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1.淞沪会战简介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1]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
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
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2.上高会战“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
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
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简介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简介推荐文章二战中国十大战役热度:二战中国十大战役热度:二次大战十大战役热度:二次大战十大重要战役热度:二次大战十大著名战役热度:抗日战争在国际上被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
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
这八年里,共发生了10场较为著名的战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的里程碑,它代表着中国人民驱赶日本侵略者的历程,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牺牲,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
上高会战又被成为锦江会战,它是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之一。
上高会战有“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之称,所以这场战役闻名中外。
上高会战爆发在1941年3月15日,日方由圆部和一郎带领,他指挥两个师团、一个混合旅团从南昌等地出发,前往上高地区进行攻击。
圆部和一郎想通过上高会战消灭国民党军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的主力。
此次上高会战中,中国军队消灭了日方指挥官岩永等人,共歼灭敌人一万六千多人,并且击落日军一台战斗机,并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蒋介石得知上高会战大捷后,以军委会的名义授予了上高会战主力军队74军一面“飞虎旗”。
上高会战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军的气势,并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军的信心。
除此之外,历时2个多月的太原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十大战争之一。
太原会战身为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它以显著的战绩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在华北战场的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的22场大会战(学习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的22场大会战整个八年抗战,国军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双方投入几十万的兵力。
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0000余人。
来源华夏历史网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此时国民革命军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0000多人。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国民革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0000余人。
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21日日军打通了津溥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鬼子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
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国民革命军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而结束,但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0000人、近100000名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了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转载注意来源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武汉会战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国民革命军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衡阳保卫战图片
任安羌之战
历史背景: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 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 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 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 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 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 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 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 克奇迹”。图为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攻 打滇西腾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
长沙会战 中条山战役 衡阳保卫战 常德会战 仁安羌之战 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历史背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
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 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 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 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 (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 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 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 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 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十大战役中参战双方死亡的人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长沙会战
日军 中国
衡阳保卫战
仁安羌之战
衡山保卫战
历史背景: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 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 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 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 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 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 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斗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持续了8年之久。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中,中国人民顽强抵抗,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为最终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战役和战斗。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的重要战役之一。
1937年8月,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淞沪会战随即爆发。
中国军队以舍生忘死的决心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坚守防线,保卫上海。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但他们表现出的英勇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对于鼓舞全国民众的抗战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斗。
1937年9月,日军进攻太原,中国军队奋勇抗击,展开了平型关战役。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向日军展示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精神,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有效地保卫了平型关地区。
三、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一次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战斗。
1940年1月,日军进攻山东地区,台儿庄成为战场。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进行了英勇抵抗,采取了多种灵活战术,最终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这次战役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技巧和顽强抵抗精神,对于为抗战争局带来转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军的一次重要战斗。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了抗日救国的“百团大战”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武装力量,发动群众,组织百团战斗,对日军进行全面打击。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以小股部队进行游击战,采取伏击、袭击等战术,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这次战斗展现了中国军民的统一战线精神和浴血奋战的决心,对于抗日战争的后期阶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重庆保卫战重庆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战斗。
1940年秋,日军对重庆进行猛烈的轰炸,试图迫使中央政府迁离。
然而,中国军队和人民坚守不屈,展开了英勇的抵抗。
这场战斗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不屈不挠,无论敌人如何猖獗,都不会屈服。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争,它持续了八年时间,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将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展现中国人民顽强抗日的精神和牺牲奉献的英雄们。
1.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3年5月8日至27日间。
这场战役是红军与日军的一次决定性较量,红军以毛泽东为主席,成功地迎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战历史上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
2.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行动,发生在1940年8月20日至10月25日期间。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红军和冀东、冀南、察南、晋南等地的游击队共同发动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
这次战斗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和游击队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精神和决心。
3.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央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次决战,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中央军队英勇作战,最终成功地守住了武汉,保卫了湖北的安全。
4.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至12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迎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战斗,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淞沪地区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解放了上海,并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5. 达沃战役达沃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的一场重要战斗,发生在1945年4月29日至5月7日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中国军队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并成功地解放了达沃。
这次战斗不仅是中国迎接胜利的重要一步,也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其中许多重要战役都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英勇抗战的意志。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抗日战争中,我国经典的战役就有十大。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长沙会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展开全文1、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2、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3、常德会战: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5、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6、忻口战役: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7、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8、南昌会战:南昌会战,是指继武汉会战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
9、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10、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1------------第二次淞沪会战2------------徐州会战3------------武汉会战4------------平型关大捷5------------雁门关伏击战6------------台儿庄战役7------------百团大战8----------南昌会战1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08.13 - 11.12)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
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
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
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
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
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
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
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
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
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
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
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
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
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
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
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
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
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
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
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
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
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
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
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
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
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
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海抗战。
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
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已达330余万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淞沪抗战。
因此,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2徐州会战(1938.01 - 1938.05)从1938年2月下旬起,中日两军开始在临沂城下厮杀。
3月中旬,日军在中国军队夹击下惨败。
中国军队在临沂的胜利截断了北路日军一臂,为围歼台儿庄日军创造了战机。
图为中国军队在临沂之战中的敢死队。
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准备南北夹击,围攻徐州,以沟通南北战场。
南路日军于1937年12月渡长江北上,先后占领滁县、蚌埠等地,在淮河(图片-新闻-网页)遇中国守军猛烈阻击。
日军虽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两军在淮河形成对峙。
北路日军第5师团于1938年2月下旬向临沂进攻,中国守军据城死守,双方未分胜负。
3月14日,中国增援部队进抵临沂,与城内中国守军内外夹击,大破日军,日军残部仓皇退至莒县固守。
北路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于3月16日向滕县进攻。
中国守军第4l军112师与日军血战3昼夜,师长王铭章以下大部殉国。
日军占领滕县后迅速南下,中日两军遂展开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是徐州东北30公里的一处战略要点,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
3月24日,日军第10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台儿庄及其两侧的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
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城寨北门,据守城寨的中国第2集团军31师与日军在城寨内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在城寨内反复冲杀。
至4月3日,第2集团军主力和日军第10师团主力大部被吸引至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
台儿庄的2/3已为日军占领,中国军队只据守南关一隅。
日军调重炮、坦克猛轰猛冲,中国军队大有难以支持之势。
中国军队组织了敢死队,分组向日军反击,人自为战,奋勇异常,夺回了一部分阵地。
此时在外线作战的中国军队继兰陵歼灭战后,又在底阁、杨楼大败日军,解除了台儿庄东北方向的威胁。
6日,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中国的第20集团军出现在日军后方,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
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反攻,很快便肃清了台儿庄内的日军。
7日,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日军伤亡惨重,残余部队趁夜突围。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两个精锐师团遭受重创,被歼2万余人。
日军大本营对台儿庄战役的失败感到震惊。
同时也侦悉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集中了约40万人的兵力,遂增调30万大军,企图寻找中国军队决战。
中国军队受台儿庄胜利的鼓舞,也向徐州地区调集援军,兵力增加到60万,准备相机打击日军。
5月初,日军兵分5路,进攻徐州。
日军采取了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略,企图截断中国军队退路,加以围歼。
各路日军相互呼应,不断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向徐州逼近。
为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从5月15日起,分5路向皖西和豫南突围。
在撤退途中,中国军队的后卫部队遭受较大损失,但主力部队于5月底安全转移至预定地区,使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破灭。
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
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精锐部队周旋了5个月,并取得台儿庄大捷,为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3武汉会战(1938.6.11 - 10.25)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
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是时,日本全国陆军的总兵力约90万人),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
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
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保卫大武汉”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7月29、30日,在日军的凶猛进攻下,北平、天津相继陷落。
8月1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在日本重兵压境和全国抗日怒潮的推动下,正式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国军队于淞沪一线血战3个月,至11月12日,上海失守。
上海沦陷后,国民党政府于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
但国民党的军政机关并未立即西迁入川,而是首先转移到了武汉。
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