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

该评估标准发布后,各级医疗机构积 极开展自评和整改工作,促进了医院 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
主要内容
该评估标准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 监测与报告、控制效果等方面对医院 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评估和考核。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大纲
目的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制定 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大
隔离防护指南
总结词
隔离防护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应遵循 隔离防护指南,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保护患者和自身安全 。
详细描述
隔离防护指南包括患者隔离、医护人员防护和环境清洁等方 面的规定。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
0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案例分析
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部门规章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总结词
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详细描述
规定了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中的职责、管理要求、工 作制度、操作规程、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以确保医疗机 构能够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主要内容
该指导意见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监测与报告、应急处置、培训教育 等方面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
03
实施情况
该指导意见发布后,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加强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估标准
目的
实施情况
为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 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了《医院感染 管理质量评估标准》。
纲》。
主要内容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者加重的感染。

院感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困扰和伤害,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风险。

因此,院感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

二、院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1. 保护患者安全:院感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预防和控制院感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2.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患者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

院感预防和控制可以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3. 维护医疗机构声誉:医疗机构的良好声誉是吸引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因素。

院感的发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预防和控制院感可以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三、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应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接触污染物后、进食前等时刻。

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或者肥皂和水进行洗手,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2. 规范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各类设备、器械和环境表面。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4. 做好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事件。

对院感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加强患者管理: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在患者之间传播。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

6. 健全培训和教育体系: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四、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效果评估1. 感染率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院感发生率进行监测,并与历史数据和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感染率的下降可以反映院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预防和控制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和保障患者健康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在于制订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感染措施,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访客的健康安全。

下面将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进行介绍。

一、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原则(一)“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首要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设备、环境、物品管理等。

(二)“患者为中心”原则患者为中心原则是医护人员开展感染防控工作的基本理念。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患者个体感染风险评估,提高对患者用药的规范管理等。

(三)“科学防控”原则科学防控原则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具体措施包括采用评估、预测、监测、研究、评价等科学方法,推进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管理机构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有效实施,医院必须设置相应的感染控制管理机构。

具体分为领导小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临床感染防治科室。

(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医疗机构防控医院感染的最高领导机构,由医院管理层组建,责任是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协调医院在感染控制与防治上的各项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医院管理的中层机构,其职责是实施感染防控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执行,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反馈。

同时,还承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法规、政策的解析和宣传。

(三)临床感染防治科室临床感染防治科室是医院内部防治医院感染的具体科室,其职责是协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配合感染管理部门开展机会性和交叉感染的疫情调查、医院内感染预报评估、感染预控指南制定、感染诊治规范和技术支持等。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保障临床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已成为评价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

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与控制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甚至发生严重感染,直接影响就医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所造成的精神和经济损失颇为惊人,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引起了卫生管理部门和各大医院的关注,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已刻不容缓,必须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强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规避医疗风险[2]。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3]。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将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纳入卫生局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之中。

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防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各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担任主任,成员由院感科科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总务科长、药剂科长、各临床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等组成。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其职责是负责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目标,审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该项经济支出,并对突发或暴发流行事件进行调查研究,策划控制工作。

二是设立院感科,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工作。

三是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 责制订本科室感染控制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针对本科室随时发现的问题,随时召开会议,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培训提高本科人员的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专业技术。

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医院感染护士长和二名骨干(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为组员;负监控三级网络,明确了其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使医院防治感染的各项制度、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率高,见效快。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接触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及感染控制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与患者接触时防止血液、体液或其它物质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医疗器械的洗消与消毒必须符合规范操作,避免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保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和卫生。

2.医疗设备、床单、手术器械等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隔离病房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感染病例的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分别实行呼吸道、肠道、血液等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及其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跟踪,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四、患者的预防措施1.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于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方法的认识和重视。

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院内感染管理团队1.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2.感控团队应定期开展与感控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接种防控1.对于容易感染或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手段。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责任。

2.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加强医院空气质量管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3.加强医院污水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三、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管理1.加强患者管理,严格执行入院、出院和转科患者的卫生处理制度。

2.加强医务人员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提高医务人员的免疫力。

四、加强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1.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药品的储存和管理,防止药品污染和变质。

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和分析。

2.加强感染源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源。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防止医院感染的传播。

六、加强医院感染宣传教育与培训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2.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能力和技能。

七、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1.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的科学研究,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水平。

2.加强医院感染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感染防控技术和设备。

总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环境卫生管理、患者和医务人员管理、医疗器械和药品管理、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宣传教育与培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就诊期间或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新发病例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进入病房、进行手术或接触患者体液之前。

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水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患者也应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面罩、手套。

3.保持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

医院应定期对设备和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医务人员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自己使用的工具。

4.控制患者和访客的传染源。

患者或访客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患者之间应分配适当的距离,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5.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

医生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力,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6.鼓励预防性接种。

医院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接种适当的疫苗,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7.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8.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监测包括病原体的分离、耐药性监测和感染风险评估等。

9.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

医院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和安全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病房和设施,提供高效的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等,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10.加强医疗活动的管理。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活动管理制度,包括科学合理的排班、分工和隔离措施。

合理分配人员和资源,减少医疗事故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

院感预防和控制院感预防和控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

院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一、院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院感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的基本工作之一。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患者安全:院感预防和控制的目标是保护患者免受医院感染的侵害,确保他们在医疗机构中获得安全的治疗和护理。

2. 提高医疗质量:有效的院感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3. 降低医疗成本:院感预防和控制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治疗和管理费用,降低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4. 保护医务人员健康:院感预防和控制不仅关乎患者的安全,也关乎医务人员的健康,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二、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 患者筛查:医疗机构应对入院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包括病史问询、体温测量等,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风险。

2. 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 感染控制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预防和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4. 感染控制手卫生: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手卫生程序进行洗手或者消毒,确保手部清洁,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5. 感染控制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6. 感染控制器械消毒: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规范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7. 感染控制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

8. 感染控制药物使用:医疗机构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三、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发生率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监测和报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不同时间段和科室的感染情况,评估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课件
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美 国SENIC(Study of the efficiac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的调查研 究显示,通过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 1/3的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可编辑课件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的挑战
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大量介 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 放疗、化疗以及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加 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 断提高,使得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染 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安全
医务处 王娟
可编辑课件
一、血淋淋医院感染事件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 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 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 —— 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 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
—— 2005年,某医院发生10例白内障术后眼 球的绿脓杆菌感染,9人眼球摘除。
可编辑课件
深圳妇儿医院事件回放
1998年4月~5月份,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 的手术后伤口感染事件。从4月22日发现首例 术后伤口感染病例开始,至8月20日止,共发 现感染病人166例,其中妇产科138例,外科 (包括儿科)28例。感染者分别在术后3天~ 58天内出现手术切口红肿、硬结、流脓等症状, 伤口长时间不愈合。院方未及时向市卫生局报 告感染病例,直至一个月后的5月27日才停止 手术。后经权威部门检测,于6月9日判定感染 病源是罕见的龟分支杆菌,同时发现该院错误 配制消毒剂,令用于浸泡手术器械的消毒液失 去灭菌作用,从而造成大规模同源感染。
可编辑课件
事件发生后,卫生部门组织国内外专家对患者 实施了抗菌类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病灶、中医 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至1998年底,大部分 患者伤口闭合并出院,但是否“痊愈”尚无定 论。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令许多患者留下脱发、 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后遗症。
此次院内术后龟分支杆菌爆发感染在国内属 首次发生,从发病率和治疗难度上讲,此次爆 发感染在全世界也是首次,引起国内外的广泛 关注。
Clean hands
清洁的双手
Clean practices 清洁的操作
Clean products 清洁的产品
Clean environment 清洁的环境
Clean equipment 清洁的器械
可编辑课件
三、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手卫生 消毒、灭菌、隔离 无菌技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监测
4名新生儿柯萨 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 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 术切口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 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
—— 2004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 儿沙门氏菌感染。
可编辑课件
——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 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 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排在前5位的医院感 染分别是:
序号 1 2 3 4 5
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包括下、上呼吸道) 泌尿道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胃肠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可编辑课件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 新的演变趋势给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诊 疗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引起社会 性的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可导致医院 感染中的外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中占据 主流的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外源性感染 和内源性感染;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的 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耐药菌造成的 医院感染是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 之一。
WHO已在2005年10月10日正式颁布了 “手卫生指南” 我国也已经组成专家组制度了适合中国 国情的“医疗机构业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已经在卫生部的网站上征求意见, 同时也已经纳入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体 系建设
可编辑课件
什么是手卫生?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 总称 洗手:指用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的过程。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 部分致病菌。 卫生手消毒: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清 洗和/或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 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肥皂应保持干燥。据报道,盛放 在肥皂盒中的肥皂带菌率为 100%,其中致病菌率为42.9%, 而干燥肥皂的带菌率为16.7%, 其中致病菌率为8.3% 。 有的毛刷高压后毛会变得很硬, 容易损伤手部皮肤。应使用耐高 压的毛刷,或使用环氧乙烷灭菌。
可编辑课件
手卫生已经成为国际HAI控制的基本 措施,无处不在!
可编辑课件
洗手与手消毒
可编辑课件
洗手与手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作用
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 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 少医院感染20~30%。 不要让您的手成为细菌传播的载 体。
可编辑课件
手部存在细菌
医务人员手部的细菌总数为: 3.9 × 104 ~ 4.6 × 106 cfu/cm2 如果连续培养:则100%的医护 人员至少一次携带阴性杆菌, 64%至少一次携带绿脓杆菌。
可编辑课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及维 护自身权益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法律 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可编辑课件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社会公众 对医院感染问题高度关注。特别是 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安全、费用的关 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可编辑课件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 清洁的照料是更安全的照料
可编辑课件
宿州事件回放: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
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 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经调查,该起恶性 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 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 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 源性感染所致。该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 重,社会影响极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