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品质异常纠正措施要求

合集下载

品质异常处理规定

品质异常处理规定

品质异常处理规定1.目的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发现的制程品质异常能够立即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映,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分析和处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拉线生产过程中品质异常的处理。

3.定义无4.职责4.1 品质部:4.1.1品质异常的发现与报告(必要时,其他部门也可提出);4.1.2异常原因分析部门(必要时,技术部协助予以分析);4.1.3主导现场小组讨论解决制程异常问题,并做全程跟踪;4.1.4改善成效之追踪及稽核。

4.2生产部:4.2.1 改善措施的填写与实际改善工作的执行。

4.2.2 协助现场小组解决制程异常问题;4.2.3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方案(纠正预防改善措施)的提出及标准化确定。

4.3 技术部:4.3.1 相关品质异常原因的分析;4.3.2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方案(纠正预防改善措施)的提出及标准化确定。

4.4 设备组:4.4.1 相关品质异常原因的分析;4.4.2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方案(纠正预防改善措施)的提出及标准化确定。

4.5 采购部:4.5.1 相关来料品质异常原因的分析;4.5.2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方案(纠正预防改善措施)的提出及标准化确定。

4.6 PMC部:4.6.1 相关品质异常原因的分析;4.6.2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方案(纠正预防改善措施)的提出及标准化确定。

5. 规定内容5.1 制程品质异常处理流程见附件。

5.2 制程品质异常的发现与报告:5.2.1在制程中出现下述品质不良问题,应开出《品质异常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5.2.1.1来料不良(物料缺陷);5.2.1.2制程中发生混料;5.2.1.3 制程中发生生产质量事故5.2.1.4生产员工违反工艺标准5.2.1.5生产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5.2.1.6生产员工未经培训上岗5.2.1.7生产现场物料摆放混乱、5S不佳5.2.1.8产品标识不清或无标识5.2.1.9设备达不到工作指标或工艺标准5.2.1.10设备达不到工作指标或工艺标准 5.2.1.1IIPQ C要求整改而未整改。

质量(品质)异常处理方法+品质(质量)异常处理流程及要求

质量(品质)异常处理方法+品质(质量)异常处理流程及要求

质量(品质)异常处理方法+品质(质量)异常处理流程及要求第一篇、质量异常处理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虽然有详细的生产说明书作为参考,但还是会经常发生产品质量异常的现象,而且它对生产效率及质量的影响极大。

一线班组长对产品质量异常进行及时有效的确认、分析、处理和追查,是提升班组生产效率、生产良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产品质量异常处理呢?一、确认发生质量异常的产品确定发生质量异常产品的步骤主要有三步:首先,要分析不良类型;其次,要分析不良程度;最后,清点问题岗位的不良品数量。

1、分析不良类型外观不良,根据具体的不良部位判断是哪个工位出了问题。

性能不良,就拆开产品进行全面检查,查找原因。

尺寸不良,就需对设备和操作进行全面分析,查出不良原因。

2、分析质量异常产品的不良程度如果轻微不良,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班组长可以安排技术好的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处理,维修好了进入下一个工序或入库。

如果维修不好,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班组长就要安排材料人员申请报废了。

如果一开始就确认产品严重不良,根本不属于可维修范围,这时,可以直接申请报废。

如果出现的不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班组长无法确定产品不良的程度,就有必要暂时停止生产线的生产,并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等待领导下达处理意见,这样就能避免不良品数量的增多。

3、清点问题岗位的不良品数量当不良类型和不良程度都确定后,还要清点问题岗位的不良品数量,如果某个工位连续出现五个甚至更多的不良品,就要暂停生产,查明原因。

如果不良品是断断续续出现的,可以边分析边生产。

二、根据质量异常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质量异常产品,就需要根据实际原因,做好相应的处理。

那造成质量异常一般都有哪些原因,又该如何处理呢?对质量异常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1、工艺文件问题。

首先要确认生产工艺文件是否正确,一般产品质量异常是工艺文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它是一个标准性的参考文件,一旦有问题,那就是非常大的问题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刚开始投产或者工艺变更后,而大批量生产的时候,是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

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标准管理规程

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标准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管理制度,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内容1 定义1.1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s,CA)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1.2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s,PA)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2 职责2.1 质量管理部为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

2.1.1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以及纠正措施的制订、实施、检查、评审等管理活动;2.1.2 根据产品质量的异常波动,组织有关部门对潜在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评价预防措施的可行性,评估预防措施的适宜性和合理性以及督促预防措施的实施。

2.1.3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中的不合格项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检查、评审等管理活动;2.1.4 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记录的整理归档。

2.2 工程设备部负责工艺设备和公用工程方面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检查,并参与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评审。

2.3 生产部及相关责任部门参与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 管理流程4 管理内容与要求4.1 通过用户调查、用户投诉、产品召回、公司内部自检、外部审计、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检验的结果、工艺性能和质量检测趋势分析等进行调查来识别不合格和潜在质量风险,并予以确认。

4.2 原因调查和分析4.2.1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缺陷发生部门必须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

◆用户质量投诉或同一不良质量因素再次出现时;◆因产品有不良事件或有缺陷或怀疑有缺陷而需从市场召回时;◆生产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自检过程中或外部检查出现不合格项(包括法律、法规要求)时;◆质量改进会议决定更改工艺或更改设备、设施、仪器、检验方法时;◆产品质量回顾发现不良趋势时;◆留样观察或持续稳定性考察发现产品的不良趋势或出现明显变化时;◆环境测试、制药用水检验或其它常规检验发现有不良趋势或不合格时;◆生产过程中出现仪器、仪表或设备不符合要求(失效损坏、调整维修)且影响产品质量时;◆同一供方或同一物料,检验结果不合格时;◆生产环境出现污染事故时。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茶业有限公司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茶业有限公司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一、不合格品纠正措施
1、相关人员接到投诉或抱怨通知后,应会同其他人员认真分析研究,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制订纠正措施,由厂长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配合实施。

2、在平时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产品,审核员把不符合报告交给厂长,由厂长进行分析并确定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要求处理单”交给责任部门。

3、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应提交厂长评审。

二、不合格品的预防
1、每季度办公室主任对客户意见及其反馈信息应收集整理,经分析后发现存在(潜在)的不合格隐患。

2、数据分析的输出,历次顾客满意程序调查的结果。

3、过程状态分析与趋势,过程不合格隐患。

4、经验证,效果不明显的预防措施要重新
组织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不合格产品的定义:首先,确定何为不合格产品。

这可以依据产品的规范、客户需求和公司内部标准来制定。

2.不合格品的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来防止其进一步分发或使用。

可以采取退货、报废、修复或再次加工等措施。

3.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对于每一次发现的不合格品,都应该记录相关信息,如不合格数量、日期、原因等。

这些记录将帮助公司了解问题的频率、性质和原因,以便于采取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应该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这可以通过使用品质控制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5W1H(谁、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如何)等方法来完成。

5.纠正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修订工艺流程、采购更好的原材料、培训员工等。

纠正措施应该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6.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应该及时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可以进行试验、测量、观察等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7.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除了纠正措施,还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例如,可以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等。

8.不合格品控制文件的更新:不合格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都应该及时记录,更新相应的产品和质量控制文件。

这可以保持公司信息的准确性,并为以后的参考提供依据。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步骤。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产品特点,可以对该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但无论如何,该程序应该是全面、系统和可操作的,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质量。

品质异常处理规程

品质异常处理规程

精心整理品质异常处理流程1.目的为了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使重大品质异常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防止相同的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品质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制程控制。

3.名词释义4.4.14.25.5.15.2.4.1出现上表中需要停机时,QC直接下达停机指令,即上述表中所致A类问题,员工/主操/领班应主动停机。

5.2.4.2出现需要停机时,QC直接下达停机指令,相关部门不执行的,QC领班跟进处理。

即上升为B类问题。

5.2.4.3出现需要停机时,QC及QC领班先后要求停机,相关部门仍不执行的,及时反馈到检验科长,由检验科长跟进处理,即上述的C类问题。

5.2.5纠正行动5.2.5.1责任部门收到《品质异常反馈单》后,应立即组织改善,对品质异常问题进行改进。

5.2.5.2停机后,QC领班、生产领班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事发现场,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5.2.5.3责任人负责填写反馈单的纠正行动、问题发生的原因,生产领班或部门主管负责改善对策及问题品的处理方式。

并将此单交还给QC领班。

5.2.5.4QC领班收到回复的反馈单后,交QC做首检,只有首检合格且《品质异常反馈单》填写完整后,并至少经QC领班确认后方可开机。

5.2.6反馈单的填写5.2.6.1 A类问题由QC填写;B类QC领班填写;C类问题由检验科长填写。

并注明品质异常原因,及发现问题的产品名称,生产工序,发生时间,生产设备等。

5.2.6.2同一条生产线连续两次出现同一问题,在第二次开单时应在《品质异常反馈单》的原因分析栏中注明。

5.2.6.3QC5.2.7效果跟进5.2.7.15.2.7.24.5.7.35.3问题品处理5.3.1发出《品质异常反馈单》后,QC品质异常前至上次QC5.3.25.3.3送销售部门的批准。

66.1当出现元/次,并承担产生不良品返工或降等的责任。

6.2当出现50~100元/次,并承担产生不良品返工或降等的责任。

品质异常处理办法

品质异常处理办法

品质异常处理办法1.品质异常处理原则1.1 异常的判定严格依据检验标准签样执行,超规格产品不可私自放行。

1.2 异常必须及时处理,必要时逐级上报处理。

1.3 异常物料须及时标示,隔离并追溯。

1.4 及时追踪异常结果,依据PDCA和特裁单等方案执行1.5 非特殊异常处理以不影响生产线生产和出货时间为原则。

2.异常处理的一般流程2.1 异常确认:2.1.1不良资讯和样品的收集(不良总数、不良比例、发现不良的时间/位置、产品料号/生产日期、批次)。

2.1.2 依据检验标准和签样,结合实配结果判定不良是否属实。

2.1.3 不良品及嫌疑品的追溯标示和隔离。

2.1.4 依据不良比例和不良类别决定是否开单处理。

2.2 原因分析及对策拟定:2.2.1 异常属实则需分析异常产出和流出原因。

2.2.2 判定异常责任单位(本制程,前制程,供应商,工程单位,客户)2.2.3 责任单位提出临时及长期改善对策(包括所有不良嫌疑品处理,不良改善对策)2.3 异常物料处理:2.3.1 依据会议决议,异常单,主管认可的其他处理意见对不良品级嫌疑品进行特裁重工或报废处理。

2.3.2 异常品处理监督执行。

2.4 改善对策执行及确认:2.4.1 确认责任单位改善对策是否予以严格执行并标准化。

2.4.2 确认改善对策执行后异常改善效果。

2.4.3 效果OK则结案,效果不佳则需责任单位重新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对策。

3.异常处理过程QC工作要项3.1 发现异常:3.1.1 异常主要分为产品异常和制程异常产品异常常指产品各特性(外观,尺寸等)超出管控标准(IS签样)制程异常主要是制程要素不符合管控要求(人,机,料,法,环)3.1.2 日常产品检验和制程稽核过程中发现以上异常状况须将异常详细信息予以记录,包含但不限于发现时间,地点,生产日期,批次,数量,比例)。

3.2 确认异常:3.2.1 异常确认前必须详细了解产品的判定标准和签样要求。

3.2.2 有必要重新测量和送检的予以重新检测。

质量异常反馈流程

质量异常反馈流程

編號:2014-1028-01
製造 品管
2011-3-2 **
異常情形描述: 2011/3/1時品管**在檢驗3#生產321616-A時發現有毛邊不良,批號為:1030105323,檢驗確認毛
邊過大NG,經對上下批追蹤確認,發現上兩個時間段都有此不良,批號分別 為:1030100323,1022808323.連續三批都有毛邊不良,而我們量測員未發現,也未做標識隔離,不良可 能會流出,造成客戶投訴,故請A班顀分析,並於3日內回覆有效的改裝對策.
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制定或修改工作规程、检查规程 及其它有关规章制度
3. 戴明循环的优点: • 适用于日常管理,且同时适用于个体管理与团队管
理; • 戴明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 适用于项目管理; • 有助于持续改进提高; • 有助于供应商管理; • 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 • 有助于新产品开发管理; • 有助于流程测试管理。
异常
品 报废
挑选
特采
3.异常品标签:
三. 责任判定原则
1 用事实说话 在描述中尽量不要出现:“我认为…….”、
“我觉得……”等带有主观性色彩的词语,多 采用客观的方法来进行描述,如“拍图片” 、“保留样品”等等。
2 用数据说话
在分析过程中,多采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以避免文字性描述带来分歧。
3 提供完整分析过程
五. 问题讨论
Q1:产品验证如何操作? Q2:碰到有争议的问题如何处理?
核心价值观
客户第一、阳光沟通、团队协作 拥抱变化、学习成长
行为准则 团尊勇队重气、、行简反为单馈准、、重认则用真、、检责查任、并行
尊重、简单、重用、检查、并行 勇气、反馈、认真、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