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语篇功能探析

合集下载

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

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

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引言语法隐喻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通过比喻的方式揭示了语言结构背后隐藏的意义。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应用十分普遍。

名物化结构是指将动词或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的语言现象,在语篇中具有特殊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特点。

研究名物化结构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篇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闻报道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人们对新闻语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对于名物化结构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语篇功能的探析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语法隐喻理论的框架,探讨名物化结构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言特点和作用,为新闻报道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iscourse functions of nominalization structures in English newsrepo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ammar metaphor theory. Nominalization i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verbs, adjectives, or adverbs are converted into nouns, creating a more abstract and formal expression. In English news reporting, nominalization is frequently used to condense information, provide objectivity, and convey authority.1.3 研究意义名物化结构在语言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新闻报道语言学领域。

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对比研究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对比研究p 汤洁(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从隐喻性思维角度对比英汉名词化隐喻实现形式和语篇功能。

英语是综合语型语言,可通过多种方式添加词缀隐喻化为名词。

汉语属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汉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一致地体现过程或特性,隐喻地体现事物,它与英语的差别在于它从过程或特性转化为事物缺少形态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句法功能,词本身形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名词化隐喻不仅在英汉语篇中大量出现,而且都具有使语篇衔接、客观的功能关键词:名词化隐喻;表现形式;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5)03-0089-02收稿日期:2004-07-08作者简介:汤洁(1977)),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讲师。

名词化隐喻这一概念由Halliday 在80年代提出,是构建语法隐喻最强有力的手段,/是将过程(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形式为动词)和特性(其一致式为形容词)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

0(Halliday,2000)长期以来汉语中的名词化隐喻现象受到忽视,人们的思维还局限在汉语语法学界从语法角度所进行的/名物化0或/名词化0的讨论和争议中。

名词化隐喻在英语尤其是英语科技语篇中的普遍性及有效性已达成共识。

对于其在汉语中的存在性,朱永生、严世清在5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6(2000)一文中指出:/语法隐喻也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0,其中包括名词化隐喻现象。

但他们并未对汉语中的名词化隐喻现象进行讨论。

本文拟通过系统对比英汉语中名词化隐喻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语篇功能来说明英汉语中名词化隐喻现象的异同,并尝试从认知角度和句法结构角度来解释。

一、名词化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实现形式参照Quirk 等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 -lish Language 中对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化的分类,本文认为,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及其语篇功能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及其语篇功能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及其语篇功能在科技领域中,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在语篇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及其语篇功能。

一、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1.名词化的定义名词化是指将其他词类的词或短语转化为名词的过程。

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将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转化为名词,以满足特定语境的需要。

2.名词化的形式名词化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包括添加后缀、改变词类、使用专有名词等方式。

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

3.名词化的特点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具有一些特点,例如语言简洁、表达精准、适应复杂语境等。

通过名词化,科技英语得以简练、明快地表达专业概念和观念,适应了科技领域对语言的高度要求。

二、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的语篇功能1.增强语篇的逻辑连贯性名词化在科技英语的语篇中具有增强逻辑连贯性的功能。

通过将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化,科技英语得以建立起一套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语篇各部分之间紧密相连,表达更为精准和有条理。

2.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名词化还可以提高科技英语语篇的信息密度。

在科技领域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名词化可以将繁杂的信息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语篇的信息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和传达。

3.促进语篇的专业化表达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还可以促进语篇的专业化表达。

名词化使得科技英语更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能够满足专业领域对语言的精准表达需求,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专业知识的传播。

三、名词化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策略1.合理运用名词化后缀在科技英语中,合理运用名词化后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策略。

通过添加后缀形成名词化,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专业术语和概念,提高语篇的读者友好性。

2.灵活变换词类在名词化中,灵活变换词类是一种常见的应用策略。

通过将动词、形容词等转化为名词,可以满足科技英语对语言表达的多样化需求,使得语篇更加灵活多变。

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

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

语法隐喻理论下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探析
语法隐喻理论是认为语言是一种隐喻系统,言语中的名物化结构是语法隐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常常用来指代抽象概念、情感或观念,通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体,来增强描述的效果。

本文将从语法隐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英语新闻报道中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

名物化结构在英语新闻报道中被广泛运用,其一大功能是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比如在报道环境污染问题时,常常使用"the cancer of the earth"来指代环境污染,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直观生动,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名物化结构还可以为文章增添一些文学色彩,使报道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名物化结构还可以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用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印象的深刻。

通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体,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在报道社会问题时,常常使用"the lifeline of the community"来指代社区的重要性,"the face of poverty"来指代贫困的真实面貌,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更深入思考和关注。

名物化结构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丰富语言表达、抽象概念具体化、引起读者关注和印象深刻等多种语篇功能。

通过深入理解名物化结构的语篇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对新闻报道的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论英语名物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

论英语名物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

论英语名物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一、引言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将隐喻定义为“意义的表达变体”。

认为语法隐喻所体现的是一个概念在语法层可以有不同的体现方式: 一致式(congruent) 和非一致式(incongruent)也就是隐喻式,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根据语境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的需要,选择一致式或隐喻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谓“一致式”是指语义学与语法间存在着“自然”的关系,,动词体现过程,名词或名词词组体现参与者,形容词体现特性。

而“隐喻式”的表达方式就与事态的状况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但语法性状发生了变化,如动词或形容词化为名词,连词化为动词等。

Halliday认为语言表达的隐喻模式是所有成年人语篇的特征;隐喻除了由词汇隐喻实现,即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还可由语法隐喻实现。

语法隐喻指用某一语法形式代替另一语法形式,它包括语法结构的变化,也包括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相应词汇变化。

Halliday又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本文只讨论概念语法隐喻。

下面的两个句子均为概念语法隐喻的例子,a为一致式,b为隐喻式。

a. Two months after his mother died in1921,he and Clementine lost t heir daughter .She was t hree years old. They loved her .b. In 1921 , the death of his mother was followed two months later by the loss of his and Clementine’s beloved three -year old daughter .二、名物化隐喻的定义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名物化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

名物化在英语语篇,尤其是书面语篇中大量存在。

英语中的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英语中的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第卷第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42 Vol.14 No.2年月20046Journal of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 June 2004韩礼德在年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Halliday)1985专门讨论了语法隐喻的问题朱永生,。

韩礼德指出,(1994)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

同时,隐喻是意义的变体,而语言是隐喻表达的文化符号系统。

因此,隐喻并不局限于词语,也具体体现在语言的句法结构——语法里。

句法层面的隐喻被称为语法隐喻,如“:”和“The years saw the changes of the small city.The sixth”张维鼎,。

韩礼德day saw their arrival in Beijing(2002)认为语法隐喻主要见之于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且元功能是三分的,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法隐喻主要体现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由此可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而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

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的研究作为此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语篇中,研究语法隐喻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语篇。

概念语法隐喻与语法分析1概念语法隐喻是指人们在表达意义的时候,没有选择与现实相近的一致式语法结构,而选择曲折地反映显示情况的隐喻式语法结构。

概念语法隐喻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时、体、态的有意错位和名词化。

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与语篇类型密切相关。

时、体、态的有意错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用一般现在式表示过去的动作,并常常与以下三种语篇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标题或对人物、作品的评价,利用有意错位使(1)语篇具有生动的真实感觉。

例如:① General Secretary Meets American Delegation.② Dickens portrays the world in a realistic way.描绘客观规律、科学事实、客观存在或引用著作、(2)谚语、格言等直接引语。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

其中,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尤为常见,它在构建科技英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指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表达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客观、专业。

在科技英语中,由于需要描述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尤为常见。

构建语义关系: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可以用来构建语义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施行手术”可以简洁地表达“做手术”的含义,使句子之间的更加紧密。

提升信息密度:名词化语法隐喻还可以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

通过将复杂的动作或状态抽象为名词,科技英语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例如,“执行任务”这个名词化短语可以简洁地表达“完成任务”的含义,大大提高了信息密度。

增强客观性: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增强科技英语的客观性。

通过将主观感受或动作转化为客观的名词,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提高表达效率: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使用名词化的短语可以减少冗余的表述,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进行实验”这个短语就比用“做实验”更加简洁高效。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语义关系、提升信息密度、增强客观性,还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对于科技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为译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语法隐喻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在秋天,枫叶逐渐变得红艳艳的,它们在枝头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我们可以将这些红艳艳的枫叶名词化为“秋天的宝石”,这些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当风吹过时,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些飘落的枫叶动词化为“舞动的秋意”。

它们在风中轻盈地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美丽和忧伤。

年轻人在枫叶树下漫步,他们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追求着美好的梦想。

我们可以将这些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语法隐喻为“乘着秋风的翅膀”。

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自己的梦想,感受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在枫叶的飘落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唤。

这个呼唤引导着我们走向远方,去寻找那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将这个呼唤语法隐喻为“秋天的呼唤”。

它激发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秋天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诗意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枫叶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遐想。

通过名词化、动词化和语法隐喻的手法,我们可以将这些美丽和遐想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让我们一起跟随秋天的步伐,去追寻那些更加美好的梦想吧!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在汉语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和特征,还可以用来传达句子的语法和语义信息。

本文将探讨这些名词化标记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

"的”、“者”、 "所”和"之"都可以用来表示自指,即用来指代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

"的"用于形容词后面,将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例如:"者"主要用于动词后面,将动词转化为名词,例如:"所"主要用于动词前面,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成一个名词化的词语,例如:"之"主要用于形容词前面,与后面的形容词结合成一个名词化的词语,例如:“者”、"所”和"之"还可以用来表示转指,即用来指代其他的人或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8月 湘南学院学报 Aug.,2007 第28卷第4期 Journal of X iangnan University V ol.28N o.4收稿日期:2007-06-13作者简介:贺华锋(196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语篇功能探析贺华锋1,李世琴2(1.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湖南湘潭 411101;2.湘南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郴州 423000)摘 要:名词化是构成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

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通过大量实例,讨论名词化隐喻的类型及其附带的特征,探析名词化隐喻在语篇建构中的多种功能。

掌握好名词化隐喻对语篇的理解和应用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法隐喻;名词化;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7)04-0072-03 一、引言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最早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An 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 Grammar (《功能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提出。

此后,有关语法隐喻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系统由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三个层次构成,这三个层次之间依次是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

体现方式大致有两种:一致性和非一致性。

一致性指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自然关系,即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

非一致性指的是打破一致性的常规,体现语义和词汇语法范畴之间的非自然关系。

功能语言学将人类语言中的这种非一致式表达称为语法隐喻式表达(Halliday ,1994:342)。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中的名词化现象(朱永生,2004:232)。

本文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讨论和探析其类型特征以及对于语篇的建构功能。

二、名词化隐喻概念及其类型特征1.名词化隐喻概念名词化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

在语法隐喻中,名词化现象是指用名词来体现本来在一致性情况下由动词或形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这样,一致式小句中的“过程”或“特征”经过名词化就变成了事物(Halliday ,1994:352)。

Matthiessen (1995:670)进一步指出,除用“过程”或“特征”的名词化之外,小句的情态也可以被名词化。

他把名词化从概念语法隐喻扩展到了人际语法隐喻,拓展了名词化的范围。

名词化既可起到名词的作用,又可表达由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常伴有修辞成分或附加成分,构成短语,因此,句法上从词或词组到句子段落都可名词化处理,形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名词化短语。

2.名词化的类型及特征(1)“过程”名词化在语法和语义的一致式体现中,过程由动词体现,而在非一致式的语法隐喻表达中由名词来体现。

即将过程看作事物。

如:[1a ]The witness described the suspect in great de 2tail.[1b ]The witness gav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uspect.[2a ]Y ou can surely rectify this fault if y ou insert a slash at that time.[2b ]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 2tion of a slash.此两组例句中,a 句分别为语义和语法间的一致・27・式表达,b句为相应的名词隐喻表达。

[1a]中describe 这一物质过程在[1b]中由名词description来体现。

过程是小句的中心成分,其他成分的确立依赖于和过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名词化后,其他成分无疑会受到影响。

如[1a]中的参与者the suspect和环境成分in great detail在名词化后的[1b]中变成了名词description的修饰语。

而[2a]中的动作执行者y ou和环境成分surely,at that time在相应的[2b]中被丢失。

(2)“特征”名词化在一致式句式中,事物的特征由形容词表达,而在名词化隐喻式表达中事物的特征由名词来承担。

即发话人将特征看作事物。

如:[3a]They were absent2minded in class and the teach2 er disliked them.[3b]The teacher disliked their absent2mindedness in class.[4a]They ceased to be hostile toward each other and became g ood friends.[4b]They ceased the hostility toward each other and became g ood friends.上例中,a组的形容词absent2minded和hostile分别被名词化成absent2mindedness和hostility,原句的某些成分因名词化有所改变。

由特征转化的名词ab2 sent2mindedness和hostile在b句中直接变成参与者, [3a]中带有特征的载体they在[3b]中变成了参与者absent2mindedness的修饰成分。

(3)“情态意义”名词化Mattthiseen指出,除通常的由动词体现的“过程”名词化,形容词体现的“特征”名词化之外,小句的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也可名词化,这类现象属韩礼德所说的人际隐喻范畴,这样,名词化的范围由概念语法隐喻扩张到人际语法隐喻。

如:[5a]Y ou must finish it today.[5b]It’s y our responsibility to finish it today.[6a]Mary probably knows.[6b]There is a probabi litythat Mary knows.人际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情态成分可表明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也可表现某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主客观取向又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样就形成四种情态取向。

但是,情态动词或副词通常具有口语的特点和非正式的风格,相应的名词化则引起小句的情态取向变为明确客观。

因此,情态意义名词化并非任意,而是满足交际者表达其明确客观情态的特殊需要(王薇,2005)。

三、名词化隐喻的语篇功能根据Halliday的观点,过程、特征或情态的名词化保持了原来的一致式意义,却增添了作为“事物”的隐喻式意义。

具有双重意义的名词化隐喻大量出现在成人书面语篇中。

正如上述名词化类型及其附带的特征一样,名词化隐喻会引起小句内部语义结构,小句之外的语篇语式的变化。

双重语义特征和所引起的相应的句内句外变化使得名词化隐喻对于语篇和语体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正式化功能名词化使原先的小句被“打包”成名词性词组,若干个小句被“打包”成一个小句,语篇的句数减少,但每句的信息量却相对增大(朱永生,1994)。

隐喻化后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经过这样的“级转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双重语义特征使其深层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这种概括和浓缩功能使得语篇中语言精炼简洁,意义丰富,抽象性高,书面化强。

如:[7a]Because the availabl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is limited,there is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radio com2 munication industry.[7b]The limitation of the availabl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caus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radio communi2 cation industry.[8a]A fter we used this Z ipo Lighter for20years,the only thing we had fixed on it was the hinge[8b]A fter20years of daily use,the only thing we had fixed on this Z ipo Lighter was the hinge.此组例中,所含信息量相同,长度却迥异。

[7b]将原来的分句“打包”,隐喻化成以limitation为实体的名词词组,简化原来的复合句为一个简单句。

根据Halliday的信息密度计算方法(信息密度指数=独立信息词汇数量÷小句数量),[7a]信息密度指数为6,而名词化后的[7b]指数为12,为[7a]一致式表达的2倍。

可见,名词化隐喻能以较少的语言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提高语篇信息密度,这正是正式语体的一大特点。

[8b]是一个含有嵌入句的小句,介词加名词词组构成介词短语来表示环境成分,句子结构十分紧凑。

如果改成[8a],其一致式则由小句变成从属关系的小句复合体,结构相对复杂、拖沓。

2.客观化功能一致式表达中,动词体现过程,通常有其参与者,附带环境成分。

名词隐喻化后,原过程的参与者常被・37・省略,有掩盖或模糊施事的功能,语篇由此显得更客观。

如:[9a]I f y ou expose the item for long,it will rapidly deteriorate.[9b]Prolonged exposure will result in rapid deteriora2 tion.[10a]An im 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can be ef2 fected by 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10b]We can im 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名词化后的[9b],省去了主观性较强的过程参与者,语义表达得更客观、真实。

[10a]使用动词im2 prove和use的名词化隐喻形式,将其一致式过程的参与者省去,使表达理性化,而[10b]的一致式则含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情态意义的名词化能降低句中人际功能的发挥,使语篇减少主观性,强调行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上文中所列举的[2a]和[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