化素养。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拟探讨语法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大学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语法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语法隐喻在英语语言中的应用;
3. 语法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 基于语法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题调研等方
式来探讨语法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深入探讨语法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同时,也能够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20/2017
2.2.1 Metaphor of Modality
情态隐喻
。 其中明确主观与明确客观是隐喻性的,他们主 要靠小句来表达。非明确主观与非明确客观是非隐 喻性的,它们一般由限定性的情态动词或副词来表 达。
2.2.1 Metaphor of Modality
(
1) I think Mary is ill.
9/20/2017
2.语法隐喻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deational metaphor概念隐喻
Halliday
Interpersonal metaphor人际隐喻 Textual metaphor语篇隐喻
Martin
9/20/2017
第七节 关于语法隐喻理论
Contents
1.语法隐喻的概念 1.1 词汇隐喻vs.语法隐喻 1.2 一致式和隐喻式 2.语法隐喻的分类 2.1 概念隐喻 2.2 人际隐喻 2.2.1情态隐喻 2.2.2 语气隐喻 2.3 语篇隐喻 3.对语法隐喻的批判
9/20/2017
1.语法隐喻的概念(Grammatical Metaphor)
9/20/2017
2.1 Ideation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2.2 Interpersonal metaphor人际隐喻
Metaphor of Modality 情态隐喻
Metaphor of Mood 语气隐喻
9/20/2017
2.2.1 Metaphor of Modality
• 语篇语法隐喻的优势在于:有助于篇章的紧密衔 接与连贯关联;有助于体现篇章的意图指向和文 体价值;有助于提高篇章的可接受性;有助于篇 章的情境再现。 • 韩礼德对语篇隐喻扔持保留态度。
9/20/2017
4.The Criticism of GM
根据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的理论假设,人类的思 维是单向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的。这也是韩礼 德一直只强调名词化而忽视动词化(verbalization)、 形容词化的原因。但是他对这种假设的经验主义 基础始终没有交代,难免使人们对他的语法隐喻 的理论根基产生怀疑。胡壮麟曾对韩礼德“无视 语法隐喻中动词化的客观存在”提出过批评。
9/20/2017
过程的转换(process transformation) • 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元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 )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胡壮麟,朱永生:2008) Holliday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 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 系过程;4)言语过程;5)行为过程;6)存在过程。 1a)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物质过程) 1b) 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心理过程) 2a)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物质过程)→ 2b)The past twenty years has witnessed great Changes in China.(心理过程)
情态隐喻
• 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会出现隐喻体现形式,决定每一种情态意 义如何体现的是情态的取向系统。 • 情态的取向分为4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非明 确客观。 1) I think Mary is ill. (明确主观,说话者明确对判断或断言负 责。) • (2) Mary must be ill. (非明确主观) • (3) It's likely that Mary is ill. (明确客观,说话者的断言似乎不 再是一个人的观点,从而隐藏了情态的来源。) • (4) Mary is probably ill.(非明确客观)
(explicit subjective) (明确主观,隐喻性,说话者明确 对判断或断言负责。)
(2) Mary must be ill. (implicit subjective) (非明确主观) (3) It's likely that Mary is ill.
(explicit objective) (明确客观,隐喻性,说话者的断言 似乎不再是一个人的观点,从而隐藏了情态的来源。)
9/20/2017
9/20/2017
9/20/2017
1.1 词汇隐喻 vs. 语法隐喻(The Difference between GM and LM)
韩礼德认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 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词汇隐喻(Literal Metephor)是词 汇层面的隐喻,将某一词语用来指称与之相似的事物。而 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是语法层面的隐喻, 用不同的表达形式(wording)表述客观世界中的同一事 物或现象。 E.g. Richard is a lion=Richard is brave. 词汇隐喻 a flood of protests Flood被比喻性的用来指称“多如潮水的抗议”,所以是一个 词汇隐喻。 Protests 是用名词来描述客观世界中的动态的现象,所以是 一个语法隐喻。
2.1 Ideation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韩礼德语法隐喻的重点在概念隐喻,而概 念语法隐喻的重点在名词化(nominalization)。 nominalization:名词化指说话者把本来可以用 动词结构或句子表达的内容用名词性成分表达。 a)The driver drove the bus too rapidly down the hill, so the brake failed. b)The driver's over—rapid downhill driving of the bus resulted in brake failure.
•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在他的《功能语法导论》 一书中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理论。
• Definition:
用一种语法手段代替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即定 义的一种语言现象。( The substitution of one grammatical class or structure for another. )同一语 言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些表达方式中, 除一种为适合表达(congruent wording)外,其余 为隐喻表达。 E.g. 特定语境中“—谁知道啊?”(我不知道。) “How could you say such a thing?”(You shouldn’t say such a thing. )
(4) Mary is probably ill. (implicit objective) (非明确客观)
2.2.2 Metaphor of Mood
9/20/2017
2.2.2 Metaphor of Mood
一般情况下体现陈述的是陈述语气,体现疑问的是疑 问语气,体现命令的是祈使语气。但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 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语气来体现,一种语气也 可以体现不同的言语功能。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种语法隐 喻向另一种语法隐喻的转移,即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个语 气域的转移,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语气隐喻。 e.g. 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表达命令: • (1) Pass me the tea pot. (祈使语气) • (2) I’d like you to pass me the teapot. (陈述语气) • (3) Can you pass me the tea pot ? (疑问语气)
9/20/2017
所谓语气比喻,指的是被选用的语气不是表达它 通常表达的意义,而是表达另一种意义。
9/20/
2.3 Textual Metaphor
语篇语法隐喻是指语法隐喻这种手段既可以通 过展开一个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篇的 工具。为此,他采用了隐喻性主位(metaphorical themes)和隐喻性新信息(metaphorical news)。 Theme主位: 已知的信息或至少在语境中是明确 的、说话者从它开始谈话的内容。 E.g.Between 1937 and 1945,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lmost doubled. The increase was faster than otherwise would have occurred. The momentum was maintained in the post-waryears. 9/20/2017
9/20/2017
1.2 一致式和隐喻式(Congruent Form and Metaphorical Form)
韩礼德把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句式成为“一致式”, 把隐喻化称为“隐喻式”。 E.g. congruent form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 Metaphorical form: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