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技巧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技巧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技巧摘要:朗读是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传授学生文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无论讲授哪种体裁的课文、哪个年级的语文,都离不开朗读这一环节。

通过实践,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技巧——理解文章,有的放矢,扣住基调;展开想象,再现情景;朗读示范,引导方向等方面加强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指导语文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语文可如手艺人学艺一样,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到一定的实践练习中去完成,也就是将语言的学习融入到交际之中,通过动态的言语实践,学生能够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朗读是文章教学的切入点,是课文阅读的第一要著,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新大纲“阅读部分”第九条中,第一条便是“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它明确提出了对朗读的要求。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来加强朗读,有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文章的思想美,体味作者的情感美,再现文学作品的形象美。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语言的过程,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接受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

一、理解文章,有的放矢,扣住基调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朗读活动,把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准确、真实地再现出来。

在诵读时要先定下作品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诗,“人生自古伤别离”,许多人习惯认为离别总是伤感的。

但如果借背景深入理解作品之后,发现本首诗中的孟浩然并非如“元二”出使边远荒僻的安西那般无奈。

“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都会,众多才子佳人聚集于此,作为“风流天下闻”的大诗人孟浩然此去游玩,愉悦之情可想而知。

而喜爱游山玩水的李白自然为好友高兴,在情深意重的惜别之中,也流露出了一丝羡慕与向往。

因此,了解背景,为“有感情朗读”定了基调。

二、展开想象,再现情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好原文中的句子,促使他们领悟情感,作者产生共鸣,可以根据句子的特点相应做出些句型变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做到读课文,想象情境,图与文结合,读与练结合。

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方法

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方法

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1. 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的指导,并强调重音和停顿的位置,这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知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流畅的朗读技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掌握连贯和流畅的朗读技巧,例如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阅读单词,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语调和停顿位置。

3. 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反馈和指导,例如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并提供帮助。

4. 使用模范朗读作为学习中的示范:教师应该使用模范朗读作为学习中的示范,帮助学生熟悉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调。

5. 增加朗读的练习时间: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朗读练习时间,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巧和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摘要: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本文论述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指导,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指导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53-01阅读教学中的“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

“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最主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

“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情感。

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创设情景进行朗读训练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会心旷神怡。

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试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活动富有情趣,学生如身临其境,得其熏陶感染。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可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印象。

在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象树木的长势、颜色以及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

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迷人,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谈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水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朗读时可以使用节奏和语调来帮助理解。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呼吸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停顿,以有节奏地朗读。

语调的运用也很重要,可以通过语调的起伏和变化,突出关键词或句子,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意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感官体验式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要求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模仿文本中的情景或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学生可以尝试模仿故事中的角色,用适当的语调和表情来朗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感受和情感。

可以通过使用录音设备来进行自我评估。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朗读录音下来,再和原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纠正。

通过反复练习和自我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朗读。

合作朗读要求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朗读一篇文章。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提醒和纠正,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进行表演朗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短文或者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他们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的对话和表情表演,从而更好地展现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节奏和语调的方法,进行感官体验式朗读,通过自我评估和合作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通过表演朗读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谈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作为重要的一环,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朗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或者片面理解。

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注重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的内容,忽略了朗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现如今,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不同的朗读指导方法和策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和教学思路。

目前关于朗读指导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就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引起更多教师和研究者对朗读教学的重视,推动朗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和推广。

1.2 研究意义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发出声音读出文字,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方法。

研究表明,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流畅度和表达能力,增强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能力,增加对阅读的兴趣并提高阅读积极性。

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探讨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表达能力,增强阅读兴趣,拓展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和鼓励孩子朗读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兴奋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研究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内容已达到200字】2. 正文2.1 朗读的重要性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五、 培 养 良好 的 朗读 习惯

案例 : 《 大 江保 卫战》 “ 暴雨, 大 暴雨 , 一场接着 一场 , 奔
良好 的朗读 习惯 , 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就要注意 。低年级 小朋友尤其要重视 朗读的训练 。教儿童学 习正确 、 流利 、 有 感情地 朗读课文 , 每字 每句要读清楚 , 不丢字 、 不加字 、 不读 错字 、 不重 朗读 。 读书时做 到心 到、 眼到、 口到。 如出现读错 、 添字漏字时一定要令其纠正 , 直到读正确为止 。 总之 , 朗读是语文教学 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 仅可 以激发学生 的感情 , 提高学 习兴趣 , 还 能更好 地理解课 文内容 , 加深记忆 力。朗读是学好语 文的必要环节 , 朗读水 平 的提高 , 学语文 自然会得 心应手 。所 以说 我们在语文教学 中, 必须把 朗读放到重要 的位置上来。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 中心小学)
不 自禁 地急于 自己朗读。 只有通过范读 , 才能更好地体会情感 , 才能更好地激 发 朗读兴趣。 二、 保 证 学 生 的读 书 时 间 教者可根据年级、 学情 、 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 的朗读 时 间, 并 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有充分 的时间让 学生正确地读课 文, 特别 是 自学性朗读 ,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 、 读好 , 切不可 只做个读的样子 。在初步理解 基础上 的表达性朗读 , 要留够 时间让学 生试读 、 练读 , 读 出感觉 , 读 出味道 , 读 出情趣 , 切 不可未读好就急忙过渡到下一环节 ;要有效控制课 堂中的 “ 对话” , 让“ 对话 ” 更好地服务于朗读 ; 要 留有读 后评议的时 间, 通过评议 , 强化 朗读 的激励 、 诊 断和调节功能 ; 要 留给学 生学 完课 文后 的回顾 读 、 汇报读 、 个性读 的时间 , 强化 朗读 的复 习、 巩 固功能 。 保证学生 的读书时 间,还要 注意想方设法 调动全体学 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级段学生 , 年龄小 , 有意 注意持 续时间短 , 单调的阅读方法 只会使学生读得 昏昏欲睡。教者 要精心设计 朗读训练 的形式 : 适 当地创设情境 、 注意角色转 换、 配 动作表演 、 竞赛激励等 , 以达到引导全 体学生 主动参 与, 全程参与 的 目的。 三、 感 悟 文 体 的 整体 意 蕴 朗读 , 是 集眼 、 耳、 口、 心于一体 的复 杂的心智 活动 , 是 语文教学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情感 的激发 , 不仅可 以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 记忆 , 而且还可 以锻炼小 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 想象能力 以及鉴赏能力 。但如果我们只是 过于追 求形式化 、 肤浅化 、 模式化 、 唯技 巧化 , 这显 然就是指导朗读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徐贞南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读中积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困惑“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可学生就是读不出味来”“我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但教学时间不够用”等诸类问题。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一、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朗读可以使读者将自身对文章所产生的感悟融入在声调中,并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旁听者。

因此,有感情的朗读不但可以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轻重缓急等。

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一)注重引入,激发情感通过老师范读或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听课文朗读音频,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培养出良好的朗读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

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老师用下降、悲痛的音调开始朗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缓慢的语速以及严肃悲伤的朗读气氛中,感受到作者既为父亲自豪,又同时失去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们个个悲痛欲绝,潸然泪下。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传情,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朗读声中,引起“我什么时候才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想法,教师成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后,便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诵文章时,需要将自身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才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抒发自身对文章产生的情感,从而在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使朗读能力获得飞速提升。

如教学《水乡歌》,朗读最后一节,“水乡的渔民伴着美丽的晚霞,唱着动听的渔歌,收获满船的鱼虾,是多么的幸福。

”当同学们能在脑中放出画面,形成一种情感的氛围,自然就能品出诗歌的快乐和幸福,读出感情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朗读流畅度和准确度,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进行介绍。

一、朗读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在模仿声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音调和语气,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2. 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色彩,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度和准确度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不断练习,提高朗读的流畅度和准确度,对语音和语调进行反复琢磨,使其变得更加地自然和地道。

二、朗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1. 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语音语调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关注词语的语音语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提高朗读的准确度。

通过朗读练习,让学生不断调整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

2. 分段朗读对于较长的课文,可以通过分段朗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

首先让学生先阅读整段内容,然后再分段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段落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并提高朗读的效果。

3. 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重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朗读来表达文字中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内容的背景故事,情感色彩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情感。

4. 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在朗读指导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分角色朗读、合唱朗读等,给学生创造多样的朗读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

5.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积极参与课文的朗读演练,通过不断的自我练习,提高朗读技巧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指导表达能力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
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
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

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

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

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

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

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3.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
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

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

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

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

“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

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