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建设标准
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 环渤海京津冀地区、 长江三角洲 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
区城 际轨 道 交 通 网规 划 》(05年 ~22 20 00年 ) 以此 。 为标 志 , 国城 际轨道 交通 的建设 全面 启动 。 我
城际轨道交通是 区域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 城
市化发 展 到一定 阶段 , 足 区域 内城 际间 大 量旅 客 交 满 流 而建设 的便捷 、 速 的客运 轨 道 交 通 。与路 网长 大 快 干线 的客运 专线 和城 市 轨 道交 通 相 比较 , 主要 区别 其 是 服务对 象 上 城 际 轨 道 交 通 以 城 际 间 中 短 途 客 流 为 主, 主要承 担城 际铁 路沿 线 各 个 城市 和主 要 中心 城 镇 之 间的客 流 , 兼顾 城 市 组 团 、 中心 城 镇之 间 的客 流 ; 次 长大 干线 的客运专 线 主要担 当 区域 对外 中长 途客 流及 区域 内部分 点 到点 的客 流 ; 市 轨道 交 通 主 要 承担 市 城 内短途客 流 , 主要 为通 勤 、 学 服 务 。从 站 点 分 布 来 通 看, 一般来 说 区域城 际 轨道 交 通 站 间距 离 较 客运 专 线 短 , 比城 市 轨 道 交 通 长 ; 车运 行 速 度 比客 运 专 线 但 列
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 李应红
性能要求( 启动制动性 能、 门数量等 ) ; 开 等 影响到线 下基础工程的设计标准、 信号设计、 车辆设计等方面。 ②吸引客流 : 这是城 际轨道交通服务范 围方面 的
问题 。服务 范 围 、 服务 对象 的差 异 , 响 到线路 的走 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是否 深 入 城 镇 中 心 、 择 靠 近 城 镇 的 哪 些 功 能 区 选
LiYi g o g n hn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要点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要点解读李凤军;韩慧敏【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GB/T 50546—2018)的修订背景,阐述了该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车厢舒适度评价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创新点.重点解读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精度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线网与城市空间功能结构的协调性、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的客流门槛,以及快线、普线共走廊的技术要求等11个方面的特色内容.该标准突出了针对乘客服务的技术要求,提出一系列定量技术指标,便于执行和操作.【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016)005【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要点解读【作者】李凤军;韩慧敏【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GB/T 50546—2018)[1](以下简称《标准》)于2018年4月25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文从修订背景、修订主要内容、创新点、特色内容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
1 修订背景早在201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城市纷纷建设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当时,一些城市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稳定性相对较差,有些城市频繁修改线网方案,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难以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协调、融合,个别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甚至与城市发展脱节。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 50546—209)(以下简称《编制标准》)根据《二OO一~二OO 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编制,当时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较少,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标准重点突出了规划编制环节的规范性。
轨道交通房山线线路功能定位及修建的必要性

轨道交通房山线线路功能定位及修建的必要性一、功能定位1、强大的发展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加快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有效疏解中心城人口和产业。
按照《房山新城规划》的要求,良乡组团未来将重点向南、向东发展,城区面积将比目前建成区规模扩大一倍以上,目前的旧城区将重点发展商贸、办公职能,组团东部、南部新城区将分别以高教园区和教育配套产业、物流产业为主体,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新区,组团北部以居住功能和商贸功能为主,形成绿色人居区。
线路所经区域除良乡组团京广铁路西侧建成区较为集中外,大部分区域是现状建设较少的待开发区域,也是《房山新城规划》、《长阳镇总体规划》明确的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因此,轨道交通建设将推动城市发展,吸引和引导相关产业聚集,利用轨道交通的强大吸引力形成城市发展走廊,促进各功能区尽快成型,推动新城功能布局完善。
轨道交通是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根据房山线沿线土地情况,通过“轨道+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对沿线土地用地类型和开发强度与站点设置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沿线土地增值收益筹措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加快建设速度。
2、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强化房山新城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
房山新城为北京市近郊新城,根据北京空间发展战略和交通发展战略,近郊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轨道交通应以快速、高效为目标,以缩短二者之间的时空距离。
良乡组团和长阳镇是依托京广铁路、107国道等铁路和公路干线发展起来的城镇,和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联系不够发达,主要依托京石高速公路、107国道、京良路等郊区公路干线。
目前私人小汽车交通占据很高的出行比例,公共汽车交通线路少,出行时间长,公交出行十分不便,极大的制约了新城的发展。
轨道交通房山线的建设将增加一条直接联系良乡组团和中心城区的快速公共交通通道,大大加强公交出行的便捷程度和吸引力,降低私人小汽车的出行比例,缓解京石高速公路、107国道的交通压力。
3、联系良乡组团和燕房组团近期房山线修建良乡至郭公庄段线路,远期线路向西延伸至燕房,可加强良乡组团与燕房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土地布局优化,有利于新城规划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骨架,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运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1. 规划原则1.1 前瞻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预测城市人口、经济、用地等方面的增长趋势,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1.2 网络优化原则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应注重网络的优化,形成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网络体系。
网络应具有一定的密度,同时兼顾线网的互联互通,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1.3 功能区分原则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轨道交通规划应体现功能区分,如在商务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域设置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线路,满足不同区域的出行需求。
1.4 乘客便利性原则在轨道交通规划中,应注重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如设置适量的换乘节点,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在沿线设置充足的站点,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优化线路走向,减少乘客出行时间。
1.5 经济合理性原则轨道交通规划应充分考虑投资和运营成本,确保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评估项目的财务状况,确保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轨道交通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设计时要考虑线路、车辆、信号、通信等方面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2.2 可靠性原则轨道交通设计应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确保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设计时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的便捷性等因素。
2.3 舒适性原则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关注乘客的舒适性,如优化车厢内部空间布局,提高乘坐舒适度;设置空调、座椅等设施,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2.4 高效性原则轨道交通设计应追求系统的高效性,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

0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
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如提高交通出行 效率、缓解城市拥堵等。
规划原则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城 市发展相协调。
规划内容
包括线路走向、站点设置、换乘设计等,以及与 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线路设计与布局
1 2
线路走向
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地形地貌,合理选择线路走 向。
特点
高运量、高效率、低污染、安全可靠,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承担大量出 行需求,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
通拥堵问题。
提高出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 速度和准点率,能够提高市民 出行效率。
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助于引 导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 局,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0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运营组织与管理
列车运行图编制
根据客流需求和线路条件,合理编制列车运行图,确保列车按计 划运行。
调度指挥
通过先进的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快 速响应和处理。
车辆运用与维修
制定车辆维修计划,确保车辆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同时合理 安排备用车辆。
01
选择耐久性好、稳定性高的轨道材料。
车辆段规模
02
根据列车编组和维修需求,合理确定车辆段规模。
信号系统
03
建设先进的信号系统,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施工噪音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
施工扬尘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导论 第二章

在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时,应以城市客运交通的需求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城 市经济综合开发,并兼顾城市防空战备的需要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
2.整体规划、协调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计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远景预测客 流量,合理确定其规模与布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作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方向的指南针,应与城市道路网和其他交通设施运营网络协调、衔接,才能充 分发挥综合交通的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主要是研究地面交通、城市 间交通等,具体包括车站周边其他交通方式站点的布局及设计。
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安全防护设计的内容包括地震防护、火灾防护、 水灾防护以及杂散电流防护等设施的设计,这需要 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安全对策与应急措施。
9.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划
5.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线路设计包括线路的走向、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车站设计主要包括车站的 数量、分布、站型设计以及换乘站的设计等。
6.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枢纽设计与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地区枢纽点规划、枢纽客流分析、枢纽换乘 设计、枢纽用地分析、枢纽不同方式间的协调等。
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2.棋盘式线网
棋盘式线网也称作网格状线网,它是由若干线路(至少4 条)呈平行四边形交叉构成的网格多为四边形的线网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在城区分布比较均匀,但深入郊区的线路不多。 棋盘式线网适用于市区呈片状发展、而街道呈棋盘式布局的 城市。
3.设置环线的线网
设置环线的线网结构包括放射加环线、棋盘加环线等。 环线因线路闭合,可减少折返设备,并能与已有城市交通网 相配合,使乘客可以在环线和所有经过的径向线间直接换乘, 增加了整个线网的连通性,减轻了市中心的线路负荷,疏散 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il transit; regional intercity rail transit; functionalities; construction standard; travel speed; station spacing 中 图 分 类 号 : U239.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07-13 作者简介:黄庆潮(1973— ),男,广 东东莞人,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 公路运输、轨道交通规划。 E-mail:hqc6622@
1.3 功能定位与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铁路、城 市轨道交通的区别,可以看出区域城际轨道交通 具有以下特征:
1) 服务范围。通常为省域、城市群或都市圈 区域,这一区域是城镇连绵发展且相对密集的区域。
2) 客流组成及特征。主要服务于省内或城市 群/都市圈内的公务、通勤、探亲、旅游等中短距 离出行需求;乘客出行距离较长,客流强度随着 所在区域城镇连绵程度的加强而提高,客流高峰 也逐步明显。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运
营特征不同于城市轨道交通,其发车频率较低。 2) 乘客出行距离较长决定了区域城际轨道交
通运行速度比城市轨道交通更快。 3) 服务范围较大决定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站
间距更大。 4) 在运营方面,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不会越站
运营,而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可采用开行大站直达 列车和沿途站站停多种运营组织方式,以满足不 同层次客流的需要。
2.2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规划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由 20 条线路和 4 条联络线构成,形成“三环八射”构架,线路总 长为 1 984.1 km。其中,区域中心城市间线路 4 条,总长 516.2 km;区域中心城市与地区性中心 城市间线路 7 条,总长 787.6 km;地区性中心城 市与地方性中心城市间线路 9 条,总长 633.3 km[3]。 线网构架分为两个层次(见表 2):1)区域客运干 线,主要承担各城市以及中心镇之间中、长距离
黄庆潮 1,池利兵 2,3,汤宇轩 3,胡春斌 3
(1.东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广东 东莞 523125;2.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3.中国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7)
HUANG Qing-chao1, CHI Li-bing2,3, TANG Yu-xuan3, HU Chun-bin3
■ 文章编号:1672-5328(2010)04-0060-07
城市交通 第 8 卷 第 4 期 2010 年 7 月 Urban Trans城po市rt 交of通Ch第ina8, 卷Vol第.8,4N期o.42,0J1u0ly年2701月0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建设标准
Regional Intercity Rail Transit: Functionalities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
黄庆潮,等: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建设标准
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相关标准、规 范,在既有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 中,通常参照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标准或规 范。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与特征,在对既有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实例 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层次 划分与建设标准建议。
2.3 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为“十” 字半环形。“十”字形主骨架是以郑州市为中心, 洛阳-郑州-开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为 主轴构成的。规划远景线网共 10 条线路,总长度 1 125.2 km[4]。线网构架中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线路 (见表 3):1)覆盖城市群发展轴的骨干线路;2)加
客流,设计最高速度为 200 km·h-1;2)区域城际快 线,设计最高速度为 140~160 km·h-1,主要承担沿 线各客流集散点之间中、短距离客流。此外,广 佛城际采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设计最 高速度为 120 km·h-1。
珠三角地区除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外, 国家干线轨道交通网络层面的广深港高速铁路、 武广客运专线、广深准高速铁路等也将承担大量 的区域客运交通功能,其中,广深港高速铁路设 计最高速度为 350 km·h-1,广深准高速铁路设计最 高速度为 200 km·h-1。
表 1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功能层次与建设标准 Tab.1 Functionalities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the main intercity rail
transit lines within Yangtze River Delta
线路名称
功能层次 线路长度/km 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km·h-1)
2 既有规划实例分析
2.1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以上海市为中心, 沪宁、沪杭(甬)为两翼,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基本 覆盖区内主要城市,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 中心的 1~2 h 交通圈。规划远景线网由 10 条线路 构成,总长达 1 710 km[2]。
62
城市交通 第 8 卷 第 4 期 2010 年 7 月
0 引言
随着城镇连绵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作为促进城 市群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群各城镇交通联系的主要快捷交通方式日 益受到关注。目前,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获国家批准并 逐步开始建设[1],国内其他城市群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城际轨道交通。
standard of the intercity rail transit, and discusses the 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While classifying the regional intercity rail transit services as the high speed lines, express lines and regular lines, the paper makes few suggestions on the reasonable station spacing for the rail transit services with different speed. 关键词: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区域 城际轨道;功能定位;建设标准;速 度目标值;站间距 Keywords: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线网构架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线路(见表 1):1) 覆盖城市群主要发展轴的主轴线路;2)覆盖城市 群次要发展轴的辅轴线路;3)联系主轴和辅轴的 联络线。针对不同功能层次、不同线路的交通需 求提出了两种建设标准:1)高速线路,设计最高 速度为 200 km·h-1或 250 km·h-1,主要应用于覆盖 主要发展轴和辅助发展轴的线路;2)快速线路, 设计最高速度为 140 km·h-1或 160 km·h-1,主要应 用于联系主轴和辅轴的联络线上。
(1. Dongguan Road Transport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Dongguan Guangdong 523125, China;2.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n Transporta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90, China; 3.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Beijing 100037, China)
1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特征
1.1 与铁路的区别
我国的铁路主要包括普速铁路、高速铁路、 客运专线等。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区别主要体 现在:
1) 总体功能不同。除客运专线只承担客运功 能外,其他铁路既要承担客运功能,还要承担货 运功能,而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仅承担客运功能。
2) 服务范围不同。铁路的客运服务范围大于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后者的服务范围通常为城市 群或都市圈范围内,有时也适用于省域范围。
摘 要 : 针对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 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标准的现状, 对比分析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 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明确 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和特征。在总结长三角、珠三角、 中原城市群、长株潭 4 个既有城际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 网功能层次和建设标准的差异性 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速度目标 值作为功能层次划分依据,将区域 城际轨道交通划分为高速城际线、 快速城际线和普速城际线三类。 同时,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应的 合理站间距,对区域城际轨道交通 的建设标准给出建议。 Abstract : Concerning on the lack of the design standard in the regional intercity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functiona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tercity rail transit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gional intercity railway system and the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By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intercity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in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the cluster of urban areas in Zhongyuan and Chang-Zhu-Ta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ities and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