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文学阅读书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阅读书目

●必读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曹道衡编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汤用彤撰《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重点书目一、以教材各章节内容编目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叶菊生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陆机集金声涛点校中华书局1962年潘黄门集校注王增文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两晋诗风王澧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中华书局2003年诗品注[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六朝文学论稿[日]兴膳宏著岳麓书社1986年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乐府诗集导读王运熙王国安巴蜀书社1999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注、黄节补注、钱仲联增补集说上海古籍1980年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中华书局1984年宫体诗研究胡大雷中华书局2006年庾子山集注倪璠著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六朝辞赋史王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陈庆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国骈文通史于景祥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张仁青著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六朝文絜笺注许梿评选黎经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南北朝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8年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钟涛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世说新语笺疏(刘宋)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二、以著作、论文编目1.著作目录:1.《三国志》晋陈寿等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第1版。

了解魏晋历史看什么

了解魏晋历史看什么

了解魏晋历史看什么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很混乱,但史学名家的专著也很多。

如果基础不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楚,我的建议是先找一本教材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先缕清楚,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简史》,可以直接看魏晋南北朝部分,把年代事件先搞清楚。

之后,可以阅读魏晋南北朝史的专著,最有名的便是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和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但吕思勉的版本偏文言,不适合入门。

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很多,其代表作均可以选择阅读:
1、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讲述了隋唐制度的渊源,也就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制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不错,是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的讲课笔记。

2、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东晋政治史的必读书目
还有他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也是史学名著
3、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北魏的崛起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是隋唐的源头,此书也是北魏历史的必读书
4、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这是史学家唐长孺的论文集
5、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可以看一下历史大家是如何读史书的
6、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可以称为《东晋门
阀政治》的前篇。

其实还有很多,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太多了,不过如果只想看通俗故事的,可以看梅毅的《华丽血时代》,如果想看战争的,可以看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最后,假如你古文水平够好,直接阅读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以及《资治通鉴》中的魏晋南北朝部分等自然更好。

魏晋南北朝史必读书目

魏晋南北朝史必读书目

魏晋南北朝史必读书目嘿,朋友,要是对魏晋南北朝史感兴趣呀,那我可得给你推荐些必读书目啦。

咱先来说说《世说新语》这本书。

哎呀,这书可太有趣啦。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八卦大门。

书里全是各种名人的轶事,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到奇思妙想,那是应有尽有。

你看那些魏晋名士,一个个风度翩翩,又有点怪诞不经。

什么竹林七贤啦,他们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书里把他们那种洒脱和不羁描写得特别生动。

感觉就像你穿越到那个时候,在旁边偷偷看着他们一样,超级好玩。

还有《三国志》,这可是了解三国那段历史的经典著作。

虽然是正史,但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你能看到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宽厚,孙权的守业之才。

里面那些谋士武将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风流倜傥,关羽的忠义无双。

读着读着,你就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他们的胜利欢呼,为他们的失败叹息。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相当不错呢。

它就像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在给你娓娓道来那段历史。

作者把很多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梳理得特别清楚。

你要是对一些历史现象或者制度不太明白,看这本书就对了。

它会让你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不会让你有那种被知识淹没的感觉,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愉快地就把知识学到手了。

再说说《洛阳伽蓝记》吧。

这本书描绘的洛阳城简直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

那些宏伟的寺庙建筑,繁华的街市,还有各种宗教文化的交融,都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洛阳的盛景,那可是当时的大都市啊。

从这本书里,你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宗教氛围,人们的生活风貌,就像跟着一个导游在古老的洛阳城里游览一样。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丰富多彩,这几本书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打开那个神秘而迷人的时代的大门。

不管你是历史小白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读了这些书,肯定会对这个时期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它们就像老朋友一样,等着你去和它们聊天,去探索那个时代的秘密呢。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书目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许思远:中西文化回眸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王运熙主编:魏晋南北传文学批评史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诗学通论
朱光潜:诗论
宗白华:美学散步
王宗凌:文学史新方法论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 王钟凌:中国中古诗歌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书目
范文澜:中国通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陈寅恪:陈寅恪史学论文选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王亚男: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钟优民: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卷)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
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
马怀良:奔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宁稼雨:魏晋风度
陈洪:诗化的人生

魏晋六朝文学参考书目

魏晋六朝文学参考书目

第三编魏晋六朝文学参考书目《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周书》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书》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人物志》刘劭撰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四库全书本《文心雕龙》刘勰撰四库全书本《诗品》钟嵘撰四库全书本《金楼子》萧绎著百子全书本《弘明集》僧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广弘明集》道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高僧传》慧皎撰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著中华书局1982年4月版《佛经转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蒋述卓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魏晋思想论》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魏晋的自然主义》容肇祖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魏晋玄学新论》徐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鲁迅全集》第三卷《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6月版《六朝美学》袁济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制度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六朝世族中的谢氏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仲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林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版《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诗学》陈顺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乐府文学史》罗根泽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月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再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六朝文章新论》谭家健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4月版《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建安文学概论》沈达材著北平朴社1932年1月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版《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李宝均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再版)《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王粲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5月版《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曹丕》章新建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三曹年谱》张可礼著齐鲁书社1983年5月版《王粲集注》吴云、唐绍忠注中州书画社1984年3月版《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建安文学讨论集》《艺谭》编辑部编黄山书社1984年11月版《曹植新探》钟优民著黄山书社1984年12月版《建安文学编年史》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3月版《建安文学论稿》张可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建安七子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建安七子集校注》吴云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曹丕集校注》夏传才、唐绍忠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版《建安文学新论——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建安文学述评》李景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建安七子综论》韩格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魏晋文学史》徐公持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阮籍评传》韩传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7月版《嵇康集译注》夏明钊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陆士衡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陆机集》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陆云集》黄葵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8月版《潘岳集校注》董志广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郭璞研究》连镇标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张可礼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东晋诗歌论稿》陈道贵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王连儒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搜神记》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陶渊明》梁启超著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陶靖节年谱》古直著中华书局1926年版《陶渊明年谱》傅东华著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陶渊明批评》萧卿望著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陶渊明传论》李长之(张芝)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靖节先生集》陶澍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陶渊明讨论集》中华书局1961年5月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陶渊明集》逯钦立著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陶渊明》廖仲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陶渊明论集》钟优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陶渊明论稿》吴云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浅注》唐满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陶渊明论略》李文初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陶渊明年谱》许逸民著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集》李华著巴蜀书社1988年3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陶文鹏、丘万紫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陶渊明探稿》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陶渊明年谱》邓安生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陶渊明新论》李华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中译注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版《陶渊明评传》魏正中文津出版社1996年3月版《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陶诗佛音辨》丁永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20世纪陶学论著》魏正中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陶渊明论丛》赵治中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版《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著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9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郭绍虞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开明书店1944年版《谢宣城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庾信诗赋选》谭正璧、纪馥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诗品注》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书店2000年4月版)《鲍参军集注》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庾信选集》舒宝章选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2月版《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许东海著台湾文史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玉台新咏笺注》(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水经注研究》陈桥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版《文选平点》黄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谢灵运论稿》钟优民著齐鲁书社1985年10月版《文选李注义疏》高步瀛疏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版《文选》(1—6)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6月版《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望乡诗人庾信》钟优民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水经注疏》杨守敬、熊会贞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文选学》骆鸿凯著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张翥、杨萌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版《中国志人小说史》宁稼雨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文心雕龙义证》詹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沈约集校笺》陈庆元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月版《文心雕龙学综览》文心雕龙览编委会上海书店1995年6月版《谢眺与李白研究》茆家培、李子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北朝文学史》周建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庾信传论》鲁同群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世说新语研究》蒋凡著学林出版社1998年4月版《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曹道衡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昭明文选研究》穆克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世说新语》(上下)刘义庆撰中华书局1999年2月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谢灵运集》李运富编注岳麓书社1999年8月版《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庾信研究》林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玉台新咏研究》刘跃进著中华书局2000年7月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文勋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昭明太子集校注》俞绍初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版《刘勰与文心雕龙》王守信、孔德志著齐鲁书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系统观》石家宜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五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文心雕龙义疏》杨明照、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南朝佛教与文学》普慧著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汪春泓著学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王运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乐府诗述论》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版。

魏晋南北朝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参考书目魏晋南北朝参考书目1.古籍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元〕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6年版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炫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初学记,〔唐〕徐坚等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版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唐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版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版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金石萃编,〔清〕王昶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撰,文物出版社1985年(据吴兴刘氏希古楼刊本影印)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版(据上海文瑞楼版影印)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王国良先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北朝史一、参考文献(一)古籍1.《三国志》与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

参见教材第383页有关介绍。

历代学者对《三国志》进行考订、研究的有关著作,基本收录于《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研究三国时期典章制度,可以参考(清)杨晨:《三国会要》,中华书局,1956年;钱仪吉:《三国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历代学者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史考订、研究著作,基本收录于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2.《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历代学者对《晋书》的研究成果,主要为补《表》、《志》,收录于《二十五史补编》。

3.《众家编年体晋史》,乔治忠,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

4.《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5.《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6.《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7.《陈书》中华书局,1987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8.《南史》中华书局,1974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9.《北史》中华书局,1975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10.《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11.《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历代学者有关研究,参见《二十五史补编》、徐蜀编:《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12.《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第三编魏晋六朝文学参考书目《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周书》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书》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人物志》刘劭撰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四库全书本《文心雕龙》刘勰撰四库全书本《诗品》钟嵘撰四库全书本《金楼子》萧绎著百子全书本《弘明集》僧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广弘明集》道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高僧传》慧皎撰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著中华书局1982年4月版《佛经转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蒋述卓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魏晋思想论》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魏晋的自然主义》容肇祖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魏晋玄学新论》徐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鲁迅全集》第三卷《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6月版《六朝美学》袁济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制度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六朝世族中的谢氏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仲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林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版《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诗学》陈顺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乐府文学史》罗根泽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月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再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六朝文章新论》谭家健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4月版《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建安文学概论》沈达材著北平朴社1932年1月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版《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李宝均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再版)《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王粲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5月版《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曹丕》章新建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三曹年谱》张可礼著齐鲁书社1983年5月版《王粲集注》吴云、唐绍忠注中州书画社1984年3月版《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建安文学讨论集》《艺谭》编辑部编黄山书社1984年11月版《曹植新探》钟优民著黄山书社1984年12月版《建安文学编年史》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3月版《建安文学论稿》张可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建安七子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建安七子集校注》吴云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曹丕集校注》夏传才、唐绍忠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版《建安文学新论——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建安文学述评》李景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建安七子综论》韩格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魏晋文学史》徐公持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阮籍评传》韩传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7月版《嵇康集译注》夏明钊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陆士衡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陆机集》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陆云集》黄葵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8月版《潘岳集校注》董志广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郭璞研究》连镇标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张可礼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东晋诗歌论稿》陈道贵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王连儒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搜神记》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陶渊明》梁启超著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陶靖节年谱》古直著中华书局1926年版《陶渊明年谱》傅东华著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陶渊明批评》萧卿望著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陶渊明传论》李长之(张芝)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靖节先生集》陶澍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陶渊明讨论集》中华书局1961年5月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陶渊明集》逯钦立著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陶渊明》廖仲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陶渊明论集》钟优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陶渊明论稿》吴云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浅注》唐满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陶渊明论略》李文初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陶渊明年谱》许逸民著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集》李华著巴蜀书社1988年3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陶文鹏、丘万紫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陶渊明探稿》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陶渊明年谱》邓安生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陶渊明新论》李华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中译注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版《陶渊明评传》魏正中文津出版社1996年3月版《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陶诗佛音辨》丁永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20世纪陶学论著》魏正中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陶渊明论丛》赵治中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版《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著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9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郭绍虞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开明书店1944年版《谢宣城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庾信诗赋选》谭正璧、纪馥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诗品注》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书店2000年4月版)《鲍参军集注》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庾信选集》舒宝章选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2月版《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许东海著台湾文史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玉台新咏笺注》(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水经注研究》陈桥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版《文选平点》黄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谢灵运论稿》钟优民著齐鲁书社1985年10月版《文选李注义疏》高步瀛疏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版《文选》(1—6)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6月版《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望乡诗人庾信》钟优民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水经注疏》杨守敬、熊会贞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文选学》骆鸿凯著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张翥、杨萌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版《中国志人小说史》宁稼雨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文心雕龙义证》詹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沈约集校笺》陈庆元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月版《文心雕龙学综览》文心雕龙览编委会上海书店1995年6月版《谢朓与李白研究》茆家培、李子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北朝文学史》周建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庾信传论》鲁同群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世说新语研究》蒋凡著学林出版社1998年4月版《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曹道衡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昭明文选研究》穆克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世说新语》(上下)刘义庆撰中华书局1999年2月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谢灵运集》李运富编注岳麓书社1999年8月版《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庾信研究》林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玉台新咏研究》刘跃进著中华书局2000年7月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文勋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昭明太子集校注》俞绍初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版《刘勰与文心雕龙》王守信、孔德志著齐鲁书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系统观》石家宜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五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文心雕龙义疏》杨明照、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南朝佛教与文学》普慧著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汪春泓著学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王运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乐府诗述论》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籍、论著部分:《后汉书》,[刘宋]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三国志》,[晋]陈寿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1《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芬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着,[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

《抱扑子内篇校释》,[晋]葛洪撰,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

《抱扑子外篇校笺》,[晋]葛洪撰,杨明照校笺,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宋]刘义庆着,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世说新语校笺》,徐震谔着,中华书局,1984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寅恪集》(13种14册),陈寅恪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著,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唐长孺社会文化史论丛》,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著,中华书局,1993年版。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高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胡戢《魏晋南北朝政治》钱钟书《管锥篇》中华书局出版5《汉魏制度丛考》,杨鸿年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杨筠如著,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五朝门第》,王伊同著,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43年版。

《中古门第论集》,何启民著,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刘淑芬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郑欣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三国史研究》,张大可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六朝史》,张承宗等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六朝史论》,朱大渭著,中华书局,1998年版。

《六朝史稿》,简修炜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新编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史仲文、胡晓林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汉晋文化地理》,卢云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两晋南朝政治史》,陈长琦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胡阿祥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朱大渭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梁满仓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文化通志·民间风俗志》,高丙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秦汉礼制研究》,陈戍国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陈戍国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薛瑞泽著,三秦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晋隋唐法律思想研究》,杨鹤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魏晋南北朝教育史》,卜宪群、张南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18辑),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中国古代的“士”》,延涛、林声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儒生与国运》,刘修明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秦汉士史》,于迎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士人与社会》,刘泽华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研究》,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毛汉光著,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6年版。

《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方北辰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

《华丽家族——两晋南朝陈郡谢氏传奇》,萧华荣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簪缨家族——两晋南朝琅琊王氏传奇》,萧华荣著,三联书店,1995年版。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卢宗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玄谈》,孔繁著,辽宁教育出11版社,1995年版。

《六朝人生哲学》,卞敏著,南京出版社,1992年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阮籍评传》,高晨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嵇康评传》,王晓毅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魏晋的自然主义》,容肇祖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马良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两汉经学史》,章权才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史》,章权才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佛教征服中国》,[荷兰]许里和著,李四龙、裴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汉唐佛寺文化史》,张弓著,中国13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等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魏晋思想论》,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六朝美学史》,吴功正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六朝艺术》,姚迁、古兵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王靖宪著,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魏晋南北朝书法》,王靖宪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魏晋南北朝的雕塑》,林树中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六朝画家史料》,陈传席编,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15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乐府诗述论》,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六朝诗话钩沉》,张明高、郁源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曹道衡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1—4卷),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谷川道雄编,日本玄文社,1989年版。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科举前史》,宫崎市定著,京都:东洋史研究会,1956年版。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谷川道雄著,东京:国书刊行会,1976年版。

《中国中世的探究——历史与人》,谷川道雄著,东京:日本エデイタ—スク—ル出版部,1987年版。

17《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宫川尚志著,东京:日本学术振兴会,1956年版。

《六朝史研究——宗教篇》,宫川尚志著,京都:平乐寺书店,1977年版。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川胜义雄著,东京:岩波书店,1982年版。

《魏晋南朝的贵族制》,越智重明著,东京:研文出版,1982年版。

《六朝贵族制研究》,中村圭尔著,东京:风间书房,1987年版。

《中国贵族制社会研究》,川胜义雄、砺波护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7年版。

《六朝士大夫的精神》,森三树三郎著,京都:同朋舍,1986年版。

《门阀社会形成史》,矢野主税著,东京:国书刊行会,1976年版。

《中国中世纪早期的国家与社会》,阿尔培特著,香港大学,1990年版。

《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堀敏三著,日本汲古书院,1987年版。

《六朝江南的豪族社会》,大川富士夫著,日本雄山阁,1987年版。

论文部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北新半月刊 1927年11月2卷2期(省馆)中国中古时期之门阀方壮遒中山文化季刊1944年5月1卷419期论西晋的豪门政治翦伯赞大学1947年10月6卷5期北魏门阀社会徵略谢之勃学原1948年6月2卷2期*魏晋南北朝的贵族政治萨孟武台湾大学法学院社会科学论丛第1辑从南北朝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差异看南北门阀万绳楠安徽大学学报1963年1期论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的形成汪征鲁、郑达忻福建师大学报1979年2期魏晋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黄佩瑾实践1980年9期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的兴衰朱绍侯教学通讯1981年12期吴姓门阀士族集团形成试探中国史研究动态1985年2期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祝总斌人大复印资料1985年7期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刘驰同上北魏门阀制度辨析杜绍顺人大复印资料1985年12期魏晋南朝“门地”述论汪征鲁福建论坛1986年2期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21谢氏个案研究叶妙娜中山大学学报1986年3期东晋南朝侨姓世族之婚媾——陈郡谢氏个案研究叶妙娜历史研究1986年3期益州门阀初探刘伟航南充师院学报1986年2期士族门阀制度与魏晋南北朝史学刘隆有齐鲁学刊1986年2期试论桓温北伐与东晋门阀政治王永平、戚云龙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4期试论南朝门阀地主地位的变化高诗敏安徽史学1986年6期颍川荀氏研究——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个案研究之一刘静夫南充师院学报1987年3期试论北魏的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关系彭体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2期琅琊颜氏研究封海清昆明师专学报1989年3期论“辛、陈、杜、赵”:曹魏颍川士人研究乔丽宾许昌师专学报1989年4期两晋社会的戏謔调侃之风蒋方古典文学知识1989年6期魏晋名士服药释刘康德复旦学报1989年6期东晋门阀制度散论黄正藩、田泽23滨1990年1期关于琅琊王氏的几个问题王大良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1期东晋门阀与儒学李书吉晋阳学刊1990年2期魏晋南北朝赌博之风述论罗新本中国史研究1990年2期试论魏晋之际士人之自然适意观王丽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8期东晋南朝社会中的家庭伦常葛建平中山大学学报1990年3期南阳顺阳范氏研究王大良南都学坛1990年5期吴姓士族与东晋早期政治刘雪枫辽宁大学学报1990年6期魏晋文士风范论霍庆华陋铭理论家1990年3期魏晋名士风貌简论孔毅许昌师专学报1991年1期试论士族门阀制度的衰落李靖扬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1期汉族士大夫与北魏政权欧阳小桃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2期颍川长社钟氏家族研究谢汉学许昌师专学报1991年2期《颜氏家训》中的家庭习俗周盛衍民俗研究1991年2期魏晋南北朝世族对国家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陈长琦华南师范大25学学报1991年3期门阀制度发展阶段新说石荣伦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4期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精神生活述论刘静夫中国史研究 1994年3期酒·药·女人——对魏晋时期一种社会病态的分析秦川甘肃社会科学 1994年6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的精神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刘爱文求索1994年1期论两晋之际的中原势族王大良许昌师专学报1994年4期东晋士族的衰落及其对文化史的影响陈明烟台大学学报1994年1期从两晋南北朝士族的婚姻心态看门阀势力的衰落刘少虎益阳师专学报1994年3期东晋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杨德炳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3期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乌廷玉史学集刊1995年1期东晋西晋的崩溃与门阀的分化杨德炳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3期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乌廷玉史学集刊1995年1期从考古资料看六朝谢氏家族的兴衰罗宗真东南文化1997年4期东晋南北朝江南士族之心态嬗变及其文化意义徐茂明学术月刊271999年12期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王永平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5期从《世说新语》看服药的士族精神宁稼雨南开学报 2002年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