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闻一多分心。
引用别人对他“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称呼,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一】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漂白四壁()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2)锲而不舍:(3)群蚁排衙:(4)兀兀穷年:(5)迥乎不同:(6)一反既往:(7)潜心贯注:(8)气冲斗牛:4.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3)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5)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下列句子从表达方式看,各属于什么?(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6.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解析版)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潜.心贯注(qián)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答案】C【详解】A.校补(jiào);气冲斗牛(dǒu);B.窥探(kuī) ;D.锲而不舍(qiè);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此题用此词不合语境。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带答案【课文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1、依照“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熟悉的字词。
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钻.探地壳.弥.无暇.漂.白硕.果校.补赫.然迭.起慷.慨淋漓..臧.克家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3、明白得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部份的含义。
弥.高:衰微;疏懒:无暇:赫然:慷慨:淋漓:高标: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凶多吉少:气冲斗牛..:昂首挺胸: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五、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和不明白的地址,以便和教师同窗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讨学习一、把课文分为两部份,并简要归纳各部份大意。
第一部份(自然段):第二部份(自然段):二、试分析课文7、八、9三个自然段的作用。
答;3、判定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必然做,我是做了也不必然说。
”归纳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巨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4、散文经常使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说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散文也是如此。
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表达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表达以后(B),还有的放在表达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
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
一、阅读1—7自然段。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答: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表现人物什么品质?
A我是做了再说答:
B“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答:
品质:答:
4.“他贪的是精神食粮”指代什么?
答:
5.第七段中“这”指代什么?(用原文)答:
6、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答:
7.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答:
8.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答: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答: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11.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
二、阅读8—20自然段。
1。
《说和做》练习题附答案闻一多初中语文

第九周周测(10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5分)A.锋芒毕露.(lù)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ǒng)C. 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点拨:A项“锲”应读qiè; 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 ;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5分)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迴”应为迥,“即”应为既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5分)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5分)(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C..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5.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对的是(c)。
(5分)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比喻)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1.成语填空。
专注()注心会神()()而不舍()悉心血一反()往()乎不同群蚁排()无()及此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6 小题,共180.0 分)2.阅读 8— 20 自然段。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如何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拥有哪些崇敬的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一句话)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谈谈这些话是如何起过渡作用的?谈谈对下边句子的理解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②起初,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同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禁止备再跨进大门。
段中作者选用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整一致?第②段“这个方面,状况就绝然不同,并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何说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绘,谈谈这些描绘的作用。
最后两段,能不可以合为一段,为何?为何文章最后赞誉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关于是先言后行,仍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见解。
3.阅读 1-7 自然段。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他正向古代文籍钻探,犹如向地壳追求宝藏”。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领会以下“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精神粮食”和第七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谈“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眼光,向来远射到有史从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幸亏哪里?(找准要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钻.探()地壳.()诗兴.不作()气冲斗.牛()硕.果()校.补()锲.而不舍()昂()首挺胸:慷慨.()弥.高()迥.乎不同()炯炯..目光()()迭.起()臧.克家()目不窥.园()兀兀..穷年()()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xiá()hè()然piǎo()白一反jì()往3.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冲斗牛..(星宿名)迥.乎不同(差得远) B.锲.而不舍(刻)气冲北斗.牛(北斗星)C. 仰之弥.高(更加)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D. 迭.起(屡次)沥.尽心血(沥青)(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错别字应改为:;(2分) (广东(课改)学业水平题) A.人声鼎沸 B.家喻户晓 C.锲而不舍 D.不记其数(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③“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 ①无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 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 ①无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 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4.揣摩语言。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这一句话运用了修辞,其作用是(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句中的加点词“钻探”的意思是,其作用是(3)“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个比喻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5.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 (湖南株洲(新课程)毕业题)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可谓顺境;生于,,土壤贫瘠,可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壳.(qiào)锲.而不舍(qì)炯.炯目光(jiǒnɡ)窥.园(kūi)B.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小楷.(kǎi)校.补(jiào)C.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ɡ)慷.慨淋漓(kānɡ)弥.高(mí)D.气冲斗.牛(dǒu)臧.克家(zānɡ)赫.然(hè)宝藏.(zànɡ)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字下画线)并改正疏赖夜霄卓跃的成绩十年坚辛独栽形式紧张警报叠起改正: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联系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多选)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E.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
F.通过和老师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
G.我家的楼下刚开张一家专卖通俗读物的综合书店。
H.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比喻)B.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拟人)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D.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引用)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9.仿写(注意格式,修辞,景和情的和谐,不可生搬硬套)①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新绿。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投下一片阴凉;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⑦段的内容。
(不超过3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不超过25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⑦段和第⑧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最后一次讲演(节选)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取到光明!我们的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16.文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闻一多先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分别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