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_以重庆市区县统筹为例_杜茂华

合集下载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谢钢蒋世建摘要: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深入分析区域教育现状,从发展规划、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水平、经费保障、助学体系等方面探索了统筹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对策措施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涵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涉及诸多社会要素的系统工程,是隶属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专项改革。

深刻把握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应该自觉地把教育置于社会总系统中来思考,突破就教育论教育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

统筹,就是统一地、全面地筹划和安排。

也就是寻找不同事物、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这个联系,兼顾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性,以期收到综合的工作效益。

统筹城乡,实际上是多元统筹主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本行政区划内的城乡之间,科学合理地聚纳、配置和培育土地、资金、劳力等生产性要素,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服务性资源,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则是涉教多元统筹主体根据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诉求和发展需要,在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乡之间,合理有效、科学持续地聚纳、配置和培育教育资源、要素,优化教育结构和内涵,促进城乡教育效率与公平的融合。

具体地讲,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不仅仅是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包括社会教育捐助机构、教育协会、公民办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教育者、学生等诸民间主体;二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体不仅仅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还包括聚纳和培育教育资源;三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不仅仅是本地教育内部的发展规划,还包括教育与社会其他相关要素的配套,既要从教育内部对教育要素进行改革,同时也要从社会总系统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四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手段不是简单的控制型管理模式,而是民主型治理模式;五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城乡教育协调均衡,还包括城乡教育的效率提升。

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1 )主体 是政 府.城 乡社会 统筹 是 政府 的重 要职 能和 主要 任务 之 一.政府 拥有 人力 、物力 、财力 、 息 、 信 权力 等 丰富 的资源 , 有其 他 主体无 与伦 比的优越 性 . 具 2 )社会 事业 的范 围很 广 ,主要 包 括教 育 、文 化 、卫 生 、居 民生 活 、社 会 保 障 等 , 是 城 乡社 会 统 筹 的 也
20 0 9年 4月
A p . 2 09 r 0
文章 编 号 :0 0—5 7 ( 0 9 0 10 4 1 2 0 ) 2—0 6 0 1—0 6
城 乡 社 会 统 筹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实 证 分 析
— —
以 重 庆 市 为 例
申丽娟 , 吴 江
西 南 大 学 政 治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重 庆 4 0 1 0 75
客体 .
收 稿 日期 :2 0 0 8—1 2—0 9
作 者 简 介 : 申丽 娟 ( 9 6 ) 女 ,河 南 新 密 人 ,西 南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区域 经 济 学 研 究 18 一 ,
通 讯 作 者 :吴 江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
6 2
西 南师 范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投稿 网址 ht :/ b jt S . n tp 消除城 乡二 元结 构 ,促进 城乡协 调发 展 ; 最终 目标 是建设 全 面小康 社 会 , 建社 会 主义 构
和谐社 会.
4 )主要涉及 两 个方 面 :一方 面要 照顾和 保护好 城市 居 民的既 得社会 利益 ,另一方 面要 增加 对农村 社会
第3 4卷 第 2期
Vo .3 No 2 1 4 .

重庆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重庆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第23卷第5期 2013年9月 Vol.23 No.5 Sep.2013DOI:10.3969/j.issn.1674 8131.2013.05.003重庆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成效、问题与对策郝俊杰(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廉政研究中心,重庆400067)摘 要: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在统筹城乡教育规划、增加教育财政投入、促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深层次问题,使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努力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教育规划和布局调整、制定标准化的财政投入体制、完善教育评估和督导机制、改革现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学生救助和管理体制等加快推进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教育规划;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资助体系;教育投入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估督导机制中图分类号::G521;F0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131(2013)05 0019 06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无疑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为此,重庆市各级政府特别重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工作,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步伐。

本文对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了梳理,对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重庆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措施及成效2007年以来,重庆市各级政府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基于熵值法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_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熵值法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_以重庆市为例
0. 051 0. 016 0. 101 0. 064 0. 019
农村发展综合指数
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比重 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 每百户农村家庭电话拥有量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元 /人 元
% 台 台
%
0. 039 0. 021 0. 053 0. 117 0. 101 0. 048
农村经济水平
乡镇企业总产值 农村社会生产总值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农村从业人员比例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m
fij = ( 1 + bij ) / ( 1 + bij )
j= 1
( 4) 计算评价指标熵权:
W = (w i ) 1 n;
n
n
w i = ( 1 - H i ) / ( n - H i ), 且满足 w i = 1
i= 1
i= 1
( 8)
二、重庆市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 一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据城乡协调发展的涵义和指标体系选取 的方法及原则, 建立了一套由目标层、系统层, 控制 层和指标层所构成的具有多级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 体系 ( 表 2)。 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城市和农村两个 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作为目标值, 对于城市和乡村 系统层次, 又分别从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进步水平三个方面中选择城市协调度指标; 对农村协调度的反映则从解决 三农 问题入手, 从 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三个 方面选择相应指标。 ( 二 ) 城市和农村综合指数的计算 本文选取重庆市 1998 2007年每年共 36个样 本的城市、农村指标数据, 根据 ( 6) ~ ( 8) 公式得出 各指标的权 重 ( 表 2) , 然 后根 据所 得权 重应用 式 ( 1) ~ ( 2)对重庆市 1998 2007年城市发展综合指

统筹城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统筹城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标共有 3 6个 , 主要用 以说 明三级子 系统 … 。
( ) 二 指标体 系构建及 确 定权 重
统 筹城 乡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与 实证 分 析
付 兆刚
( 黑龙江科技学 院, 哈尔滨 10 2 ) 50 7
[ 摘
分析。
要]以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指标选择 的提 出为背景 , 对统筹城 乡的评价 体 系进行 了构建, 用 利
层次分析法确定 了各个指标的权 重, 并且应 用 19- 2 0 9 9 0 7年度的数据对我 国的统筹城 乡发展 程度进行 了实证 [ 关键词 ]统筹城 乡; 指标体 系; 实证分析
二 、 国统 筹城 乡经济社 会发展 的实证 分析 我
如果将 统 筹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视 为 一 个 系
统, 那么可 以将 统 筹城 乡 的程 度 解 析 为最 基本 的 几个 子 系统 和 多个 二 级 子 系统 , 后再 根 据需 要 然 将 多个 二级子 系 统细 分 为 三级 或 四级 子 系 统 , 按 照系统层 次性要 求选择 最能反 映其特 征 又具有 数
d n t g u b n—r r 1 iai r a n u a. Ke r s: O—o d n tn r a y wo d C r i d i g u b n—r r l i d x s se ; mp r a n l ssn u a ;n e y tm e i c la ay iig i
据可 获得性 的 指标 。选 择 的 指标 主 要包 括 : 1 ()
子 系统 (I层 指 标 ) 。统 筹 城 乡经 济社 会 发 展 可 以被 解析为最 基本 的两 个 子系统 , “ 程 ” 既 过 指标 子 系统 和“ 结果 ” 标子 系统 。其 中 , 过 程 ” 指 “ 指标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

03
CHAPTER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应用
应用领域
用于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对企业、产业和区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估。
总结词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核心指标体系,反映城乡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
详细描述
经济发展评价应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评估和分析,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全面评估社会进步程度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具,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衡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体系,反映城乡生态环境的品质。
总结词
环境友好评价应用通过对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评估,了解城乡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详细描述
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护项目等。
主要指标
用于各级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以及评估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状况。
应用领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主要指标
应用领域
反映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果的指标体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评价应用通过对政策法规、行政管理、市场机制等领域的评估,了解制度创新的程度和改革的成果,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定义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还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城乡间的协调与融合。它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是全面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内涵
目的
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发展水平以及城乡融合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基于城乡统筹思想的重庆市规划编制体系构想

基于城乡统筹思想的重庆市规划编制体系构想
3.2
以”四规衔接”为主要方式建立部门
“四规衔接”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
规划一体化的衔接机制
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 规划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消除它们之 间的冲突而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合 力”。衔接机制可以在”编制时间相对统一j编制 内容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制定过程市政府层面 组织协调”等三个方面建设协调机制.其中城市 规划着重于空间一体化的协调和管理。同时,与 其他部门专业规划的协调则是采用”专业规划分 别以四规衔接后成果为依据、对某个专业进行深
32
瞽j莓
若I讲
和空间规划。这种设置在城乡空间上存在以下主 要问题: (1)各部门规划缺乏衔接。在现有的规划体 系中,上位规划基本上是以”块“为主,下位规划 是以。条”为主.各个条从不同的角度对“块“贯 彻落实.这种上下位配置关系难免会出现重复交 叉或遗漏死角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由 法律授权编制的各类政府规划多达83种,它们大 都从自身的部门视角出发来编制,各规划编制内 容差异巨大,常常造成相互之间无法衔接.内容 交叉重叠.相互矛盾.多而乱.常有冲突。 以重庆市2036年对主城区”四山”清理工作 为例o。在该区域1 580km2范围内,涉及重庆市主 城除渝中以外的8个区,以及江津,合川、长寿. 璧山等4个远郊区县的87个镇.街道,共发现有 分别由市规划局.市园林局.市环保局、市国土 局.市林业局.市消防总队.市旅游局.市水利局 等近1 0家市级部门以及4个地方政府共编有各类 有关规划1 95项.其中由规划局组织的52项,园 林局组织的8项(其中4项是与规划局共同组织)、
士.重庆市规划局规划编 制处处长.高级工程师.注 册规划师。 【修改日期】201 0-05-05
万方数据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重庆例证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重庆例证

出流通超 市 的占 比还 比较 低 , 与国家 的“ 村千 乡工程 ” 万 建设 要求还有 较大差距 , 与重庆市 建设城 乡统筹发 展的直 辖市要
求 还有较 大差距 。
当前 , 重庆 市农村 经济发 展的难点 已从生 产与 消费 的矛 盾 转 向流通 与消 费的 矛盾 。一 方 面是 农产 品 在农 村 没有 形
农 村 经 济
基 于 城 乡 统 筹 视 角 下 的 农 村 市 场 流 通 体 系 建 设
重 庆 例 证
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
( 西南财经 大 学西部 经济研 究 中心 , 四川 成都 6 0 7 ) 1 0 4 摘要: 建设农村 市场流通 体 系是 解 决城 乡统筹 发展 的一 个突破 口, 也是促 进城 乡统筹发 展 的助 推 器。本 文试 图通过 提 出这一 问题 , 分析其 中的难 点 , 出坚持发 展现代 流通 方式 , 断提 高重庆 市农 村 流通 业 的连 锁 化 、 提 不 网络 化和 信 息 化 等相 关政 策建议 , 以期 能够 最大 限度 地发挥 城 市对农村 的辐射 带动作用 , 促进城 乡协调发展 。 关键 词 : 农村 市场流通 ;城 乡统 筹 ;问题 ;建议
20 0 6年低 1 6 百分 点) 而 农村 常 住人 口 占全 市 常住 人 口 .个 , 的比重是 5 . , 过 半 数 常住 人 口 的消 费不 到 总 消 费额 17 超 的三 分之一 , 加快农 村市 场流通 体系建设 迫在 眉睫 。
二 、 村市场 流通体 系的难点 农
重 庆市城 乡 二 元 经 济社 会 结 构 突 出 , 城 市 大农 村 并 大 存 , 村市 场流通体 系还 存 在很 多 困难 和 问题 , 也 是 建设 农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部分总量指标由于比较的基数不同 , 进行区县之 导理念创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多见 。基于对城
间比较时显得不科学 , 比如 : 城乡环境治理投资总额 ; 有 乡统筹发展内涵和特性的科学理解 , 笔者认为城乡统筹 的指标的数据来源难以区分城市和农村 ,比如 : 农村与城 发展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复合命题 , 城乡统筹 市居民年末储蓄余额 ,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等 ; 某些指标反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 : 映的是城乡差距但不能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比如 : 农 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大多数高于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 11 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是考核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性指
收稿日期 :2009203220 作者简介 : 杜茂华 (19622) ,男 ,四川南部人 ,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副教授 ,主要研究区域经济 。
125
筹发展问题的复杂性 ,加之实践中尚处于试验阶段 ,缺乏 展规律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 足够的实证资料 ,因此 ,用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来评价 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 ,针对工农 、 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 相关的指标体系 ,大多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 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 作出的重大
中 。评价指标体系还要能体现城乡产业之间的联动效 角度出发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打破城市和农村相分割 应 ,城乡经济赖以发展的各类专业市场布局 ,城乡信贷政 的城乡二元形成的规划二元的传统规划模式 , 实现城乡 策一体化和对农村信贷的支持 , 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均 统一规划 。城乡规划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 城市规划 、 镇 化等 。 21 城乡统筹社会发展指标 规划 、 乡规划 、 村庄规划等内容。城乡统筹规划与管理要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协调发
21 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显示性指标 、 分析性指标和 学者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
传导性指标的关系上处理不当 [ 9 ] 。显示性指标是反映城 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对各个地区的 乡统筹指标的表象 ,不能反映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因 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然而 , 在看到研 此 ,在使用显性指标评价的同时 ,必须用分析性指标和传 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的同时 , 我们还应该对其不足做 导性指标来进一步评价影响城乡统筹的决定性属性或因 出有益的反思。纵观现有的城乡统筹指标体系 , 通常只 素 。比如 : 城乡人均纯收入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如果 具有单一的学科背景 , 或者大致参照城市化发展指标评 没有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城乡劳动力价格比等分 价体系 ; 或者仅仅参照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价指标体系 ,而 析性指标配合 ,就不能真正揭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 以系统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城乡统筹发展 , 并以此为指
11 城乡统筹发展程度 ( 统筹度 ) 应是城市和农村发 决策 。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建立科学的城乡
展之间的融合程度 ,而不是简单地把工业和农业作为产 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之根本。城 业发展进行对比。比如 : 工农科技投入比、 工农财政投入 乡统筹发展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破除城乡二元 比、 农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等 ,反映的是两个产业 体制 ,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 形成城乡经济 之间的发展差距 ,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与农村的差 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 10 ]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城 距 ,不能作为评价城乡统筹度的依据 。 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论断以来 , 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
积 ,但仅就住房面积而言并不能说明城乡居民在居住条 标 ,也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考量的核心指标。根据发展 件和生活水平上的差异 ,因此 ,用城乡居民住房面积比来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在城镇化进程中 ,城乡经济的发展必 作为评价指标不合理也不科学 。 须处理和解决农村经济 、 城市经济和城乡之间存在的三
第 36 卷 第3期 Vol . 36 No . 3
西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 hwest Universit 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 年 5 月 May , 2010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 — — 以重庆市区县统筹为例 杜 茂 华 ,刘 锡 荣
价体系 [ 1 ] 。 现有关于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 戴思锐在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文中 果 ,在推动理论研究深入和细化的同时 ,也对城乡统筹发 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文根据城乡统筹 展的实践探索产生了极为有益的指导意义 。由于城乡统
3
发展评价的目的 、 内容为依据 ,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1 尽管一些指标体系也综合考虑了城乡统筹发展 , 种经济循环 [ 11 ] 。综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
但这些综合指标体系又只局限于截面数据的评价和分 发展的历程 ,总体状况是 : 城市经济自身不论经济规模还 析 ,相对而言 ,截面数据的分析对不同研究样本之间差异 是增长速度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GDP 总量和人均数在 情况的考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但是对于旨在发现单一 全球的排名逐年靠前 ;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 。 研究样本的运行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 农村经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纵向比较总体上保持 作为本文研究样本的重庆市 , 是 “大农村” 、 “大城 了较快的增长 ,但如果把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放在国民 市” “大库区” 、 和民族区相结合的特殊直辖市 , 城乡二元 经济这个系统中来考虑 ,农村经济发展就显得低水平了 , 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传统老工业基地改造任务繁重 ,城乡 就显现出城乡之间经济循环不畅通而带来的直接后 统筹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 ,人口 、 资源 、 环境、 经济的约束 果 — — —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这一问题事实上已成为 力较强 ,是典型 “大城市带大农村” 的城乡发展格局。结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瓶颈 ,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 “桎梏” 和 合重庆的基本市情 ,运用城乡统筹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 “顽疾”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一是农村发展资金难 果 ,借用其他省市在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上的做法 ,尝试性 以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取得 , 二是以牺牲农业确保工业 地构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运用该指标 发展的做法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三是农民工问题依然 对重庆市区县统筹发展水平作试评估 , 在此基础上分析 突出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 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 问题与基本规律 ,并对此作 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 , 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简要评述 。 的构建 ,特别要注重把能够反映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 ( 三) 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内涵与评价指标体 带动作用指标 ,城镇居民和农民生活关联程度的指标 ,农 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指标 , 城镇化进程中 系的内容和原则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是中国决策层科学把握发 反映农民工工资待遇增长和福利保障改善的指标列入其 126
关键词 : 城乡统筹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 ;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 : F2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29841 ( 2010) 0320125207
一、 城乡统筹发生态环境的统筹建设三大板块分设一级综 状评述及重庆市区县统筹指标体系的构建 合指标 ,各板块中又包含有很多组成部分 ,在一级指标下
社会事业发展具体体现是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 展规划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政 平提高和社会福利与保障普遍改善。我国长期形成的城 府在城乡统筹规划的管理上要做到合理安排公共财政的 乡二元结构体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市和农村在社会事 投入 ,科学设计规划建设制度和政策 ,强化城乡规划建设 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这一问题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 的信息服务职能 。其主要指标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 题最严重 ,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社会发 容 :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 二是反映城乡空 集聚 、 集约化程度的指标 ; 三是城乡公共设施投 展要以逐步消除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 , 建立 间集中 、 均等化相关指标 ; 四是城乡发展建设用 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 ; 协调城乡公共医疗卫生 资与建设均衡化 、 事业的发展 ,增加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 ,建 地规划与保障农民长期利益结合的指标 。构建城乡统筹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保健制度 ; 建立覆盖全社会 、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 城乡可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 构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 一是新型公共财政体
( 长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涪陵 408100)
3
城乡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统筹发展 、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 摘 要 : 城乡统筹发展涉及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 统筹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等 。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应坚持协调 、 全面 、 系统和多元化的原则 。 重庆是 “大农村” “ 、大城市” “ 、大库区” 和民族区相结合的特殊直辖市 ,经济 、 人口 、 资源 、 环境的约束力较强 ,城 乡差距相对严重 ,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比较繁重 。本文拟以重庆市区县统筹为例 ,应用因子分析法尝试构建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此对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存在差异的关键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进而 揭示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 一)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相 按评价范围分块设置二级指标 , 最后在二级指标下按评 价功能分块设置三级具体指标 ,一共 39 个三级指数从不 关成果综述 社会 、 生态环境发展的差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 的科学发展战略 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城乡经济、 以来 ,许多国内学者针对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 异 ,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和绩效进行评价。 刘洪彬、 刘宇会在 《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作过诸多研究 。其中不乏从宏观与微观 、 城市与农 中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 :经济发展、 教育发 村、 历史与现实 、 定量与定性等多视角出发 ,全面考虑 、 综 框架研究》 科技发展、 文体娱乐发展、 平等状况、 市场体制建设等。 合构建的指标体系 。其中以区县 ( 县级市 、 区) 为评价对 展、 付海英、 郝晋珉等在 《市域城乡统筹现状评价及其影 象进行研究的主要成果有 : 中提出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 邓玲 、 王彬彬等人在 《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 响因素关联分析》 城乡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社会 究— — — 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证应用》 一文中 ,以成都市 系。分别从城镇化水平、 基础 温江区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为例 , 对统筹城乡发 联系以及为这些联系提供必要支撑的自然资源禀赋、 设施等五个方面构建中微观尺度的城乡统筹指标体系。 展指标体系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 统筹城乡发展应是综合 此外 , 刘正 [ 2 ] 、 罗雅丽 , 张常 新 [ 3 ] 、 刘 子 玉[4 ] 、 黄应 性评价体系 ,包括经济发展 , 社会事业发展 、 居民生活质 [5 ] [6] [7 ] [8 ] 付兆刚 、 曾磊 ,雷军 ,鲁奇 、 申丽娟 , 吴江 等人 量改善 ,人与资源环境协调等五个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评 绘 、 价指标体系应含缩小城乡差距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加快 立足于不同学科 ,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评 城市化发展 ,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城 价指标体系。 ( 二) 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 乡现代化建设、 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等目标的综合性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