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信号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子对抗原理_8_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处理.pptx

电子对抗原理_8_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处理.pptx
2架飞机
三、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实例
(一)数字电视信号特点 (二)信号处理流程 (三)关键技术研究 (四)硬件支持平台 (五)实时处理效果 (六)低慢小探测
三、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实例
(一)数字电视信号特点
全向辐射; 连续波; 数字电视信号带宽宽:比调频广播高2个数量级,自适
应对消滤波器阶数高约1个数量级,运算量增加400~ 500倍。
• 目标仿真参数: ➢ 速度1000m/s; ➢ 加速度-10m/s2 ; ➢ 积累时间0.4s 。
目标
三、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实例
(四)硬件支持平台
8阵元天线 阵
16阵元天线 阵
接收机
实时处理 机
(三)关键技术研究
1、天线阵 2、DBF 3、宽带信号自适应对消 4、宽带信号CAF
三、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实例
(三)关键技术研究
1、天线阵
研制了DBF天线阵、多通道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机等设备。
16单元天线阵
8单元天线阵
24通道接收机
三、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处理实例
(三)关键技术研究
2、DBF
160
-1
-2
Amplotude
-3
4
x 10
800
2
1.5
1000
1200
1400 n
1600
1800
1
0.5
0
-0.5
-1
-1.5
-2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电视图像及伴音信号n中频信号
1300
1400
二、基于模拟电视信号的处理实例
(一)模拟电视信号特点 1、电视伴音信号 带宽窄,带宽时变,不存在测距模糊

课件:电子对抗技术

课件:电子对抗技术

01
雷达对抗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对敌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欺骗和摧毁等行动,以达到削弱或摧毁敌方雷达探测能力的目的。
02
雷达对抗主要包括无源对抗和有源对抗等。
03
无源对抗主要采用干扰箔条、反射器和干扰机等手段,使敌方雷达无法正常工作或传递错误信息。
04
有源对抗主要通过发射虚假信号、干扰脉冲等手段,欺骗或摧毁敌方雷达系统。
包括通信干扰、通信侦察、通信防御等。
通信对抗技术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通信干扰技术,成功干扰了伊拉克的军事通信,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信对抗应用案例
光电对抗技术
包括激光干扰、红外干扰、光电侦察等。
光电对抗概述
光电对抗是指利用光波干扰、破坏敌方光电探测系统,以降低敌方目标探测能力的电子对抗技术。
详细描述
雷达对抗技术主要涉及雷达信号的侦察、干扰和防御等方面。通过侦察和干扰敌方的雷达信号,可以有效地削弱敌方的探测和跟踪能力,同时通过防御措施可以保护己方的雷达系统不被干扰和攻击。
总结词
光电对抗技术是电子对抗领域中的新兴方向,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在电子对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详细描述
电子欺骗原理概述:电子欺骗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欺骗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手段。通过发射虚假信号或改变真实信号的特征参数,使敌方电子设备接收到错误的信息或产生错误的判断。
电子对抗技术发展趋势
高频段通信对抗技术是电子对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频段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带宽不断增加,使得高频段通信对抗技术在电子对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战场侦察
对敌方通信系统进行干扰,破坏其正常通信,造成信息传递障碍。
通信力。
导航干扰

课件电子对抗技术4

课件电子对抗技术4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美国B-1B 隐身轰炸机
美国B—2A隐身战略轰炸机
美国F—22隐身战斗机
美国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
隐 形 飞 机
的 雷 达 反
射 面 积 大
大 减 小
2)反雷达伪装网
3)迷彩伪装 4)伪装烟幕
“136”舰(“现代” 级)正在施放烟幕干 扰
迷 彩 步 兵 战 车 烟幕遮障
5)假目标伪装 及诱饵
2.5M
1.5~10km 3~6km
差 目标位置记忆 自动锁定
频率记忆电路 目标,好
被动雷达导的
同左 (宽带)
D~J频段
0.8~18吉赫
空军
空军
空军
海军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台湾的反辐射导弹 天

“雄风-2”(陆射、舰射、空
射):长4845m;弹径04m;
” 型
主翼展115m;重695kg;弹头
扰美 箔海 条军 诱一 饵舰 发艇 射装 装备 置的

136舰左舷施放红外干扰弹
F-16飞机在施放无源干扰
我海军舰艇正在发射自 行研制的电子干扰弹
我 海 军 舰 艇 发 射 干 扰 弹 红外诱饵闪光弹干扰热寻的系统
在“和平使命-2005”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

《信号处理技术》PPT课件

《信号处理技术》PPT课件

2021/6/10
31
水平频率… 48.1 千赫兹
代表每秒形成的线条种数
• 每画条横线需要多长时间呢?
更高速率表示图象更清晰 计算法
• (实际线条[解析度])乘(更新速率) • (801线条) 乘 (60赫兹)
等于 48.1千赫兹
2021/6/10
32
视频频率… 70.8 兆赫兹
每一秒形成的象素数量
VGA 计算计标准输出
• RGBS-
复合同步
旧产品
• RGsB-
绿带同步
SUN, SGI, 工作站系统
• RsGsBs- 红绿蓝带同步
SGI 工作站
2021/6/10
24
回顾信号的处理…
信号源 译码矩阵
2021/6/10
Y/C 复合输出 复合器
25
用那一类信号?
Composite
YC YUV
但现在正转变中
问题发生在模拟与数码之间的处理
• 模拟至数码与数码的转换
数码系统只能代表单位… 1, 2, 3, 4 怎样显示2 ½ ?
• 举例,以英语菜单….
翻译成日语…然后再译回英语
• 是否与先前的一样?
2021/6/10
45
数码信号的种类
2021/6/10
46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 同样的根据 Molex MicroCross™ 所用的DVI.
2021/6/10
20
S-视频信号(或称 Y/C)
质量胜过于复合视频信号 用于S-视频信号的4-针微
型DIN插座或 BNC 端口 (共二端)
• 一芯带亮度 (Y) • 一芯带色度 (C)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第4章 信号处理与电子侦察系统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第4章 信号处理与电子侦察系统
第四章 信号处理与电子侦 察系统
主要内容
§4.1 信号处理概述 §4.2 脉冲时域参数测量 §4.3 雷达信号分选 §4.4 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4.5 雷达辐射源识别 §4.6 通信信号分析与识别 §4.7 电子对抗侦察系统
2/68
大纲要求
掌握电子战信号处理的基本任务、参数 测量、信号分选、辐射源识别、脉冲描述字、 辐射源描述字等概念和基本原理。
22/68
§4.3 信号分选技术
23/68
§4.3 信号分选技术
4.3.3 信号主分选处理 主分选处理主要是针对PRI特征的详细分析和
处理,通过对脉冲列PRI特征的分析,识别辐射源 的PRI特性,利用搜索法提取属于不同辐射源的脉 冲列,达到分选的目的。
24/68
§4.3 雷达信号分选
(2)雷达信号PRI特性 在雷达信号诸多参数中,PRI是其中工作样式最多、
参差PRI :
PRI 5
PRI 4
PRI 3 P R PRI 2 I
PRI 1
pri i
骨架周期:
5
PRI i i
M
1
M
i
29/68
§4.3 雷达信号分选
成组PRI :
pri i
PRI 3 P PRI 2 R I
PRI 1
1 i
M
30/68
§4.4 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31/68
§4.4 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雷达识别参数库中第k类雷达的参数为
Rk {PW0k , RF0k , PRI0k, PWok , RFok , PRIok }
39/68
§4.5 雷达辐射源识别
定义Fi的参数与Rk相应参数之间的加权距离如

电子对抗技术PPT

电子对抗技术PPT
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
详细描述
某型舰艇电子对抗系统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对舰艇周围 威胁的快速感知和应对。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威胁类型,并采取相应的干扰、欺骗和防
御措施,有效提高了舰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案例三:某型导弹电子对抗系统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高精度、高效能、高可靠性
特点
电子对抗技术具有高技术性、高 隐蔽性、高速度和高精度等特点 ,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电子攻击 和防御。
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阶段
现代发展
电子对抗技术起源于二战时期,当时 主要用于雷达干扰和无线电通信干扰。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对抗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出现了 多种新型干扰手段和防御技术。
国家安全领域
电子对抗技术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领 域,如反间谍、反恐怖袭击等方面, 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电子对抗技术分类
通信对抗
通信对抗是指利用通信电子设备或系 统作为攻击目标的电子对抗技术。它 可以干扰、欺骗或摧毁敌方通信系统, 使敌方无法正常传递信息,从而降低 敌方的指挥和控制能力。
高频段干扰技术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频段通信逐渐成为主流,因此高频段干扰技术的研发也 变得尤为重要。
详细描述
在高频段,信号传输的衰减和散射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噪声和干扰也更加严重。 为了实现有效的高频段干扰,需要深入研究高频信道的传播特性和干扰机制,开 发高效的高频干扰源和算法,以实现对关键通信频段的干扰和破坏。
多模态信息融合
电子对抗技术正朝着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方向发展。多模态信息融合能够综合利用多种传感 器和信息源的数据,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电子战信号处理技术综述

电子战信号处理技术综述
述理论和方法的在电子战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关 键词 : 电子战 ; 信号处理 ; 频谱 中 图 分 类 号 :N 7 T 9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6 3 6 6 ( 0 9 0 — 0 1 0 1 7 — 0 0 2 0 )4 0 7 — 4
Re i w n s g a o e sn e hno o y o l c r n c wa f r v e o i n lpr c s i g t c l g fe e t o i r a e
重点 .
电子 战 的每一 个 实施 过程— — 检测 、 类 、 分 识别 、 测 、 扰与 反干 扰 , 探 干 都要 求 有先 进 的信 号处 理 技
p e e td i ea ls b e u n l,a v n a e a d d s d a t g f t e p e e t d t n f r i in l p o e s g a e rsne n d ti u sq e t y d a t g n ia v na e o h r s n e r so m n sg a r c s i r a n
第 3 7卷 第 4
V0 . 7 No. 13 4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u n 1o t n n I siu e o ce c n o r a fte a n0 9年 1 2月
De . 0 9 e 20
电子战信 号处理技术综述
an lz d a d h fc t t he yco—sa ina y s o dain o ay i o p cr m r ltvt i i u ia e ay e , n t e a t ha t c l tto r i fun t o f r an lss f s e tu eai iy s l m n t d. l

电子对抗技术ppt课件

电子对抗技术ppt课件

1944年诺曼底登陆作战
丘吉尔 :“没有这种战场魔法,我们就会失败、失败、直至死亡。”
1943年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击毙
四、电子战全发展阶段——二战后
二战后,随着武器制导和激光、红外等技术的发展,以 及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侦察卫星的出现,电子战又向 武器控制系统、导航定位、指挥系统等新的领域和空间 迈进,从而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功率行波管的出现,实现 了欺骗性干扰。 2、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红外寻的导弹、激光制导 武器的应用,电子战向光电、粒子束领域扩展。 3、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出现, 电子战进入了发展综合电子战系统的新时期。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集成电路等技 术的发展,电子战开始向数字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
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运用电子战削弱甚 至瓦解了伊拉克的有效组织抵抗能力,仅用了42 天时间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击败了伊拉克。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依靠大量先 进电子战设备成功营救回F117飞行员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 了先进的C4ISR系统进行了作战 指挥,并实施了猛烈的电子震 慑和打击,短短的二十多天时 间就让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电子对抗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电子对抗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第六节、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电子对抗的形成与发展
• 一、电磁波的发现 • 二、电子战首开记录 • 三、电子战初步形成 • 四、电子战全面发展
俄罗斯将“电子斗争”定义为:对敌方无线电电子器材 和系统实施侦察,并随之进行无线电电子压制,以及对己方 无线电电子器材和系统进行无线电电子防护的综合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30
45
90
150
300
2
15
30
50
100
0.2
0.3
0.6
1
2
1
1
6
25
200
1.1.2 电子战信号
1.1.2.3 雷达信号
2. 相位调制 分为脉内调制和脉间调制、频率调制和离散
脉内频率调制 相单位频 调制频两率类分集 频率编码 线性调频 非线性调频
表达式
0t,t 2
, t m i i1
主要按照作战对象的差别进行分类 雷达对抗:包括对雷达、敌我识别器、无线电引信等的对抗; 通信对抗:包括对通信、数据链、无线网络、遥控遥测、无线电导航等
的对抗; 光电对抗:包括对红外、可见光、激光、紫外等探测器的对抗; 计算机网络对抗:包括战场无线网络对抗和有线网络对抗等。
1.1.2 电子战信号
2.根据最小测距要求,其它仰角的脉宽应为: 2Rmin / c 3.根据最大测距要求,各仰角PRI和积累数应为: PRI 2Rm,ax / c
n Rmax 30km4 /D / 20
仰角 最小距离km 最大距离km 脉冲宽度s PRI ms 脉冲积累数
40
30
20
10
5
0.3
2.25
4.5
7.5
• 线性/非线性调频的主要作用: 提高信噪比 通过脉冲压缩提高信号功率 和威力范围 扩展频带,改善距离分辨能力
1.1.2 电子战信号
1.1.2.3 雷达信号
2. 相位调制
脉内相位调制 表达式 主要参数
稳定相位
0 , t
二相编码
四相编码
随机相位
ci t iT ,0 i n {ci(0,1)}i ,T,n
0 i n1
k 1
np i
,L L
k
np ,i
p 1
modi, L
p 1
发射天线扫描调制 AR tr , t r r , r 为侦察天线方位仰角 天线振幅方向图 AR 0,0 AR , ,, t, t 为两维波束扫描
波束形状:针状波束(两维窄),扇形波束(一宽一窄),柱状波束(两维宽)
例1. 某雷达采用重频成组3参差工作方式,每组的参数分别为:310s/3脉 冲,312s/4脉冲,315s/5脉冲,若首脉冲发射时间为10s,试求该 雷达前14个脉冲的发射时间
解: 序号
1
时间s
10
序号
8
2
3
4
5
6
7
320
630
940
1252
1564
1876
9
10
11
12
13
14
时间s
2188
2503
1.1.2 电子战信号
1.1.2.4 通信信号
仍然符合窄带信号。 1. 模拟调制
名称
表达式
全边带调幅 双边带调幅 单边带调幅 频率调制 相位调制 幅相调制
A1 mxt cos0t
Axt cos0t xt cos0t yt sin 0t
Acos0t
T
k
FM
x
d
A cos0t kPM xt
3.无盲速约束
PRIi
ait
, n
i1
a为i 互质正整数,
1为最t 小盲速频率
4.保持额定工作比设计 D PRI
5.按照威力图和约束1、3设计
i
,
i
,
PRI
i
,
ni
i
6.相参雷达信号处理中极少使用抖动PRI
7.尽可能采用大脉宽(>2s)和脉冲压缩调制,降低峰值功率反侦察
8.由于收发隔离度有限,连续波雷达的灵敏度偏低,作用距离较近,但适于 近程和末端探测,以及用作半主动寻的照射源(发射与接收异地)
1.1.2.1 电子ຫໍສະໝຸດ 信号的来源1、敌方电子信息系统辐射的电磁信号,是本课程研究处理的主要对象; 2、己方电子信息系统辐射的电磁信号,是本课程需要保护的对象; 3、敌方电子信息系统辐射的电磁诱饵信号,与信号1或信号2具有密切的关
系,是本课程需要识别处理的对象,也是对抗技术发展的瓶颈; 4、它方电子信息系统辐射的电磁信号,其中一部份是本课程研究处理的对
1.1.2.3 雷达信号
例3. 某PD雷达最大无模糊可测目标速度1500m/s,工作波长3cm,试求其需要采用的最小脉 冲重复频率(重复周期)
解:
fd max
2 1500 0.03
100KHz,
fr
200KHz,Tr
1 2 105
且正交采样
5s
例4. 某雷达距离分辨15m,在5个仰角时的威力范围如下表,若在40仰角时需要的脉冲积累数 解 1为.根:1据,距试离求分该辨雷要达求在,其信它号各谱仰宽角均处为需采B 用c的2信R号谱3宽1时08宽2、脉15冲 重10复MH周z期和脉冲积累数。
调频 调频系数,带宽,函数,周期
调相 调相系数,带宽,函数,周期
1.1.1 电子战
1.1.1.2 特点
电子战装备技术特点 与作战对象的技术和发展关系密切,针对性强,应充分利用各种先验信
息 需要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构建全时间、全球化、全频谱综合的电子
战系统 技术与战术的结合,人与设备的结合
1.1.1.3 分类
典型接收天线阵非扫Ari描ri , ri
i
n i 1
ri , ri
为各天线相对方位仰角
全向天线(常用于测频/测时/信号Ar 检r ,测r) Ar ,r , r 宽波束天线(常用于干涉仪/时差Ar 测r ,向r) Ar ,r / r V
窄波束天线(常用于比幅测Ar 向r ,)r , r 0.5 2, r 0.5 2
1.1.2 电子战信号
1.1.2.3 雷达信号
以高功率射频脉冲为主,频段3MHz100GHz,有脉内/脉间/天线扫描调制特性
窄带信号的复信号表示 st At exp j0t t
幅相调制函数 At , ω0t t
1. 幅度调制
由发射信号调制,天线扫描调制,传输路径调制,接收天线调制等组成
2818
3133
3448
3763
4073
例2. 某雷达发射脉冲功率105W,波长10cm,天线增益30d 增益10dB,距离300km,求在双方天线对准、极化失配损
解线:输P 出10信8 号1403的1功031 率100.5122 0.5 3.5104 mW 34.5dBm
1.1.2 电子战信号
ja
Aj 等
t ,js 下降时间
t,jd
1.1.2 电子战信号
1.1.2.3 雷达信号
1. 幅度调制
脉间调制
重复周期调制
K成组参差加抖动 参差数k,周期长 L,抖动量T
at ti , at E, ti ti1 PRI i , i 1,2,
i
PRI
PRI1 T
PRIk T
,
扫描方式:机械扫描(连续),电扫描(离散),机电混合扫描(一机一电) 针状波束扫描:光栅,螺线(渐近/渐开),随机 扇形波束扫描:圆周,线性,扇形 柱状波束扫描:引导固定
1.1.2 电子战信号
1.1.2.3 雷达信号
1. 幅度调制
接收天线扫描调A制r r tR, r t R R, R 为雷达天线方位仰角
垂直极化(大部分民用信号,部分雷达/通信等)
水平极化(部分雷达/通信等)
圆极化(部分雷达等)
• 能量域
不确知信号出现的功率
影响功率的因素:发射源功率,发射天线增益与波束指向,空间传播衰减,接收 天线增益与波束指向等
• 调制域
不确知信号出现的调制形式与调制参数
调制形式:调幅,调频,调相,复合调制等
调制参数:调幅 调幅系数,边带,周期,谱宽
a) 发射信号调制分为:脉冲,连续波两类
• 脉冲调制分为:脉内调制和脉间调制
脉内调制集合
E
a
j
t
0,
t
j
2
,
a
j
m
ax t
n 1
j1
n, a j t , j
分别称为脉冲包络种类 归一化包络函数,脉宽
aj
t 是雷达信号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常用的特征有:上升时间
顶部起伏均值
a j,t 方差
2,归一化包络频谱
• 空间域
不确知信号出现的空间位置(方位/仰角/距离/轨迹)
水下,地/水面,空中,空间(临近,低/中/高轨,星间,星际)
• 频谱域
不确知信号出现的频谱位置和分布
微波频段3MHz-300GHz,光电频段300GHz300THz(=1mm1m)
1.1.1 电子战
1.1.1.2 特点
• 极化域
不确知信号出现的极化方向
2、电磁谱的控制权 即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剥夺敌方对电磁谱的利用权,保障己方对电磁谱的 利用权。 一般将剥夺敌方对电磁谱利用权的行为称为电子对抗(ECM),包括电子干扰 和电子攻击;将保障己方对电磁谱利用权的行为称为电子反对抗(ECCM)或抗干 扰和抗摧毁。
1.1.1 电子战
1.1.1.2 特点
a 2 t
i
ti , Pt
A2 2
Pt
PtGt R t, R t Gr tr , t r 2 4R2
, Pt
A2 2
当收发天线互指时, 接收到的雷达信号 功率最强
R t , R t ,t r , t r GR 0,0 GR ,Gr 0,0 Gr
1.1.2 电子战信号
1.1.2.3 雷达信号
A1 mx1t cos0t kPM x2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