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

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

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
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日益多样化和丰富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更加自由和开放,具有以下几点显著特征。

首先,现代诗歌注重语言的质感和节奏感。

诗人们常常通过精准的词语选择和鲜明的节奏感来营造独特的语言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张力。

其次,现代诗歌倾向于采用生活化和日常化的语言。

诗人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思想,这种直接而贴近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和共鸣力。

另外,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韵律诗和自由诗之外,现代诗歌还探索了诸如散文诗、视觉诗等新的表现形式。

这些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诗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此外,现代诗歌还注重语言的象征性和多义性。

诗人们常常通过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诗歌的意蕴和层次,使诗歌既具有直观的意义,又充满了深层的思考和解读空间。

总之,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不断演变和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

通过语言的质感、日常化的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象征性的修辞手法,现代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性化创作风格,也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文化变迁。

现代诗歌创作中的语言与意象

现代诗歌创作中的语言与意象

现代诗歌创作中的语言与意象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运用和意象的塑造,传达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语言和意象的运用成为了诗人们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语言和意象两个方面探讨现代诗歌创作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语言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代诗歌摒弃了古典诗歌中的形式限制,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度的表达。

因此,现代诗歌的语言更加自由、多样化。

诗人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技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诗人可以使用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意象。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可以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丰富的联想和感受。

比如,诗人可以用“流淌的岁月”来比喻时间的流逝,用“飞翔的鸟儿”来比喻自由和梦想。

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让诗歌更加生动、鲜活,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另外,现代诗歌还注重语言的音韵和节奏的运用。

诗歌是一种音乐性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音韵和节奏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诗人可以通过押韵、重复、抒情调等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比如,诗人可以运用押韵的方式,使诗句的音韵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而通过使用重复的手法,诗人可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和力度,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

除了语言的运用,现代诗歌的意象也是诗人表达自我的重要手段。

意象是指通过具象的形象和符号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在现代诗歌中,诗人们常常通过意象的塑造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意象可以是自然界的景物,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选择和描绘,诗人可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比如,诗人可以用“夜空中的繁星”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用“落叶飘零”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这些意象让诗歌更加具体、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意象还可以是一种象征或隐喻。

通过对象征和隐喻的使用,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符号,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诗意表达: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

诗意表达: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

诗意表达: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感知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诗意之美。

本文将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以及对读者的触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现代诗歌以其简洁、深沉、富有音乐感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而著称。

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限制,以自由的形式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歌的语言通常充满意象、隐喻和比喻,通过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意氛围。

二、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1.抽象与具象并存现代诗歌常常以抽象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抽象的形象和词汇来传达诗人对于生活、人性、社会等主题的理解。

同时,配合具象的描写,诗歌中的形象更具张力和感染力,更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2.意象的堆砌现代诗歌的语言表达常常以意象的堆砌为特点。

诗人通过大量使用意象,将普通的事物与抽象的情感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感受。

这种意象的堆砌往往使诗歌富有层次感和穿透力,能够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3.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更加自由。

诗人可以通过变换句子长度、使用内韵和对仗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为诗歌注入了一种舒缓和抚慰的力量,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诗歌的美妙。

三、现代诗歌对读者的触动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在于诗人创造出的精湛词句,更在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对读者的触动。

现代诗歌以其抒发情感和传达思想的力量,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当读者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考到诗歌所探讨的主题时,会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启迪。

四、结语现代诗歌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诗意之美,成为文学艺术中的瑰宝。

它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以及对读者的触动都使得现代诗歌在当代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珍视并欣赏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体验其中的诗意,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与传统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和审美风格,引起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与探索。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特点,并介绍一些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 自由的形式:与传统诗歌的固定形式相比,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

它不受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具个性化和多样性。

2. 独特的语言表达:现代诗歌运用大量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各种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诗歌的意境更富有感染力。

同时,现代诗歌还常常使用白描手法,通过精炼而直接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和形象。

3. 唤起思考与共鸣:现代诗歌强调情感的内化和个人体验的表达,通过诗人个人对内心世界的独特诠释,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现代诗歌通过自由而富有联想性的表达方式,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4. 多样性与包容性:现代诗歌在题材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

它不受传统的限制,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和情感,包括爱情、社会、自然等广泛的内容。

同时,现代诗歌也接纳和吸纳了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如音乐、绘画等,使其表达更加丰富多元。

二、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1. 了解诗歌的背景:在鉴赏现代诗歌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2. 理解语言和修辞手法:现代诗歌常常采用较为抽象和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读者在鉴赏时需要通过理解诗句中的隐含信息和修辞手法,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注重整体感受:现代诗歌注重整体的意境和形象,读者应该注重整体的感受而不仅仅关注诗句的字面意义。

通过诗歌的音韵、节奏和意象的共鸣,得以领悟诗歌更深层次的内涵。

4. 多角度思考和解读:现代诗歌常常存在多重解读和意义的可能性,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给予诗歌不同的解释和诠释。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抒情性:诗歌通常以情感表达为主,通过优美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2. 音乐性:诗歌通常具有音乐美感,其语言韵律、节奏感等都与音乐有关,使得诗歌能够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3. 形象性: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性,能够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和塑造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使得诗歌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4. 精练性:诗歌通常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不冗长,能够以最精炼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含蓄性:诗歌的表达通常含蓄而不直白,往往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通过想象和感悟来领会诗歌的内涵。

6. 多样性: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和题材,包括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

7. 创新性: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创新性,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和限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新的启示和感受。

以上是诗歌的一些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诗歌能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现代诗歌解读与分析

现代诗歌解读与分析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现代诗歌的语言 特点:简洁、明 快、形象、生动
诗歌中的修辞手 法: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等
诗歌中的象征手 法:通过具体的 事物来表达抽象 的情感或思想
诗歌中的节奏和 韵律:通过音节、 音调和押韵来表 现诗歌的音乐美 和节奏感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意象主义:通过意象来表达 思想感情
现代诗歌的节奏韵律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和变化多端的特点
表现手法
象征主义:通过象征 和隐喻来表达思想感

蒙太奇:通过镜头的 剪辑和组合来表现主
题和情感
意识流:通过内心独 白和梦境来展现人物
的心理活动
超现实主义:通过荒 诞和夸张的手法来表 现现实和梦境的界限
2
现代诗歌的主题
象征主义:通过象征来表达 思想感情
超现实主义:通过超现实来 表达思想感情
意识流:通过意识流来表达 思想感情
5
现代诗歌的影响与 价值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诗歌打破了传统诗歌 的格律和形式,使诗歌更
加自由和多样化。
现代诗歌的语言更加简洁、 明快,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现代诗歌的主题更加广泛, 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
创新文化:现代 诗歌通过创新语 言和形式,丰富 文化内涵,推动 文化创新和发展。
教育价值:现代 诗歌通过传递正 能量,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青少年进行思 想教育和价值观 引导。
对读者心灵的启迪
现代诗歌的语言 魅力:简洁明了, 易于理解
现代诗歌的情感 表达:丰富多样, 深入人心
现代诗歌的思想 内涵:深刻独特 ,引发思考
现代诗歌在全球 化背景下的创新 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推广

分析现代诗之诗歌凝练的语言

分析现代诗之诗歌凝练的语言

分析现代诗之诗歌凝练的语言作者:翁文娟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2年第16期【阅读目标】诗歌以其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凝练是诗歌语言普遍的特点。

因此,学习现代诗歌需特别注意语言的凝练性。

初一学生在阅读现代诗歌时需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现代诗的主要特点,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

2.简单了解作者的遣词习惯及其创作背景,赏析作者的创作特色。

3.感知诗歌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味关键词的深层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概念阐释】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语言的凝练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词句,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

即要求诗意呈现内敛和含蓄,诗人的情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现代诗歌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形式自由,不限行数、节数、字数,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

2.讲究声韵,但较为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

3.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含蓄而具跳跃性,往往由诗人的才气驾驭而成。

4.诗歌情感强烈,充斥时代气息和诗人的性格特征。

【阅读指导】诗歌的考查其实主要是侧重于理解能力,即对关键字词句的把握,这是由诗歌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先读懂其高度凝练的关键词、重点句着手:1.反复读诗,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读是诗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即使是非常含蓄的语言,读的多了也能悟出其中多半的意思。

读诗时,可采取有声读或无声读。

有声读,要求读对字音,读顺句子,读准节奏,怎样断句是理解诗句的一个重要检测。

无声读时要把一些暂时不够理解的词句标注出来。

2.关注标题,理清关系。

标题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也不能忽视。

将题意灌入诗歌主体,在梳理主体时有意识地关注标题大意,二者两相渗透有助于诗歌的整体理解。

3.重点攻克关键字词句。

诗歌讲究炼字炼句,将丰富的含义通过有限的字或词表达。

因此,读懂诗中的某个关键词句可能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现代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现代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现代诗歌的特点有哪些现代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现代诗歌的特点有哪些“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的含义: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自由,绝对的自由,这是其他体裁不能比的一个优势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

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

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

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

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

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诗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必然离不开这个外壳。

下面是关于现代诗歌的语言特征,欢迎阅读:一、关于变异性韦勒克、沃伦说:“诗是一种强加给日常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

”诗没有现成的媒介,需从其它语言那里借用媒介。

“‘借’就是‘破坏’。

没有‘破坏’诗就寻觅不到自己的媒介。

”[1](p38)“借”的结果就使得语言的内涵发生了变异,从而也增加了语言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这种变异主要是通过“破坏”词义和“破坏”语法来实现的。

我是如此为疼痛所烧炼/我渴,我渴,我渴得必须咬破自己的皮肉/狂饮在动脉中涌流的自己的鲜血!——阿垅《琴的献祭》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海子《麦地》春天,十个海子低低的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海子《春天,十个海子》“疼痛”、“烧炼”、“渴”、“洗”、“劈开的疼痛”……这些词语的意义已遭“破坏”。

它们,连同与它们相组合的诗歌语言,其指称表意功能已经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语言的意味。

它们主要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叙述,而是对内心世界的呈现。

《琴的献祭》中的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新生、渴望巨变的强烈心情;《麦地》中的“洗”字虽尚有些许原义,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对于“麦浪”是“擦”的意义;对于“月光”则有“渡”的含义,同时反映出丰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和他们在割麦时的愉快心情。

类似的例子很多。

如臧克家《场园上的夏夜》:“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闷热”本为肤体觉,但因为“斜挂”而转移为视觉;陈敬容《野火》:“我要采撷所有/春天的香气”——“香气”本来是嗅觉,也因为“采撷”而转化为视觉。

遭到“破坏”的语言,其交际功能已经退化到最低限度,而抒情功能则发展到最大限度。

凭借诗中前后语言的反射,日常语言就披上了诗的色彩,蕴涵了诗的韵味,变成了诗的语言。

通常,书面语言是要遵循语法的(包括诗以外的其它文学语言),但诗常常违“法”,它在词义的搭配、词语的顺序等方面常常破“格”,以造成一种突兀、奇特的效果。

“破坏”的结果,产生了特殊的语言,中国人称为“诗家语”,西方人叫做“poetic diction”。

诗是语言的超常结构,语言在诗中的地位远比在散文中重要。

瓦莱利有个形象的比喻:散文如同走路,而诗则好比跳舞。

走路只看中结果,不看中手段;跳舞则需要遵循舞步,而且其本身就是目的。

“语言既是诗的手段,又是诗的目的。

它本身就是诗歌读者的主要鉴赏内容。

”[1](p41)因此,它必须变异,以求得其独具意味的个性与存在形态。

正如别林斯基在《弗拉季米尔·别涅季克托夫诗集》中所言:“朴素的语言不是诗歌的独一无二的确实标志;但是精致的句法却永远是缺乏诗意的可靠标志。

”干枯/在回忆/荒凉/站起——田间《中国,农村的故事》现在又到了灯亮的时候/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卞之琳《记录》边城。

夜从城楼跳将下来/踯躅原野。

——昌耀《边城》以上诗歌都存在着词义搭配“不当”的问题。

然而这正是“诗味”存在的地方。

田间最喜欢违“法”,时人对此予以批评和嘲笑,胡风却对他的努力给予了热情的肯定,说:“田间君是创造自由诗体的最勇敢的一人”,他“勇猛地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从许多自名为诗的表现方法底庸俗性脱出了”,他的“词汇和句法含有野生的健康色泽。

”[2](p407—408)《中国,农村的故事》中“干枯”、“荒凉”的名词化(它们还能够“回忆”和“站起”),既节省了语言,又拓宽了诗的表现空间,增添了诗意的流动美,暗示出受压迫者在反思,甚至要反抗;《记录》中的“朦胧”充当了“喝”的宾语,照常规的说法,显然是词语搭配不当。

然而它却写活了灯亮之后整个街道弥漫的朦胧,突出朦胧的质感;《边城》中的“踯躅”是徘徊之意,按理不能带宾语,从语法上讲,“踯躅原野”应为“在原野上踯躅”。

然而倘若如此,“夜”从城楼上“跳将下来”的动态感、弥散开来的流动美以及其中蕴涵的神秘与蒙胧则就大打折扣。

通过词序的颠倒以造成句子成分的错位,也是现代诗人常用的技法。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或情绪,有时也是为了诗的节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苏苏是痴心的女子,/像一朵野蔷薇,她的风姿。

——徐志摩《苏苏》草原/叛逆的歌着/在北方——田间的《牧场》她笑/她笑着/在中国——田间《史沫特莱和我们在一起》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知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余光中《寻李白》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余光中的《当我死时》,更是语法不全,多处违“法”。

但如果把它的语法补齐了,将其中的“毛病”修正了,那么,整首诗歌也就没有多少诗味了(尤其是上半部分)。

二、关于写意性诗歌本质上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

它的语言不求科学、准确,但求形象、生动,不求客观描绘,但求主观写意。

即使是写实性颇强的诗歌,在叙写形象时,其语言也带有很浓的主观性。

这种主观性就是写意性。

它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求表情达意的传神。

它的语言是要经过感情的浸泡和发酵的。

初期白话诗,胶着于白描和写实,但求清楚无误,少有写意抒情,因而是蹩脚的诗。

初期白话诗之后,诗人们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以增强诗的“诗味”。

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运用想象、比喻、通感等艺术手段,强化诗的写意性。

这一办法大幅度提高了自由诗的艺术质量和审美感染力。

新诗史上写意的例子很多,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一阵锣鼓声里/斜阳渐黄过山去——林庚《年里》日头坠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臧克家《难民》肩上一片月,两袖稻花香——严阵《丰收序曲》四月的黄昏/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峡谷低回/在天空游移——舒婷《四月的黄昏》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写日本少女的温柔,光写“一低头”的具体动作还难以表达诗人心中“温柔”的味道,他便借了外力,用了一个比喻,将少女的情态具象化了。

但这种具象化并不是写实性的,而是写意性的,我们仍不知少女的温柔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水莲花的娇羞到底怎样温柔我们也不得而知。

但它很美。

这是写意的功劳;林庚的《年里》,脱胎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过”字使“黄”转化为动词,具有了动态感。

这一动态化的语言,就将日落时分村野的景象同诗人的主观感受消融在一起了,并将诗人因夕阳的渐落而生发的惆怅也暗示了出来;臧克家的《难民》,后一句原为“黄昏里扇着归鸦的翅膀”,后又改为“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总觉不妥,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定为“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溶尽”一词,不但勾勒了古镇由暮入夜的过程,也暗示出无家可归的难民的心情越来越暗淡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便实现了“景”与“人”的交融,增添了诗的感染力;严阵的《丰收序曲》,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轻松与喜悦,表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和谐、愉快的情景;舒婷的《四月的黄昏》展示了四月的田野流动着的色彩与旋律,渲染着一种动态的美,以暗示诗人因某种预期未能实现而产生的伤春情怀。

最令人叫绝的写意大作,是林徽音的《别丢掉》。

它通篇几乎都是写意性的语言: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林徽音,又名林徽因,新月诗人。

1919年到英国伦敦读中学两年,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

1923年赴美国留学,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5年病逝。

早年诗歌多见于《晨报副刊》、《新月》月刊和《诗》刊、《北斗》等刊物。

有《林徽音诗集》传世(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徽音家学渊源,才情卓绝。

她的诗如琴箫乐韵、菊兰幽香般的美,一如其人。

读着她的诗,人们往往总会想起李清照。

女性的诗,流传下来的本不多,林徽音的诗也不算多。

但在现代诗人之中,林徽音却毫无疑问是独特的,她必将为后人所忆起。

《别丢掉》是一首爱情诗。

是爱的一方“我”向对方“你”说话,主题是别说不爱我了,我还爱你。

前8句是说“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着那真”(即爱我的真情)。

这层意思不是空说出来的,而是借着一些事物写出来的,但这些事物全经过诗人主观的浸泡:要丢掉的是“热情”,本身就很奇,前面再加个“一把”,就更奇了,而这“一把热情”现在却“冷”了(淡了),像流水一样在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轻轻地流淌,像叹息似的“渺茫”。

诗人采用形象的写法写“过往的热情”的现状,而这些形象的东西又被赋予了极浓的主观色彩,从而剥去了它们的写实功能,强化了它们的写意性。

——紧接着的5句又通过具体的物象来写我们的感情,写“明月(月明)”、“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和往日我们在一起时一样,只是“你”不在(只有人不见),才“梦似的挂起”。

这一句“梦似的挂起”,就把前面的几个物象写意化了。

——“你向黑暗要回/那一句话——”是写诗人的臆想,没有人“向黑暗要回那句话”。

因为诗人思念对方,而对方又不在此,故由想生怨,以为他要收回那句话(“那句话”显然是“我爱你”之类)。

这是一个假设。

即便是假设,诗人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可以从“黑夜” 处要回那句话,但山谷中留着“那回音”!你算没招了,因为我爱你。

在这里,诗人把爱“你”的感情推向高潮。

三、关于跳跃性跳跃性与写意性往往是相连的,因为写意,就需要去掉过程,抽去不必要的外在联系甚至某种内在联系,故意留下联系空白(逻辑空白)或意义空白,这就形成了语言的跳跃性。

“诗歌是感情的艺术。

它不像散文那样,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地精确地叙述生活、描绘生活。

散文如果是畅通连贯的铁道,诗就是由一个一个既相连又有距离的车站组成。

两个车站之间的连结,这是诗歌读者的事。

诗力求依靠感情逻辑而跳跃着(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前进。

它往往随着诗人感情由一个事物迅速跳跃到另一个事物。

而这些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串起这些事物的‘珠子’的感情之线,要由读者自己驰骋想象去把握它。

”[1](p56)诗人常常通过省略来造成跳跃性。

省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省略词语,二是省略句子成分。

前者如:仿佛记起那一个人的叮咛,,一句句从砧声里透。

,梦回后:远塞一声鸡——,啼湿了梦中人手绣的枕头。

——吕亮耕的《索居》“鸡啼”能打湿“枕头”么原来省略了抒情主人公伤心的中介:是鸡啼使“他”从梦中醒来,醒来后念及梦中人不在身边,只有她绣的枕头伴自己索居,因而伤心掉泪,湿了枕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