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指导思想

合集下载

破格救心汤简述

破格救心汤简述

方 解
龙骨、牡蛎两味矿物类药物,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
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
麝香为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对一切痰厥昏迷有斩关夺 门、辟秽开窍之功。
破格救心汤是一个圆
破格救心汤
推动人身一气之圆,
实现 “中土斡旋,左 升右降,一气周流”
适应症
典型 案例
破格不仅仅救心
李老创制破格救心汤初始立意在于救治心衰等心脏重
排病反应 气动反应: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麻、胀、凉、热、酸、 重、痒及虫爬、蚁走感,或出现患病部位不自主的跳动,
抽搐;
发热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现象;
痰湿所致的疾病,多以咳痰、尿频、腹泻、排汗、癫痫
发作等方式排出。
经典 魅力
信心关
破格救心汤
是否有效?
经典 魅力
毒药剂量关
大剂毒性药物
始创于60年代初期,历经50年临证实践,逐步完善。李可认 识到危重病病机复杂,既有阳气衰微,又有阴液内竭,故以四逆 加人参汤为基础方,初步实践发现对心衰轻症或许有效,但救治 心衰垂危重症却生死参半。经过思考发现仅关注了“心衰”疾病
本身,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整体状态,导致存活率不高。
后受到张锡纯“来复汤”启发,重加山萸肉、生龙牡、磁石、麝 香以固阴敛阳,回阳救脱,当心衰垂危之际,全身功能衰竭,五 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 用此方阳回则生,阳去则死。由此破格救心汤方遂成。
典型 案例
病机分析
症状
暴喘痰壅, 昏迷不醒 外感风寒引 发暴喘 水肿,胸腹 水 久病、重病 、高龄
主病机
一气之 虚,运 动不圆
兼夹病机
中焦结滞, 痰浊阻窍 外寒内饮 水饮内停, 土不制水 肾精亏虚, 阳气不固

李可破格救心汤治疗冠心病完整版本

李可破格救心汤治疗冠心病完整版本

3、胸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心阳亏虛 心(丁火)
君火不足
无力鼓动血液运行
心脉凝冱

肝(乙木) 肝阳不足
肝气郁结 木不生火
心阳不足
心脉血凝
胸阳不足
脏 阳
肾(癸水) 肾阳虛 相火(命门之火) 木不生火 肾水寒 不能养乙木 君火不足
脾(巳土) 脾胃阳虚 宗气大虚
心脉气虚
心脉血凝
痰浊瘀血
浊阴窃居阳位 心脉瘀阻(滯) 心胸疼痛
破格救心汤 攻毒承气汤 温氏奔豚汤 培元固本散 攻癌夺命汤 三 畏 汤
5、剂量上突破今人的误区,回归经典剂量
198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根据出土 汉代度量衡标准器,指出,汉代1两为今之 15.625克,1斤为250克。明代迄今,医家根据“ 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的臆断,使用经方剂量 仅原方的1/5,沿袭至今,悬殊太大,剂量过轻 ,不堪大任。
5、治疗原则
证属: 脾肾阳虛,寒痰瘀阻血脉,浊阴窃居阳位 治法: 破阴回阳,扶正固脱,活血化瘀除痰,开窍醒神
6、方药
破格救心汤
方剂组成:
附子30-200 干姜60-120 炙甘草60-120
高丽参10-30(另炖) 生山萸肉60-120 麝香0.5 (分次冲服)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活磁石30
生半夏45-65 生姜45-65 生南星30-45
丹参45-120 檀香10(后下)降香10(后下)桂枝45 赤芍45 大枣12枚 麻黄10 细辛45 五灵脂30 桃仁30
煎服方法:加水2000-3000ml,文火煎成400ml,兑入参汁, 分三次温服。
三、破格救心汤研制思路
本方是李老创于60年代初期,经多年临床 实践而逐渐定型。

破格救心汤简述

破格救心汤简述

抗动脉粥样硬化
破格救心汤能够抗动脉粥 样硬化,减轻动脉粥样硬 化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
03
破格救心汤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破格救心汤的组成
1 2
人参
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作用,常 用于治疗元气亏虚引起的虚脱、脉微欲绝等危重 病症。
附子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阳 气衰微引起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重病症。
同时,研究者们还将探索破格救心汤与其他药物的联 合应用,以期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中药的深入 认识,破格救心汤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研究者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破格救心汤的 组方原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提高其 疗效和安全性。
破格救心汤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展望
04
破格救心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评价
破格救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急性心衰
破格救心汤可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 症状。
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破格救心汤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心肌损伤, 促进心肌修复。
心律失常
破格救心汤可以调节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
破格救心汤的治疗效果评价
生牡蛎
具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等 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 引起的头痛眩晕、瘰疬痰核 等病症。
破格救心汤的制备方法
01
02
03
04
将上述药材洗净,放入 锅中。
加清水适量,浸泡半小 时。
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 火煎煮1小时。
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破格救心汤的剂型和用法用量
破格救心汤的剂型为汤剂。 可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遵医嘱酌情调整剂量和用法。

刍议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心法

刍议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心法

经验交流264 刍议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心法张 琪1梁文华2(通讯作者)1.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2.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山东青岛 266011摘要: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所创的用于治疗临床急危重症的方剂,治疗心衰有较好效果,本文中笔者总结了导师应用破格救心汤医案两则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李可;破格救心汤;验案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总结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而创制的用于治疗临床急危重症的方剂。

此方基于《伤寒论》四逆汤、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所创来复汤,由制附片、炙甘草、干姜、高丽参、生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

因为方中大剂量使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故而名为破格[1]。

本方有如下三大特征:其一,重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其二,重用山萸肉60-120g,善入厥阴,大有收敛救脱之功。

山萸肉味酸,得木性之厚,于收敛固脱之中又具条畅疏通之用,张锡纯先生谓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故不必虑其因收敛而加重寒邪。

其三,煎服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1]。

此之煎服法,大有深意,大剂回阳救脱,则效力宏,多次频服,则小其量而药效持续,排病反应轻而效力宏验。

验案1:患者,赵某,女,76岁。

高血压病史30余年,曾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术。

于导师门诊以回阳药调理已5年,停服西药5年。

精神、体力渐增,胸闷、头晕、头痛诸症大为好转,血压稳定在150/90mmHg 左右。

患者自2018年1月起胸闷、烦躁、头晕、头痛频繁发作,难以入睡,期间予白通汤、真武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乃至于活血化瘀药,仅有小效,或竟不效。

服速效救心丸,有时略好转,有时无明显效果,至2018年3月20日胸闷频繁发作,反复加重已达2月余。

伴口干,乏力,走急则喘,舌淡黯而胖,苔白,脉沉,右寸紧。

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汤

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汤

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汤近二十年来,心脏支架手术广泛用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农村达45%,城市为42%。

心血管病作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

破格救心汤是李可五十年临症、研读经方的呕心沥血之作。

日本东洋医学社曾组团20余人来山西交流学习,当时在山西中医学院召开李可学术经验座谈会,日本中医对此方从剂量到用法、适用病症到药品标准,询问极尽详细,李师皆一一解答。

事后有弟子建议师父,我们是否应技术上有所保密,申请专利保护。

师父想了一下说:“救命的东西,我们不保密,要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

”破格救心汤的各类适用症◆ 适应症:冠心病破格救心汤是我常用的一个方子,用于治疗心衰垂危的病人很有效。

但因为工作关系,我用此方治疗更多的是冠心病。

◆ 适应症:冠心病破格救心汤是我常用的一个方子,用于治疗心衰垂危的病人很有效。

但因为工作关系,我用此方治疗更多的是冠心病。

印象深刻的一则病案是一位朋友,前年某一天打来电话向我咨询。

他是山西农大的一位老师,心绞痛在山西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由于心梗、心绞痛,医院建议做心脏支架手术,他很犹豫要不要做手术。

我说放支架是救急,能治了病的结果,治不了原因,以后还得堵。

即便放了支架,疾病也不是说就治好了。

而且,术后几乎要终生服用西药。

我问放几个,他说五个。

我问多少钱一个,他说三万一个。

我开玩笑地说:十五万,你不如干脆来找我,吃一年的中药,也就三万,治标又治本。

后来,朋友真的来找我,我给他用了破格救心汤加味,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胸不憋、背不痛、上楼不气短了,再检查栓塞在消减中。

后来每隔半年过来找我复诊调理一下,身体也越来越好,现在还能参加◆ 适应症:老年冠心病一些患冠心病心绞痛多年、不适合手术的老年人也能用破格救心汤。

我还治过几位西医放弃治疗,也不想手术治疗的老年危重症,也是用的破格救心汤。

破格救心汤应用

破格救心汤应用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心悸,阳虚水泛

西医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III级

快速心房纤维颤动

胸腔积液

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
病案分享
患者入院后经强心、扩血管、利尿等治疗,患者病情相对 平稳,于2014年4月14日晚22时左右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 漓,四肢冰凉,口唇颜面及指甲青紫发绀,呼吸急促,不 能平卧,喉中痰鸣,张口抬肩,喘不能言,胸痛彻背,舌 质瘀暗苔厚腻,脉沉细促,血氧饱和度75%,心率110120次/分。
病案分享
中医诊断:胸痹 真心痛 浊阴瘀阻胸膈 西医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后立即行静脉成功溶栓,同时中医方面综合分析为,
浊阴瘀阻胸膈,属真心痛重症,以破格救心汤加减救阳敛 阴固脱,益气化瘀通络,开胸涤痰定痛:
病案分享
蒸附片60g 干姜60g
炙甘草90g 红参30g
山茱萸12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磁石30g
病案分享
上方连服用四剂后觉肩背疗灼热感,余正常,饮食休息良 好,遂改为破格救心汤平剂五剂巩固疗效,温肾固本,温 通心阳:
蒸附片30g 干姜60g
炙甘草60g
红参30g
山茱萸6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磁石30g
患者痊愈已于2014年5月2日出院。出院时心肌酶恢复正 常各项检查指标也正常。
病案分享
破格救心汤加减回阳救逆,温通血脉:
黑附片200g 生晒参30g 生牡蛎30g 细辛15g
干姜60g 山茱萸120g 磁石30g 当归15g
炙甘草60g 生龙骨30g 桂枝15g 赤芍15g
病案分享
患者经救治于2014年4月24日23时30分左右 方清醒过来,对受伤经历回忆清楚,但患者自觉 乏力,气短,怕冷,手足温度正常,颜面肤色正 常,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心肌酶检查:谷 丙转胺酶164u/L,谷草转胺酶312u/L,磷酸肌酸 激酶12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56u/L,

李可的破格救心汤

李可的破格救心汤
破格救心汤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审其因,不外两点: 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 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之弊)。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时,炙甘草60克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经这样的改进之后,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达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由于个人学识浅薄,思路狭窄,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但着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山萸肉60克,生龙牡粉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炙甘草6克)可补四逆汤之不足。其论云:……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吸衷竭,气脱于上)或怔忡(早搏心室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或气虚不足以息(呼吸衰竭)。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 张 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赞,“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佳。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的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衰病人,虚中夹辨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而龙牡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下降,维系阴阳。麝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 《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对心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古代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入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本方功效与主治,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至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晃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糊,气息奄奄。脉象沈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临床应用举隅 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医学辩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疗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频多,及无痛性心肌梗塞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方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液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重症要24小时连服3剂。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 灵石教育局干部闫祖亮,男60岁,95年3月24日凌晨4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色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寒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已达10年。 本次发病一周,县医院抢救六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难凭,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大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后阴极阳生,已有一线生机。至凌晨4时,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本经自旺。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三生饮豁痰,麝香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150克,干姜、炙甘草各60克,高丽参30克,生龙牡、粗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冲),鲜生姜30克,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3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 3月25日6日二诊:得悉于半日一夜内服完上方1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疳为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代48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200克,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3月26日三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脉沉迟细58/分,已无代象。多年来喉间痰呜消失。其妻靠知,昨夜尿湿大半张床褥,腿已不肿。正是大

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每日一方: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此药方是当代名医李可所创,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他运用此方成功的治愈了上千例的心衰重症,,并且使上百例的现代医院已经发了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本方可以挽救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是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伤寒,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等)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晄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气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或数急无论,以及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以及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1 昼夜转危为安。

方名: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 克,干姜60 克,炙甘草60 克,高丽参10-30 克(另煎兑服),山萸肉60-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 克,麝香0.5 克(分别冲服)病势危急者,随煎随喂,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 剂。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 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 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 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 枚,约合今之20 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 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

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

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

我们知道伤寒论太阳病条文最多,而且这个误治也最多,救误的方法也最多,所谓误治主要是汗吐下三法应用不当,损伤了胃气,也就是损伤了中气,所以所有救误的方法首先是救胃气,救人体的本气,因为这个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应当升的反而下降,应该降的反而上逆,这个五行运动啊就出现了偏颇,所以这个根据彭子益先生的观点,这个救胃气就是恢复中轴,他把人的这个12经的中气比成轴,中气为轴,这个救胃气就是保护这个轴,拨动这个轴来运转12经五脏六腑,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个不但是易经的观点,内经的观点,也是伤寒论的精华所在,所以这个救胃气扶中轴升降通畅以后哇,因为这个中气是升降的一个枢纽,升降通畅以后哇中土运转正常,四维就是肝心脾肺运转复常以后这个病就好了,治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内经有句话说出入废则生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个就到了生死关头了,所以生死关头阳根将拔,就是把一个人的生命根基连根拔起了,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就是刚才我上面讲的基本观念里的,生死关头救阳为急,我觉得我一生学习伤寒论,学的也不到家,有好多没有学好,这个要怎么样呢,重要的是由博返约,就是我们学了不仅是伤寒论,学了好多的古代的书籍,古代各家的学说,究竟怎么办,这么一大堆的东西,你从哪入手,这个由博返约非常重要,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学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伤寒的理络就是表里寒热这四个字,表里寒热四个字就可以贯穿113方,如果把它和在一块不过3个方子而已,就是除了我刚才说的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成为治疗一切外感病的重要方法,那么还有麻黄汤、桂枝汤应该怎么看,因为现代人啊这个体质是无一不虚,他在没有得病以前,他的内气,他的本气已经虚了,所以呀固本气托出邪气正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重要所在,所以这样归纳起来呀,条理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在看病的时候你首先想到本气,本气分这个肾气和胃气两部分,实际上它是混元一气的,不过有时候它这个苗头所表露出来的症状有偏于后天的有偏于先天的,彭子益就告诉我们,他说如果你把这个伤寒论113方看成113个主体,那你就变成方子的奴隶了,你就不能用方了,你就被方子绑起来了,所以他站的这个角度非常高,这个去年出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呀,这本书他是以易经里边这个河图中气升降的这个道理啊来破解这个中医的四大经典,其中包括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和难经,这么四大部分,这个思路是一线贯穿的,最近刘明武同志写了一本《换个方法读内经》,他对中医的源头从易开始,一系列的后世的发明创造的主要的研究在那个地方,所以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要循序渐进,力求一步步走,不要跳跃式的,看了一点就放过,那样的话你就不可能把它的奥妙、它的真理掌握好,这样的话就是对你的思路也好,没有多大的触动,就不会真正的学到手,当你把圆运动的道理学会了,想清楚了然后再反复的实践,最近我的好多弟子呀,他们就是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的已经很有成效了,这是我的弟子学习伤寒的体会。

第二点,我觉得这个伤寒六经啊,可以把它简化为阴阳两经,这个都是彭子益的观点,然后,三阳统于太阳,三阴统于太阴,这个中间还是一个脾一个胃,一个中气的一升一降,构成了生命的一个原动力,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就是如果,你别这个伤寒论,把六经简化为两经,就是一个阴经一个阳经,而且和这个三阳经统于阳明胃经,三阴经统于太阴脾经,也就是中气这个运转,这样的话就是把中气的升降认识清楚了,这个生命活动的一些个主要特点你就掌握了。

这个我大家临床都可以体会到,就是同样的一个三阳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这个主要就是凡是本气强的,就是你的元气足的,得了这种病以后邪从热化,实化,这样的就是三阳病,本气弱的病人,得病以后邪从虚化,寒化,这就是三阴病,那么我们医生治病啊,你不过就是帮了病人一把,就是给这个人的本气助了一臂之力,所以在治疗上如果你不伤人的本气,治疗得法,可以使这个阴症化阳,由里出表,如果你治疗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经,这样的话就使病人陷入危险境地了,所以治病要密切注意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到病机转化的苗头哇,你就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的燥热,这也是一个主要的观点,这个非常重要,这个和现代的温病派这个滋阴降火的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体会这个东西,就是阳明的燥热,因为脾胃两者,胃它是属于阳明,阳明主火,阳明的燥热这个东西呀,永不敌太阴之寒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阳明病,你比如说这个白虎汤证,你那个大小承气汤证,这些个东西呀它永远敌不过太阴脾经的寒湿,而且中医的这个升降是脾主升胃主降,所以在治疗这个脾胃病的时候,治标症要中病则止,你比如说用这个真正的白虎汤证啊,我一辈子还没有遇到过,假使你遇到真正的白虎汤证了,你用这个白虎汤的时候,中病则止,不可过剂,一过剂它这个阳就马上转阴了,就是转为太阴虚寒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有好多这样的教训,就是看来这个病是一个实证,但是你一用这个通的方法,泄的方法,汗吐泄下的方法过度了,然后中心虚这个表邪内陷,从表层一下进入到里层,进入到三阴经的最里面,这样就成为一种很难收拾的局面。

就是中气一旦损伤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变证,假使你用药过度泄错了中气,那你这个阳明实证马上就转为少阴亡阳,气从下脱,我一生经历的这种东西非常多,你比如说一个人肚子胀,就不要说这个大小承气汤,就是平胃上的东西,如果这个中气很虚的人啊,他用了这个药以后马上大便就稀了,而且感觉气短,想睡觉,想睡觉就是少阴提纲里的那个但欲寐,所以我们临床治病时候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

第三一个领会,就是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见八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气之中风寒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无一二,这个范围地不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我治过很多外国人的病,情况都和我们国内的人大致都一样,这些个东西我们在临证时候万万不可大意啊,这样从第三点就引申出一个道理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吧,一切外感必然夹有内伤,很少有单纯外感的,尤其是最近十多年啊,我连一例都没见到过,因此的话,当你在治外感病的时候,麻黄汤纯粹的麻黄汤不可用,银翘散用的机会更少,白虎汤是绝不可用,因为他损伤中气呀,唯有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党参,虚的很厉害的改为人参,乌梅,炙甘草,这么六味药,可以通治一切外感,我和我的好多弟子他们在最近一两年治疗这个高烧不退的病人也基本上是这个方子,因为这个方法,麻黄细表里通病,先固少阴之本,然后再开太阳之表,使这个伏邪外透,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这个方法就是属于扶正破邪法,就是因为你本来内气就虚,有的病人没得病之前,正气内亏,一旦得了病就是三阴病,就是伤寒论讲的直中三阴,这种病是比较多的,所以一旦你认为他是一个单纯的标症,用一些个退热的方法,治标害本,最后的后果很严重,所以这个东西呀我特别提醒大家在临床时候多注意一些。

第五点,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这是我对病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统括所有的疾病,不管你是内伤也好,外感也好,各种各样的病,就是因为阳气不到,我从前面的几点大家基本都可以理解我思路的来源了,沉寒痼冷的顽症,以及一切的肿瘤之成因,都可以用这个观点来解释,都解释的通,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这个也就是病的来路和去路问题,来路也就是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人类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太多,他的第一道防线比较弱,一旦得感冒就引发原先的内伤,表里通病的这种情况最多,由于这个外邪犯人它的路子就是由表入里,先是皮毛,然后腠理,然后经络,然后脏腑,由浅入深层层积压,因为患感冒后治好一部分透出一部分还留下一部分,这么三番五次积压起来以后,这个就是我常说的贴伏三阴成为沉寒痼冷,所以内经啊,上一次在南京讲治未病时候里面有几句话,它就是什么呢,说善治者治皮毛,还有一句话是灵枢经的,说上工取气治其萌芽,所以我差不离最近十年治的病啊基本上就是一个麻附细,托出伏邪,过去认为只有温病才有伏邪,这个伤寒也有伏邪,而且伤寒伏邪比温病伏邪顽固的多,所以这个就是说病是从第一层进来的,然后最后它虽说它深入到你的三阴经,最要害的部位,你仍然可以扶助他的正气,使他正气来复以后,逐渐地把这个沉邪仍然从太阳经脱透出去,从哪来让他从哪走,基本就这么个路子。

第六点,就是郑钦安的一句话,坎中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所以我对伤寒论的看法也是受这些主要观点影响以后我作为统计,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这连这个乌头汤五首类方都在内啊,温通阳气的方就占了总方的70%多,我感觉医圣张仲景写伤寒论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桂附元阳上下工夫,这个郑钦安的观点非常正确,所以最后归结到一点,一部伤寒论一首四逆汤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理中汤,桂附理中汤,最后归结到四逆汤,因为四逆汤他就是坎中一丝真阳之人身立命之本,所有的病最后都要汇总到坎中一丝真阳的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四逆汤可以救死扶伤,可以通治百病,所以我最早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就读那个左继勇先生的伤寒论类方会参,因为古人写书他应用的是一个观点他并不注明,他一条条列出来,当时这个四逆汤可以治34种病,看起来似是而非,实际上问题的根子出在这个元阳上,所以说左继勇老先生很了不起,我就用他这个方法观察体会呀,确实是这么回事,一直到97年我才见到郑氏三书,这才把这个源头搞清楚了,以后在立红那和火神第四代传人卢崇汉先生见面以后哇,更受了后多的启发,当然我这几年的变化主要是从第六次全国伤寒研讨会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