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XX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XX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3)第三章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规划 (4)1.全市干道网络绿色通道 (6)2.特区内道路廊道 (6)第四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1)第五章树种和绿化规划 (14)1.屋顶和房屋垂直面绿化 (16)2.交通步行系统绿化 (16)3.立交桥绿化 (16)第六章古树名木保护 (16)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17)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8)第九章附则 (20)附表1:XX道路廊道一览表 (23)附表2:XX、XX区城市公园规划一览表 (23)附表3:XX市森林、郊野公园规划控制范围一览表 (24)附表4:森林、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近期建设一览表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XX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XX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办法(试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XX市行政辖区,包括XX经济特区(XX区、XX区、XX区、XX区)和XX区、XX区,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根据XX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

与此相对应,本次规划所指的绿地,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各项绿化用地,也包括建成区外对生态环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的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水域等各类生态绿地,前者主要对应于各级城市绿地的分类规划,后者纳入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范畴。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全市绿色开敞空间总的建设指引。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与绿色开敞空间相关的规划、绿化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其他各种类型的开敞空间规划应与此相协调,实现城市生态空间资源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双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 书、规划图则和基础资料汇编等4部分 组成 。
五. 规划工作内容 1. 调查城市绿地概况,进行绿地现状分析 2. 制定总则,包括规划范围、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模期限与规模
3.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4.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确定规划布局与分区 6.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包括公园绿地、生产与防护绿 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
3.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 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
4.楔形绿地的布置应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条件,满足 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等要求,搞好楔形绿地建 设
5.结合上述绿地布置,在城市中建立各绿地间的有机 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结 构。
6.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 求,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 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 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 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 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 市绿地的边界线。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四. 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规划方案或纲要
规划草案 中期汇报
评审 规划成果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 本原则、目标、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 局结构、各类绿地规划要点、投资框算 等。
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 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 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 果。

安宁市城市绿地结构规划

安宁市城市绿地结构规划

安宁市城市绿地结构规划作者:张丹婷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8期摘要: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是系统规划建设的基础框架,对城市绿地形成完整有机的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和历史文化遗产应用及保护相关要求的基础上,以西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和文化特色表达的规划策略。

在市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山水骨架,从空间、层级入手,结合绿地功能,通过路网和水系廊道将基底和斑块连结起来,形成稳定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并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绿地生态系统,促进市域环境建设和发展。

在主城区,充分依据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和特征进行城市绿地的选点和建设,从而极大程度呈现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缓解现今城市“千城一面”的局面。

关键词:城市绿地;结构;规划;1安宁概况安宁市是一个工业城市,由于几大排污严重的企业坐落在城市上风方向及水系的上游方向,使城市空气和流经城市的螳螂川受到极大污染,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2规划原则充分利用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使其与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达到突出园林生态城市特色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创建既富有古老文化气息,朝气蓬勃的现代文化城市。

注重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以开放的绿地系统为骨架,精心布置富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园林景点,使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将城区周围山林农田纳入规划,并将其作为大景观构图的造园要素,以城市森林为主体,注重周围山地绿化以及城市防护林的营造,创造变化丰富的城市立体景观,创造城市大园林。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重视生态环境规划,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3规划内容3.1市区外围大生态环境规划围绕城区4条公路的道路绿化环城路的绿化以防护林和风景林设计为主。

防护林带每边宽不少于40m,以抗性强、滞尘能力强的树种为主。

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

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

以滇青 冈 ( yl a npi g uo e Sht ) C c bl os l ci s c o . 、黄 毛 o a s a d t 青 冈 ( yl a npi dl a iSht y ) 滇 石 栎 C c bl os e vy cok . 、 o a s a l ( i oa u ef t e d ) Lt cr sda6 t R h . 、元 江 栲 ( atnpi h p ah s Cs os a s
p s ci gi e ln u o e r p tn n t o g r n;c l ain o v r re d d iu u l t h ol t fe ege n a e d o s pa s.Un e e g ia c ftee p n i c o o n c n d rt u d h n eo s f c- h i
在 城 市 园林 绿 化 中 ,树 木 对 改 善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美 化城市景 观 、维 护市 民身 心健康 起 着重要 的
2 .c 。同时 安宁 市境 内地 区海拔 相差 近 千米 ,盆 0 1= 【
岭相 间的地 形和起 伏 的地貌 等 自然 地理 因素 ,为生
物物 种多样 性形成 创造 了良好 的生 态环境 。
Absr t tac :Bae n t n lss o u rn i ain a d e it g p o lms i d fn s4 p icp e o m . s d o he a ay i fc re tst t u o n xsi rb e , t e e rn ils fra p n i
维普资讯
林业调查规划
2O . u .1 () 3 —11 O6 A g3 4 :17 4
CN 5 3一 l 7 , l2 S

城市绿地整治工程方案怎么写

城市绿地整治工程方案怎么写

城市绿地整治工程方案怎么写一、前言城市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绿地面临着种种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土地荒芜、绿地资源过度开发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城市绿地进行整治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整治目标1. 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2. 提高绿地面积和绿化率3.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4. 保护和利用绿地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整治内容1. 绿地规划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和市民需求,确定城市绿地规划方案,包括绿地分布、绿地面积、绿地类型等。

同时,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使之与城市建筑、交通、生活设施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2. 绿地建设整治工程将对绿地进行重新修整和改造,包括植被更新、地面硬化、灯光建设等。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绿地的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

3. 绿地设施配套改善绿地设施和功能设施,包括休闲广场、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息座椅、游步道等,提高市民对绿地的利用率和满意度。

4. 绿化工程加强对城市道路、水域、广场等的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环境。

5. 绿地管理建立健全的绿地管理制度,加强绿地保护和管理,提高对绿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绿地的生态功能。

四、整治步骤1. 绿地调查对城市绿地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因素,找出问题和优势,为整治工程做好准备。

2. 制定方案根据绿地调查结果,制定整治方案,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方案、设施配套、绿化工程和管理制度等内容。

3. 实施工程按照制定的整治方案,开展工程施工和设施配套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4. 监督检查对整治工程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管理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整治效果1. 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率得到提高,城市环境得到打造,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绿地系统规划讲义

绿地系统规划讲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论●城市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的分类●各类公园绿地规划与设计●居住绿地规划与设计●其他附属绿地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与内容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论规划,通常的含义是选择、设定未来的某一时点的目标,相对于那时的目标对比现实状况,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现实向目标发展,趋向于、接近于目标。

规划具有多种含义:①“规划”的过程②这种过程的结果规划是在实际工作中要贯彻的“计划”。

这种计划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意图。

第一节城市一、城市的产生防御性设施——城私有制商品交易——市奴隶社会城市——以手工业、商业为主要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二、城市的定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客观存在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划,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中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3.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1)城市规模——人口数量2)产业结构——非农产业3)行政的意义——按行政建制设立3.城市的功能居住、交通、游憩、工作4.城市化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976年温哥华召开的人类聚居会议上就已提出“城市化”这个重大议题。

·1996年,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Istanbul)召开“人居二”会议,大会出版《全球人类住区报告》称“城市化中的世界(An Urbanizing World)”。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建城[2002]240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规划委(局)、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办,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为更好地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按照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建司。

附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二年十月十六日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人、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十、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十一、附录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绿地系统划是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二条城市性质: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现代绿色工业强市和休闲养生名城,现代新昆明的西部新城,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总体规划用地面积 14519.14公顷。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14.60公顷,城市发展备用地面积1010.35公顷,昆钢生产用地面积500.25公顷,特殊用地(军事用地)面积194.12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7799.82公顷(其中:水域及其他用地354.98公顷,耕地3273.65公顷,林地4000.57公顷,村镇建设用地170.62公顷)。

第四条城市发展规模:据《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2),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为:一、人口规模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6万人。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9.8万人。

二、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5.015km2。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6.056km2。

第五条规划依据:本规划以国家和云南省、安宁市有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

重要依据还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第六条技术标准、规范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2、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2007)3、国务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7、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8、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CJJ 75—97)9、建设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年)11、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2、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七条其它有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国家园林县城标准》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容貌标准》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5、《园林基本术语标准》6、《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8、《云南省城市园林绿地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9、《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10、《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11、《现代新昆明地区网络城市规划》12、《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3、《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研究》(2000.6)14、《安宁市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2003.7)15、《安宁市生态建设规划》(2008)16、《安宁市城市绿地现状》17、安宁市现状影像图18、《安宁市县志》19、《安宁市城市环境调查报告》20、《安宁市绿地现状统计表》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城市绿化资源条件,注重山水自然景观特征,绿地系统要与城乡生态体系一体化和旅游发展相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布局合理、景观特色明显,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九条规划编制原则:1、系统性原则绿地系统建设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为目标,注重不同类型绿地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系统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2、地域性原则继承和发扬商丘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将地域文化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绿地景观。

3、功能性原则以满足市民使用需求为前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4、生态性原则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化绿化系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5、可操作性原则重点和一般、集中与分散、近中期和远期相结合,做到经济、实用、可行,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6、可持续原则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高瞻远瞩,提出长远发展目标,科学地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十条本规划编制的规划期限为:2012年——2022年近期: 2012年——2017年远期: 2018年——2022年第二章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指标第十一条规划目标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通过河流和城区片林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把城市建成“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山水城市”。

确定本次绿地系规划目标如下:1、以安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集“山水、园林、城市”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核心区;2、在维持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构筑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各类用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互利的关系,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3、对市区有限的绿地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布局,强调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间绿化隔离。

利用并挖掘安宁市原有的自然条件,逐步整治和开辟多层次绿化网络,使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第十二条规划指标:各地块的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不得低于图则中的规定。

根据《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出下表:安宁市建成区城市人口现状31.60万、绿地率40.80﹪;规划城市人口39.80万、绿地率44﹪;人均绿地面积由17.50㎡规划为19.50㎡。

附属绿地的绿地率应符合“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一览表”的规定。

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三条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使其与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达到突出园林生态城市特色目标,从而更好地弘扬历史该给,创建既富有古老文化气息,又朝气蓬勃的现代文化城市。

2、注重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以开放的绿地系统为骨架,精心布置富有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园林景点,使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3、将城区周围山林农田纳入规划,并将其作为大景观构图的造园要素,经城市森林为主体,注重周围山地绿化以及城市防护林的营造,创造变化丰富的城市立体景观,创造城市大园林。

4、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重视生态环境规划,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以城市主要商业区为中心,利用‘四契、一环’这样就把整个城市有序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城市乱中有序,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绿色屏障,既满足了城市建设的绿地覆盖面积,也满足了市民的圣湖需求。

是得整个城市经济等尽然有序的发展。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十五条公共绿地规划充分利用安宁市现有山水景观资源,结合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突出园林城市特色,以均衡布局为原则,按照服务半径的要求,分别布局各种公园和街旁绿地,确保方便市民生活。

安宁市公园体系规划:第六章城市绿线管理第十六条1、为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3、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4、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5、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6、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7、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8、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9、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10、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11、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第七章树种规划第十七条树种规划的原则根据安宁市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抗病性强树种的应用。

利用好现有树种和乡土树种,科学地引进植物新品种,大量推广本地适生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树种,以丰富植物品种。

1、持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优化植物的品种选择、种植结构、种植方式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结合生产绿地规划,做好植物新优品种的引进工作,合理配植,培育出趋向于稳定的植物群落。

3、根据绿地功能,分别提出推荐树种及种植要求。

4、理开发利用异形、彩叶和观花、观果树种;以构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原则,突出安宁市风情。

5、第十八条基调树种规划控制基调树种规划以滇青冈、滇润楠、滇石栎、香樟等一些常绿的本地树种。

同时广泛分布着云南松等针叶林。

第十九条骨干树种规划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主要包括行道树、防护绿地树种、生产绿地树种。

第二十条行道树树种规划本规划确定的行道树种以小叶榕、垂叶榕、香樟为主,以黄葛榕、红花紫荆、悬铃木、白兰花、菩提等相配合。

第二十条防护林树种规划本规划选择的防护绿地树种为:干香柏、雪松、杨树等为防风林树种;小叶榕、香樟、垂柳、桂花、海桐等为隔音林树种。

第二十二条市花市树的选择:⒈市花:安宁市市花为梅花。

⒉市树:安宁市市树为翠柏。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二十三条规划原则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规划培育商丘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