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验头痛之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小青龙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清热解毒、升阳化气、通脉止痛
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小青龙汤适用于风热感冒、暑热伤津等病症。

这类疾病的症状
主要是寒热错杂、脉象浮数、舌质红绛或绛边,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

在这种情况下,小青龙汤的清热解毒作用能有效缓解体内
的热毒,同时升阳化气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恢复阳气,并通脉止痛,缓解
病痛。

其次,小青龙汤还适用于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泄泻等。

湿热
病症的特点是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大便黏腻。

小青龙汤可以清热利湿,
帮助体内湿热排出,同时升阳化气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消化功能,改善湿
重症状。

另外,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小青龙
汤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减方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
所以方剂的使用需要个体化。

同时,小青龙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
一般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伤及正气。

总结起来,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它是一种有效的
中药制剂,适用于风热感冒、暑热伤津和湿热病症等疾病。

但在使用时需
要注意个体化,避免长期使用。

通过合理的应用,小青龙汤可以为临床患
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浅谈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

浅谈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

【 文章编号】 1 7 81 (00 3 01 — 2 0 — 57 9例 ,无 效 6例 ,总 有效 率 9 . % ;对 06 照组 痊 愈 2 3例 ,好 转 1 例 ,无 效 2 6 5例 ,总 有 效 率 6 . %。风池 、阳辅 两 穴上下 相 配 ,远 近结合 ,共 同起 到 09 清泄肝胆 、调 畅气血 、祛风止痛 的作 用。 2 12 透 刺 法 .. 治疗偏头痛 时透刺 法是很 常用 很有 效 的治疗 方法 。在 《 玉龙 歌》 中云 : “ 偏正 头风 痛难 医 ,丝竹 空金针 亦可 施 , 沿皮 向后透率谷 ,一针二穴 世间稀” 。韩林等 采用透刺法 治疗偏头痛 4 0例 ,和普通 刺法做对照 。治 疗组 的取 穴为风 池透风池 、丝竹 空透 率谷 、率 谷透 角孙 、颔厌 透悬 颅 ,并 根据 中医 的辩证分 别 配以不 同 的穴位 。肝 阳上 亢配太 冲透 涌泉 ;瘀阻脑络配三 阴交 、委中 ;痰浊上 扰配 中脘 、丰隆。 对照组则用普通刺法针 刺悬颅 、颔厌 、风池 、太 冲、丘墟 、 阿是穴等穴 位 。一 个疗 程 后对 照组 的总有 效 率为 7 . % , 74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 . % ,其效果 明显高 于对照组 。 28 2 13 深 刺 法 .. 2 临 床 应 用 在 针 灸 文 献 中 记 载 风 池 穴 忌 深 刺 ,正 常 的 针 刺 深 度 为 21 毫针刺法 . 0 8~12寸 。但在大量 的临床 实践 中观 察到严 格消 毒 ,谨 . . 通过 毫针针刺 风池穴 是 临床上 治疗偏 头痛 最常 用 的手 慎操 作 ,准确适 当深刺 ,不但无 害 ,还 能取得 很好 的 临床 段之一 ,因其 具有操 作简 单 、不受 环境 的 限制 、针 到病 除 效果 。张留远等 采用深刺风池穴治疗偏 头痛患 者 10例 , 2 等特 点 ,故 被 广 大 医 生 所 接 受 。临 床 操 作 时 大 多 采 用 普 通 并且 还 与 普 通 刺 法 做 了对 照 。 治 疗 组 取 患 侧 风 池 穴 ,针 尖 刺法 、深刺法 、透刺法等方法治疗本病 。 平耳垂水 平向对侧眼眶方 向直刺 ,当针尖刺至 2寸 ( 童 1 儿 2 1 1 普 通 刺 法 .. 寸 5分 )深时 ,针下如刺橡皮样 物 ( 黄韧带 ) ,再将 针轻轻 《 幽赋》 云 :“ 络滞 ,而求原 、别 、交 、会之道 ” 刺进 2~3分感觉针下有落 空感时 ,患者会 突然颤动 ,并 同 标 经 。 足少 阳胆 经循 行 于侧 头部 ,风池 穴 为 手 足少 阳 经 、阳维 、 时出现触 电样感 觉传 至前 额一 侧 ,此 时头 痛 会立 即消失 , 阳躏 四脉 之 交 会 。根 据 经 脉 所 过 , 主 治 所 及 的 理 论 ,针 刺 医者 退 针 。用 此 法 每 日 1次 ,针 刺 2 O天 ;而 对 照组 则 采 用 风池穴能起到通利 少 阳经脉 的作用 。在临床 上 常针刺 此穴 常规 的深度 和操作 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 ,对照组 0% 并配合其他穴位治 疗 ,会 收到很 好 的效果 。张奕 采 用针 为 9 % ,有极 显 著性 差异 ( 6 U=2 9 ,P< . 1 。并 且 治 .8 00 ) 刺风池 、丝竹空透率谷穴为 主治 疗偏头痛 患者 8 2例 ,并根 疗 组 治 愈 的 1 8人 中 ,1次 治 愈 8 0 4例 ,2次 治 愈 2 2例 ,3 据疼痛的部位 分别配 以相应 的穴 位。 阳明头痛 加攒 竹 、合 次治 愈 2例 。对 照组 治愈的 3 1例 中 ,1 0次治 愈 1 2例 ,1 5 谷 ;厥阴头 痛 加太 冲、百 会 等 。1—2个 疗 程 后 ,痊 愈 4 次治愈 l 7 4例 ,2 0次 治 愈 5例 。由此 可见 深刺 法 具有选 穴 例 ;好转 2 8例 ;未愈者 7例 。总有效率达 9 .7 。 14 % 少 、起效快 等特 点 ,痊 愈 率 明显优 于 多 穴位 普 通 针刺 法。 太 阳 、风 池 位 于 头 前 后 左 右 之 关 卡 要 处 ,故命 名 为 “ 头 不 过 针 刺 过 程 中切 勿捻 转 提 插 ,以 免 损 伤 其 他 重 要 组 织 。 四关穴”3。在临床上通过针刺 “ E ] 头四关穴”治疗偏头痛也很 22 穴位注射 . 常用。刘波等采 用针刺 “ 四关穴” 治疗 偏头痛患者 6 头 0例 , 穴位注射是一 种针 药结合 的典 范 ,在施 以针 刺 的同时 与口服莫尼地平作对照 ,前者即刻疗效总有效率 为 9.% ,而 把治疗该病 的药物 注 射到 体 内 ,药物 在 穴位 内发挥 药 效 , 48 后者仅有 3.% ;3 33 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 ,对照 达 到 治 疗 本 病 的 目的 。 79 组有效率为4 .%。从短期与长期效果来看,治疗组的疗效都 74 柴胡有和解少 阳的作用 ,风池穴 位 于偏头 部 ,为 足少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可见 针刺太 阳穴 、风 池穴 ,可 以及 时控 制 偏 阳胆经之穴位与 阳维脉 之交会 穴 ,对 治疗偏 头痛 有很好 的 头痛的发作 ,并能获得长期的镇痛效果。 效 果。 田明萍等 用柴胡注射液 注射 风池穴治疗 偏头 痛 6 0 偏 头 痛 多 由肝 经 风 火 所 致 ,阳 辅 穴 在 胆 经 五 输 穴 中属 例 ,只有 1例无 效 ,其他 5 9例都有 一定 的效 果。穴位 注射 于 “ 火”,根据虚则补其母 ,实则 泻其 子的治疗原则 ,通 过 疗 法具有针刺和药物 的双重作用 ,起到一举两得 的效果 。 泻胆 经子穴能宣泄 少 阳 ,清胆止 痛 ,临 床上常 用风 池穴 配 根 据 西 医 的药 理 ,和 中 医基 本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西 药 也 合 阳辅穴治疗此 病 。朱伟 良等 针 刺风 池 、阳辅 为 主治疗 可以用 来穴位注射 。陈 国喜等 在风池 穴 内注射 强的松 龙 偏头痛 6 4例 ,与 针 刺常 规 穴 ( 主穴 选 太 阳 、风 池 、阿是 治 疗偏 头痛。强 的松龙 具有 抗炎 、抗 过敏 、抗 渗 出及减 轻 穴)作对照 ,并经过辨 证配 穴。经过 两个 疗程 后 ,治 疗组 水 肿的作用 ,注射 后可使 局部 无菌 性炎 症及水 肿消退 ,从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引言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头部过敏性和/或恶心等症状,常伴随着颈部僵硬、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管性头痛多发生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等病理状态下,因此治疗首要任务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防风通圣散是一种有效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方剂,本文旨在对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经验进行探讨。

防风通圣散简述防风通圣散是由东晋名医祖鸿渐所创方,为六味防风汤加人土茯苓、白术而成。

主要治疗风热头痛、痰火炽盛、关格重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通阳平肝、行气活血的功效,患者一般服用3-5天便能显著改善症状。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应用确定病因病因分析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

血管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到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受器刺激等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前提。

对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

常规治疗在治疗血管性头痛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等。

在服用防风通圣散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烟酒等;同时不宜用于感冒或急性胃炎等急性疾病的患者。

平时可以适当锻炼,保持规律作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复发。

防风通圣散的具体应用防风通圣散是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剂之一。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方。

常用的加减方案如下:加减方1:防风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龙胆2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土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

加减方2:防风7.5克、水牛角7.5克、牛膝7.5克、枸杞子7.5克、龙胆草7.5克、川芎7.5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徐长卿母珍珠丸5g(或者姜制半夏10克)。

防风通圣散一般口服,剂量通常为每日3次,每次5g,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辨证治疗偏头痛50例

辨证治疗偏头痛50例

神 经系统 和血 管 功能 受 到 了 阻碍 。但 是 造成 患 者 头痛
阵发性 的 ,会经常 反 复 发 作 ,而且 有 的患 者 是 一 侧发 生头痛 ,有 的患者 两 侧 会 发 生 头痛 症 状 ,要 彻 底 消 除 偏 头痛症状 比较 困难 。经 过 医学 研 究 者 不 断 的研 究 和 探 析 ,认 为采用 中 医 内科 治 疗效 . 0 5
2 . 3 安全性
3 讨 论
整个治疗过程 中,无不 良反应病例发生。
参补益心气 ,瓜 蒌 、半夏 、陈皮 化 痰祛浊 ,延 胡索 、青 皮 、香附 、郁金 理气化瘀 ,甘草调 和诸 药 ,全方 共奏益
气温 阳,健 脾利湿 ,祛痰 理气化瘀 之功效 。从 而大大 改 善心力衰竭 的症状 ,提高 了患 者的生活 质量 ,本研究 表 明 ,在基础治疗上 加用葶苈 大枣泻 肺汤合苓桂 术甘 汤加 味治疗慢性充血性 心力 衰竭 ,和对照组 相 比,可 明显 改 善心力衰竭症状 ,及 心功 能级 另 0 ,提 高射 血分 数 , P<
通阳输水 走皮 毛 ,从 汗而解 ,故 以为 臣。白术 燥湿 ,佐 茯苓 消 痰 以 除支 满 。甘 草 补 中 ,佐 桂 枝 建 土 以 制水 邪 也。 ”_ 4 ] 从 以上文献 中可 以看 出 ,运 用葶苈大枣 泻肺汤及
苓桂术甘汤 ,温 阳利水 ,平 喘 ,祛胁 饮 ,古来 有之 。在 本观察 中葶苈子 泻肺水 ,大枣 和 胃,茯苓健 脾利湿 , 白 术燥湿 ,冬瓜皮 、猪苓通利 水湿 ,桂 枝温 阳,黄芪 、党
茯苓 淡渗 ,逐饮 出下 窍 ,因利而去 ,故 用 以为君 。桂枝
表 1 治 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射血分数 改善的比较
注: 两 组 比 较 P< ( ) . 0 5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3例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3例观察
【 关键词 ] 血管神 经性 头痛 ; 灸; 针 天麻钩藤 饮 ; 对照治疗观察
20 0 5年 3月至 2 0 0 9年 6月 , 笔者 采用针 灸配合 中药治
3 疗效标 准
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7 例 , 3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 资料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愈 : 头痛及
2 井 冈山大学 医学院 , . 江西 井 冈山 3 3 0 ) 400
[ 中图分类号 ] 2 6 12 [ R 4 .7 文献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 ]14— 84 2 1 )1 07— 1 10 2 1 (00 0 — 0 0 3
[ 摘 要 】 目的 : 察针 灸配合 中药治疗血管神 经性 头痛的 临床 疗 效。方 法 : 观 治疗 组 7 3例 用针 灸 配合 中药治疗 , 对
照组 7 O例用 西比灵、 尼莫地 平及谷 维素治疗 ,O天 为一疗程 , l 1个疗程后判 断疗 效。 结果 : 总有 效 率治疗组 和对 照组分别
为 9 .% 和 8 . % , 32 1 4 两组比较有 显著性差 异( 0 0 ) P< .5 。结论 : 灸配合 中药治疗血 管神经性 头痛疗效显 著。 针
显效 : 头痛及伴 随症 状显 著 减轻 , 脑血 流 图及 T D基本 正 C
常, 随访半 年偶 有复 发。有 效 : 头痛 减 轻或 发作 次数减少 , 发作时 间缩 短 或 周 期 延 长 , 血 流 图 较 治疗 前 改 善 。无 脑
例, 3 例, 3 例; 男 2 女 8 年龄 1 ~ 8 , 均 4 . 岁 ; 6 6岁 平 31 病程 7 个月 ~ 8年 , 1 平均 6 5年 。均 确诊为血 管神经性 头痛。 . 诊断标准参照 高等院校教 材《 神经病 学》 相关 标准 … ,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浅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发热 明显者 , 加柴胡 、 青蒿 。 大便秘结者 , 加生大黄 。 备选方剂 : 银翘散 。具有疏风清热 , 清利头 目作用。 3 . 痰 浊 阻 络 证 证候 : 头痛头重 , 眩晕 , 胸 闷恶心 , 咯痰 , 形体肥胖 , 苔白腻 , 脉弦滑 。
治法 : 祛痰化浊 。
方药 : 半夏 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 1 2克 , 白术 1 2克 , 天麻 1 0克 , 茯 苓 1 2克 , 陈皮 1 0克 , 川芎 1 0克 , 蔓荆 子 1 O克 , 枳壳 1 0克 , 厚朴 1 O克 , 僵蚕 1 O 克, 白芷 1 0克 , 炙甘草 3克。 加减 : 头痛甚者 , 加全蝎 、 细辛 。 咳嗽 吐痰多者 , 加制南星 、 白附子 。 脘痞 纳呆者 , 加神 曲、 炒麦芽 。 备选方剂 : 芎辛六 君子汤 。具有健脾化痰 , 通络止痛作用。 4 . 瘀 血 阻络 证 证候 : 头痛时作 , 痛 如锥刺 , 痛有定处 , 寐差多梦 , 舌质紫暗 , 脉弦涩。 治法 : 化 瘀 止痛 。 方药 : 通 窍活血 汤加减 。当归 1 2克 , 川芎 1 2克 , 桃仁 1 O克 , 红花 1 O 克, 降香 1 0克 , 地龙 1 O克 , 丹参 1 5克 , 制 乳香 1 0克 , 全 蝎 3克 , 郁金 1 0 克, 炙 甘 草 5克 。 加减 : 头痛剧烈者 , 加 玄胡索 l 5克 , 细辛 6克 。 寐差多梦者 , 加夜交藤 、 酸枣 仁。 头痛连及项背者 , 加防风、 羌活。 备选方剂 : 血府逐瘀汤。具有 理气行滞 , 活血化瘀作用 。
5 . 肝 火 上 扰证 证候 : 头痛眩 晕 , 面 红 目赤 , 口干 口苦 , 急躁 易怒 , 便秘 尿黄 , 舌红, 苔 黄, 脉弦数。 治法 : 清肝泻火。

辨热用药杂谈

辨热用药杂谈

关键词 : 麻 ; 腰 后遗症 ; 头痛 ; 加昧 六昧地黄 衙 中囤分类号 ; 2 5 R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献编号 :0 6 24 2 0 } 1 0 8 l 10 —3 3 (0 2 0 —0 5 —0
笔者采用 加味六昧地黄汤治疗腰 麻后引起 的头痛 2倒 . 效佳 , 现报道如 下。 案 1 李某 , , 8岁 , 民, 9 7年 4月 l 日来我 院, 女 4 农 19 0 经妇产科及 B超 检查诊为子宫肌瘤 , 2天 8点行子 宫全 切 第 术, 按外 科常规 消毒后开始腰 麻, 麻醉 医师不慎刺 穿 , 局部 给
散, 肝热用 泻青 丸等治 疗 五脏热之 名方 。虚则 补之 ,素问 ・ 《 至真要大论》 :寒 之而 热者 取之 阴” 虚热 “ 当 以辛 甘温 云 “ , 惟 之剂补其 中而升其 阳 , 寒以l 甘 再其火。 《 胃论 ・ (脾 饮食 劳倦 所伤始为热 中论》 。如 : ) 血虚发热 用 当归 补血 汤加 减 , 虚 气
维普资讯

5 8
河南 中医药学刊
2 0 年 02
第l 7卷
第1 期
加 味 六 昧 地 黄 汤 治 疗 腰 麻 后 头 痛 二 则
李凤武 李曙光 李富通 , . ( . 南省平顶 山市鲁 山县瓦屋 乡中心卫生院 , 1河 河南 平顶山 4 7 4 ; 63 5 2河南省鲁山县人 民医院 , 南 平顶山 4 70 ) 河 6 3 0
重, 卧床休息 减轻 , 当地 卫生所 补 液 服药 无效 , 我科 就 在 来 诊: 舌红而淡 , 沉 细无力 。诊 为头 痛 , 脉 肝肾 明虚 型, 宜补 治 养肝肾 , 通络止痛 。方用 : 生地黄 2g 山药 3 g萸 肉 1g 丹 0, 0, 2,

浅谈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浅谈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逐步被基层 临床医生所接受 。双黄连冻 干粉剂药 性稳定 , 不
抗休克 、 抗真菌 、 防止渗出 。黄芩具有 清热燥湿 、 泻火 解毒作
用, 含有 黄芩甙元 、 黄芩甙等具有广谱 抗菌作用 , 香疏 散 , 肺经热邪 , 芳 散 清 心 胃热毒 。通过 临床观察 , 双黄连粉剂在 临床辅助 治疗病毒 性肺炎过程 中其疗效 是明显 的, 是有效 的, 是安 全可靠 的 , 值
以 中药通窍活血汤和川芎茶调散加西药钙离子拈抗剂为 主 , 照组 以西药 钙离子拮抗 剂为主 , 对 疗程结束 后对 比二组 治疗 效果。结果 治疗组效 果 明显优于对 照组 , 差异显 著。结论 中药通 窍活 血汤 和川芎
茶调散加西药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偏头痛作用肯定 , 得临床推广。 值
【 关键词 】 偏头 痛 ; 中西医结合 ; 治疗体 会
为 3 2d 发 热 8 例 ( 5 3 ) 咳 嗽 8 . , 1 9 .% , 5例 (0 % ) 肺 部 哕音 10 ,
组 在 对 照 组 的基 础 上 , 用 双 黄 连 粉 针 2 4 d 加 入 5 葡 加 . , %
萄糖或 0 9 . %氯 化钠 注射 液 2 0m 静脉 滴注 , 疗 过程 中 , 0 l 治
表 1 双黄 连组 和对照组治疗病 毒性肺炎疗效 比较 ( , ) 例 %
注: 双黄连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球菌 、 痢疾杆菌 、 伤寒 、 副伤寒 、 大肠埃希 菌 、 日咳 、 百 白喉、 绿 脓假单胞 菌及变形菌 均有 较强 的抗 菌作 用 , 呵对抗 内毒素 、
病毒性肺炎好发 于病毒疾病流行 季节 , 多通过 飞洙 与直 接 接触传播 , 传播迅 速 、 面广 、 状重 , 易合并 其他严 重并 症 多 发症。临床上特异性治疗 的药物较少 , 单一 的抗病 毒治疗 临 床效果 多不满意 。我 国有着悠 远的 中医中药治 疗基础 , 随着 中医中药在世界药学地位 的提高 , 高质量 的中药提 纯制剂 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治验头痛之浅谈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头痛病因多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致头痛。

外感六淫:六淫外袭起居不慎,均可致头痛,《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为多见。

且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为患,若风寒袭表,寒凝血涩,则头痛而恶寒战栗,风热上犯清空,则头痛而身热烦心,风湿袭表,上蒙清阳,则头痛而重,若湿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引起头痛。

内伤不足:脑为髓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濡养,气血不足,失却濡养可见头痛,三脏邪盛亦可引发头痛,故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

头痛的辩证,要详问病史,根据各种症状不同表现,辨别致病之因以外,尤其注意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及部位之不同,辨别外感和内伤,以便进行论治。

另外,头痛还应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眉棱骨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接耳部;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临床辨证既应注意头痛的不同特点,同时还应结合整体
情况及其有关兼症全面分析以便处方用药。

本人行医30多年,对治疗头痛有很好的经验,根据外感、内伤两大类来自拟头痛外感一号方,内伤头痛一号方,应用于临床两年来,治疗患者9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外感头痛一号方
组成:菊花一包(10g),川芎一包(6g),羌活一包(10g),白芷一包(6g),蔓荆子一包(10g),甘草一包(3g)。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
外感头痛:头痛,恶寒恶风,肢体困重,脉浮。

用法:一日一剂,温开水冲服。

方义分析:菊花散风清热,川芎、白芷祛风止痛,羌活除湿散寒,蔓荆子清头目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头痛而胀,发热而加石膏一包以助清热泻火之功。

内伤头痛一号方
功效:平肝养血,祛瘀止痛。

主治:内伤头痛势弱,时发时止,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方药:石决明潜镇以定肝阳上亢。

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菊花、蔓荆子、藁本、川芎清头目,祛风止痛。

当归养阴补血,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平肝养血祛瘀止痛之功。

加减:气虚头痛甚者加人参一包(5g),黄芪一包(10g),血虚者加熟地养阴补血,痰浊甚者加半夏一包,健脾化痰,瘀血甚者加红花桃仁,增强活血化瘀。

(*本方药物来源于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为小包装免煎颗粒制剂)2典型病例
姓名:某某性别:男年龄:50岁职业:务农
地址:山西襄垣
主诉:头痛如裹,肢体困重,恶风,面红目赤,渴喜热饮。

四诊得之:面色少华,精神一般,舌质红,苔薄黄,脉浮。

辩证:由于气候炎热,雨水连绵,致湿热之邪较盛,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湿热之邪外袭,上蒙清窍,故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舌红而赤,口渴喜饮。

脾主运化,主四肢,脾为湿困,故肢体困重。

苔薄黄,脉浮,为风热之邪炽盛之象。

中医诊断:外感头痛。

治法:清热,祛湿,止痛。

方药:外感头痛一号方。

用法:,开水冲服,五剂,一日一剂。

分析:菊花祛风清热,羌活祛风胜湿,川芎,白芷祛风止痛,蔓荆子清头目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口服五剂后症状好转,无其他不适症状。

3讨论
依治疗原则看,外感头痛多属实证,治疗应以驱邪为主,因风者疏之,因寒者散之,因湿者化之,因热者清之。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