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法制史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02

法律硕士法制史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02

一、单项选择题1.汉律主要指的是( )。

A.《傍章律》B.《九章律》C.《越宫律》D.《朝律》2.汉律一共( )。

A.六篇B.十二篇C.二十篇D.六十篇3.汉朝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宫廷警卫方面的法律被称为( )。

A.《朝律》B.《傍章律》C.《酎金律》D.《越宫律》4.汉朝的法律形式中,在法律没有正条规定时可以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者同类型判例处断的是( )。

A.治狱程式B.重首匿科C.决事比D.廷行事5.以具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 )。

A.《九章律》B.《曹魏律》C.《泰始律》D.《北魏律》6.“八议”首次正式入律是在( )。

A.《魏新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7.“准五服以制罪”首次确立于( )。

A.《泰始律》B.《北齐律》C.《北魏律》D.《曹魏律》8.以身高为标准决定是否负刑事责任的朝代是( )。

A.秦朝B.汉朝C.曹魏D.唐朝9.秦朝把讯问被告称为( )。

A.“治狱”B.“鞫狱”C.“讯狱”D.“诏狱”10.秦朝的法律形式中,类似于后世“律疏”的法律形式被称为( )。

A.封诊式B.廷行事C.法律答问D.决事比11.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 )。

A.斩衰亲B.齐衰亲C.大功亲D.缌麻亲12.下列选项所列的犯罪中,属于汉朝官吏渎职犯罪的是( )。

A.酎金罪B.阿党附益罪C.出界罪D.见知故纵罪13.死、流、徒、杖、鞭五种刑罚制度形成于( )。

A.曹魏时期B.西晋时期C.北魏时期D.北齐时期14.大理寺正式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在( )。

A.曹魏时期B.北魏时期C.北齐时期15.秦汉时期,把罚男子给神庙砍柴、罚女子给宗庙择米的徒刑称为( )。

A.髡钳城旦舂B.鬼薪白粲C.司寇D.隶臣妾16.上请制度始创于( )。

A.秦朝B.汉朝C.曹魏D.隋朝17.将流刑分为五等的朝代是( )。

A.曹魏B.西晋C.北齐D.北周18.最早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是( )。

法律硕士法制史强化练习及答案(2)第2页.doc

法律硕士法制史强化练习及答案(2)第2页.doc

第1页:试题第2页:答案1、【答案】B【考点】本题考点是西周时期的契约法规。

【解析】西周时期的契约制度分为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

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质”为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为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由“质人”专门管理。

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卷上;“别”是指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结合题目,这份买卖交易的标的物是五头牛,牛属于较大的物品,所以应该使用教长的契券——剂。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答案】B【考点】本题考点是秦朝的罪名。

【解析】在秦朝,侵犯财产方面的罪名主要是“盗”,盗窃在当时被列为重罪,按盗窃数额量刑。

但是,秦代有共盗、群盗之分:共盗指五人以上共同盗窃;群盗指聚众反抗统治秩序。

题目中的描述是民众反抗统治者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的行为,很明显是对统治秩序的反抗,所以应属于群盗。

谋反在当时被视为做严重的犯罪,属于危害皇权罪,主要目的是为了****现任皇帝的统治,谋反者自己取得统治权,这和群盗有本质区别,所以选项C错误。

逃避赋税是秦律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秦律杂抄》为防止逃避口赋即人口税,规定隐匿成年男子以及申报废、疾不实等情况的,都要被处刑。

题中的情形与逃避赋税无关,没有隐匿成年男子、申报废、疾不实等情况,所以选项D错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3、【答案】A【考点】本题考点是汉朝时的上请制度。

【解析】汉律儒家化的两大表现就是上请制度和恤刑制度的确立。

汉高祖刘邦七年下诏:“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

”即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的贵族官僚某些优待。

其后,宣帝、平帝相继规定上请制度。

恤刑是汉统治者以“为政以仁”相标榜,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思想。

年80岁以上的老人,8岁以下的幼童,以及怀孕未产的妇女,老师、侏儒等,在有罪监禁期间,给予不戴刑具的优待。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12年真题)春秋时期,最早打破“不预设刑”、“临事议制”法律传统的诸侯国是( )。

A.郑国B.齐国C.楚国D.秦国正确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奉行的“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左传·昭公六年》)的法律传统,颠覆了奴隶主贵族利用“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昭公六年》)的神秘力量垄断控制法律的局面。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选A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2013年真题)从《仪礼》中婚姻“六礼”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是( )。

A.登记婚B.仪式婚C.宗教婚D.共食婚正确答案:B解析:《礼记·昏义》中记载了订婚和结婚必须按照先后顺序经过的六道繁琐的程序,被称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仪礼·士昏礼》还记载了上述六礼的含义。

东汉学者郑玄还对六礼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从“六礼”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是仪式婚,故选B 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立法采取登记婚,从而结束了仪式婚的历史(台湾于1997年才废除仪式婚,单纯适用登记婚)。

不过,仪式婚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例如美国目前就采取仪式婚和登记婚相结合的制度。

宗教婚主要盛行于古代宗教立国的国家。

共食婚则属于宗教婚的一种,共食婚盛行于古罗马。

可见,A、C、D项都与题意不符,不选A、C、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2014年真题)《尚书·康诰》中说:“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 )。

A.1911年B.1908年C.1907年D.1906年正确答案:B解析:该大纲于1908年8月公布。

2.清代京城的满人司法机构是( )。

A.宗人府B.理藩院C.步军统领衙门D.理刑司正确答案:C3.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是( )。

A.成文法,不公开B.成文法,公开C.不成文,公开D.不成文,不公开正确答案:D解析:中国早期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成文不公开的。

4.我国法学研究中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政治渊源D.效力渊源正确答案:D5.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主席职权的是( )。

A.外交权B.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C.荣典权D.紧急状态决定权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包括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

紧急状态决定权是国务院的职权。

6.中国古代的刺配刑始创于(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正确答案:B解析:考查要点是刺配刑的历史沿革。

刺配刑始创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标榜“慎刑”,创立“刺配刑”,以宽待死刑。

但是宋朝以后的统治者很快违背初衷,滥施刺配刑,实际上复活了肉刑,被后人讥笑为“六刑”。

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C项和D项。

清末沈家本修律,颁布《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刺配刑,7.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项为正确的组合?( ) ①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均有约束力,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的标准,因而具有法的特征和效力;②一位党的干部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同时被开除党籍,这些都是法的实施方式的体现;③法是司法机关的办案依据,因此,可作办案依据的典型判例、行政规章、国家政策都可列入法的范畴;④法的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由于北京市地方法规只能在北京市有效,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A.①④B.②③④C.都不正确D.④正确答案:C解析:公司章程具有特定的效力,但无普遍约束力,故不是法;被开除党籍不是法的实施方式;法虽不是裁判的唯一依据,但其他依据不属于法的范畴,故①②③项均错误。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套)及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套)及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唐律》的篇目数是( )。

(2010年一综一第32题)(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2.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2010年一综一第36题)(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3.宋朝元丰年间,开封府民人钱某与赵某因相邻土地的田界问题发生纠纷,钱某欲告官解决。

按照《宋刑统》的相关规定,官府可以受理钱某词状的时间是( )(2019年一综一第30题)(A)四月初一(B)六月十八(C)八月十八(D)十月初一4.南宋庆元年问,某州有一妇人被杀。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衙拘捕,受尽拷问,招认了“杀妻事实”。

在法官提交本路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

对此,符合宋代翻异别推制度规定的是( )(2018年一综一第32题、2018年一法综一第20题)(A)发回原州衙由原审官员重审(B)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C)上报中央大理寺审理(D)指定本路另一州衙官员审理5.典卖契约是一种附有回赎条件的特殊类型的买卖契约。

宋朝法律规定,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最长期限( )(2017年一综一第39题,2017年一法综一第18题) (A)10年(B)20年(C)30年(D)40年6.中国古代对一种刑罚有如下的描述:“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该材料所描述的刑罚是( )(2016年一综一第39题)(A)刺配(B)折杖(C)廷杖(D)发遣7.《历史名臣奏议》记,宋高宗时“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反应司法制度是( )(2016年一法综一第18题)(A)翻异别推(B)鞫献分司(C)三司会审(D)死刑复奏8.据某著名武侠小说:北宋年间,有人向官府告发称,丐帮帮主乔某杀害其师父。

经官府审理,控告属实。

又查明乔某系辽国人,其师傅系北宋人。

根据宋朝法律,对乔某的行为应适用的法律是( )(2015年一综一第37题)(A)《宋刑统》(B)辽国法律(C)宋刑统或辽国法律(D)被告人可选择的第三国法律9.《宋刑统》共十二篇,其首篇的篇名是( )(2015年一法综一第18题)(A)具律(B)刑名(C)名例(D)法例10.下列关于宋代“翻异别推”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年一综一第39题) (A)实行“审”与“判”相分离(B)农务繁忙季节停止民事诉讼审判(C)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理(D)犯人翻供且“实碍重罪”时.须交由另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11.为防止冤错案件,宋朝规定在犯人翻供且所翻情节关系重大时,案件改由另一司法机关重新审理。

法律硕士法制史真题练习习题及答案02

法律硕士法制史真题练习习题及答案02

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2.(2014年真题)汉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

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 )。

A.律B.令C.科D.比3.(2014年真题)南梁创立了一种名为“测罚”的刑讯方式。

下列关于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墨面文身、挑筋去指B.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残损肢体C.对拒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4.(2015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耻辱刑的刑罚是( )。

A.髡刑B.隶臣妾C.赀刑D.城旦舂5.(2015年真题)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

这一诉讼程序称为( )。

A.录囚B.乞鞫C.举劾D.读鞫6.(2015年真题)中国刑律中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法典是( )。

A.北齐律B.开皇律C.贞观律D.泰始律7.(2015年真题)“八议”是中国古代优遇官僚贵族的法律制度,即指八种人犯罪可经议罪减免刑罚。

“八议”中“议宾”的对象是指( )。

A.皇亲国戚B.贤人能臣C.前朝皇室宗亲D.三品以上职事官8.(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是()。

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严刑重法D.明刑弼教9.(2016年真题)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

A.制定法B.司法成例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10.(2016年真题)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

问乙何论?( )。

A.坐杀人共犯B.坐窝藏C.上请D.不当坐11.(2016年真题)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2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2

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故选A项。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我国古代五种主体刑,奴隶制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封建制五刑为笞、杖、徒、流、死。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是( )。

A.《钦定宪法大纲》B.《临时约法》C.“贿选宪法”√D.“蒋记宪法”《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但还不能称其为宪法。

《临时约法》也是宪法性文件而不是宪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曹锟政权颁布的,该部宪法是曹锟贿买议员选举当成大总统后制定的,因而称为“贿选宪法”,故选C项。

“蒋记宪法”指的是1947年蒋介石政权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4.《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以( )民法典为蓝本参酌制定的。

A.日本√B.德国C.法国D.瑞士《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制定的民法典为蓝本,同时兼顾德国、瑞士的民法典制定的。

故选A项。

5.元朝专门受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的司法机关是( )。

A.刑部B.宣政院C.大理寺D.大宗正府√元朝设置大宗正府,专理蒙古王公贵族案件,故选D项。

刑部虽然属于中央主审机关,但无权受理蒙古王公贵族的案件。

宣政院是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中央机关,在司法上,还掌管僧人僧官刑民案件,但无权职掌蒙古王公贵族案件。

法律硕士法制史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2

法律硕士法制史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2

一、单项选择题1.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B.《九章律》C.《晋律》D.《曹魏律》2.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3.杖刑是由( )政权创立的。

A.北魏B.北齐C.隋朝D.宋朝4.《曹魏律》一共( )。

A.12篇B.18篇C.20篇D.9篇5.秦朝把庭审案件称为( )。

A.诏狱B.讯狱C.鞫狱D.治狱6.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形式——式,指的是( )。

A.封诊式B.大统式C.永式D.户调式7.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始创于《法经》,完善于《北齐律》B.《九章律》中的总则篇在尾不在首C.秋冬行刑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D.春秋决狱“论心定罪”,故而为司法的野蛮擅断提供了依据8.西晋以( )作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A.大理B.司寇C.廷尉D.大理寺9.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科”这一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格”所取代B.登闻鼓制最早源于曹魏C.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格是《别权调格》D.《曹魏律》和《晋律》的篇目都是20篇10.下列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入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11.关于北魏法制建设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

A.北魏时期使死刑复奏成为正式制度B.北魏时期最早出现了“格”这一法律形式C.北魏时期将流刑分为五等D.北魏政权首次将“官当”入律12.汉朝掌管地方监察事务的机关为( )。

A.司隶校尉B.令刺史C.监察御史D.御史大夫13.汉朝对官员实施业绩考核的法律称为( )。

A.《上计律》B.《附益律》C.《尚方律》D.《酎金律》14.汉武帝后期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上请制度始创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曹魏D.隋朝解析:解析:上请制度源于汉朝。

3.将流刑分为五等的朝代是( )。

(分数:2.00)A.曹魏B.西晋C.北齐D.北周√解析:解析:北周将流刑分为五等,隋朝在此基础上将流刑改为三等。

4.最早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是( )。

(分数:2.0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解析:解析:西魏和北齐政权下诏废宫刑,宫刑退出历史舞台。

5.“格”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分数:2.0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解析:解析:北魏“以格代科”,使格正式成为法律形式。

6.“式”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分数:2.00)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解析:解析:西魏编有《大统式》,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

7.皇帝制度始创于( )。

(分数:2.00)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解析:解析:皇帝制度最早创立于秦朝,汉朝沿用。

8.汉朝的行政中枢机构在设置上实行( )。

(分数:2.00)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九品中正制D.内阁制解析:解析:汉朝在行政中枢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在行政中枢机构的设置上采取皇帝隶属六部的内阁制。

9.汉朝掌管军事的行政中枢机构是( )。

(分数:2.00)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令刺史解析:解析:汉朝的“三公”中,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令刺史为汉朝的地方监察机关。

10.“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正式确立于( )。

(分数:2.00)A.秦朝B.汉朝√C.曹魏时期D.北齐时期解析:解析: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正式确立。

11.汉朝为了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颁布的法令是( )。

(分数:2.00)A.告缗令√B.均输平准法C.除盗铸钱令D.推恩令解析:解析:“告缗令”为汉朝重农抑商法令;“均输平准法”为汉朝平抑物价的法令,以限制商人牟利;“除盗铸钱令”为打击私铸货币的法令;“推恩令”为打击地方诸侯势力的法令。

12.三国曹魏时期讲读法律的人员被称为( )。

(分数:2.00)A.州刺史B.司隶校尉C.律博士√D.大理寺评事解析:解析:曹魏时期讲读法律的人员称为律博士。

州刺史是汉朝的地方监察机关;司隶校尉是汉朝掌管京师附近州县的监察机关;大理寺评事为大理寺的副职官员,宋朝以前属于审判官,明朝以后属于复核刑事案件的官员。

13.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魏律》B.《开皇律》C.《唐律疏议》D.《北齐律》√解析:解析:《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

对于《北魏律》和《唐律疏议》,后世没有专门的评价。

14.第一部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唐律疏议》解析:解析:《晋律》最终完成了封建法律的儒家化,后世对此予以继承。

15.汉朝专门负责监察京师州县的监察机关是( )。

(分数:2.00)A.御史台B.州刺史C.部刺史D.司隶校尉√解析:解析:御史台是汉朝到元朝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州刺史是汉朝专门的地方监察机关;部刺史是汉朝专门的中央派出地方的监察机关。

16.汉朝专门制定的官员任职回避制度的法律称为( )。

(分数:2.00)A.三互法√B.务限法C.均输平准法D.重法地法解析:解析:“务限法”是宋朝的民事审判时限制度;“均输平准法”是汉朝平抑物价的法令,以限制商人牟利;“重法地法”是宋朝打击盗贼的法律。

17.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

(分数:2.00)A.《九章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尽管《曹魏律》《晋律》和《北齐律》都对法典总则进行了改革,但首次进行改革的是《曹魏律》,但《北齐律》最终完成了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改革。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9.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朝起诉限制制度的有( )。

(分数:2.00)A.公室告√B.非公室告√C.读鞫D.乞鞫解析:解析:秦朝对起诉有严格限制,秦朝把杀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以及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

读鞫的意思是宣读判决书,乞鞫的意思是申请再审,它们与起诉无关。

20.汉朝危害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罪名有( )。

(分数:2.00)A.左官罪√B.阿党附益罪√C.出界罪√D.酎金罪√解析:解析:汉朝危害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的犯罪有左官罪、阿党附益罪、出界罪和酎金罪。

21.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有( )。

(分数:2.00)A.亲亲得相首匿B.上请C.诬告反坐√D.盗窃按赃值定罪√解析:解析:A项和B项为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22.汉朝的起诉形式有( )。

(分数:2.00)A.告诉√B.公室告C.举劾√D.非公室告解析:解析:汉朝起诉形式有告诉和举劾两种;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为秦朝起诉制度的范畴。

23.汉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中,三公包括( )。

(分数:2.00)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令刺史解析:解析:汉朝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令刺史为汉朝地方监察机关,并不是中央行政机构名称。

24.《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 )形成的。

(分数:2.00)A.户律√B.兴律√C.擅兴律D.厩律√解析:解析:《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兴、厩三篇,形成9篇。

25.曾经下诏废除宫刑的朝代有( )。

(分数:2.00)A.汉朝B.北魏C.西魏√D.北齐√解析:解析:西魏和北齐政权下诏废宫刑,宫刑退出历史舞台。

26.下列关于《晋律》内容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晋律》揭开了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序幕B.《晋律》首次规定了“服制定罪”制度√C.《晋律》首次使得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D.《晋律》指的就是张杜律√解析:解析:A项错在:《晋律》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成文法典,但这并不意味着《晋律》拉开了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序幕。

C项错在:《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而不是《晋律》。

27.曾经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进行完善的法典有( )。

(分数:2.00)A.《九章律》B.《泰始律》√C.《北齐律》√D.《曹魏律》√解析:解析:《曹魏律》具律改为刑名律,作为法典总则,《晋律》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律两篇,《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

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8.分析题第67-69小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分数: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

”“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

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

”(分数:6.00)(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段文字反映了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所谓准五服以制罪,是指对于九族之内亲属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要根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罪量刑的制度。

)解析:(2).确立这一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的确立,是按照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体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父权、夫权思想,旨在维护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等级秩序。

因此,它实际是将儒家礼的原则引入刑事立法原则之中,作为定罪量刑的首要依据。

这显然是引礼入律、融礼于法的产物,是罪刑确立标准进一步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解析:(3).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准五服以制罪原则自《晋律》确立后,一直沿用到清朝。

唐朝将服制定罪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列入《唐律疏议》;后世出现的“十恶”重罪中,对于不孝、恶逆等严重侵犯亲属的犯罪,都加重处罚;元朝制定的《元典章》甚至首创五服图,而明、清刑律在正文之前附有《五服图》,以便司法机关量刑时参考。

可见,该制度对后世封建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