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功能定位

合集下载

十二五全国城市功能定位

十二五全国城市功能定位

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功能定位是: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三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一)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三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和出海通道,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北翼,包括辽宁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陆海交通走廊,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南翼,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陆海交通走廊,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包头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包头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10期总第260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0T o tal N o.260包头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石利高1,李 鑫2(1.包头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2.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转型对区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极大,通过对包头市的城市功能的研究,以期为城市和谐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包头;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0(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0—0005—02 包头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北临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接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西接巴彦淖尔市,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为东经109°15′12″~111°26′25″,北纬40°14′56″~42°43′49″。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城市,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是连接华北、西北的重要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是环渤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辐射、转移的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

其功能定位和发展转型对区域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1 包头市城市功能的脉络演变1.1 历史轨迹据史料记载,包头在春秋战国时代是赵国中郡九原县的所在地,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

西汉时为临活城(今麻池乡西北),唐朝时期为中受降城(今哈业胡同车站一带),均为当时的军事重镇。

由于封建战乱,城镇几经兴衰。

1730年后,在今东河一带开始形成居民点。

因水运条件便利,商贸日益发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1809年包头村改为包头镇。

1923年,平绥铁路(今京包线)通车至包头,使包头成为水路货运集散地。

后1926年改镇为县, 1938年改县为市。

1949年9月19日,包头解放。

论包头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与塑造

论包头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与塑造

论包头城市⽂化特⾊的定位与塑造2019-05-19城市⽂化是城市的灵魂,它不是单指某⼀特定城市的⽂化设施,⼈的知识⽔平,教育程度的狭隘⽂化现象,⽽是包括了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切物质⽂化、制度⽂化和精神⽂化总和所形成的系统。

城市⽂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化、物质⽂化、建筑⽂化、⾃然⽂化、管理⽂化、制度⽂化、⾏为⽂化等内容。

它们是⾃然⽂化与社会⽂化的结合,物质⽂化、制度⽂化与精神⽂化的统⼀。

改⾰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进⼊⼀个史⽆前例的⼤发展时期。

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化特⾊正在消失,出现了千城⼀⾯、景观趋同等现象。

因此,城市⽂化建设必须把强化城市特⾊作为⾸要因素,本⽂以包头市为例,探索城市⽂化特⾊的培育和塑造。

⼀、城市⽂化特⾊的特征及其意义城市⽂化特⾊是指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是历史⽂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统⼀,并且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活、⽂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地理环境、⽓候条件诸因素综合作⽤的产物。

城市⽂化特⾊是由当地⾃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作⽤并长期积淀和现实创造的成果,这种成果不是与其他城市共有的,⽽是⼀个城市所独有的,是⼀个城市与另⼀个城市相区别的标志。

1.地域性城市⽂化特⾊各异的⼀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城市⽂化特⾊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在古代,由于受⽣产⼒⽔平的限制,⼈们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很⼤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化特⾊的差异性。

城市⽂化特⾊的地域性不仅反映为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也有所表现。

不同时期建设的、承担着不同职能的、不同民族聚居的街区背后,均蕴藏着各⾃的⽂化内涵,并从多⽅⾯显⽰出各⾃的特征。

2.承传性⽂化的承传是⽂化积累的主要⼿段。

⽂化是⼈类把从⽣产、⽣活中得到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成果能动地代代相传,并不断完善,加以新的成份,使⽂化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是⽂化承传的主要载体。

包头市简介

包头市简介

04
包头市社会事业
包头市社会事业
• 包头市,简称“包”,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国务院批 复确定的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钢铁、铝业、机械制造和稀土 加工基地,Ⅰ型大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包头 市地处中国华北地区、蒙古高原南端、内蒙古中部、华北北 部和内蒙古高原南端交界处,北依阴山山脉,南濒黄河水系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半干旱中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辖9个旗县区,总面积27712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271.81万。
包头市简介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包头市基本情况 • 包头市经济发展 • 包头市文化与旅游 • 包头市社会事业 • 包头市生态环境 • 包头市未来发展展望
01
包头市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北 靠蒙古国,南临黄河,东接赤峰 市、通辽市,西邻巴彦淖尔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0'至 111°25',北纬41°20'至43°25'
之间。
包头市地势起伏较大,四周环山 ,中间是平原地区。
行政区划
包头市下辖九个区县,包括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 鄂博矿区பைடு நூலகம்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全市总面积约为27700平方公里。
人口与民族
01
包头市人口数量约为270万(截 至2021年)。
02
包头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满 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众多 民族。
05
包头市生态环境
包头市生态环境
•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内 蒙古高原的南部,黄河的上游,拥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和自然资源。

全国文明城市包头简介一百字到200字左右

全国文明城市包头简介一百字到200字左右

全国文明城市包头简介一百字到200字左右
包头地处中国华北地区、蒙古高原南端、内蒙古中部、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

包头是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是中国境内以冶金、稀土、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

包头,是一座拥有实干传统和奋斗基因的城市。

平地起钢城的历史,印满了实干者的足迹;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荣誉,倾注了奋斗者的汗水。

无数个包头人奋发有为、赶超跨越的样子,成就了最美的包头。

一年来,在包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城管蓝”“交警蓝”“环卫橙”“志愿红”的工作人员的身影。

大家“走出办公室,走到一线来”,用点点滴滴的“小治理”,凝聚起城市文明的“大气象”。

包钢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运作模式的思考

包钢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运作模式的思考
发展 提供 了广 阔的空 间。对 于一个积 极上进 的大学
l 包钢 图书馆功能定位
高 等学 校 图 书馆 是学 校 的文 献 信 息 中心 , 为 是 教 学和科 学研 究服 务 的学 术 性 机 构 , 学校 信 息 化 是
收 稿 日期 : 1 2 2—0 0 3—1 8
作者简介 : 赵立冰(9 0一) 女 , 16 , 河北省雄县人 , 图书馆馆员 , 现从事 图书管理工作。
第3 8卷第 3期 21 0 2年 6月




V0. 8 N . 13 . o 3
S in e a d T c n lg fB oo te ce c n e h o o y o a tu S e l
J n ,0 2 u e2 1
包 钢 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馆 的功 能定 位 及 运作 模 式 的思考
9 8
包钢科技
第3 8卷
生来说 , 自主学 习在 其人 生道路 上扮 演重要 的位置 , 作 为文 献资 料 的集 散地 、 人类 知识 的殿 堂 , 图书馆在
生在教 学 、 科研 中收集 自己有用 的文 献 信 息提 供 极 大 的方 便 。
大学生 自 修之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和 自由发展 得 到 良好 指 导 , 富有 更 成效 , 书馆有必 要承 担相应 的教育 职能 。 图
发展提出 了自己的建议 。 关键词 : 图书馆 ; 功能定 位 ;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28 6 G 5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9— 4 8 2 1 )3 0 7— 2 10 53 (0 2 0 —09 0
Thi i n Fu to lLo a in a p r to o e o nk ng o ncina c to nd O e a i n M d sf r Li r r fBa t u t e b a yo oo Sel

包头地标建筑

包头地标建筑

包头地标建筑包头,这座位于内蒙古的钢铁之都,虽然相对于一线城市并不那么繁华,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许多地标建筑矗立着,它们见证了包头的发展与变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包头市的地理位置。

包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二级中心城市,位于呼伦贝尔高原的中部,是内蒙古的重要城市之一。

包头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也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位于包头市区的地标建筑之一就是包头大剧院。

它坐落在市中心,巍峨壮观,是包头市的文化中心。

大剧院是包头市对外展示城市风采和艺术成就的窗口,也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演出的重要场所。

每天晚上,大剧院的灯光照亮城市,吸引着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演出,感受艺术的魅力。

除了大剧院,包头的地标建筑还包括包头火车站。

作为包头的交通枢纽,包头火车站见证了无数市民的离别与相聚。

它庄严而宏伟的建筑风格,代表着包头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站台上,人潮涌动,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的景象。

无论是离家求学的学子,还是返乡团聚的乡亲,包头火车站都是他们情感纽带的象征。

除了这些常见的地标建筑之外,包头还有一座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建筑——青山公园的白塔。

白塔位于青山公园的最高点,高耸入云,给包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塔最初是为纪念中俄边界交涉达成的成果而建造的,它的面积宽广,以白色为主,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登上白塔眺望远方,可以俯瞰整个包头市区的美景,感受到包头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除了以上提及的地标建筑,包头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例如,包头博物馆是了解包头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包头的过去和现在,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展览,让人们了解包头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此外,包头的大召寺、钢铁博物馆、矿业博物馆等也是包头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地标建筑。

总的来说,包头的地标建筑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包头人骄傲的象征。

它们既是城市的标志,也是人们共同的记忆。

无论是剧院引领城市艺术潮流,还是火车站见证人们的温暖相聚,亦或是白塔给人一份宁静与庄严,这些地标建筑都为包头市增添了美丽和独特的风景。

城市形态中“包头模式”的创新

城市形态中“包头模式”的创新

城市形态中“包头模式”的创新包头模式是指中国包头市在城市形态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下面将对包头模式的创新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包头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上。

包头市以煤炭和钢铁为主要经济支柱,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高度依赖于传统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头市开始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煤炭和钢铁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相结合,推进“两翼”建设,形成“矿产资源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园区”的新型工业体系。

这种转型升级的努力,为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次,包头模式的创新还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

包头市注重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实现了城市的功能优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包头市开展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大绿化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提高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了一系列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便利性和竞争力。

此外,包头模式的创新还包括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

包头市注重城市发展的全过程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协同管理。

通过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最后,包头模式的创新还包括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

包头市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在城市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共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包头市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文化建设,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包头模式的创新在城市形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城市功能定位研究一、包头城市功能的脉络演变(一)历史轨迹据史料记载,包头在春秋战国时代是赵国中郡九原县的所在地,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

西汉时为临活城(今麻池乡西北),唐朝时期为中受降城(今哈业胡同车站一带),均为当时的军事重镇。

由于封建战乱,城镇几经兴衰。

1730年后,在今东河一带开始形成居民点。

因水运条件便利,商贸日益发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1809年包头村改为包头镇。

1923年平绥铁路(今京包线)通车至包头,使包头成为水路货运集散地。

后1926年改镇为县,1938年改县为市。

1949年9月19日包头解放。

1950年成立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辖市,下辖一、二、三区。

1953年蒙绥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下辖一、二区和回民区,并新建制新市区、郊区。

1953年国家决定在包头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一电厂和二电厂等重大项目。

1954年开始编制新市区规划,1955年中央批准。

1956年正式建制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三个市区。

1958年固阳县和白云矿区划归包头。

1960年取消郊区建制,乌拉特前旗划归包头。

1963年固阳县和乌特拉前旗划出,同时恢复郊区建制。

1971年固阳县和土默特右旗划归包头。

1996年达茂旗由乌盟划归包头。

如今,包头市现辖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九原区四个市区,石拐和白云鄂博两个工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和达茂联合旗三个农牧业旗县。

(二)历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1955年:分两个区,包头新区:以冶金、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东河区:以地方工业为主,商贸发达的交通中心市区。

1985年:以冶金、机械、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90年:以冶金、机械为主的,具有稀土、能源、重化工发展优势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96年:是以冶金、稀土、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

(三)城市功能的演变与动因1、从边塞村落到商业城市19世纪以前,由于封建战乱,包头特殊的边塞区位决定了其城镇发展几经兴衰,历史上城镇建制时有时无、时兴时衰,时在山南,是在山北,建制地址十分不稳定。

因此,这一时期的包头仅仅是个自然村落,时而承担一些军事职能。

至清朝康熙时期,随着内陆通往外蒙古和新疆商业的发展,骆驼的开通,内地移民增多,包头地区逐渐由自然村落变成水旱码头,商贸日益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被誉为“皮毛一动百业兴”的商业城市。

公元1923年,随着平绥铁路通车至包头,包头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大西北与国际港口天津联系的重要商埠。

直至解放前,包头一直是华北到西北、内地到漠北的交通枢纽,是皮毛、药材、粮食集散地为主的商业城市。

2、从商业城市到生产型城市五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5项落户在包头,包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两个火力电厂、两个国防机械工业企业。

此后,包头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钢铁、机械、电力、煤炭、建材、有色冶金、轻纺等多种工业企业。

大型骨干厂有包钢、一机、二机等,此外,还有900多个地方企业工厂,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

从城市人口、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均位居全自治区前列,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步具备了成为西部经济中心的条件。

至此,包头城市职能开始发生转变,由解放前单纯商业城市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的生产型城市。

3、从生产型城市到综合性城市包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如今已经形成以冶金、机械为主,包括电力、汽车、电子、煤炭、建材、化工、食品、纺织等多门类、多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至2003年,包头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3强,在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头在承担生产功能的同时,社会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2003年包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在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名列第一,高于省会呼和浩特市(图1)。

可见,包头的城市职能虽然目前仍然是以生产型为主,但已经开始逐步走向综合型。

图1:内蒙古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览二、城市发展条件评价(一)宏观背景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当今世界已经从“国际经济”时代过渡到“全球经济”时代。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促进了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和新的劳动地域分工形成,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使世界经济的竞争体现在城市经济之间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为包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包头将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世界新劳动地域分工,拥有更大的产品市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我国加入WTO也为包头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提供前提条件。

包头必须积极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跳跃发展提供可能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正实现产业的二次转移,这些都为包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此外,包头在全球化背景下,还具备一个边境优势。

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内陆地区经济走向世界提出了要求,包头地处我国北部边疆,随着中国与中亚、东欧经济协作的加强,包头的边境优势将日益显现。

2、国家政策环境变迁:西部大开发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发展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为西部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国家还会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将明显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将备受重视,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从而城市化进程有可能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

包头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特别是包头吸引外商投资的速度明显加快,对煤炭、铁和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加大开发和当地特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实力。

3、西北地区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很低,当时只有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少数几个城市,城市人口不足200万人。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不断发展,到2000年,城市数量已增加到60个,城市人口增加到3766万人,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时的西北地区需要多个中心城市来为区域服务,带动西北地区更快地发展。

包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

在此背景下,包头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应加强区域服务职能的培育和发展,真正能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成为西部颇具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之一。

(二)优势条件1、区位条件(1)边境区位包头地处祖国北疆,北邻蒙古国,具备参与现代国际分工的有利外向化区位优势。

未来随着满都拉口岸的常年通关,包白铁路的北延至外蒙,包头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外蒙的铁矿等资源,并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出境直接参与中亚、东欧的经贸合作。

这种边境区位优势为包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2:包头宏观区位分析(2)枢纽区位包头处在华北与西北的交接地区,是连接我国内地与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铁路东接京包铁路,西接包兰铁路,并与干武线、宝中线、陇海线、兰新线相连接;南接包神铁路,并将延伸到西安枢纽,北有包白支线通往白云鄂博矿区,并将延伸至外蒙。

因此,包头在我国北方铁路网中起着中枢和纽带作用。

公路四通八达,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境内公路有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210国道等。

完善的铁路、公路网络使包头成为连接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也成为西北地区承东启西,承接京津,辐射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东部进入西部的人流、物流等将显著增多,这些经济流一般都要经过包头的交通枢纽中转完成。

因此,包头应充分利用好这个特殊的区位条件,承担起转载东部京津城市向西部经济辐射或互动的桥梁作用,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2、资源条件包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金属矿产得天独厚,其中稀土矿不仅是包头的优势矿种,也是国家矿产资源的瑰宝。

已发现矿物74种,矿产类型14个。

主要金属矿有:铁、稀土、铌、钛、锰、金、铜等30个矿种,6个矿产类型。

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岩、脉石英、萤石、蛭石、石棉、云母、石墨、石膏、大理石、花岗石、方解石、珍珠岩、磷灰石、钾长石、珠宝石、紫水晶、芙蓉石、铜兰、膨润土、高岭土、增白粘土、砖瓦粘土等40个矿种。

能源矿有:煤、油页岩等。

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既创造了包头的今天,也为包头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包头地处塞外,旅游资源也较丰富,目前具有塞外风情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有二十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具有区域影响的十多处。

3、经济基础包头的大规模建设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的。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包头现已成为拥有冶金、稀土、重型汽车、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门类较多的重要工业基地。

2003年,包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其总量在全国34个重点城市中列第25位,生产总值增速2003年包头与周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图为%,名列第1位。

2003年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亿美元,财政收入为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21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35元。

经统计分析,包头2003年经济指标在全国34个重点城市中的排位均有所上升,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各项重要指标都名列第一,可见包头现状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增长速度很快,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包头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在周边城市是最为突出的,同时呼市和鄂尔多斯的发展水平也处于领先的位置。

(三)存在问题 1、区域腹地有限通过对包头与周边城市的断裂点分析,可以看出包头在蒙西地区属强中心城市,其断裂点影响距离均比周边的城市长。

但是,包头的区域腹地仍然有限,一方面,由下图可以看出,包头的辐射影响范围难以跨越省界,只能达到巴盟、乌盟、鄂尔多斯部分地区,而对省外地区及其东部地区影响有限。

另一方面,包头辐射区内的地区都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因此包头对周边经济腹地的开拓相对乏力,梯度辐射难以形成,这也不利于包头经济支撑能力的提升。

断裂点分析公式:dA=DAB/(1+ (PB/PA) 1/2)其中,dA、dB分别为断裂点到两城的距离,DAB为两城的直线距离,PB,PA分别为两城的GDP。

2、产业结构过于重型化由包头历年三产比重可以看出,包头二产比重始终保持高水平,尽管目前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仍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仅比1980降低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只有个百分点,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加增加了19倍多。

而且从包头历年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包头重工业比重远远高于轻工业,且从历年比重看,重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