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合集下载

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現代会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彭霞【摘要】現代如何建立与经济管理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制,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管理层次,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就当前部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現代会计管理体制对策研究一、現代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会计管理体制,是指会计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会计人员职责、人事管理与会计运行机制的总称。

任何一种会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

都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会计规范体系也不断完善,总体上使会计规范的制定符合经济体制的要求。

但一些現代会计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

仍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双重身份”体制。

这与经济体制不相符合的会计管理体制导致企业会计工作的无序,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制度与整个会计管理体制的不协调。

1.現代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缺乏。

現代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一个常设的培训机构。

会计人员由于缺少专门的业务培训,使一些現代会计人员业务知识面比较窄,业务水平的提高速度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理解执行不到位。

比如:客观经济活动中,有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制度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

而不同素质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另外,現代会计人员对资金的如何有效利用、成本费用如何下降、盈利能力如何提高等在企业管理深层次问题研究的较少,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2.現代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监督不力。

会计方法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是全面履行会计职能的关键。

而一些現代会计核算方法简单。

企业不按规定建账、账目严重混乱,账外设账或造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使会计基础工作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隐瞒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深化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深化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现 “ 陆 空三 军一 体 , 海 纵横 贯通 ” 网络 信 息 系 统化 。因此 , 善 性 ,先 进 的 管理 手 段 需 要 人来 控 制 ,先 进 的 管 理技 术 需 要人 来 的 完 后 勤信 息 网络 必 须采 取 以下 措 施 :一 是 ,针 对 后勤 信 息 网络 建 运 用 ,管 理 科 学 的 发展 还 要 由人来 总 结 和 创造 。这 就 要求 后 勤 设 和 管理 方 式 等 方面 的 问题 ,制 定信 息资 源 和 信 息运 行 的对 策 管 理人 员具 有 较 高 的管 理 素 质 ,掌握 现 代 现代 信 息 管 理技 术 。 措 施 。二 是 , 构信 息 网络 建 设 的 总体 方 案 。三 是 , 用 先 进 技 但 是 目前 我 国 军 队后 勤 人 员 知 识 结构 不 大 合理 ,高 技 术知 识 和 重 运
现 , 要 表 现在 :( )企 业会 计 管 理 者及 会 计 人 员 的权 力无 度 ; 主 1 2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的确 立 为会 计 市 场 的建 立 奠 定 .
() 计人 员 的合 法 权 益难 以保 障 ; 3 会 计 目标 的单 一 指 向 无 了坚 实 的 基础 。在 契 约 代 理 关 系 的履行 中 ,委 托 人 与代 理 人之 2会 () 法满 足 社 会 各利 害 关 系 人 的 需 要 : 4 基 础 工 作薄 弱 、 督职 能 间可 能 出 现 自身 难 以协 调 的矛 盾 。这 就 从客 观 上 要求 建 立 一 系 () 监
经营管理
深化我 国会计 管 理体制 的郑 州 4 0 0 ) 河 河 50 0
【 要】 摘 会计 信 息的真 实、 准确 , 决 财务活动 中诚信 缺 失的现状 , 解 是保证 社会 经 济活 动正 常进行 的需要 , 也是企 业 、 位 自身生存发 单 展 的需要 从会 计管理 体制 的基 本理论 分析开 始 , 出 了创新 会计 管理 体制 的理想模 式 。 提

关于会计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于会计管理模式的探讨

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学校应尽快转换财务 会计 管理观念 ,认 真研究财务会计工作实践 中出现 的新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努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由于我
们 学 校 的许 多 财 会 管 理 理 念 和 手 段 是 在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形 成 的 ,部 分 教 职 员工 法 制 观念 不 强 ,职 业道 德 水平 不 高 ,高级 会
作 ,工作 中仅 满足 于 浅层 事 务 性服 务 ,忽视 或者 不 敢正 视 深层 服务 职能 ,从 而使 整个会 计 管理 队伍素 质不 高。

传统会计管理体制与当前实际情况脱节 ,会计 队伍管
理 模 式 急 需转 变 。 随 着政 治 、经济 体 制 改 革 的不 断 深入 ,其 主
二 、深入 开展 反 腐倡 廉 教 育 ,提 高 学校 教职 工 反 腐 倡廉 意
识。
地放任会计基础工作向着不规范的方向发展。 三 、会计 管理机构难 以掌控会计 队伍 的实际情况 。现今 会计人员在区域 内和区域 间很强的流动性使会计管理机构无所 适从 ,既不能掌握会计队伍的整体情况 ,更掌握不了会计人员
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够 ,计算机使用能力较低 ,影响了学校会 计信息化进程 ,这样一来,学校财会人 员自身素质与学校财务
工作任 务 的复 杂 性的 矛盾 日益尖 锐 。
更新 ,对会计知识更新的信息不能及时消化 、理解 、吸收 。更
学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做不到将其融会贯通地讲解给会计人员,并督促运用于实际工
离开了原单位 ,会计管理机构却仍掌握陈旧资料 。针对这个问
题 ,会 计 管 理机 构 必 须 找到 有效 办 法 ,切 实 担 负起 对会 计 队伍 管理 的艰 巨责 任 。

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批准或授权设立,以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

作为公益性单位,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作需要遵循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其中包括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是国家对财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统一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对事业单位而言,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规范其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透明度,还能够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是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基本要求。

在实际执行中,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财务收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而政府会计制度更多是针对企业单位而制定的,因此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相对薄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难以达到规范标准。

由于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上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和监督,其财务自主权有限,而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较为严格,这些都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政府应当不断完善和调整政府会计制度,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例如对于教育、文化事业单位的特殊财务核算方式和会计处理方法,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事业单位本身也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解决在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使其更加熟悉政府会计制度和要求,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一、背景1999年修订的《法》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晰会计责任等方面有了性的进步,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然而由于市场条件下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特别是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要求的加强、会计处理技术飞速对传统会计的冲击以及新兴工具的不断涌现,现行的会计法规渐显不足。

因此,我们应当研究和思考如何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促进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会计法规体系,理顺《会计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这是当前会计研究的_个重要课题。

它对进一步发挥会计法规及相关法律在打击会计造假、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对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基本评价从整体上看,会计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中都有涉及。

在会计核算方面,已形成“《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的�枵�套会计法规体系;在会计监督方面也形成了以《会计法》、《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统帅,包括各种行政法规在内的共同指导会计监督和审计执业的法规体系;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少的规章制度,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暂行规定》等。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既体现了特色,又借鉴了国际惯例。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仍需不断完善。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一些已经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会计准则绝大部分只适用于上市公司,也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2.从预算会计体系上看,虽然在1997年已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处于基本准则的地位),但政府会计准则尚未制定。

因此,从完善会计准则体系角度看,客观上要求加紧制定行政单位会计准则、总预算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的具体会计准则,同时更有必要建立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指导预算会计准则的制定。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探讨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探讨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探讨【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的重要载体,其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对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会计制度不规范、财务报表监督不到位等。

为此,我们应加强对国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强化对财务报表的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并建立完善的违规处罚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举措,才能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公正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完善、规范、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培训、违规处罚、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

作为国家重要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经济管理者,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有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容易存在造假、误导、违法等行为,需要加强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以保障其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及时发现、纠正和惩处会计违规行为,保护国有资产不被侵害,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还能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1.2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行业协会的保护,监督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一些企业可能存在违规行为或不当操作,而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问题。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着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信息的情况,导致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难以获取真实客观的财务状况,造成市场失信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

五 ,建 立完整 的会 计报告体 系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偏重预算管理的要 求, 会计 核 算基 础存 在 缺 陷;基 建会 计游 离 于财务会计之外;资产负债表未得到பைடு நூலகம்有的 重视; 现金流量隋况和主要业务活动的收支 情 况 未得 到 反映 ;资产 账面 价值 严 重不 实 ; 大量 的 负债 游离 于 会计 报表 之外 ; 务报 告 财 体 系存 在 明显 缺 陷等 等 , 严重 影 响了事 业 单 位 会计 报表


适 当引入权责发 生制
现 行 事业 单位 会 计 制 度 以收付 实 现 制 为 会计 核算 基础 ,不能 充分 、完整地 核 算和 反 映事 业单 位 的所有 资产 、负债 , 事 业单 对 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 的绩效评估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 事业 单 位的 会计 信息 质量 。这是 因为 ,长期 以来 , 我国 收付 实现 制 下的预 算 会计 核算 内 容主 要是 财政 收 支活动 , 没有 覆盖 全部 会 计 要素。而权责发生制会计信 息包括主体控制 的经济 资源 信息 、 从事 经 营的 成本 或提 供产 品和服 务成 本 的相 关信 息 、 于评 价经 济 主 用 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以及经济主体经营活动 及 效率 性 的有用 信息 。因此 ,适当 引入 修 正 的权责 发生 制 , 更好地 反 映政 府 部门 受托 能 责任的改选履行情况 , 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 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相 关『 生。 第一 ,国库集 中支付业务采用权责发生 制核算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由于涉及预算 单位 、银行 、财政 支付 中心和供 应商 几 家单 位的结算,—般程序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 预算单位支付滞后的现象 ,尤其是在年底 , 会出现跨年度支付问题。因此 ,有必要通过 引入权责发生制合理考核支出及当年的绩效。 第二 ,政府采购业务 采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一、会计部分1.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2。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3.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可任选一个准则探讨)4。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5。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核算与报告6.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7.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8。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9。

论会计政策的变更10.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探讨13。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14.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15。

论所得税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16。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17.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8。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的思考19.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2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21.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22。

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23。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问题24. 企业并购会计25。

债务重组会计26.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27。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29。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30.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31。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2。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33。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34. 试论会计环境的建设35。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36.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37.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38。

试论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39。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40.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方法41。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43.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44。

环境会计问题45. 谈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46. 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47.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探析48。

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治理对策49. 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50.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决策与分析5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52。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3。

企业资产管理能力分析54.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56。

浅议企业财务报告分析57. 刍议企业会计假设58. 资产负债表的实践应用分析二、财务管理部分1.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2.现金流量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3.投资基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4.建立和谐企业财务关系的探讨5.公司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我国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股权激励存在问题与对策8.关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9.多维财务目标研究10.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关系11.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12.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1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14.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15.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配套保障体系研究16.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新思路17.股票定价策略18.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19.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20.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21.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22.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2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及国际借鉴24.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研究25.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分析26.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27.资本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的探讨28.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相关问题探讨29.关于经营杠杆效应的分析30.资金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探讨31.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2.企业财务控制探讨33.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34.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35.关于财务风险衡量方法的思考36.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37.财务机制相关问题探讨38.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39.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问题探讨40.股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分析4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及实践分析42.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43.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选择44.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问题探讨45.关于我国管理者收购(MBO)问题的探讨46.上市公司MBO前后绩效变化实证分析47.中国上市公司MBO现象的理论分析48.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思考49.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50.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51.股权分置改革之我见52.股权分置中的股票定价问题探讨53.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问题探析55.国有资本产权交易定价机制研究56.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利用57.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方式研究58.关于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59.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与对策60.基于投资者角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61.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62.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指标、标准与方法63.关于经营者业绩评价问题的探讨64.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研究65.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66.略论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67.企业违约的经济学分析68.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69.企业信用及其制度模式探讨70.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71.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72.信用风险定价方法与模型研究73.信用风险模型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74.信用评级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75.信用评级过程中风险的衍生分析76.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77.业绩评价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78.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非财务分析79.中小企业信用问题治理研究80.关于企业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81.关于企业信用体系的研究82.建立基于企业价值的信用评级体系83.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评价研究84.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研究85.财务失败与预警机制问题的探讨86.财务欺诈的防范与治理87.财务欺诈的识别技术研究88.财务失败预警体系研究89.利润操纵与财务预警90.如何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91.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92.企业利润操纵现象与对策问题研究93.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94.试论公司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95.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及行为研究96.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信息披露97.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管理控制98.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99.试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对策100.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101.财务操纵案例剖析10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103.盈余操纵的动机及规制10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105.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财务监督问题106.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研究107.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108.企业购并的动因与形式109.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益分析110.企业并购价值创造的衡量与管理111.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112.企业并购中相关财务问题113.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相关问题研究114.论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115.金融工具创新下的财务问题研究116.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11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8.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研究119.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探讨120.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增值研究12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122.企业价值评估有关问题探讨123.公司价值的衡量因素研究124.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研究125.公司价值评估与价值管理126.公司估价方法研究127.投资者保护与公司价值相关性分析128.我国古代财务管理思想研究129.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瞻望130.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完善131.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财务控制、管理控制关系探析132.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及解决思路133.财务比率在内部控制中的运用134.财务分析对证券市场企业价值的评价135.财务分析方法研究136.财务分析理论的中西方比较137.单步式利润表与多步式利润表比较研究138.对××公司财务信息分析发现的问题及对策139.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140.分部报告的分析与利用141.公司可持续盈利(发展)能力的系统建立(指标体系) 142.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43.关于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144.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145.会计变更对利润表影响分析146.会计变更对资产负债表影响分析147.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与手段研究148.价值型投资分析在我国证券投资中的应用149.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150.论财务报告分析151.论会计报表分析的现状及其发展152.某些财务比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53.内部报告分析研究154.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155.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及改进建议156.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157.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问题研究158.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筑与应用159.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16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与改进161.如何建立××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62.如何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财务分析16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分析164.上市公司财务灵活性分析165.上市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及其应用166.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分析16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168.上市公司综合业绩分析研究169.试论财务分析方法的创新170.试论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171.试论杜邦财务指标体系的局限及其改进172.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73.试论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174.谈财务分析发展对财务会计的影响175.提高财务分析效用的探讨176.同行业会计报表分析初探177.我国企业重组的财务分析178.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179.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与优化180.现金流量表的管理功能181.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182.现行财务分析的缺陷与完善三、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1.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探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学院系国际商务系专业名称会计学年级 09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 10 月 15 日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摘要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主要就是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内部人控制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而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使微观经济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宏观上使全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维护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维护最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企业是契约的集合体而会计是企业契约集合体的核心之所在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与利益关注的焦点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相关利益者在企业的权益分布及相互之间的一种权利制衡关系会计管理体制也是要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一个权益制衡关系会计管理体制是企业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治理结构的细化同时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组织机构的运行和设立要以治理结构为依据会计管理体制是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展开现代企业治理原则正在逐步走出股东至上的传统思维定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在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时候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必须结合我国现实条件约束改革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是用共同治理改造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共同治理AbstractThe research goal of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speaking from the surfaceis to resolve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internal control and some phenomenas such as the loss of state assetsBut fundamentally speakingis to make the microscopic economic organization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to enable the entire social economic resource to obtain the optimum allocation macroscopicallythen to maintain capital market normal operationto maintain the right and interest of enterprise related benefit main body maintain the most effective property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icroscopic stratification planes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entir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s foundation and footholdif leave itthe govern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will lost the foundationThe enterprise is the contract of aggregateand accountant is the core of the contract of enterprise aggregate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right and benefit of the main stakeholders The ai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ucture is to solve theenterprise related benefit in enterprises right and interest distribution and the authority keeping in balance between them 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must establish a balance relationship of right and interes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related benefit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uctureis the refinement of the governing structure of enterprise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must be based on management structure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further launches in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foundation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inciple is gradually going out shareholders supremacy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from the unilateral control to common governance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 process of system抯change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should embark from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To discuss the the improvement ofIV State-owned enterprises抦anagement structure must unify our country抯 actual conditionThe basic idea of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o use common governance to improve operators抍ontrolling under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Key words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odern enterprise system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uctureCommon governance 目录一绪论 6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6二探讨的理论依据和目的 6三探讨的方法以及创新点7二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理论7一会计管理体制概述71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72协调利益关系的需要 73稳定资本市场的需要 8二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8三影响会计管理体制的因素81经济体制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82法律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93政治环境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9三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9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管理形式的演变91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时期9 2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时期10二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运行本质10四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10一我国当前会计体制存在的问题101监督机制不够完善102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机制113双元控制主体弱化了会计控制114企业管理者的影响二会计管理体制与治理结构121美国式公司治理结构股东至上的单边主义治理模式12 2德国式公司治理结构共同治理模式123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 12三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治理结构问题 131政企不分和产权欠明 132存在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133激励约束不健全134监事会监督职责有形无实13四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思路14五共同治理机制下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完善14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执法力度 14二注重董事会制度 14三薪酬委员会的完善15四注重教育15五增加信息透明度 15六完善财务总监制度151明确职能强调资质152明确责任强调风险153坚持学习与时俱进15 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致谢18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任何国家组织的存在和延续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延伸到经济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制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被定义为经济理论的第四大基石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好的制度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相反坏的制度则会减弱资源配置的效率阻碍经济增长因此会计管理体制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它的改革与创新对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以及应对WTO的挑战都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的强大需要富足的经济做基础然而随着我国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格局的形成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不足日益显露成为制约会计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公司法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因为股东是企业理所当然的所有者然而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市场没有缺陷具有完全竞争性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假定前提下完全的理想化而不符合现实情况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主流观点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认为公司不再仅仅是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托关系而是利益相关方面的利益共同体由此现代大多企业的治理结构开始偏离股东至上的逻辑趋于向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共同治理结构发展有学者认为会计管理体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各个行为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权利以及责任关系对各经济主体在运行过程中的职责权限进行划分使各经济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实现整个会计运行的协调有序进行因此对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普遍的表现为群体独立性差难以有效控制财务上的乱收乱支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据有关调查了解目前各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对于我国财经秩序的有序运行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我国目前已经就会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正在逐步推开新的管理模式但由于本身的缺陷影响现实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探讨一种制度如何去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何去适应市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探讨的理论依据和目的本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管理理论企业组织理论以及一些学者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是构建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以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就是经济理论中除天赋技术和偏好的第四大基石制度的功能作用使得作为制度安排的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我国国营企业比重较多有效的管理体制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企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不可分离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传递信息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服务由此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就不能脱离整体应该考虑企业的管理理论对它的影响企业组织理论同样对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效的组织理论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指导自然对于企业的更好发展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三探讨的方法及创新点会计管理体制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另一个是宏观层面上的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微观层面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是整个会计管理体制的基础和落脚点离开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就失去了基础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又与企业治理结构密切相关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对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探讨保共同治理是现代企业的主流机制本文紧抓这一主流观点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论文的主要方法为文献索引文献分析以及理论分析法等第二章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理论一会计管理体制概述会计管理体制就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介入社会活动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规范这一定义强调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判断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选择第二任何会计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会计活动第三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动态性也就是说它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并非初始就受到干预即便如此国家的干预却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刻地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般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事前调控它通过国家的战略规划和经济计划进行二是事中调控它由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保证实施事后调控则主要是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对规划和计划进行改善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收益多少以及现金流等问题可以直观的判断企业的运营情况国家不可能放任企业自由发展而要控制就必须要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所以国家自然会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有所干预二协调利益关系的需要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众所周知增值税所得税以及营业税等的申报都必须依赖会计信息除此以外会计信息还能反映一个企业是否盈利是否具有偿债能力是否具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所以为了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国家需要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干预引导促使企业良好发展三稳定资本市场的需要资本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处于中介地位和轴心地位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的整体经济国家从稳定资本市场出发监控证券防止其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会计活动加以干涉和控制引导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这样方便比较的同时也便于使用者进行查看二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美国著名经com其《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会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包括正式约束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部分第一非正式约束更多的是从道德层面上来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制约它包括对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约束第二正式约束是在道德约束的基础上对一些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主要依靠会计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地方政策等这些正式约束包括企业的内外两方面也就是企业内部审计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作为企业外部经济行为主体之一的国家对企业及会计的各种约束既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审计独立准则又包括国家税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对企业的各种明文规定例如《会计法》《税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第三任何制度或者机制的实施都不是单一方面就能完成的会计管理体制的实施是单位内部以及制度本身内部各个要素相互配合互相调节的过程三影响会计管理体制的因素影响会计管理体制的因素主要有一经济体制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所谓经济体制就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管理体制和主要运行原则两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而形成的某种组合的抽象概括在经济社会中经济对于任何产业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它涉及到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配置进而延伸到各个利益结构组织群体决策结构和调节结构经济体制的变化影响着会计的发展历程不同体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是为国家服务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则比较广泛包括各个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利害关系人经济体制作为影响会计的环境因素之一与会计管理体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包括投资主体的变化各个经济关系主体的关系变化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政府的一个附属单位它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据企业情况设定发展目标体制的变化也促使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直接管理已经明显不符合现状所以政府选择退居幕后进行间接管理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相对拥有较大的会计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变更会计人员也属于企业的内部人员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点经济体制的发展决定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模式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管理体制总与一定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会计管理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有序进行二法律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各国的法律制度综合起来主要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法系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表现为成文法强调法律条文的完整性系统逻辑性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则注重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法律上加以规定它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法官权限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例受到严格的限制而英美法系不仅适用法律而且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再次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以法官为重心也因此它的整个经济活动都处于国家详尽而完备的法律管制之下英美法系执行当事人主义法律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则显得比较灵活三政治环境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一国的政治环境也无可避免的影响着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国家的很多法规条文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会计管理体制的运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定为是一个政治过程任何国家的会计管理体制都必然体现本国的政治要求体现某些经济利益集团的要求政府在经济管理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决定了其在会计制度中所担任的角色同时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实施力度目前各国的政治集团并不单一存在而是表现为多种力量相互竞争和较量多个相对强大的实力团体共同存在使得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备受关注为了适应格局的变化会计管理体制的内容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大多学者认为经济转轨国家的政府在推动市场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执行势必受到政府的影响第三章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管理形式的演变顺应我国历史发展的需要新中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是和我国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的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它是伴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总结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困难经济制度也很混乱我国仿效苏联制订了统一的财经制度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起点其主要内容是中央财政部统一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各级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系统本部门的会计工作各基层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管理本企业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因为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信息传递这一时期的会计管理体制不可能达到预先设想的服务目的2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时期1978年到20世纪末我国会计管理体制进入新的阶段一些列会计规范体系的出台使得我国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出台的有《会计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等以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主要标志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我国的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修订并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98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1991年7月《会计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对我国新时期会计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完整系统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已趋于成熟1994年2月和1998年7月分别进行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中对政府管理会计职能的调整使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完善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两大体系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 38项具体准则48项审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行二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运行本质企业是一个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完备整体现代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顺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融环境资源市场于一体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体现一地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特色现代企业的实质是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其特征是企业是由与企业有厉害关系的各种利益集团所组成除了股东生产经营者之外还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者政府社会公众等社会利益集团他们都是企业契约的签订者会计是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履行契约和解除契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都是受企业管理当局的委托而进行会计工作的所以会计工作主要是为管理者提供服务的第四章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会计管理体制由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和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两方面组成本节着重探讨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一我国当前会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一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我国实行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内部会计注册会计师财政部门三者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相互配合注册会计师主要负责审计政府部门则是对企业已经形成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其他相关国家部门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实施监督注册会计师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都是外部的只能从外部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这种监督是事后监督既不能提前对事态进行预防又不能及时的控制只能是事情发生了才去寻求解决办法容易疏漏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我国国有企业较多事后监督无法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容易产生空缺给不法分子得手的机会企业所有者通过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而经营者可以直接获取并控制会计信息这样就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二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国有经济许多非国有成份如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 现有的所有制结构还将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侧重于对行政机关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而对非国有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几乎到了撒手不管的地步现行的《会计法》主要规范的是会计工作而涉及会计人员管理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使得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