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分析摘要: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形成网络化运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尤其在国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已经达到了54座,很多城市都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线网级的运营指挥中心,本文将梳理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的功能定位,并对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关键词:运营指挥中心;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功能定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的方式主要有:分散式的区域(或线路)控制中心,不设线网指挥中心等形式;以及集中式的控制中心作为线网和线路的指挥中心。

1.线网运营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的总体功能定位是:平战结合,对线网的运行进行总体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指导,对线网内、外信息进行协调和管理。

负责对各区域控制中心协调和管理,进行线网正常运营组织的协调和管理,跨线生产作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维修管理、技术管理,运营安全和应急指挥等工作。

线网指挥中心能获得各区域控制中心的运输状况、客流状况、设备运行状况等实时及必要的信息,并可获得当地的相关气象信息、地面交通状况信息、大型活动等信息,结合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协调、调度和管理,并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相关运营服务信息向乘客及公众发布,实现调度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管理。

对大型故障、事件和事故状态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进行组织和指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信息的发布;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外部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如医疗救助、消防局、供电局、公安局、安全局、气象局、地震局等联系。

可通过系统设备对整个线网乘客服务区域、列车及设备设施进行监视;对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的、跨线使用的、资源共享、以及涉及安全的系统和设备设施应进行重点监视;通过设置在线网指挥中心的线网AFC清分中心系统工作站,进行线网AFC客流的监视,系统运营模式的监视,及降级运营模式的监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实用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实用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008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08年7月1日2008北京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57号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建设部《二○○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八年三月四日前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任务,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部分设计、研究、建设、运营方面的单位共同编制的。

原《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是由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自1999年5月1日开始施行,至今已经过去八年。

实践证明,在国内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得到良好的贯彻和运用。

近几年来,在轨道交通制式方面,直线电机、低地板(70%)车、跨座式单轨等轮轨系统已建成运营。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理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及时吸收到标准中来,对标准中的一些参数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8)磁悬浮系统(了解)1.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1、掌握其优势;2、了解其地位;3、了解其作用。

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① 交通类型多样化; ② 交通布局网络化; ③ 资金来源多元化; ④ 经营市场化; ⑤ 管理法制化; ⑥ 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大城市实现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过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实用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实用标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精品模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精品模板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3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

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第十八条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

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与建设规划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与建设规划
作者简 介:鄢 巨平 ,男 ,教授级 高级工程 师.铁 四院副总工程师 。
铁 道勘测与设计 R lwA U V YA E I 0 6 6 A L _ S R E ND D SGN 2 0 ( ) Y
维普资讯
铁道勘测 与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为前 提 ,建 立客运 快速化 、货运物流
公 路 、道路运 输 占绝对 的主 导地位 。 以长江 三 角洲
为例 ,20 年地区内各种运输方式完 成客运总量 02
1 亿人次 ,公路 、铁路 、水运和航空运输 占有率 8
依 次为 9. %、5 3 19 8 . %、1 4 7 . %、 1 4 3 . %;完 成货 0
20 02年 ,长三 角地 区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 115 02 亿
海 ( 门)为辐射 中心 的珠江三角洲经济 区、以 澳
上海为辐射中心 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及 以北京 、
天津为辐射 中心 的环渤海湾经济 区。这些经济 区 的发展呈 现以下共 同的特征: (1经济相对发达 。2 0 1 0 0年 ,珠江三角洲经 济区完成 国内生产总值 79 亿元 ,占广东省 G P 32 D 的 7 %,人均 国内人均 生产总值 24 5 ,远 高 6 71 元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长江 三角洲 经济 区聚集 了江 、 浙 、沪 三省市的 1 个地级 以上 “ 5 精英”城市 ,在 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 3 个城市中,该地区占了 1 5 0 个 ,在全 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 ,该地区 占有一半 ;
( 2 )经济增长速度快 。17 年至 2 0 年 间 , 98 00 珠三角经济区 G 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 %,比 D 97 6 全 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9 3 . %高出十个百分点 。20 0 01 年 、20 年长三 角地 区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速度分 0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

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

第十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确定。

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

(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OD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

(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

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

向的换乘客流。

(六)出入口分向客流预测:对各个车站出入口高峰时段的分担客流进行预测(可在初步设计阶段补充)。

(七)客流特征分析:绘制客流年递增曲线,进行敏感性分析、客流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价,合理确定需求规模,推荐设计采用数值。

指导运营组织、票价研究、国民经济和财务效益评价。

第二十条线路建设规模应按不同设计年限的设计运量,分别合理确定。

初期建设规模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初期建设线路正线长度不宜小于15km。

二、地下车站及区间的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等土建工程宜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部分:一、工程基本设施,包括线路运营总图和土建工程设施。

(一)线路运营总图,属工程设施的基础项目,包括线路、客流预测、运营组织、限界。

(二)土建工程设施,包括轨道、路基、桥梁、隧道、车站以及主变电所、集中冷站、控制中心及车辆基地的土建工程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一 附录二 附件


…………………………………………………………………………………………………………………… (1) (2) (5)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 总体布局与线路工程 …………………………………………………………………………………………………… 车辆与限界 运营组织与管理 机电系统及设备
………………………………………………………………………………………………………………… (8) ………………………………………………………………………………………………………… (1 1) ………………………………………………………………………………………………… (1 4)
车站建筑与结构工程 车辆基地及配套工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 ○八年三月四日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是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任务, 由北京城建设计研 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部分设计、 研究、 建设、 运营方面的单位共同编制的。 原《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试行本) 是由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 的, 自1 年5 月1 日开始施行, 至今已经过去八年。实践证明, 在国内城市中轨道交通建设得到良好 9 9 9 车、 跨座式单轨等轮轨系统已 的贯彻和运用。近几年来, 在轨道交通制式方面, 直线电机、 低地板( 7 0 %) 建成运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 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也积累了较丰富的 经验,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理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需要及时吸收到标准中来, 对标准中的一些参数需 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特别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 ( 国办发 〔 〕 号) 文件的发布, 对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对原《 城市快速轨道交 2 0 0 3 8 1 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试行本) 进行全面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修订工作中, 标准编制工作组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结多年来在轨道交通 前期研究工作与后期设计、 施工、 运营中的问题和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 以安全、 节约、 环保为原则, 强化 〕 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充实了线网规划、 建设规划和可行 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理念, 以国办发〔 2 0 0 3 8 1 性研究报告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对原建设标准各章节内容作了大量修改和补充, 如: 在第二章建设规模 万人次 / 的弹性跨越, 并 与项目构成中, 对线路运量分级及相关要求作了适当变更, 各运量级间有 0 5 h 与轨道交通体系分类一致, 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标准首次提出客流预测的内容, 对项目初期建设规模与 列车运行服务水平结合作出规定。第三章规定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内容, 线路长度和超长线路, 以及控 制保护地界。第四章扩充为车辆与限界, 提出目前运行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 首次提出对车辆与隧道的 安全疏散基本要求; 首次提出车辆定员、 站立人员拥挤度的评价标准。增加了第五章运营组织与管理, 将原第七章中“ 运营组织” 部分分解过来, 首次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车站配线提出新的规定。对第六章车 站建筑强化安全疏散的建设原则和规模控制。第七章的运营装备, 补充了自动化装备内容。第八章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e ei adr eei . fh s nsna it g n t d g t dnh r o
a tr i al rn i ew ok pa — ln ect ri ta st t r ln i y n
n n ,t i a e u l e h un — i g h s p p r o t n s t e f c i t n l i s a d c a a trs is o e i aie n h o t r ce it f r . c g o a n e e t a lta stb o i n li t r i r i r n i y t m— y sa d r ft e i t r i a l r n i t n a d o n e c t r i ta st h y , a d d s u s st e c u e o e e d f n ic s e h a s f h s i- t f r n e .W h l l s i i g t e r ・ ee c s i c a sf n h e e y g o a n e c t a l ta s ts r i e in litri r i r n i ev c s y
城市交通 第 8 第 4 2 1 年 7 卷 期 00 月 一 文章编号 :625 2 (0 0 0 .0 00 17 —3 82 1 )406 .7
U b nT a s o t f ia o. No4 J l 0 0 r a rn p r o Chn ,V 1 ., uy2 1
区域 城 际轨 道 交 通 功 能定 位 与建 设 标 准
adE gn e n nT asott n H ri Istt o eh oo y H ri H i n i n 5 0 0 C i ; .hn ae f n n i r go rnp r i , abn ntue f c n lg, abn el gi g 10 9 , hn 3C iaAcdmyo ei ao i T o a a U b nPa nn ra l i n g& Dei , e ig10 3 , hn ) s n B in 0 0 7 C ia g j
( .Do g u n Ro d Tr s ott n Ad nsrt n De at n ,Do g u n Gu n d n 2 1 5 1 n g a a a p rai miit i p rme t n o ao n g a a g o g 5 3 2 ,Chn . .c o lo ce c ia 2S h o f S in e
摘 要 :针 对 我 国缺 少 区域 城 际轨
道 交通 线 网规 划设 计标 准 的现状 ,
0 引 言
随着城镇连 绵化 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 ,城 际轨道交通作 为促进城
对 比 分析 了区域城 际轨 道 交通 与
铁 路 、 市 轨 道 交 通 的 区 别 , 确 城 明
了区域 城 际轨 道 交通 的功 能 定位
网功 能层 次 和 建设 标 准 的差 异 性
及其 形成原 因。最后 , 以速度 目标 值 作 为功 能层次 划分依 据 , 区域 将 城 际轨 道 交通 。
同时 , 分析 不 同速度 目标值对 应 的 合 理 站 间距 , 区域 城 际轨 道交通 对
中原城市 群和长株潭城市群 的城 际轨道交通线 网规划 已获国家批准并
逐步开始建设”,国内其他城市群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城际轨道交通。 从网络化 、服务对 象及功能 角度 来看 ,我 国轨道 交通 网络可以划 分为 国家干线轨 道交通 网络 、区域轨 道交通网络和城市轨道 交通 网络 三个层次。广义 的城 际轨 道交通概念泛指联 系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或 者铁路 ,而各城市群既有规 划 中的城 际轨道 交通属 于区域轨道交通 网 络层次 ,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 ,本 文将既有规划 的城 际轨 道交通定义
市群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市群各城镇交 通联 系的主要快捷交通 方式 日
益 受到 关注。 目前 ,京津 冀城市群 、长三 角城市群 、珠 三 角城市 群 、
和特征。在 总结长三角、 珠三 角、 中原城 市群 、 长株 潭 4 个既 有城 际
轨 道 交通 线 网规 划 实例的基 础上 , 分 析 了各 城 市群城 际轨 道 交通 线
(. 1 东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 广东 东莞 5 3 2 ;. 2 15 2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9 ;. 50 0 3中国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 , 京 10 3 ) 北 0 0 7
HU G Q n —h o, HI i i T NG Y —u n, h nbn AN igca ’ C - n , A ux a HU C u -i Lb g
为 “ 区域城 际轨道交通 ” ,即指在一定 区域 内( 省域 、城市群 、都 市圈
范围内) 的轨道交通 ,主要功能是承担该区域 内各城 镇和主要节点 之间
的客流。
的建设标 准给 出建议 。
Ab ta t Co c r ig o h a k s c: r n e n n te lc n
Re i n lI t r i Ra l a i: un to a i e n nsr c in S a d r g o a n e ct y i Tr nst F c i n l i sa d Co tu to t n a d t
黄庆 潮 ’ ,池利 兵 ,汤 宇轩 。 一 ,胡春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