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
电位差计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差,掌握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电位差是指两点之间的电势差,通常用伏特(V)作单位。
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电路中电位差的仪器。
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当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由于其电子云结构的不同,会形成一个电势差,称为热电势。
通过测量电路中两个不同金属的热电势差,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位差。
3. 实验器材
本实验所使用的器材有:电位差计、两个电极、电阻箱、直流电源。
4. 实验步骤
(1)将电位差计和电阻箱连接在一起,用直流电源给电路供电。
(2)将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电路的不同位置,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3)重复步骤(2),改变电路中电阻箱的阻值,测量电路中不同
阻值下的电位差。
5.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并记录在表格中。
同时,根据电路中不同阻值下测量得到的电位差,绘制出了电位差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曲线。
6. 结论
本实验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的电位差,掌握了电位差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差与电路中的阻值有关,电路中阻值越大,电位差也越大。
7.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应注意保持电路的稳定性,避免电路中出现松动或接触不良等问题。
(2)在测量电位差时,应注意电位差计的极性,防止读数出错。
(3)应注意实验安全,避免电路中出现过高电压或电流等危险情况。
8. 参考文献
无。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电位差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电压差的仪器,它广泛应用于物理实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
电位差计的原理。
电位差计是利用电场力线对电荷的作用,测定电场强度的一种仪器。
其原理基于电场力线在电场中的作用,当电场力线在电场中产生位移时,电位差计可以测量出电场力线的位移距离,从而计算出电场强度。
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测量不同电场中的电位差,验证电场强度与电位差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位差计、电源、导线、电场装置。
实验步骤:1. 搭建电场装置,保证电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将电位差计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到电场中的不同位置,记录下两个位置的电位差值。
3. 调整电场装置,使得电场强度发生变化,再次使用电位差计测量不同位置的电位差值。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并绘制电场强度与电位差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电场强度与电位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电场强度与电位差成正比。
在电场均匀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与电位差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 = -ΔV/d,其中E为电场强度,ΔV为电位差,d为两个探针的距离。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电场强度与电位差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
电位差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在物理实验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总结:电位差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电压差的仪器,其原理基于电场力线在电场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电场强度与电位差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为实验和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篇一:电位差计的原理及使用预习、原始数据、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234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5篇二:实验6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6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电位差计是测量电动势和电位差的主要仪器之一。
用电位差计测量未知电动势,就是将未知电压与电位差计上的已知电压相比较。
由于应用了补偿原理和比较测量实验方法,测量的结果仅仅依赖于准确度极高的标准电池、标准电阻以及高灵敏度的检流计,测量精度可高达0.05%。
它不仅被用来精确地测量电动势、电压、电流和电阻,而且还用来测量电量,如温度、压力、位移和速度等。
在校准电表和直流电桥等直读式仪表上也有重要作用。
电位差计的优点很多,但也有一些缺点,如测量过程比较烦琐,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电流容易变化,易影响测量结果,因此每次使用都采用校准和测量两个步骤。
实验目的1. 掌握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方法;2. 掌握用箱式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或电压的基本方法。
预习检测题1.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有何优缺点?并与电压表的测量进行比较并说明。
2. 什么叫补偿法?它有何优点?3. 在使用电位差计进行测量前,必须先对电位差计进行校准,为什么?实验仪器十一线电位差计;标准电池;1#电池;检流计;箱式电位差计;稳压电源。
实验原理一、补偿原理用电压表无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的是电源的端图电压u。
仅在I=0时,端电压u才等于电动势Ex,但只要电压表与电源一并联接,I就不可能为零,故欲测电源电动势,应采用其它的方法。
电位差计是将待测电动势与标准电动势进行比较测量的仪器。
它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设E0为一连续可调的标准电源电动势,而EX为待测电动势。
若调节E0,使流过检流计G中电流为零(即回路中电流I=0),则E0=EX。
上述过程的实质是,不断地用已知的标准电动势E0与EX比较,直到检流计指示电路中电流为零时,说明二者已相等。
电路呈这种状态,称为补偿状态。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4电位差计的使用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4电位差计的使用【课题】用电位差计测热电偶的电动势(3学时)【目的】1、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重点】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难点】工作电流标准化的调节【前言】电位差和电动势是电学实验中经常碰到的物理量,对它们的值进行测量时,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伏特表,但由于测量支路的分流作用,这样测出的电位差并不是用电元件上电位差的真实值。
若能使测量支路上的电流为零,就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电位差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电位差计是采用补偿法测量电位差或电动势的一种仪器。
它通过将未知电势与电位差计上的已知电势相比较,此时被测的未知电压回路上没有电流,测量结果仅仅依赖于准确度极高的标准电池、标准电阻以及高灵敏度的检流计。
电位差计的测量准确度可达到99.99%或更高,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电动势、电位差、电流、电阻、温度、压力、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在生产检测和科学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实验原理1、补偿法原理电位补偿法又称比较法,是通过将未知电动势与已知的标准电动势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未知电动势值的测量方法。
如图1,已知电动势为EN,其值可变并可确切知道,当按照电路连接上电流表G和未知电动势E某后,开始的时候因为EN不等于E某,电路中有净的电动势,从而有电流I。
调节EN的值,当检流计指0的时候,电路中没有电流,此时EN=E某,就知道了未知电动势的值。
width=\图1补偿法原理图2、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cla=\电位差计工作原理示意图\rc=\width=\图2电位差计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中,RN为标准电池EN的温度补偿电阻,需要根据标准电池的工作温度计算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值然后相应调节RN的值;RP为电位差计工作电源E的分压电阻。
通过调节旋钮开关K2可以分别将”标准回路”和”待测回路”与电位差计工作电源E相连,形成2个补偿电路。
K2连接1(即电位差计上的”标准”档)时,接入标准回路,调节RP使检流计G指0,可以对工作电流进行标准化。
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位差计的使用实验实验目的:学习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电势差的基本技能。
实验原理:电势差是指两个电势不同的点之间的电势差异。
电位差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仪器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电荷在电势差作用下的受力运动。
由于电势差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为E=ΔU/d,因此在测量电势差时可以用电位差计来检测两个点之间的电场强度,并由此计算出电势差。
实验仪器:电位差计、导线、电池、电阻器、万用表、扁平电容器、直尺、卡尺、实验室仪器箱。
实验步骤:1. 将电势差计的两个电极连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注意正负极的连接。
2. 开启电势差计的电源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上的电位差计游标。
3. 用导线连接电势差计的负电极和电路的接地点。
4. 将扁平电容器放置在被测电路中,然后将电位差计连接到扁平电容器的电路上。
根据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势差计的指示值,计算电势差。
5. 测量多组数据,并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电势差与电流的图像。
实验结果:通过多组电势差计测量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电流下的电势差值。
通过计算和比较这些值,我们得出了这些电势差值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出了相应的图像。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电势差与电流成正比关系。
2. 电势差与电路中电阻、电容等负载电器有关。
3. 电势差计的使用可以用于测量不同电路的电势差值,从而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电势差计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分析,让我们加深了对电势差和电场强度以及电流之间的关系理解,提高了我们测量电路电势差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发现电动势源、电缆和电接头等对电势差的影响,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还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排除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电位差计的原理与使用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的原理与使用实验报告电位差计的原理与使用实验报告引言电位差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电势差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在测量电势差方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1. 了解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2. 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3. 验证电位差计在测量电势差方面的准确性。
实验材料与仪器1. 电位差计;2. 两个电极;3. 电源;4. 连接线;5. 标准电池。
实验步骤1. 将电位差计连接至电源,并确保电位差计正常工作;2. 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位差计的引线相连;3. 将一个电极连接至标准电池的正极,另一个电极连接至标准电池的负极;4. 记录电位差计显示的电势差数值;5. 更换不同电池并重复步骤4,记录不同电势差数值;6. 计算并比较不同电池的电势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电池的电势差数值。
根据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电位差计通过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计算电势差。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差计能够准确地测量不同电池的电势差,并且相对误差较小。
实验结论电位差计是一种可靠且准确的测量电势差的仪器。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出结论:电位差计能够精确测量不同电池的电势差,并且具有较小的误差。
实验应用电位差计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用于测量电池的电势差,评估电池的性能;还可以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势差,帮助工程师进行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此外,电位差计还可用于生物学研究中,测量生物体内的电势差,以了解生物体的电生理特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并验证了其在测量电势差方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电位差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电位差计的学习和应用,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电位差计使用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使用实验报告电位差计使用实验报告引言电位差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位差计,探索其原理和应用,并验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电位差计、电源、导线、电阻器等。
首先,将电位差计与电源和电阻器连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然后,通过调节电阻器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在每个电阻值下,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位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电位差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显示,电位差计的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表明该仪器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此外,实验中还发现,电位差计的测量结果对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阻值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即使微小的变化也能被准确地检测到。
进一步探索在本实验中,我们仅仅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电路进行测量。
然而,电位差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电化学实验中,电位差计可以用来测量溶液中的电位差,从而分析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此外,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电位差计也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用于测量神经细胞之间的电位差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电位差计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以避免测量误差。
其次,要注意电位差计的量程范围,选择合适的量程进行测量,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位差计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差计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对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阻值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此外,电位差计在电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A. B. (2015). The use of potentiometers in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43(2), 87-94.[2] Brown, R. T., & Jones, M. L. (2018).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potentiometers in chemical analysis. Analytical Chemistry, 90(5), 320-328.。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电位差计(Volt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路中两点之间电位差的仪器。
它基于电势差的定义,利用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来测量电势差。
电位差计的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和电流比例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当电流通过一个已知电阻时,可以测量到电压,通过测量电压和已知电阻的比例关系,可以确定电势差的大小。
电位差计一般由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可变电阻组成。
可变电阻用于调节电势差计的灵敏度,以便适应不同电势差的测量范围。
在测量时,将电位差计的两个触点分别连接到待测电路的两个测点上,电流通过电势差计,电阻的电压降会被电流表测量,并通过电流与电压的比例得到电势差的大小。
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势差的步骤如下:1. 将电位差计的电阻调节到最大,以保证灵敏度较低。
2. 将电位差计的黑色触点连接到电路中电势较低的点,红色触点连接到电势较高的点,确保连接正确。
3. 打开电位差计的开关,记录电位差计中的电流数值。
4. 根据电流表的刻度和电位差计的比例关系,计算出电势差的大小。
使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路中的电势差,并了解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电位差计、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并确认电位差计的电阻调节到最大,以保证灵敏度较低。
2. 将电位差计的黑色触点连接到待测电路中电势较低的点,红色触点连接到电势较高的点,确保连接正确。
3. 打开电位差计的开关,记录电位差计中的电流数值。
4. 根据电流表的刻度和电位差计的比例关系,计算出电势差的大小。
5. 调节电位差计的电阻,以提高灵敏度,再次进行电势差的测量。
6.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势差。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电路中的电势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改变电位差计的电阻,我们可以调节电位差计的灵敏度,适应不同电势差的测量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这种调节补偿的方法,叫做“定流变阻”调节法
实验原理
UJ36a型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图中Ex是待测电动势; ES是标准电池;RS是标准电阻;G是检流计。
ES a K a RS A G b d c B b Ex
E
K1
RP
图 3 UJ-36a 型电位差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图
实验原理
当把开关 K 掷向 aa 端时,标准电池 ES 所在回路接通,调节工作 回路中的电阻 Rp,即改变通过标准电阻RS及RAB的电流,直至检 流计G的指针指零,此时
实验原理
图2中,由电源E、限流电阻R1以及均匀电阻丝RAD构成的回路叫 做工作回路。由它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I0,并在电阻RAD上产生均 匀的电压降。改变B、C之间的距离,可以从中引出大小连续变化 的电压来,起到了与E0相似的作用。为了能够准确读出该电压的 读数,使用一个标准电池进行校准。换接开关K倒向“1”端,接 入标准电池ES,由ES、限流电阻R2、检流计G和RBC构成的回路称 为校准回路。把B、C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如图中的位置),设 RBC=RS,调节R1(即调节I0),总可以使校准回路的电流为零, 即RS上的电压降与ES之间的电位差为零,达到补偿。
实验原理
由欧姆定律可知:
ES I 0 RBC I 0 RS
即
I0
ES RS
(2)
这一过程叫做电位差计的校准,又称“工作电流的标准化”。
测量Ex时,把换接开关投向“2”端,接入待测电池Ex。接入待测 电池Ex,由Ex、限流电阻R2、检流计G和RBC’构成了测量回路。调 节BC’之间的距离,总可以找到另一位置BC’,使测量回路的电流 为零,即RBC’上的电压降和Ex之间的电位差为零,测量回路达到 补偿。设此时RBC’=Rx,于是有 Rx (3) Ex ES 可推导出 E x I 0 RBC' I 0 Rx RS
n S E x
这就是该电位差计在该实验条件下的灵敏度。实验测定 S 时取 n=1.0格,并左、右各做一次取平均。 一般人眼的能力,在使用了“跃接法”等正确操作方法后, n=0.1格是能觉察的最小偏转格数,与之相应的Ex就是电位差 计能判别的最小电压极限。
思考题
1. 为什么电位差计可以实现高精确度的测量? 2. 为什么可以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源的电动势? 3. 电位差计的灵敏度对电压的测量误差有何影响?怎样 提高电位差计的灵敏度?
仪器介绍
实验内容及步骤
2. 测量干电池的内阻。 如图(4)所示,开关K合上。设电源内阻为r,电流为I,干电池 的端电压为U,则
K‘
R
I
E, r
分 压 箱
+
电
U IR E Ir
位 差 -‘ 计
E U r R U
图4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电路
实验内容及步骤
3. 测量电位差计的灵敏度。 按正常的操作步骤测完某个电压后(此时电位差计达到平衡), 转动滑线盘,使补偿电压读数改变 Ex,相应检流计的指针会偏 转 n 格。定义
ES I 0 RS
把开关 K 掷向bb端,待测电动势Ex所在回路接通,调节电阻RAB上 的活动触头c、d,直至检流计G的指针指零,则
Rcd E x I 0 Rcd ES RS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电压)的优点
检流计G只作指零仪器,消除了利用偏转指示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用伏特计测量电池电动势时,必定有电流流过伏特计,因此伏特 计测得的是电源的端电压,而不是电源的电动势。用电位差计测 量时,电位补偿原理决定了测量回路中无电流流过,故测量结果 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电位差计在测量时,工作电流I0一经调定就不能再动,因此I0保持 为一常数。由(3)式可知电动势的测量误差仅取决于电阻丝和标 准电池的误差。只要电阻丝的电阻和标准电池能保证高度准确 (实际上这两者都非常容易作到0.05%的准确度或更高),电位 差计的测量准确度就可以很高,一般不难达到0.05%的准确度。 伏特计由于受到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准确度达到0.5%就不容易了, 再提高准确度则更困难。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
(1) 把电位差计的“倍率开关”旋向1档,此时电位差计的工作回路 接通,带电流放大器的检流计的电源也接通。调节“调零”旋钮 可调整电流放大器的工作点,使检流计指零。 (2) 把电位差计的“校准、测量开关”扳向“标准”端,调节“RP”旋 钮,使检流计指零,完成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流标准化”。 (3) 将电位差计的“校准、测量开关” 扳向“未知”端,调节步进旋 钮和滑线读数盘,使检流计指零。则 未知电动势Ex=(步进旋钮读数+滑线盘读数)×倍率 干电池电动势E=Ex×分压箱衰减电压的倍数
电位差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补偿法测量原理; 2.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3.用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的阻值
实验仪器
UJ-36a型箱式电位差计,分压箱,待测干电池,固定 电阻,导线
实验原理
在图1的电路中,设E0是电动势可 调的标准电源,Ex是待测电池的 电动势(或待测电压Ux),它们 的正负极相对并接,在回路串联 上一只检流计G,用来检测回路中 有无电流通过。设E0的内阻为r0; Ex的内阻为rx。根据欧姆定律,回 路的总电流为:
r0 E0 G
rx Ex 图 1 补偿原理
R
E0 E x I r0 rx R g R
(1)
实验原理
如果我们调节E0使E0和Ex相等, 由(1)式可知,此时I=0,回路无 电流通过,即检流计指针不发生 偏转。此时称电路的电位达到补 偿。在电位补偿的情况下,若已 知E0的大小,就可确定Ex的大小。 这种测定电动势或电压的方法就 叫做补偿法。
I0
E Rs B 1 2 Ex Rx
R1
A
Es K G
C
D C′
R2
图 2 电位差计原理图
显然,用补偿法测定Ex,必须要求E0可调,而且E0的最大值E0max >Ex,此外E0还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又能准确读数。 在电位差计中,E0是用一个稳定性好的电池(E)加上精密电阻 接成的分压器来代替的,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