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现状与中国的开发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资源丰富的“南极磷虾”,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价值,渔民开始养殖

资源丰富的“南极磷虾”,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价值,渔民开始养殖

资源丰富的“南极磷虾”,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价值,渔民开始养殖南极磷虾属节肢动物门,磷虾属,又名大磷虾或南极大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

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并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

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远洋带的生命周期。

近年来,极地低温海域无污染的南极磷虾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相关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渔业装备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值产品的研发成功,南极磷虾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正日益受到国际关注。

南大洋磷虾的储存量很难有准确的数据。

据1977年~1986年间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联合的海上调查表明,南大洋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6亿吨。

据此,生物学家们估计,如果每年磷虾的捕获量不超过5000万吨的话不影响它们的生存。

目前,全球南极磷虾捕捞量最大的国家挪威年捕捞量约为16万吨,“我国今年的捕捞量约为3.8万吨,去年最多的时候在6.5万吨左右,虽然跻身南极磷虾渔业国第二集团,但还只是挪威年捕捞量的零头,差距较大。

而南极磷虾资源稳定,开发潜力巨大。

南极磷虾的食道可以从它那透明的外壳看到是呈现绿色的,由此可知它们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尤其是细小的硅藻(约20微米)。

硅藻会被它的胃齿臼磨碎,并在肝胰脏消化。

南极磷虾亦可以捕食桡足亚纲、端足目及其他细小的浮游动物。

南极磷虾具有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含量分别为16.31% 和1.3%。

并且磷虾矿物质含量丰富,为2.76%,高于日本对虾、蛤蜊等多种海产品。

且其蛋白水解产物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含有18 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所需的8 种必需氨基酸。

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次之。

关于南极磷虾问题的研究

关于南极磷虾问题的研究

远洋渔业概论报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14–4 班姓名:李玉兵学号:1406160124关于南极磷虾问题的研究南极磷虾通常指的是南极大磷虾,是地球上已发现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其体长一般在 5. 6 ~ 6. 0 cm,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

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仅南极磷虾这一种就足以维持以它为饵料的鲸鱼、海豹、企鹅的生存和繁衍。

根据最新估计,南极磷虾的生物量为 6. 5 ~ 10. 0 亿 t, 因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资源,以及在南极生态系中的特殊地位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意。

其总量保守估计可达数亿吨,这一处于南大洋食物链的中心,是鲸鱼、海豹、企鹅等动物的主要食物。

全球的南极磷虾渔业每年约为10万吨,主要渔业国家为韩国,挪威,日本及波兰。

产物在日本主要用作为料理,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则深加工为动物食品(虾油或虾干)及渔业饲料。

在全球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南极磷虾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蛋白质资源库。

南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据生物学家测定,南极磷虾肉中含蛋白质17.56%,脂肪2.11%,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8种氨基酸,尤其是代表营养学特征的赖氨酸的含量非常丰富。

与金枪鱼、虎纹虾和牛肉相比,南极磷虾的赖氨酸含量最高。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南极磷虾、对虾、牛乳和牛肉的氨基酸综合营养价值比较评分,结果磷虾得100分,牛肉96分,牛乳91分,对虾71分。

国外科学家计算,一年捕捞7000万吨南极磷虾,即可为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每天提供20克高质量蛋白。

磷虾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也是通过脱壳来生长的,它们将阻碍身体增长的旧壳脱掉,在新壳尚未硬化前身体迅速膨胀。

南极磷虾的寿命一般为 5 ~ 7 年,2 龄以后即成熟,体长最大可达到60 mm 以上。

夏季以捕食浮游生物为主 , 其它季节则以浮游动物为食。

分布的区域随季节和成熟期而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的渔场在南极半岛附近 , 从初夏到盛夏(12— 2 月份 ) 成熟的个体分布在大陆架的斜面上,而未成熟的个体则分布在大陆架的边缘。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
开发制约 因素 以及产业 化现状进行综述 。 目的是 为 了
加强对南 极磷虾资源 的重视程度 ,推 动南极磷虾产业 的迅速 发展 ,为改变 我国人 民食物构 成做 出贡献 。
1 南极 磷虾的资源 调查研究
统 中起着 极其重要 的作用 ,也是 一种 潜在 的巨大蛋 白 资源 。据估计 ,南 极磷虾 的资源 蕴藏量在 6 . 5 ~ 1 0亿 t 之 间,每年 的可捕获 量高达 l 亿t 。这对于人 口膨胀 、 食物短 缺 的当今世 界,南极磷虾 资源 有着广 阔的应用 前 景 。自 2 0 世纪 6 0年代起 ,南 极磷虾就 开始被进行 商业 捕捞 。其 中前 苏联是最早 的捕捞 国家 ,之后是 日
现 代 食 品科 技
Mo d e r n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 , V o 1 . 2 9 , No . 5
我 国对 南极磷虾 的开发研 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
沈 晓盛 ’ ,韩小 龙 ,张海燕 ’ ,蔡友琼 ’ ,陈雪忠 ’
( 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 0 0 0 9 0 ) ( 2 .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 0 1 3 0 6 )
提要 :本文就我国对 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研究、捕捞情况、加工利用研 究、开发制约 因素以及产业化现状进行 简要 综述。 目的 是为 了加强我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重视程度 ,推动 南极磷虾产 业的迅速 发展。 关键词:南极磷虾;开发研究;产业化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t h e r e s o u r c e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i f s h i n g s i ua t t i o n , p r o c e s s ng i a n d nd i u s t r i a l u i t l i z a i t o n s i t u a t i o n o f nt a a r c t i c k r i l l we r e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左涛;朱建成;王新良;时永强【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7(029)001【摘要】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in elements of observer coverage in the Scheme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bservation (SISO) of the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 and reviews the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the scientific observation program for the Chinese krill fishery during the past six fishing seasons. The objective is to help members of the Chinese krill fishing fleet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operly implement CCAMLR policies in the convention area. The SI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onitoring,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 system of CCAMLR. It has a series management procedure including observer designation, observation task and function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operational review. It is mandatory for all fisheries in the CCAMLR convention area to carry an observer. The observer coverage in the SISO is designed and operated at three levels: sampling of vessels, sampling of hauls among vessels, and sampling within hauls. Since commencing a krill fishery program in the 2009/10 fishing season, China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ensure both maximum possible coverage and high-quality scientific observation. During the past six fishing seasons of 2009—2015, nearly 30 scientific observers have beendeployed onboard 19 of the 23 operating vessels. The annual observed coverage of fishing days varied from 81%–100% (mean: 94%), and the annual vessel coverage ranged from 66%–100% (six year mean: 82%),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50% requir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apability of Chinese observers in response to possible future adjustments of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regarding observer cover-age, we suggest organizing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observer training program us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In addition, the 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observers would be a flexible and alternative way to overcome temporary shortages of qualified observer personnel.%回顾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管理体系中科学观察覆盖的主要要素,以及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执行科学观察计划的主要成果,旨在帮助中国磷虾渔船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的政策、规定.国际科学观察制度是CCAMLR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监管组成部分.它是由观察员指派、职责和方法标准、执行效果评估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管理机制.科学观察员覆盖率是其实施策略的核心评价指标,它在渔船、网次以及具体观察任务3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南极磷虾渔业必须接受CCAMLR严格监管并实施科学观察.2009—2015年6个渔季,中国渔船在贯穿所有渔业活动中,按照CCAMLR要求执行最大可能全面、系统的观察覆盖.已有的23船次中,19船次执行科学观察,聘用科学观察员近30人.各渔季的观察天数覆盖率介于81%—100%(平均覆盖率为94%);渔船覆盖率介于66%—100%,6个渔季平均覆盖率为82%,超过CCAMLR的50%的要求.为应对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管理可能的调整,建议我国建立开放的科学观察培训机制,积极储备极地渔业国家科学观察员人力资源,开拓灵活简便的多重委派途径.【总页数】9页(P124-132)【作者】左涛;朱建成;王新良;时永强【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渔业调查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J], 朱国平;吴强;冯春雷;许柳雄;陈新军;黄洪亮;陈雪忠;赵宪勇2.日本水产厅渔业调查船开洋丸赴南极调查南极磷虾 [J], 缪圣赐3.海洋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及在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中的应用 [J], 杨洋;朱国平4.南极磷虾及磷虾渔业 [J], 吴伟平; 谢营樑5.上海水产集团等渔业集团两艘远洋渔船代表中国赴南极海域开展磷虾探捕 [J], 徐吟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极磷虾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南极磷虾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2 0 1 5年 4月

1 2 0
第3 6卷第 8期
F o o d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食品研究与开发
专题 论述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6 5 2 1 . 2 0 1 5 . 0 8 . 0 3 2
白活性肽 、 南极磷 虾油 、 虾青 素 、 甲壳素 的生产工 艺及
酸 等。
王继宏 等【 5 】 利用 复合酶 ( 胰蛋 白酶 、 中性 蛋 白酶 ) 筛 选 了制备南 极磷虾抗 氧化肽 的酶解 条件 , 以得到高 效 的抗 氧化多肽制 品。结果表 明 , 在复合酶 作用下 酶
解6 h制得的多肽抗氧化能力最强 。 李 明杰 等同 采用 正 交 试验方 法优化 了南极磷 虾肽 的提取工艺 , 得到 了最 佳 的料 液 比、 加 酶量 、 酶解 温度 、 酶解 p H 以及 酶解 时
(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Da l i a n Oc e a n F i s h e r y G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 , Da l i a n 1 1 6 1 1 3, L i a o n i n g , C h i n a )
o f An t a r t i c k r i l l r e s o u r c e s . Ke y wo r d s :p o l y p e p t i d e s ;p r o t e a s e; k r i l l o i l ;a s t a x a n t h i n;c h i n t i n
南极磷 虾含 有丰 富的蛋 白质 , 是一 种优质 的蛋 白 质资源【 】 1 。 同时 , 南 极磷虾 的脂 肪含量可 观 , 并 富含磷

虾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虾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虾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1. 引言虾类是一类重要的水生动物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文将对虾类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虾类产业的发展趋势。

2. 虾类发展现状虾类产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

目前,全球虾类产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2.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虾类健康营养价值的认知不断提高,虾类消费量逐年增长。

同时,技术进步和养殖技术的改良推动了虾类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2.2 品种丰富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市场需求,虾类养殖业已经开展了多种虾类的养殖,如斑节对虾、大黄对虾、白对虾等等。

品种的丰富使得虾类市场更加多样化。

2.3 全球贸易增长虾类是全球重要的水产品贸易品种之一,目前国际虾类贸易总额逐年增加。

亚洲地区是虾类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

3. 虾类发展的未来趋势基于虾类发展现状,未来虾类产业将呈现以下趋势:3.1 可持续养殖技术的推广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虾类消费需求,虾类养殖业需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可持续养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包括改善水质管理、节约饲料使用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等。

3.2 虾类产品品质提升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优质健康的追求,虾类产品的品质提升成为未来的趋势。

生产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控制,推出更加健康、无污染的虾类产品。

3.3 虾类养殖环境的改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未来虾类养殖业将注重改善养殖环境。

采用生态友好的养殖方法,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互联网+虾类产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虾类产业也将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虾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将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可便捷地购买到优质的虾类产品。

3.5 虾类加工业发展未来,虾类加工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加工技术的提升将带动虾类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比如虾类面制品、虾类罐头等。

同时,加工企业需要面临加工工艺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南极磷虾总结

南极磷虾总结

南极磷虾总结南极磷虾,是目前世界上资源量较大的甲壳浮游动物,可用于药物、鱼产品和水产养殖饲料等方面。

随着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世界其他海域生物资源的衰退,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重新被各国所重视。

但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生物,如鱼类、海鸟、海豹、企鹅、鲸等的食物来源,对其开发利用将对南极生态产生影响。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丰富,据估计最高有数亿吨之巨可捕量是世界现有渔业产量的1倍以上,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在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衰退的背景下,南极磷虾资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

因此,中国参与南极磷虾资源开发是必然趋势。

中国近几年绝大部分南极磷虾的产量来自南大西洋一侧Scotia水域其次为南印度洋由于南极磷虾生活在寒带水域,富含以DHA和EPA为代表的omega-3s等药用成分以及丰富的活性物质,南极磷虾油是珍贵的保健食品和美容产品原料;南极磷虾体内特有的低温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等等南极磷虾体内含有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在南极磷虾死后消化酶会立即将身体组织分解。

同时南极磷虾的壳对氟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含量是海水中氟含量的3 000倍鲜活情况下南极磷虾肉内氟的含量很低,在人类食用允许范围内,但南极磷虾死后,虾壳中的氟会很快渗透到虾肉中,使得南极磷虾肉因含有过高量的氟而失去食用价值.南极磷虾体内高效的蛋白酶降解系统能够对各种蛋白质进行常温条件下的降解,可以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业和洗涤业;南极磷虾蛋白酶还具有创伤快速愈合的医学用途功能;南极磷虾的多糖降解活性具有高效降解寡糖的功能;南极磷虾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紫外屏蔽物质,因为可以起到防晒保护作用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山东科芮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我公司供应纯南极磷虾油,DHA和EPA含量极高,用于生产保健品,功能食品.南极磷虾油含有极为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有显著效果南极磷虾含有极为丰富的EPA及DHA,是Omega-3脂肪酸丰富新来源。

开发南极磷虾资源的可行建议

开发南极磷虾资源的可行建议

开发南极磷虾资源的可行建议2篇开发南极磷虾资源的可行建议(一)南极磷虾是南极洲周边海域的一种重要渔业资源,因其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

然而,由于南极磷虾生长周期长、繁殖能力低以及当前捕捞方式不可持续等问题,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可行建议。

首先,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

南极磷虾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动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南极洲周边海域的科学研究,包括南极磷虾种群动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建立科学的资源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南极磷虾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并通过决策制定合理的捕捞限额,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其次,推进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

目前,南极磷虾的养殖技术还相对薄弱,主要依赖于野生种群的捕捞。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南极磷虾养殖技术的研发力度,探索出一套适合南极洲周边海域的养殖模式。

可以考虑利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如水生生物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监控系统等,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并减少与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保护。

南极磷虾是国际共同拥有的资源,应进行国际合作来共同开发利用。

各国政府可以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共同的捕捞限额和保护措施,建立南极磷虾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机制。

此外,应加强对非法捕捞和滥捕滥砍行为的打击,提高对南极磷虾资源的保护力度。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南极磷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推进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保护。

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南极磷虾资源能够持续供应,为人类提供可靠的食品资源。

开发南极磷虾资源的可行建议(二)南极磷虾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的渔业资源,对于开发南极磷虾资源,我们应该注重生态保护、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以下是我对于开发南极磷虾资源的另外几个可行建议。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南极磷虾生活在南极洲周边海域的寒冷环境中,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现状与中国的开发策略分析
作者:陈雪忠, 徐兆礼, 黄洪亮, CHEN Xue-zhong, XU Zhao-li, HUANG Hong-liang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
刊名:
中国水产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年,卷(期):2009,16(3)
被引用次数:4次
1.Everson I;Miller GM Krill mesoscal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during the BIOMASS Programme 1994
2.谢营粱南极麟虾Euphausia superba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趋势 2004(04)
3.黄洪亮;陈雪忠;冯春雷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期刊论文]-渔业现代化 2007(01)
4.张霖保南极磷虾鱼类资源量估算 1987(12)
5.林毅苏联捕捞南极磷虾获得成功 1980
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Australia.Report of the sixteenth 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 2000
7.lchii T Krill harvesting 2000
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Report of the twenty-sixth 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 2007
9.Aker Biomarine Form recognized deepwater harvester to leading marine ingredients provider 2006
10.黄洪亮;陈雪忠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水产科学 2004(01)
11.Nicol S;Foster J Recent trends in the fishery for Antarctic krill[外文期刊] 2003(1)
12.姚宏亮南极磷虾虾壳制备甲壳素/壳聚糖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水产科学 2004(05)
13.孙松;严小军南极大南极磷虾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用途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极地研究 2001(03)
14.Suzuki T Fish and krill protein:processing technology 1981
15.张海生;夏卫平南大洋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I.南极磷虾富氟异常的研究[期刊论文]-南极研究 1991(03)
16.张海生;潘建明南大洋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Ⅱ.氟在南极磷虾甲壳中的动态变异及其富集原因[期刊论文]-南极研究 1992(01)
17.缪圣赐最近挪威又将四艘大型船转向南极捕捞南极磷虾 2008(09)
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1998-2007)
19.FAO Review of the state of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FAO Technical paper No.457] 2005
20.王荣;孙松南极磷虾渔业现状与展望 1995(02)
21.郭南麟;陈雪忠发展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的探讨[期刊论文]-海洋渔业 1996(02)
1.迟海.李学英.杨宪时.郭全友.李伟解冻方式和条件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 2011(1)
2.朱元元.尹雪斌.周守标南极磷虾硒及矿质营养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极地研究 2010(2)
3.迟海.李学英.杨宪时.许钟.李伟.郭全友南极大磷虾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期刊论文]-海洋渔业
4.朱国平.冯春雷.吴强.陈雪忠.赵宪勇.许柳雄.陈新军.黄洪亮.夏辉.孙坚强南极磷虾调查CPUE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期刊论文]-海洋渔业 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ckx200903019.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